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8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测试题

《苏州园林》精品测试题(测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1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lì( ),胸中有邱hè(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制宜B.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B、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C、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D、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苏州地处水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①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③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④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⑤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③①④5、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2分)1. (5分)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è________轩榭池沼丘________模样2. (4分)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完美的________ 池沼的________ 假山的________齐整的________ 景致的________ 愤怒地________3. (3分)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A.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________B.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________C.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________D.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________4. (6分)名著阅读。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学校准备把下列名著投放到公共场所,供学生们阅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部,在书本的扉页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书目:《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堆荐的名著:《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5. (2分)(2018·遂宁) 关于下面语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是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
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是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喷出的奇观。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 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语文同步练习(解析版)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池沼.(zhǎo)鉴.赏(jiàn)重峦叠嶂.(zhàng)B.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óu )C. 琢.磨(zhuó)斟酌.(zhōu)蔓.延(màn )D. 轩榭.(xiè)心裁.(cái)盘.曲(pán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项的注音有误,正确的应为斟酌(zhuó)。
2. 苏州园林名满天下,随便走进一个园,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巧妙____(决、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绝【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巧妙绝伦”意思是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其中“绝”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用“决”字不恰当。
3. 没有错别字的是()A. 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 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C. 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 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答案】D【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形正误辨识,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
A项应为“盘曲嶙峋”;B项应为“自出心裁”;C项应为“因地制宜”。
故选D。
4. 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 ) 池沼.( ) 丘hè( ) 嶙xún( )斟zhuó( ) 镂.( )空jiàn( )赏qiáng( )薇模.样( ) 叠zhàng( ) 别具jiàng( )心二、语言表达2.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欣赏鉴赏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整完好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图案图形)美。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靠依傍依赖)的。
(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扬赞颂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3.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阅历:(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斟酌:(4)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5)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因地制宜:(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俯仰生姿:三、综合性学习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
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四、语言表达
13.苏州园林是全国著名的园林代表,假如你是园林景区的一名导游,你打算如何来介绍苏州园林?请写出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镂”应读“lòu”。
⑩江苏园的正门匾额上写着“忆江南”,出口门匾额上则写着“江南”。入园时,游客带着对江南风光的回忆和想象,一番游览、一一亲见之后,出园时,就只会在心中默念,这,就是江南!
9.阅读全文,说说江苏园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0.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文中第⑤段中加点的“据介绍”一词能否去掉?请简要分析。
2.B
【解析】
【详解】
A项,“盘屈嶙峋”应为“盘曲嶙峋”;C项,“因地治宜”应为“因地制宜”;D项,“自出心材”应为“自出心裁”。
3.A
【解析】
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4.A
【解析】
【详解】
(1)句很明显运用的是打比方,把桥比作虹,而比喻不是说明方法,所以C项排除。而(3)句没有比喻,是描摹状态的,所以是摹状貌,由此可知选择A项。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⑷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B.打比方 作比较 打比方 引用
C.比喻 作比较 摹状貌 打比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8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及答案

18 苏州园林【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池沼.( ) 砌.砖( ) 着.眼( ) 琢.磨( ) 蔷.薇( )轩.榭( ) 庸.俗( ) 模.样( ) 斟酌..( ) 阑.干( )lín xún( ) 邱hè( ) lòu空( ) 重luán( )叠Zhà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用文中原话说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
4.口语交际。
(1)Mary小姐想游览中国的园林,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服她来苏州园林游览。
(2)为了说服May小姐来苏州园林游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一副对联送给她。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下联【课堂检测】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4题。
(13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认真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然后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说明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3题;共57分)1.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1)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________,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 xiè________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________。
(4)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ɡ_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qiū hè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 (8分)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易,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②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招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错别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改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3分)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__(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________(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____(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4. (1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鉴赏映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曼廷鲤鱼重峦叠障俯仰生姿________5. (3分)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人教八年级上册(部编)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八上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榭) 池沼(zhǎo) 丘hè(壑)嶙xún(峋) 斟zhuó(酌) 镂(lòu)空jiàn(鉴)赏 qiáng(蔷)薇模样(mú)重峦叠zhàng(嶂) 别具jiàng(匠)心2.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鉴赏(欣赏鉴赏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完整完好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图画图案图形)美。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依靠依傍依赖)的。
(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赞扬赞颂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3.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价值。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4)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5)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
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填空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8.下列短语中有 4 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相互映衬 重孪叠嶂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自出新裁 珠光宝气
别俱匠心 安静闲适
第2页(共9页)
盘曲嶙峋 三翻五次
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 18 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5)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丘壑. 镂.空 池沼. 称.心 轩.榭 鉴.赏 嶙峋. 蔷.薇 重峦叠嶂.
2.辨识形近字。
jiàn
赏
luán 山
cái
衣
zǎi 记
qiān 书
liàn 留
zāi
树
Zài 装
3.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败笔: (3)嶙峋: (4)斟酌: (5)鉴赏:
11.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 持续时间在 1 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 12 小时﹣36 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 “晕”的持续时间在 5 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的出现。
这段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12.阅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七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 报期互 手 平电
书 纸刊联 机 板子
网
电阅
脑读
器
2016 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 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 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 手机 电子 平板
在线 阅读 阅读 电脑
阅读
器阅 阅读
读
2016 年
55.3% 66.1% 7.8% 10.6%
2017 年
59.7% 71.0% 14.3% 12.8%
第5页(共9页)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 然 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 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 半。
(2)“景致”中“致”的意思是
;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
(3)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
,“不隔”指的是
;
“界”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 你的看法。
(5)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 原文回答)。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 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 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10.“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这句 话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第6页(共9页)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
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 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 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 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 容。
这一特征(用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
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第3页(共9页)
29 周岁人群占 34.6%,30~39 周岁人群占 26.1%,40﹣49 周岁人群占 24.2%.50~59 周
岁人群仅占 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4 月 24 日)
[广州调查]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 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 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 97.20 分钟,远超 2016 年度全国成年国民 71.47 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 49.48 分钟,日均数字 阅读时长为 38.80 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 56.27 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 42.62 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 94.11%,其中 成年人达到 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 53.41 分 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 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 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 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 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 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 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 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 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 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 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 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 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 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 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 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 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 分析。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 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 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80.3%,较 2016 年的 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 年我国 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6)阅历: (7)别具匠心:
第1页(共9页)
(8)因地制宜:
(9)自出心裁:
(10)层峦叠嶂:
4.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
5.课上理解
(1)苏州园林的四个分特征分别是
(2)第三段说明建筑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泥沼是如何配合的?
(4)为什么作者在说明树木的裁种时只以古藤为例?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 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 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 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 体可以实现替代。
(5)除了四个主要的特征之外,本文还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征?
二、选择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uān) 池沼(zhāo) 邱壑(hè)
阑干(lán)
B.嶙峋(lín)
摄影(shè)
镂空(lòu)
松柏(bó)
C.琢磨(zhuó) 广漆(qī)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 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 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 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 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 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