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找水打井难易程度分析

合集下载

金川水文地质条件

金川水文地质条件

4.0.1.1 水文地质条件库区两岸支流较发育,大多数支流为常年有水。

库区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运移于基岩节理裂隙中,其中微、弱风化岩体中较为丰沛。

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潜流形式排泄于大渡河及近邻沟谷,埋藏较深。

孔隙性潜水 主要埋藏于河床、漫滩及两岸松散层中,接受河水和大气降水及农田灌溉水补给,水量较丰沛,排泄于大渡河。

4.0.1.2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坝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及冲沟口洪积堆积物中,受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向河谷排泄;据现场抽水试验成果(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河床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一般为1.13×10-2 cm/s ~5.26×10-2cm/s ,具强透水性。

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抽(注)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汇总表坝址区两岸出露薄~厚层状变质细砂岩夹碳质千枚岩,构造挤压紧密,透水性较弱,且为横向谷,基岩裸露,岸坡陡峻,岩体含水不丰,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呈脉状、带状分布,受大气降水补给。

坝区钻孔揭示(见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两岸200~250m 范围内地下水位左岸变化于2153m ~2159m 之间、右岸变化于2157m ~2171m 之间,地下水位坡降约3%~6%,反映两岸地下水位较低缓,表明岩层透水性较弱,地下水补给有限。

据压水试验成果(见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3)统计分析,河床基岩面以下5m~25m 深度范围内岩体透水率q ≥10Lu ,27m ~42m 深度以下岩体透水率q <5Lu ,70m ~85m 深度以下岩体透水率q <3Lu ;两岸低高程(2165m )水平深度20m ~30m 以外岩体透水率q ≥10Lu ,130m ~140m 以里岩体透水率q <5Lu ,水平深度220m ~250m 以里透水率q <3Lu ,两岸坝顶高程(2260m )水平深度30 m ~40m 以外岩体透水率q ≥10Lu ,200m 以里岩体透水率q <5Lu ,260m 以里透水率q <3Lu 。

基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对河池金城江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探究谭辉善_1

基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对河池金城江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探究谭辉善_1

基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对河池金城江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探究谭辉善发布时间:2021-11-10T01:45:58.56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谭辉善[导读]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废弃矿山为例,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其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探究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以供参考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30023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废弃矿山为例,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其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探究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生态修复1 前言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自治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并促进金城江区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本文对金城江区废弃矿山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系统的生态修复模式,为金城江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方向。

2 矿山水工环地质现状水工环地质勘查在我国有90多年的历程,大范围使用于土地资源勘查、城市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同时水工环地质调查是防治自然灾害的基础,因此需对金城江废弃矿山的水工环地质进行调查分析。

2.1 矿山水文地质现状金城江区有 3 座废弃矿山存在地下水含水层受到影响或破坏的地质环境问题(见表 1),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共计 33hm2。

其中河池市八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八达矿影响较严重,矿井正常涌水量4m3/d,远小于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地下水下降区面积15hm2,矿区及周围地表水漏失小,但矿区地下水质受到重金属重度污染。

在其环评报告地下水监测点分析结果表中发现部分因子(砷、锑、锰、铅、铁、镉等)超标,均为重度污染,影响严重。

表1 金城江区破坏含水层废弃矿山一览表矿山名称矿区地下水下降区面积水位下降(m)矿井涌水量(m3/d)水质变化井周边井泉水位变化影响程度河池市三排洞矿业有限公司五圩矿1315~20506轻度污染变化不明显较轻河池市八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八达矿1510~20384重度污染变化不明显严重河池市五圩矿区水落隆源铅锌矿510~20336轻度污染变化不明显较轻2.2 矿山工程地质现状2.2.1矿山地质灾害隐患金城江区矿区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广西环江流域主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广西环江流域主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广西环江流域主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摘要:广西环江流域处于贵州高原与广西盆地之间的斜坡地带,由于特有的地形、地质条件,岩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关系密切,致使岩溶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文章分析了环江流域干旱缺水、水质污染和岩溶石漠化三大岩溶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供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参考。

关键词:环江流域;干旱缺水;水质污染;石漠化广西环江流域位于广西北部,大部分面积在河池市辖的环江县内,其余部分属金城江区和宜州市。

处于贵州高原与广西盆地之间的斜坡地带,包括大环江、小环江两个流域,流域总面积5178 km2,其中岩溶面积3247km2;大、小环江都是龙江的一级支流,大环江全长164.8km,流域面积2850km2,小环江全长136.5km,流域面积2328km2。

环江流域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地,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

环江流域东北部的九万大山的变质岩地区长期以来都处于上升剥蚀状态,近期仍然是流域内上升最强烈的地区,其特点是山高坡陡,切割强烈,溪沟密集,而流域内的岩溶区上升幅度相对较小,河流切割较浅。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干旱缺水、水质污染和岩溶石漠化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主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环江流域由于特有的地形、地质条件,岩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关系密切,致使岩溶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一)干旱缺水1.干旱缺水状况据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调查及有关资料统计,环江流域耕地面积41.8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6.54万亩,保灌面积13.63万亩,受旱耕地面积19.07万亩,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5.57%。

环江流域共有旱片24片,旱片总面积78531亩。

其中千亩以上旱片13片,面积73120亩,占旱片总面积的93.11%,最大旱片为明伦旱片,面积21237亩,其次为下世旱片15115亩;千亩以下旱片11片,面积5411亩,占旱片总面积的6.89%。

广西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广西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第 37 卷第 2 期 2021 年 4 月V ol.37,No.2 Apr .,2021广西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李传章(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宁 530028)摘 要:为全面了解广西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状况,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对金城江区水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Cd、Hg、As、Cu、Pb、Cr、Zn、Ni进行了污染程度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ArcGIS克里格插值法进行了空间分析,并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田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严重,98.04%的水田土壤点位超标,除Cr无超标外,Cd、Hg、As、Zn、Cu、Ni、Pb的超标率依次为97.06%、40.20%、14.71%、6.86%、3.92%、3.92%、2.94%,其中Cd和Hg超标率远远超过全国和广西水平,是金城江区水田主要的污染元素。

金城江区水田土壤总体呈现“中度”生态风险,其中Cd对生态风险贡献率达到69.07%;长老乡北部和河池市周边存在高生态风险。

多元地统计分析表明,水田土壤中Cr、Cu、Ni主要受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控制,Cd、Hg、As、Pb、Zn含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矿业活动排放的废渣废水等可能是Cd、As、Pb、Zn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工矿业废气的排放是Hg污染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来源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21)02-0051-08一、前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化肥农药使用、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增强,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3]。

据报道,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4]。

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目前全国近1/5耕地主要受到重金属污染[5]。

广西河池五圩矿区三排洞铅锌矿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来源分析

广西河池五圩矿区三排洞铅锌矿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来源分析

广西河池五圩矿区三排洞铅锌矿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来源分析摘要:笔者于2012年~2013年参与了三排洞铅锌矿区水文地质详细勘查工作。

通过钻探、钻孔注水、压水、抽水试验等多种手段,初步查明了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预测了矿井可能的涌水水源,为估算井下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和矿坑涌水量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质、矿井涌水三排洞铅锌矿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拉塘村北部一带,矿区分布地层的地层: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砂质粘土;石炭系上统大埔组与黄龙组并层厚层~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石炭系下统鹿寨组与巴平组并层硅质泥岩、硅质泥灰岩、扁豆状泥灰岩;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与五指山组并层条带状灰岩、扁豆状灰岩、硅质灰岩夹硅质泥岩、燧石结核灰岩;泥盆系中统罗富组泥灰岩夹泥岩、角砾状灰岩、钙质泥岩;泥盆系下统塘丁组厚层细砂岩、条带状细砂岩夹泥岩、泥灰岩。

南丹至昆仑关区域性大断裂带从矿区通过,区内共分布有7条断裂,其中压行断裂6条、挤扭断裂1条。

一、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划分,矿区范围分布有:石炭系上统大埔组与黄龙组并层纯碳酸岩中等富水含水层,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与五指山组并层硅质岩、硅质灰岩、扁豆状灰岩弱~中等富水含水层,泥盆系中统罗富组第三段、第二段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泥灰岩夹泥岩、灰岩夹泥灰岩弱富水含水层,石炭系下统鹿寨组与巴平组并层硅质泥岩、硅质泥灰岩、扁豆状泥灰岩弱含水~隔水层,泥盆系中统罗富组第一段泥灰岩夹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弱含水~隔水层,泥盆系下统塘丁组泥岩、细砂岩、条带状细砂岩夹泥岩、粉砂质泥岩弱含水~隔水层等6套含(隔)层。

1、石炭系上统大埔组、黄龙组并层纯碳酸岩中等富水含水层含水岩组为厚层至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层厚23~804m。

地下水主要以潜水的形式赋存于溶洞及岩溶裂隙中,属于溶洞裂隙水,静水位标高在380~395m间,100m深度以上段钻孔单位涌水量0.28~3.058升/(秒·米),枯季迳流模数6~7升/秒·平方公里,水量中等。

当找水尖兵 解万民干渴——广西国土系统全力开展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侧记

当找水尖兵 解万民干渴——广西国土系统全力开展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侧记

化县的一个水文地质调 查小组短短几天就跑 了 3 乡 1 个 0 3月 2 0日起 ,各找 水 打井 队 的先遣 队员 陆 续从 南 个村 屯 , 调查了 8个水点 , 经过物探 电法分析 , 初步确定 4 宁 、 州 、 林 、 海等驻 地 出发 , 向旱 区一线 , 期开 个点 可能存在水源 。 柳 桂 北 奔 先 展水 文地 质调 查 和物 探 勘测 , 寻找 水 源点 , 确 定孔 位 为 及钻探做 充分准备 。 为 了在 最短 时间 内找到 水源 , 找水 打井 队伍 装备 了
沟 渠无一 例 外干 涸 , 即使部 分 土地 种 上 玉米 , 仅有 一 们 连夜奋 战 。 也
指 高 , 一切都不 该是这个 季节 的主色调 。 这
据 了解 , 到 打井 命 令后 , 西第 四地质 队连夜 将 接 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 西地 球 物理 勘 察 院确 定 的水 源 点在 大 化 县六 也 在大新 县下雷 矿 区的钻探 设备 和人 员紧 急抽调 到这 里 。 乡六 累村 大 山深处 一小村庄 的公 路旁 , 是 8支找水 打 这 台设备 是 目前 广西惟 一一 台瑞 典进 口的全液 压钻 机 , 也 井 队伍 在旱 区找到 的较早一 个点 。机 长告诉 我 们 , 机 价值 5 0多万元 人 民币 , 快 可以达 到每小 时钻井 6米 钻 0 最 是今天上 午立起来 的 , 预计 6 天后 可钻到含 水层 。隆 的速度 。为抢 时 间 , ~8 从搬运 到安装再 到开钻 , 打井 队仅 用
物探 找水 显神速
夜探 钻 井队
当获悉 在靖 西县龙 临镇 巴意 村 , 口由广西 第 四地 一
最 先进 的找水设 备与 仪器 , 以非 常手段 非 常办法 在大 山 质 队负 责 钻探 的井 有 可 能成 为 国土部 门在 旱 区开 展 找 深处实地踏 勘 。队员们满怀 激情 , 以继 日, 夜 辛勤工作 。

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采矿厂井下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防治实践

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采矿厂井下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防治实践

( 5 )及时对采空 区及废巷进行封 闭 ( 共密 闭八处 ) ,减 少矿井 漏风,增加矿井有效风量。 ( 6 )对长年失修、巷道断面不够的总回风井,进行 维修改造 , 以减 少 通 风 阻 力 ,提 高 矿 井 通 风 能 力 。 ( 7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局扇必须安装在距回风 口 l 0米 以外 的进风巷道 中,严禁有循环风 出现。 4 . 1 . 2打超前钻孔 ( 1 )凡在有突 出危 险的岩石层时 ,必须在掘进前打超前钻孔。 锑 0 . 7 2 8  ̄0 . 7 4 1 % 。 钻孔孔径 不小于 4 2毫米 , 钻孔超前距不小于 5米, 孔数不少于 3个 。 矿体顶 、底板 围岩 以泥 质灰 岩、硅质 岩为主,岩石结构稳定, ( 2 )在接近 断层 、褶 曲带前 3 O米时必须 打钻探 测和排放二氧 局部破碎 ,采矿及开拓坑道时大部分地段不需支护。 化碳 ,在 穿高压 区、断层、褶 曲或矿层时,要制订专 门的 防止或突 矿 山采用斜井 开拓方式 ,分 南、北矿 段进 行开拓。北矿 段掘进 出的措施,防止岩石与二氧化碳突 出伤人 ,没有采取可靠措施 ,或 有3 5 5米、 3 2 5米、 2 9 0米和 2 4 6米共 四个 中段 ,已形成完善 的开拓 、 经分析不安全时,不准 进行穿掘进工 作。 提升、排水、通风等生产系统 ;南矿段掘进有 2 9 0米、1 7 4米和 1 1 2 4 . 1 . 3 建立二氧化碳监测系统 米共三个中段, 目 前 主要在 1 l 2米中段进行井巷掘进工作和采场布 ( 1 )掘进 工作面 二氧化碳 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距离 置 工 作 , 其 主 要 开采 对 象 为采 矿 范 围 内 的铅 锌 锑 矿 J l O l号矿 体 。 当头不得大于 5 J 1 】 无淋水的地方, 采矿工作面传感器装在回风巷距工 2 任 务 来 由 作面不大于 l O m无 淋 水 的地 方 ,均 要 垂 直 悬 挂 在 顶 板 。 河池市金城江 区五圩矿 区已经发生过两起岩石与二氧化碳 突出 ( 2 )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传感器报警时 ,必须立 即停止工作 ,向 事故 ,共造成 9人死亡。 矿 山领 导 汇 报 进 行 处 理 。 4 . 2 安 全 管 理 措施 2 0 0 4年 1 1月 2 5日 l 4时 3 0分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 区五圩 矿 区彬斌矿井下作业 面放炮后 ,大 量二氧 化碳 涌出,造成缺氧窒息 ( 1 )在生产地质工作中,必须在 探测地 质构造 的同时,探 ̄ J , - 事故 ,当班作业人员 2 9人 ,4人死亡 1 9人受伤。 氧化碳气 体,在 建设矿井和开拓新水平时,都要测定岩层和断层裂 2 0 0 9年 5月 3日 l 5时 3 7分 ,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采矿厂在 隙带中的二氧化化碳的压力 ,分析气体成份 ,以便确定有无突 出危 井下放炮后 ,造成 当班工作面 6人及三 级斜井上 部 9 名作业人员共 险 。 1 5 人中毒窒息。虽经河池市委、市政府及安监等部 门和应急队伍迅 ( 2 ) 对本矿南面有岩石 与二氧化碳突 出危 险的采掘工作面 , 必 速全力救援,使其中 l 0 人脱险,但仍 有 5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 据测 须坚持 “ 有疑必探 , 先探 后掘 ”的原则,探清断层褶 曲的确切位置 , 量、统计、被堵巷道长 3 6 . 8 4 米, 突 出岩石量约 2 0 6 m 3 ,呈粉状或细 探清二氧化碳压力和高压二氧化碳 区域 ,坚 决禁 止在地质不清 ,二 氧化碳压力不 明的情况下掘进 。 颗粒状,有分选性,主要为绢云母 化泥 灰岩 或泥质砂岩 。 ( 3 )严密对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预兆的检测和观察,当打钻 时 为防止再次发 生同类事故 ,根据河池市政府 的要 求,河池市金 城江 区五圩镇采矿厂组织技术人 员制定 工程技术措施 和安全 管理措 有喷孔 或顶 、卡钻现 象,二氧化碳涌 出时嘶嘶声 ,底板积水 冒泡 , 施 防治岩石和二氧化碳突 出。 3岩 石与二氧化碳 突出原 因分析 河池 市金城江 区五圩镇采矿 厂发生中毒事故后 ,河池市安全监 管局邀请长沙矿 山研究 院、 广西大学等单位 的矿 山安全专家到河池 , 分析事故原因。专家们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 ,认为本次事故 钻眼与泡眼喷雾 ,二氧化碳浓度骤然增加 ,工作面空气温度 降低 、 有凉冷 之感、嗅到碳 酸气味,工作面工作人员感到发 闷、头晕 ,巷 道内 有 明显压力活动等现象 ,必须进行认真分析 ,采取紧 急防治措 施。 ( 下转第 3 8 7页 )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林清梅;黄子龙;范汝海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21(35)6
【摘要】通过开展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金城江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全国和广西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以高N、Cd、Mn、Pb、Zn、Ni、Cr、As、F、Cu、Se、Mo值、低Na、Mg、Si、S、Corg、Ge、Al、Fe为特征,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同时元素在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中的富集贫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与成土母质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存在明显的继承性;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页数】6页(P1141-1146)
【作者】林清梅;黄子龙;范汝海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2.1;S181
【相关文献】
1.桂中北岩溶山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r——以广西柳城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区为例
2.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土壤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
因分析3.广西金城江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4.广西永福县表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浅析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30年气温变化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找水打井难易程
度分析
[摘要]2009年8月份至2010年3月,广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旱灾,降雨量严重偏少,水库、塘坝大量干涸,主要江河来水量严重不工足,特别是桂西大石山区,旱情最重,出现了大量人畜饮水困难,政府不得不送水解决。

为了加快广西大石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生产用水,广西国土资源厅根据上级的要求,下达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程建设大会战找水打井任务。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是这次找水打井工作中30个县(区)中的一个,本人担任该区项目负责,2010年在该区进行了1:10万水文地质调查,成功打井16个。

本人通过在该区的工作,对该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作出描述并对该岩溶区找水打井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区;富水性;径流模数;水位埋深
1金城江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1.1 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地层以石炭系—三迭系最发育,泥盆系仅零星出露。

以海相沉积为主,海陆交互相次之,第四系分布少。

岩性分区较为明显,西部长老一带,中部河池—五圩一带及北部北香沉积了厚度较薄的碳酸盐岩夹硅质岩(或碎屑岩),显示了相对隆起的海脊区
特点。

而东
部广大地区、西南及北部沉积了厚大的纯碳酸盐岩,显示了相对沉降区的特点。

本区岩溶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从上至下见岩溶区地层简表。

1.2 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西翼弧内侧盾地中。

主要的构造形迹为北西-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在区境中部尤其集中发育,其次是北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中部。

西部的构造形迹组合呈平行状,与地层界线的形迹几乎吻合。

中部及东部的构造形迹组合则呈交错、分叉状,穿越、限制地层界线。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褶皱和断裂发育。

对本区地貌骨架、岩溶发育和地表水系、地下水系发育有控制作用的主要褶皱有:南丹—河池背斜①、九圩屉状向斜②、保平背斜③、北香穹窿背斜④、东江向斜⑤、白土向斜⑥、三旺向斜⑦及长老背斜⑧;主要断裂有:丹池大断裂⑴、三旺—保平断裂⑵、九圩压性断裂⑶、河池市—东江大断裂⑷、龙友扭性断裂⑸、五圩北东向断裂⑹、拔贡北北东向断裂⑺。

图1构造纲要图
1、背斜;
2;向斜;
3、断层;
4、地层代号
1.3 岩溶地下水富水性
本区碳酸盐类岩溶地下水广泛分布,约占全区面积的86%。

其中纯碳酸盐类岩溶水占63.47%。

根据富水性等级指标即枯季迳流模数、地下河及大泉枯流量,把本区纯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划分为三个块段:
①水量丰富的块段:分布于六甲镇—河池市龙江河两岸、六圩镇凌宵谷地南部以及九圩镇三旺—梅洞—保平一带,为裂隙溶洞水。

地貌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出露纯碳酸盐岩岩组地层。

六甲镇—河池市龙江河两岸块段出露地层有p1q、p1m、c2 、c3、c3m,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nne和ew两组断裂相对发育。

共发育7条地下河,均向龙江排泄,为地下河径流排泄区,地下河出口除旦洞外全被龙江水淹没。

据前人实测资料,地下河最小枯流量100l/s(河池地下河),最大枯流量1086.75l/s(旦洞地下河)。

丰期地下河出口流量可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地下河枯期径流模数大于6 l/s.km2的有5条,只有肯足、河池地下河枯期径
流模数小于6 l/s.km2。

该块段地下河天窗、溶井、溶潭发育,水位埋深5~15m。

六甲镇龙江河段西岸区的伏流进、出口较多,有地表河溪水集中补给地下,出现明、暗流交替现象。

河池市龙江北岸地下河天窗、溶潭发育,其中加辽天窗、加祥天窗、肯冲天窗已建成水厂,供河池市工业和生活用水。

3个天窗平均每天抽水量分别为8400m3/d、5400 m3/d、10800 m3/d(据2009年河池市水利局资料)。

六圩镇凌宵谷地南面富水块段为峰丛山区地下水排泄区,南部峰丛区地层岩性为c3中厚层状灰岩。

谷地中有不纯灰岩d2d出露,c3与d2d在谷地中为断层接触,产出了廷榄上升泉群和都腊岩溶大泉。

廷榄上升泉群涌水量365 l/s,丰期水量可增大2~3倍,都腊岩溶大泉100 l/s,两者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均大于6 l/s.km2。

九圩镇三旺—梅洞—保平富水块段位于本区西南部。

出露地层有c1y、c1d、c2 、c3、p1q、p1m,岩性为中厚、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地貌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位于nw向构造带,构造线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该块段发育梅洞地下河,向红水河排泄,出口在境外。

枯季地下水位埋深25~40m。

九圩镇三旺谷地岩溶大泉发育,出露3个下降泉,流量15.3~40l/s,1个上升泉群,流量59.5l/s。

②水量中等的块段:分布于东江、拔贡镇、六圩、白土一带, 为裂隙溶洞水。

地貌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出露地层有p1q、p1m、
c2 、c3、c3m。

岩性为中厚、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东江块段以峰丛谷地地貌为主,ne向断裂发育,溶潭、溶井较发育,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

白土块段发育1条地下河,为加浪地下河,向龙江排泄,出口被河水淹没。

加浪地下河最小枯流量为100l/s,该地下河上游(西南方向)甘洞—景洞—六圩镇灵洞一带天窗、溶潭、溶井发育,枯季水位埋深25~35m,灵洞一带达50m。

拔贡镇块段位于本区北部,打狗河两岸。

该块段ne向断裂发育,发育有上田、拉汶、下维3条地下河,其中上田、拉汶地下河发育于打狗河西岸,补给区为侧岭一带。

下维地下河位于打狗河东岸。

3条地下河最小枯流量为110l/s(拉汶地下河),最大枯流量为600l/s (下维地下河)。

打狗河东岸溶潭、溶井发育,受下游六甲肯足电站、拔贡电站拦坝地下水位抬升影响,该块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

③水量贫乏的块段
主要分布于侧岭乡、河池镇北部、五圩镇东部及九圩镇西部板告一带。

这些地区为高峰丛区,水位埋深大,是地下水的补给区,水量贫乏。

如侧岭乡中西部为峰丛谷地,谷地四周为峰丛山区,谷地标高500m左右,较东部打狗河水面高约300m。

谷地黏土覆盖,盖层厚度大于45m,下伏石炭系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侧岭乡谷地为地下河的补给区,下伏裂隙溶洞水,水位埋深大于50m,水量贫乏。

谷地周边赋存裸露型裂隙溶洞水,水位埋
深大于100m,其中谷地东部地下河发育,有少量小泉出露,泉枯流量0.014~0.212l/s。

2岩溶区找水打井难易程度分析
岩溶区找水打井难易程度受地形地貌、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富水性因素的影响。

故以地貌类型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将影响打井难易程度的因素划分为三个区(见图2):
1、非岩溶区及不纯碳酸盐岩区;
2、纯碳酸盐岩岩溶区;
3、峰丛洼(谷)地浅埋(水位埋深<50m)打井条件较好区;
4、峰丛洼(谷)地中埋(水位埋深50~100m)打井条件中等区;
5、峰丛洼(谷)地深埋(水位埋深>100m)打井条件困难区
①峰丛洼(谷)地浅埋(水位埋深<50m)打井条件较好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九圩镇三旺—梅洞—保平一带、拔贡镇、六甲镇、六圩镇北部及南部则洞和灵洞一带、东江镇、白土乡中北部。

出露地层岩性以石炭系(c)、二叠系(p)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

岩溶较发育,地貌以峰丛洼地谷地为主;地下河发育,其中龙江流域出露地下河11条,刁江流域出露1条,地下河沿线天窗、溶井较发育;出露岩溶大泉17个,大泉枯流量16~108l/s。

含裂隙溶洞水,地下水以管道流为主,枯季水位埋深10~45m,总体该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打井条件)较好。

②峰丛洼(谷)地中埋(水位埋深50~100m)打井条件中等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侧岭—塘甫—拉合一带峰丛谷地(溶盆)、河池镇北部和五圩镇东部、六圩镇京洞、九圩镇有洞。

侧岭—塘甫—拉合一带谷地(溶盆)标高500m左右,谷地第四系粘土覆盖,覆盖层厚度大于45m,下伏埋藏型岩溶地下水,谷地位于上田、拉汶两条地下河的补给区,含裂隙溶洞水,水量贫乏,枯季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m,谷地村屯集中,人口众多,缺水程度较重,具备一定的打井条件,但成井难度较大,开采条件中等。

六圩镇京洞、九圩镇有洞、河池镇北部和五圩镇东部一带地势较高,地貌为峰丛洼地,为地下水补给、迳流区,水量贫乏,水位埋深及变幅大。

③峰丛洼(谷)地深埋(水位埋深>100m)打井条件困难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侧岭东部、九圩镇三旺—梅洞—保平西南部高峰丛洼地区,该亚区山高水深,地势变化大,为地下水补给迳流区,含裂隙溶洞水,地下水以管道流为主,水位埋深大于100m,无地下水露头,仅有少量表层泉或消水洞,因而这些地区是岩溶水地区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人畜饮水缺水天数长达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这里洼地面积小,人口、耕地分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要彻底解决人畜饮用的困难极大。

这里分布的表层泉流量变化大,进入平水期后大多断流。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只能通过大量修建地头、村头水柜的办法,充分拦、蓄表层泉雨季的排泄量及降雨形成坡面、层面汇水。

注:文章中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