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佳日

合集下载

古诗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翻译赏析

古诗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翻译赏析

古诗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翻译赏析《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前言】《晚秋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杰作。

【翻译】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

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

【鉴赏】历代诗家惯将白居易、元稹看成一个诗派,而以通俗归结。

其实,元、白虽以通俗而驰誉诗坛,但他俩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习惯、出身、经历不同,其诗风亦迥然有别。

苏轼曾说:“元轻白俗。

”(《祭柳子玉文》)所谓轻,并非轻薄、轻佻,而是轻浅、轻艳。

它虽也尚俗,但色泽鲜丽,色彩斑斓,兼纤秾、繁缛之美;而白居易则崇尚一个淡字。

因此元稹为艳俗,白居易为淡俗。

元长于涂色,白擅于白描。

清代诗评家田雯在《古欢堂集》中评:“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所以,白诗的通俗是浅、淡、清,这与元诗的轻、浓、艳大不相同。

白居易也直言不讳地称他自己“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淡,正是白诗的一大特点。

它淡而有味,极有韵致。

不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称他的诗风崇尚一个淡字,同时,又公开地排斥一个艳字。

但这种艳,并非绮丽、纤秾,而是一种淫靡之风,因此他在给元稹的诗序中声称他的诗“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十首序》)。

在写给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强调“删淫辞,削丽藻”。

在白居易的诗中,虽偶见绮丽,但并不占主导地位。

《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的佳篇。

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

描写重阳佳节的古诗词句

描写重阳佳节的古诗词句

描写重阳佳节的古诗词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____诗句来源于: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诗句来源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诗句来源于:孟浩然《过故人庄》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____诗句来源于: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____诗句来源于:杜牧《九日齐山登高》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____诗句来源于:郑谷《菊》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____诗句来源于: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8、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____诗句来源于:张可久《折桂令·九日》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____诗句来源于: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1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____诗句来源于: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1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____诗句来源于:李白《九月十日即事》1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____诗句来源于: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13、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____诗句来源于:文森《九日》1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____诗句来源于: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15、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____诗句来源于: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1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____诗句来源于: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17、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____诗句来源于: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18、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____诗句来源于: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19、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描写晚秋的作文

描写晚秋的作文

描写晚秋的作文8篇描写晚秋的作文1秋风习习,阴雨绵绵,我爱美丽的竹小。

竹小的果园里瓜果飘香,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凋零了,橙红色的柿子挂在树枝上,像过年时的红灯笼,可爱极了。

香泡身上散发着一股清香,好似喷了香水一样。

竹小的木樨园里郁郁葱葱,一眼望去,看见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印着“木樨园”三个大字。

柏树、松树、桂花树……都是绿色的,整个木樨园在一片绿色海洋之中。

火红的枫叶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巴掌,还有的枫叶落在地上,紧紧地熨贴在道路上。

竹小的香樟大道景色多么诱人!竹小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地方,只要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欣赏到很多美丽的地方。

描写晚秋的作文2冬至未至,晚秋,一个让我陶醉的季节。

晚秋的田野“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景致也见不到了,玉米、高粱、稻谷早已见不到踪迹,只有一畦畦的冬小麦在田里静默着。

麦宝宝们长出一指多高的碧绿的小苗,稀稀疏疏的,连土地也遮不住,像一块被洒了墨水的绿地毯。

晚秋的池塘池塘上,一片片残破而又枯黄的荷叶,好像在诉说着自己的命运。

你看,夏天那会儿,我可神气了,现在却流落到了这种地步。

池塘中,见不到,好的冬眠地点。

晚秋的雨声“留得残荷听雨声”,不错的,你听“沙沙,沙沙……”雨落在荷叶上,把荷叶打得弯了腰。

就这样,一会儿弯下去,一会儿直起来,似乎在对什么东西行礼。

此时的雨,没有春雨的滋润,没有夏雨的热烈,也没有冬雪的晶莹;晚秋的雨,凉凉的,软软的,如丝滑的绸,使人感到一阵阵惬意。

晚秋真让我陶醉!描写晚秋的作文3秋风习习,美丽的.竹小又迎来了晚秋的美景。

在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果树上都结满了美味的果实。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快掉光了,可是一个个柿子还是坚强地挂在枝头,像孩子舍不得离开妈妈的怀抱。

旁边香泡树上的叶子还是翠绿翠绿的,果实已经变成橘色的了。

小香泡们跟橘子长得很相似,当它们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把树枝压弯了腰。

恍惚间,让我想起了刚学的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紫藤长廊可美了!一走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2022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

2022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

2022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2022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2022晚秋的一段心情_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转眼间,又到了晚秋,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此刻的大家在思考什么呢?知道晚秋的时候,应该如何发说说吗?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2022晚秋朋友圈说说80句,以供大家参考!晚秋朋友圈说说1、眼下正是深秋,偶尔秋雨绵绵,偶尔暖阳融融,让人捉摸不定。

2013-2014对口单招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3-2014对口单招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宿城中等专业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掇拾堕落咄咄逼人度德量力B. 盔甲馈赠罪魁祸首诡计多端C. 妩媚欺侮趋之若鹜宁缺毋滥D. 奴婢麻痹并行不悖厚古薄今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B.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漂缈C. 毛泽东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D. 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亨着眠歌。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瞬息..万变(一眨眼,一呼吸)激扬..文字(激动昂扬)弥.望(满)B.妖.童媛女(作风不正派)挥斥方遒.(奔放)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入注意)C. 百舸.争流(小船)迁延顾.步(回头看)含情..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D. 终成眷属..(指夫妻)敛裾.(衣襟)漫溯..(指很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徐志摩把对母校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4)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而叶子却更见了了。

A.灌注透露揣测风韵B.灌注显露揣摩风致C.贯注显露揣测风致D.贯注透露揣摩丰姿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中秋节的对联

中秋节的对联

中秋节的对联实用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的对联1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上联:佳节美酒佳,酒酒香,把欢酒,把酒欢下联: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下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下联:才子佳人,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下联: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岁岁惹沉醉!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阁亮下联:秋风扫落叶,片片相思枫叶情中秋节的对联2上联:月夕下联:霜容上联:献镜下联:饮羹上联:巫山丝竹下联:翰苑金莲上联:明月映天下联:甘露被宇上联:一天秋似水下联:满地月如霜上联:二仪含皎洁下联:四海尽澄清上联:天上一轮满下联:人间万家明上联:天上一轮月下联:人间万里明上联:中天一轮满下联:秋野万里香上联:白人随鹤舞下联:明月逐人归上联:半夜二更半下联:中秋八月中上联:尘中人自老下联:天际月常明上联:天际月常圆下联:冰壶含雪魄上联:银汉漾金辉下联:银汉漾金波上联:亭空千霜月下联:水续万古流上联:春秋多佳日下联:山水有清音上联:绿窗明月在下联:青史古人无上联:薄帷鉴明月下联:高情属云天上联:明月本无价下联:高山皆有情上联:皓月无幽意下联:清风有激情上联:泛渚怀袁子下联:登楼学庾公上联:清光同会合下联:秋色正平分上联:露从今夜白下联:月是故乡明中秋节的对联31、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2、清光同普照秋色正平分3、天开清旷域人在大明宫4、两仪皆皎洁四海倍澄明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素风6、冰壶明雪魄银汉漾金波7、人逢大治无穷乐月到中秋分外明8、海上蟾生情共寄天边鸟倦念当归9、几处笙歌邀月老万家糕饼乐中秋10、海畔骊龙珠复得天心玉兔镜初磨11、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拱冰轮12、皓月丹霞明上下狂歌劲舞乐团圆13、占得清秋一半好趁将明月十分圆14、霓裳舞劲通明殿玉女歌酣不夜城15、笙歌声里千家月饵饼香中百岁心16、人影欢移花树下蟾光高挂玉楼头17、叶落疏桐秋正丰花开丛桂夜来香18、百年眷念波千叠一片冰心月九垓19、月下有楼皆博饼天涯无客不思家20、心随皓月同升起血与沧波共漫流21、最是蟾精无贵贱平分秋色到蓬瀛22、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23、桂花开际香云成海月轮高处玉窟为宫24、银汉无尘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25、月兔霜娥上方拱照琼楼玉宇到处沾光中秋节的对联4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新、老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新、老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新、老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作者:吴彦萍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2011年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与2001年苏教版中职《语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编制理念和选文系统贯彻了新课程的诸多要求,编写形式和选文系统都做了较大改动。

新教材具选文富有时代气息、数量适中、难度降低等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老教材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新教材则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更侧重于人文性。

实际教学中,需总结教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反思其不足。

关键词:《语文》新教材;《语文》老教材;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22-032011年秋季开始,江苏省统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使用新编《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其中,基础模块率先投入使用。

基础模块的编写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与2001年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编写形式和选文系统都做了较大改动。

但从实际效果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具体分析,以期对其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

一、对新老教材编写形式的分析比较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老教材强调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基础学科,教材以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重点,共编4册,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5个序列编排,每个序列各安排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为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今后继续学习发展打基础。

具体编写时,现代文阅读和文学作品欣赏序列有“单元提示”、“课文阅读提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个栏目,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有“训练重点”“训练指导”“示例讲析”“参考题目”四个栏目。

新教材以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语文》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

晚秋佳日(上课版)PPT课件

晚秋佳日(上课版)PPT课件
8
9
10
11
12
总结:这些语句的情感和全文场景描写 的调子是一样的,带有非常典型的日本 传统文化色彩,是物之哀式的对自然的 赞美、怜惜、同情,独自一人面对自然 的安静、悠闲、独来独往,流露出与之 密切相关的空寂、枯淡、一种回归自然, 远离尘世的思想,表露出淡淡的禅意。 在一种幽静中与自然对话。
德富芦花,是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是白云缱绻的天空,
是长满花草的山岗,是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日本的大自然
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德富芦花的身影,都能够感受到德
富芦花用自己的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
2
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 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 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 中文。
•德富芦花写作的特点: 短小,率性,结构随意。
《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戏言》 两部分,代表了作家散文创作的最 高水准。这些散文文学精湛,富有 色彩感,于细微处理含作者的独特 感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 价值。
3
4
5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春天的悲哀 自然之声 高根风雨 自然之色 芦花
蚯蚓的戏言 致故人 都市逃亡的手记 千岁村 逃离都市 草叶的低语 百花园 夜来香 碧色的花
13
• 日本的文审美化:“物之哀” • 哀——人类对外界的感情:赞赏、同情、
怜悯、悲伤; • 物之哀——是对自然的爱与怜悯 ,有种疼
痛与哀愁的感受。
•禅本来是佛教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提倡 “静虑”“心住一境”“身心脱落”“平 常心”等等,对事物的感悟则是“不立文 字,以心传心”。
14
《此刻富士的黎明》链接 《大河》链接 《不朽的德富芦花》链接
15
拓展:川端康成作品集《我在美丽的日本》
• 《我在美丽的日本》一书将川端康成独特的风格:幻想 的感觉、幽情的哀伤、玄妙的余韵,这种日本传统美的 文学特色尽情揽入。在他的美文中传达出人的主观精神 境界和气韵,极富感染力。川端从自然美学观出发,在 描写具体、细致、纤巧,并抹上更浓重更细腻的主观感 情色调。他写自然事物注重内在的气韵,在其上发现自 然事物的美的存在。并将自然与人的感情、与民族精神 文化发生联系,使自然事物充满着人的灵气。其中《我 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 美》是他的讲演,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 成为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论、日本艺术论,构成了他的独 特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川端文学中独放异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态度,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多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2、了解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色时所运用的技巧,体会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多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理解“物之哀”式的审美文化。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作家,小说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出色。

这篇《晚秋佳日》是他散文中的精品之一。

(板书:晚秋佳日)
二、知人论世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

本名健次郎,生于熊本一个贵族家庭。

18岁皈依基督教,是一个富于民主思想的人道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

1898年发表长篇小说《不如归》,一举成名。

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揭露明治政府的奢侈昏聩和专横暴虐。

写有随笔集《蚯蚓的梦呓》。

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三、整体感知
1、课题解读
问:课文标题包含了那些信息?
明确: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对象,季节是晚秋,写的是太阳。

2、问: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朝阳,后写了落日。

自然形成的文章的结构。

教师点拨:作品的结构非常随意,这是德富芦花写作的特点:短小、率性,如同现在的小随笔。

欣赏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反复品味他是如何写阳光的,注意作家的观察之细,如何用文字来描绘光线明暗和色彩的变化。

《晚秋佳日》写景非常细腻。

川端康成说日本作家写景就像绘画一样,是有道理的。

有人就说德富芦花就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只不过他用的是文字。

四、合作探究
1、问:第一部分写朝阳,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明确:随着时间的变化,光与影也在慢慢地变化。

2、问:哪些语句可以反映时间的变化?
明确:作者从早晨写起,月亮还在天上,“残月的微光洒在沙滩上”,而朝霞已经显现,所以“空中泛出微微的紫色”,而山边还是“昏暗”的,山体带着“薄蓝色”,近处、低处都是“凄清”的冷色。

但是天空有“红霞”,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光与影也在慢慢地变化。

3、问:作者写朝阳,写光影变化,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侧面烘托。

写朝阳,但不直接写东方,而是写山,写西天的山,写霞光在雪山上的变幻。

先是照在山头的“一点红色”,然后“逐渐清澄,逐渐明亮,最终爆出了浅红的光芒”,“富士到底出现在绯红的光彩里了”,这红霞迅速扩散,山与天空全在红里,连河水都像“流淌着满河的胭脂”,最后,“近处是清冷的暗灰,远处是一派金黄”。

4、与写朝霞相比,作者写落日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落日正好与写朝阳相反。

作者是写落日如何一步步下沉,光线如何一步步收缩,以
及这一过程中色彩的变化。

5、作者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描绘日落的过程?
明确:作者去看日落的时候,太阳虽然已经开始下沉,但光线还是很强烈的,“白光灿烂,目不能视”,照在物体上,“泛着金色”。

随着太阳不断沉落,阴影越来越长,越来越大,群山开始“沉浸在苍茫的紫霭里”,迎着夕阳,光线一开始还刺眼的,“四周迸射出银白的光轮”“金色的天空腾起一个历历可见的圆圆的黄球”,然而不久,山的“紫色”变浓了。

最后,太阳下山了,剩下的是余辉,山也由紫色变成蓝色,天边则由金黄变为朱红,再变为焦褐色,“变得缥碧,变得绛紫”。

五、深入研究
1、作者在描写这一切时都是带着感情的,找出这篇散文中表达情感与作者主观感受的句子。

明确:①、晓风冷冷,拂面而来
②、刚才在夕阳的照射下,欣欣向荣的家家户户的西南面,如今忽地变得冷凄凄的,仿佛使人感到,乾坤的生命就要完结了。

不是吗?光明就是生命啊!
③、残曛烛天,暮空照水。

站在秀丽的黄昏下,感到自然界真是一片清新,美不胜收。

2、本文不仅仅是写景,同时也在写自己对生活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从作品来看,作者选择了一种独处的生活,独自一人面对大自然,安静、悠闲、独来独往,即使写到其他人的活动或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动也是同样的。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
①、几户人家的大门仍然关着。

②、赶马人坐在马车上,合着嘎嘎的马蹄声,哼着小调,那冰裂似的声音震荡着早晨的空气。

③、一只鸢鸟从鸣鹤岬飞来,掠过富士山腰,吧嗒吧嗒拍击着羽翼,滑翔了一阵,又吧嗒吧嗒拍击着羽翼,迅速地飞走了。

④、一个农民站在落霞闪耀的河里洗木桶。

前面沙洲有个拾贝的小孩子,黑黝黝的身影映在水中。

3、小结:
这些语句的情感和全文场景的描写调子是一样的,带有非常典型的日本传统文化色彩,是“物之哀”式的审美文化的体现。

同时又流露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空寂、枯淡,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的思想,并且表露出淡淡的禅意。

补充说明:①“物之哀”:哀是远古时代的日本人在追求神、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真实”的过程中产生的。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将“哀”扩展到赞赏、同情、怜悯、悲伤等含义。

读日本作家的写景散文,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自然地爱与怜悯,有种疼痛与哀愁,这就是典型的“物之哀”。

②“禅”:所谓禅,本来是佛教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因为一种机缘悟得事物的本真,后来演变为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如提倡“静虑”“心往一境”“身心脱落”“平常心”等等。

《晚秋佳日》如同王唯的山水诗一样,在一种幽静中与自然对话,这种对话是无言的,呈现出一派天趣与智慧,像“残曛烛天,暮水照空”,就如同禅宗的谒语一样。

六、总结全文
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写的是朝阳与落日,恰好形成对比。

文章虽然短小,却如诗一样精炼,值得好好品味。

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作者写太阳的手段,就是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文章以时间为描写的线索,一点一点写,非常仔细。

写朝阳,由晦暗到明亮,由单一到丰富。

另一方面是文章的情调与作者的感悟:
①、作者对自己,对周围生活场景的描写,虽然文字不多,但对氛围的营造效果非常好。

孤独、寂静、空灵,没有多少人,没有多少声音,更谈不上热烈与热闹;
②、作者的一些言论,以及将情感、言论与描写结合在一起的一些文句,也就是主观性的描写句,透出的是一种禅意和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这样的感悟对作品整体的气氛有作用,作者将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自然之中,使整个文章显得安静、平和、遗世独立,体现了典型的日本文学审美观。

七、作业:
1、熟读本文,体会本文描写的精妙。

2、完成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
晚秋佳日
德富芦花
朝阳时间、光影变化
侧面烘托
落日色彩变化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