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27张PPT) (1)
合集下载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9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 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任务一:初读课文,提升语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qī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shě)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cán),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聪明机智、 懂礼识仪、 正直不阿、明白事理 目的:赞扬元方聪慧、懂得为人道理
待人(接物)要守信用讲礼貌 、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解题
太丘:县名。 陈太丘:陈寔(shí),曾任太丘县令。 期:约定。
太丘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上官名或地
名来称呼别人。期是约定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是陈太 丘和朋友约定出行。
文学常识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 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 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 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 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 瑰奇。”
三国时,有个十一岁的孩子叫陈元方,去拜会袁绍。袁绍问: “你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 说:“我的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绍说:“我从前也曾 当过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 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 却是一致的。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用机智 的话语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不伤及袁绍的面子。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他的另一个故事。
任务一:初读课文,提升语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qī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shě)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cán),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聪明机智、 懂礼识仪、 正直不阿、明白事理 目的:赞扬元方聪慧、懂得为人道理
待人(接物)要守信用讲礼貌 、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解题
太丘:县名。 陈太丘:陈寔(shí),曾任太丘县令。 期:约定。
太丘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上官名或地
名来称呼别人。期是约定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是陈太 丘和朋友约定出行。
文学常识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 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 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 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 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 瑰奇。”
三国时,有个十一岁的孩子叫陈元方,去拜会袁绍。袁绍问: “你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 说:“我的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绍说:“我从前也曾 当过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 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 却是一致的。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用机智 的话语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不伤及袁绍的面子。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他的另一个故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1张PPT)最新课件PPT

友人惭,下车引
感到惭 愧。
拉,这里 表示友好 的动作。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 看。
之。
代词, 此处代 “元 方”。
文言文知识积累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2.太丘舍去 古:去,离开 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
聪颖机智的少年,关于他们的故 事,至今流传。下面就请大家交 流一下你收集到的故事。
交流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 学家,《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 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 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 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 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 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 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 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辨别下列词于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 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⑤寡人 ⑥足下 ⑨麾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3.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 4.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古代聪颖机智
少年的智慧、诚实。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3.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
【难点】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6张PPT)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临川王,爱好文学,身
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 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
部志人小说集。全书记载了从 汉末到东晋豪士大夫的言谈、 轶事全书共36门,《陈太丘与友 期》选自“方正”一门。。
读 准 字 音
shě
陈太丘与友期 fǒu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观点2、失礼
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客人已经认错了,
理由 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
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可以说 是无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 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 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 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为什么这则小故事被《世说新语》 的作者放进了“方正”这类文章中?
暴躁易怒---- -粗鲁-----------无礼-----------知错能改------
期日中,过中不至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
驳父亲友人的?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
1、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等待
“尊 君在 去。”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很久你 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不是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我父亲
就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重点字词义
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嬉戏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离开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
敬辞类(别人的) 儿女 令郎 令爱
妻子 尊夫人、贤内助 父母 家父 家母
谦辞类(自己的) 儿女 犬子 小女
妻子 拙荆、内人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由“怒”到“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
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5.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诚信守礼
讨论题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 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 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 一个难忘的教训。
对接 中考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
对接 中考
2.翻译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这__纷__纷__扬__扬__的__大__雪__像__什__么__呢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不__如__比__作__柳__絮__乘__风__而__起__舞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义
高兴的样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就是,正是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约定 离开
不期而遇 去世
太丘舍去 舍弃 舍近求远、锲而不舍
则是无信 入门不顾
信用 背信弃义 、言而有信 回头看 瞻前顾后、顾影自怜
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 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守信”之我见》28
《世说新语》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5
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轻重缓急; ❖3、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6
译一译 ❖同桌两人讨论,结合注释疏通
文意; ❖将小组仍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标
出来,等待提问。
7
比一比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语: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⑶ 去后乃至(才) ⑸尊君在不(通“否”)
21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22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
23
24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25
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 李嘉诚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司马光砸缸
1
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质。
4
简介作者作品
《世说新语》
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 主要记述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以及统治阶级 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 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这部书有助于 我们了解当时文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 境,也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魏晋清谈”的风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7张PPT)

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去,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友人)才到。
乃,才。
这年
也称令尊,对别 人父亲的尊称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陈纪,字元 方,陈寔的 长子。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来自”通“否”疏通文意
不是人哪! 哉,语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语言描写,元方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分寸恰当。 元方入门 不顾
动作描写,表现出元方维护父亲的声誉和尊严的坚定和对原则的坚持。
小结
陈元方面对友人的失礼举止,先是礼貌得体、 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面对知错能改的友人,却 丝毫不予理会 。他对友人态度的变化体现的是他 维护父亲尊严 的 坚定 态度,是他对“ 守信明礼” 这一原则的 坚持 。
任务一
结合31页敬辞和谦辞的知识和文章具体情节, 说一说元方和友人在 称呼语 上的 “不变”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不变的敬辞和谦辞体现的是良好的涵养和对礼 节的重视,说明出陈元方和友人都是知礼之人。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满怀期待询问,客气尊称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养好,以礼相待
拓展延伸
友人遇到陈太丘后,会和陈太丘说些什么? (运用谦辞和敬辞写一段话)
口头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 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 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 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 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听了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 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 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7张ppt)29页文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
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7张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答/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读 解字词通句意
结合注释读懂故事
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 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 , 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
诚信相伴 一生无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一文,概括
内容,和同学们分享启示。
诚信 礼貌 无信 无礼
知错就改
友人
元方
聪颖 机智 直率
各抒己见
友人惭,元方仍不 顾,是否过分?
思考:
每个人都会碰到与他人的的摩 擦和矛盾,回忆你与他人的一次 矛盾,说说当时的的处理方式。 学完这篇课文后,想一想有没有 更好的处理方式?
课文告诉我们:
补充常识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 方正,指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司 马 光 砸 缸
曹冲称象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县名 陈太丘:汉末的名士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
初读 正字音划节奏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fǒu
shě
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分析语言动作,体会方正
元 语言 方 动作
备注 备注
背读 巧拓展会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于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 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 不至,( 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人 )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 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融会贯通辨字词:
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约定)
太丘舍去——舍近求远
去后乃至——去危就安 入门不顾——顾影自怜
(舍弃)
(离开) (回头看)
概括内容
一句话概括: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 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演读 读出语气和感情
研读 析人物明事理
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个人?各有什 么性格特点?
疏通文意
舍弃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拉,牵拉
你争我抢
陈太友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舍,舍弃。去,离开。 去后乃至:才 通“否” 尊君在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 下车引之: 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节词语.
删:去除不用翻译的文言词语(如
“夫”“之”“而”“也”等,包括句首发语词,在 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或虚词)
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约定 离开 才 通“否” 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