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合集下载

云南黄连的传统种植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价值

云南黄连的传统种植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价值

第1期
黄骥和龙春林: 云南黄连的传统种植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价值
81
期, 这一地区野生云南黄连资源丰富, 是当地各族 人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是当时进行有限的以 物易物交换的主要商品, 一度在怒江作为一般等价 物使用。但过度采挖导致了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于 是, 与缅甸北部山地部落同族互通婚姻、交流频繁 的福贡上帕等地的傈僳族山民便从缅甸挖来野生 的云南黄连植株, 先是在陡坡轮歇地里与其他作物 套种, 但未能成活; 后来他们又把挖回的种苗种植 在与原生境相似的常绿阔叶林中, 并发展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管理、采集模式, 形成了不砍伐森林来种 植黄连的传统习惯。这种传统种植方式逐渐传入当 地其他少数民族社区, 使云南黄连成为怒江地区流 入内地和东南亚、香港等地最重要的名贵药材。
上层乔木高大茂密有最高30m最粗80cm的大树盖度8085优势种明显82biodiversityscience第14珠米林社区傈僳族农地特征tablefarminglandslisupeoplezhumilincommunity旱田glebe旱地drylandswidden林地woodland海拔altitude16001800180021001900280022003000坡度slopedegree2025253025402035耕作方式landpreparation畜力animallabor人力humanlabor人力挖砍烧humanlabor人力挖砍humanlabor面积areahm17160100作物crops玉米蔬菜马铃薯豆cornvegetablepotatopulses玉米马铃薯豌豆大cornpotatopeasoybean玉米南瓜大麻荞麦大麦cornpumpkinhempbuckwheatbarley云南黄连yunnangoldthread农作期farmingduration长期longterm长期longterm110年110years长期longterm休耕期fallowduration1520yearsnone土地权属tenure公共财产commonproperty公共财产commonproperty公共财产commonproperty私人财产separateproperty休耕管理fallowmanagementnone种植漆树桤木growinglacqueraldertrees珠米林傈僳族社区农业系统作物重要性排序基于pra方法tablepreferencerankingvaluescultivatedplantslisusfarmingsystemszhumilinaccording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procedure关键人物打分alscoringkeyinformants作物crop总分totalscore排序rankingaldertree1911大麦barley荞麦buckwheat大麻cannabis云南黄连yunnangoldthread1010玉米corn漆树lacquertree马铃薯potato豆类pulses南瓜pumpkin2510油桐tungtree森林土地主要利用方式每公顷投入和产出的概算tableperhectare

莲品种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莲品种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莲品种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莲品种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分子标记SRAP技术对国内广泛栽培以及新近育成的39个莲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选取5对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01条带,其中88条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提供20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39个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花莲、籽莲和藕莲三大类群有明显的界限,花莲和籽莲的遗传距离较近,藕莲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莲品种间和品种内均存在遗传变异,藕莲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略低于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而诱变籽莲、诱变花莲和常规籽莲品种内遗传变异均大于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尤其是诱变籽莲、诱变花莲品种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分量分别超过了70%和60%,这种品种内的遗传变异,一方面对于莲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从这些国内广泛栽培的品种以及新近育成的莲品种中可以直接进一步选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作者:瞿桢魏英辉李大威肖丽舟徐金星谢克强周明全胡中立QU Zhen WEI Ying-Hui LI Da-Wei XIAO Li-Zhou XU Jin-Xing XIE Ke-Qiang ZHOU Ming-Quan HU Zhong-Li 作者单位:瞿桢,周明全,胡中立,QU Zhen,ZHOU Ming-Quan,HU Zhong-Li(武汉大学莲藕研究中心,武汉,430072)魏英辉,WEI Ying-Hui(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福建建宁,354500)李大威,肖丽舟,LI Da-Wei,XIAO Li-Zhou(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徐金星,谢克强,XU Jin-Xing,XIE Ke-Qiang(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科研所,江西广昌,344900)刊名: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ISTIC英文刊名:AMINO ACIDS AND BIOTIC RESOURCES 年,卷(期):2008 30(3) 分类号:Q3 关键词:莲 SRAP 亲缘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issr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issr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虫生真菌 甘草 基因流 银耳 遗传结构 遗传关系 育种 种群遗传结构 相关性 白僵病 正交设计 家蚕 乌新ⅰ号 马尾松 阿给 长柄双花木 金荞麦 金缕梅科 野生 重寄生菌 遗传距离 遗传图谱 遗传分析 道地产区 逸生 蛇莓 蔗茅 营养生长期 菊花 茶树 苜蓿 花生 芥菜 群体遗传结构 美洲南瓜 纤维素酶 空间自相关 种质资源 种源 白沙蒿 生长性状 生境特征 甘蔗 瓯江彩鲤 球袍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 狭边大叶藓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issr 20 遗传多样性 14 rapd 5 issr-pcr 3 遗传分化 2 聚类分析 2 红麻 2 百里香属 2 杂交 2 指纹图谱 2 坛紫菜 2 分子标记 2 亲缘关系 2 ssr 2 issr标记 2 麦类作物 1 鸢尾属 1 马氏珠母贝 1 长纤维性状 1 长叶红砂 1 金钱豹 1 金针菇 1 野生种群 1 遗传连锁图 1 遗传结构 1 遗传多态性 1 遗传基础 1 遗传变异 1 赖草属 1 资源昆虫 1 角倍蚜 1 菊花 1 苜蓿假盘菌 1 苎麻 1 航天 1 自交系 1 群体遗传结构 1 细胞质雄性不育 1 线粒体dna 1 系统研究 1 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 1 简单重复序列问区 1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 1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1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1 等位酶 1 种质遗传多样性 1 种质资源筛选 1 种质资源 1 种质 1 相关性 1 百日草 1
推荐指数 26 19 8 6 4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黄连的分析实验报告

黄连的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黄连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掌握黄连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痈肿疮毒等症。

本实验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对黄连进行分析:1. 提取: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黄连中提取有效成分。

2. 分离: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提取液进行分离。

3. 鉴定:通过比移值(Rf)和对照品进行鉴定。

4. 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连粉末、乙醇、正己烷、氯仿、甲醇、硅胶薄层板、对照品(盐酸小檗碱)、蒸馏水等。

2. 仪器:分析天平、超声清洗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称取一定量的黄连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一定体积。

2. 薄层色谱(TLC)分离:取适量上述溶液,点于硅胶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8:2)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

3. 鉴定:将薄层板与对照品薄层板进行比对,观察Rf值。

4. 含量测定:(1)标准曲线绘制: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分别吸取不同体积的对照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显色剂,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精密吸取上述提取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进行测定,计算黄连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通过超声提取法,从黄连中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

黄连的现代成分研究概况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吴红展摘要:为了总结黄连近年来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结果,从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配伍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黄连配伍化学成分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味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雅连)CoptisdletoideaC.Y.ChengetHsiao.云南黄连(云连)Coptisteetawall的根茎。

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常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证[1]。

现代研究发现黄连有抗癌、抗放射及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

为了总结黄连研究成果,现从化学成分方面入手,对黄连成分研究以及黄连在配伍中成分变化的研究总结如下:1化学成分的研究1.1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黄连中主要成分为小檗碱类生物碱,现已分离的成分有黄连素、D-甘露醇、香荚兰酸、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阿魏酸、以及20余种葫芦素等[2],田景奎[3]等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还分离出香豆酸、问二羟基苯甲酸、槲皮素、氯原酸乙酯、氯原酸正丁酯、胡萝卜苷等12种化合物。

于俊林[4]等运用多套展开剂薄层色谱法对新鲜黄连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鲜黄连所含的有效成分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不含小檗碱而含药根碱。

1.2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赵旭升[5]等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中药材黄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中药黄连中的Ca、Cu、Fe、Mg、Mn、Zn等6种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中药材黄连由于其所含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变量Fe与Mn呈现出较大的正相关性,变量Ca与Mn、Zn,变量Mg与Zn,变量Cu与Fe,具有较大的负相关性。

1.3挥发油成分的研究陈利军[6]等在已分析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对二者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黄连木果实和果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差别不大。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研究进展及展望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研究进展及展望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研究进展及展望云南黄连因其高含量的生物碱而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是由于过度开采、生存环境破坏和本身的繁育特性而产生巨大的生存压力。

本文从药用成分、生物学特性及保护生物学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探索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标签:云南黄连;药用价值;濒危我国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已知的约有11146种,占总资源量的87%,其中一些植物由于药用价值很高而被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以及全球气候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是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大项目,这推动了我国中药市场的前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健康、快速地推进这一产业。

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资源得以利用离不开利于其生长发育的环境,环境的维持来源于存在其中的种种资源。

“十二五”期间国家再次将“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放进工作的重点,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因为生态破坏问题的巨大危害性。

目前,濒危物种与日俱增,主要是生存环境的破坏给物种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许多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对物种濒危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涵盖了生态、生殖、地理、遗传、种群等各个方面,但是因地制宜、因种而异地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确定措施的具体实施步骤,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云南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中药黄连的原植物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自身繁育特性的影响,使其野生居群处于灭绝的边缘,云南省创新办2002年将云南黄连列为30个“云南省重点发展稀缺药材品种参考名录”之一,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渐危种,在印度也被列入红皮书。

一、药用成分分析云南黄连作为云南重要的药用植物資源,其药用成分分析成为该物种首当其冲的研究热点。

云南黄连作为传统方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早在《神农本草经》和《清宫医案》中就有记录,其干燥根茎的小檗碱和总生物碱含量为黄连属植物中最高的,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等功能。

黄连的质量控制研究

黄连的质量控制研究

黄连的质量控制研究黄连,又称为黄连素、黄素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菌、消炎、清热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连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为了保证黄连的药效和安全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黄连的来源、质量评价、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探讨黄连的质量控制研究。

一、黄连的来源和产地黄连为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黄连的生长环境对其化学成分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质量控制研究中,必须考虑采集的黄连的来源和产地。

通过调查采集的黄连的来源和产地,可以评估黄连的生长环境和品质,为后续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二、黄连质量评价1. 外观和性状评价黄连通常为根状茎块,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黄褐色或淡黄色,有苦味。

在质量评价中,可通过对外观和性状的观察来判断黄连的质量。

外观完整,色泽一致,无明显杂质的黄连一般质量较好。

2. 水分含量测定水分是评估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导致黄连产生霉变和质量下降。

因此,水分含量测定是黄连质量评价的必要步骤。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失重法和滴定法等。

3. 黄连碱含量评价黄连碱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黄连的药效。

因此,黄连碱含量评价是黄连质量控制中的重点。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4.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除了黄连碱以外,黄连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对黄连的药效也具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质量评价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等。

三、黄连的质量控制方法1. 优化采集环境和时机黄连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时机直接影响黄连的质量。

为了控制黄连的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时机。

通常,黄连的生长环境应选择空气新鲜、土壤肥沃、水分适宜的地方,避免受到污染和病虫害的影响。

采集时机应选择在黄连植株发育成熟、黄连素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

药用植物胡黄连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药用植物胡黄连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表一 一: 一
¨ 呓: 2 M

方面 , 未见其保护遗传学方面的报道 。本实验采用西藏定 日县 胡 黄连基因组 D A为模板 , N 通过正交设计 实验初 步建立适 宜 IS SR P R反应体系 , 对初 选 的反应 体系 中各 个因子 设置 浓度梯 C 再 度, 建立适合胡黄连 IS SR—P R的最佳 反应体 系 , C 为胡黄连进 一
时珍 国 医 国药 2 1 第 2 卷 第 6期 0 0年 1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1 O .1 O 6 I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 0V L2 . 0 N
药 用植 物 胡 黄 连 IS S R—P R反 应 体 的 立 与 优 化 C 系 建
和 单 因子 梯 度 优 化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结 果 适 于胡 黄 连 的 2 I IS — C 5 的 SR P R反 应 体 系 中各 因 素 最佳 浓度 分 别 为 1 0×bf uf - e . ld T S 5 m lL Mg 1 5 m o , a r 5I ,N P 10 2 x o , . m  ̄L T q酶 1 引 物 0 5 o/ , N 2 g或 1 ×bf r2 5 t ,N Pl0 / U, . m LL D A 0 n 0 u e . x d T s5 l  ̄ VL Mg mo L T q酶 0 5 引物 05 m I , N 2 g mo , “2m l ,a / . U, . 0/ D A 0n 。结 论 对 于 胡 黄 连 IS —P R 实验 . 次 正 交 实验 完 L SR C 一 全 可 以建 立起 满 足要 求 的 P R体 系 。 C

m  ̄L5个 Mg ,.5 15 17 2mm l / 2 1 基 因组 D A 提 取 与检 测 采 用 C A . N T B法 , 加 改 良 。1 琼 m o 浓 度 梯 度 ; “设 置 了 l 12 ,. ,. 5 , o 略 % T qD A . ,.5 1 12 ,. , 脂糖凝胶 电泳检测 片段 大 小 , D A用 无 菌双 蒸水 稀 释到 1 L5个 浓 度 梯 度 ;a N 酶设 置 了 0 50 7 ,,.5 15 2U6 总 N 0 个 浓 度 梯 度 ; 物 设 置 了 0 30 3 ,. ,.50 5 m LL5个 浓 引 . ,.5 0 4 04 ,. 0/ n/ l 一2 ℃冰箱保存 。 gI, 0 x 模 O 2 ,O 4 5 0 g6个浓 度梯 度 。 0, 2 2 反应体 系正 交实验 初选 本研 究参 考豇 豆 、 参 、 . 玄 石 度 梯 度 ; 板 设 立 了 1 ,O 3 ,0, 10n 选用 引物 86 5 斛 、 永瓣 藤 、 连 黄 叫的 IS 反应条 件 , 步 确 定 d T s 2 4 P R扩增与产物检测 反应通过引物筛选后 , SR 初 N P 、 . C 序列 为 5’ ’A A C C A A C C A A C A) IS 一3 C A C A C Y 为 S R—P R C T q 、 g 、 物 浓 度 各 4个 水 平 。见 表 1 a酶 M 引 。按 照 L ( ) 交 ( 。4正 反 应 体 系 优 化 的 引 物 。 反 应 体 系 为 2 l 内含 1 5 , 0×P R bf r C uf e 表形成 1 6个组合的实验方案。见表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 he genetic diver sit y of Cop tis chi nensis1 Methods The genetic diver2 sit y of 78 individuals f ro m seven pop ulatio ns was analyzed by inter2simple sequence repeat ( ISSR)1 Results Twelve p rimers were selected to p roduce highly rep roducible ISSR bands1 A mo ng 106 amplified bands , 72 showed polymorp hism , t 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 hic bands reached to 671 92 %1 Nei′s gene diversit y in2 dex ( H) was 01 180 3 , Shanno n info rmatio n index ( I) was 01 283 2 , Gst was 01 681 51 The genetic distance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similarit y were 01 089 4 —01 184 6 and 01 832 1 —01 912 7 , respectively1 Conclusion C1 chi nensis holds high genetic diver sit y and t he majo rit y of genetic variatio n occurs amo ng t he pop ula2
摘 要 :目的 对野生黄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方法 通过 ISSR 技术对 7 个野生黄连居群共 78 个个体进行遗 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 用 12 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06 条清晰条带 ,其中 72 条具多态性 ,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671 92 %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 H = 01 180 3 ,Shanno n 多样性指数 I = 01 283 2 ,遗传分化指数 Gst = 01 681 5 ,遗传距 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 :01 089 4~01 184 6 和 01 832 1~01 912 7 。结论 黄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遗 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 ,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 ISSR 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 化的有效标记 。 关键词 :黄连 ;遗传多样性 ;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分化 中图分类号 : R282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1021630205
·1630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10 期 2009 年 10 月
在第一类中 ,所有白芷样品的聚类没有表现出明显 规律性 ,即不同产地栽培白芷间遗传差异较小 ,这与 前人研究认为四大栽培白芷不应做类的区分相一 致[ 1~3 ] 。
表 1 用 ISSR 分析的不同居群的黄连 Table 1 Analysis of C1 chinensi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by ISSR
编号
产地
样本数
居群状况
C KH P
城口厚坪
10
C KL T
城口龙田
12
WXB G
巫溪白果
10
WXD Y
巫山当阳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10 期 2009 年 10 月
·1631 ·
tio ns1 By cluster analysis , t he geo grap hical dist ributio n is very o bvio us1 The ISSR marker co uld be used fo r t he analysis of t he genetic diver sit y and genetic variatio n of C1 chi nensis1
参考文献 : [ 1 ] 黄璐琦 , 王 敏 , 付 桂 芳 , 等 1 中 药 的 白 芷 种 质 资 源 的
RA PD 分析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 24 (8) : 4571 [ 2 ] 杨 滨 , 王 敏 , 曹春雨 , 等 1 中药白芷的分子遗传及其原
植物分析 [J ]1 中国药学杂志 , 2004 , 39 (9) : 6541 [ 3 ] 黄璐琦1 中药白芷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 [J ]1 江西中医学院
(11 Key Laborato ry (Minist ry of Education) of Eco2environment s of Three Go rges Reservoir Regio n , Chongqing Key Labo ra2 tory of Plant Ecology and Resources Research fo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Sout hwest U niver2 sity , Cho ngqing 400715 , China ; 21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 China)
1392213961 [ 6 ] 周延清1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M ]1 北
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 [ 7 ] 彭 帅 , 伍贤进 1 17 份鱼腥草种质亲缘关系的 ISSR 分析
[J ]1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 35 (12) : 3484234861 [ 8 ] 张春平 , 何 平 , 王瑞波 , 等1 三角叶黄连 ISSR 反应体系的
ISSR Analysis f or genetic diversity of Coptis chi nensis ZHAN G Chun2ping1 , H E Ping1 , HU Shi2jun2 , WAN G Rui2bo1 , ZHAN G Yi2feng1 ,
L IU Chang2kun1 , GAO Shan1
目前 ,对黄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 、药理 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5 ] ,陈大霞等[6 ] 运用 RA PD 技术分析了 15 份人工种植黄连的遗传关系 ,但对于 野生黄连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未见报道 。ISSR (inter2 simple sequence repeat ) 是一种由 Ziet kiewiez 等于 1994 年创建[7] ,建立在 PCR 反应基础上的 DNA 分 子标记 。近年来 , ISSR2PCR 已成功用于植物遗传 多样性分析 、基因图谱绘制 、分子生态学研究[8~10 ] 、 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领域[11] 。 该技术无需预知受试基因组序列 ,具有成本低 、操作 简单 、灵敏性高且重复性好等优点 ,被认为是非常理 想的分子标记 。本实验首次运用 ISSR2PCR 技术对 7 个野生黄连居群的 78 个个体进行分析 ,旨在揭示 黄连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 ,了解其种内变异 , 为黄连这一重要药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奠定理论基 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1 材料 :实验所用材料采自重庆野生黄连的主要 分布区 :城口厚坪 、龙田 ,巫溪白果 ,巫山当阳 ,南川 金佛山 ,石柱黄水和黔江五里共 7 个居群 。各居群 随机选取 10~12 个样本 ,收集当年生嫩叶 ,低温条 件下带回实验室洗净 、晾干 ,冻于 - 80 ℃的超低温 冰箱中备用 。居群的产地 、样本数 、编号及居群生长 状况见表 1 。 11 2 仪器与试剂 : 扩增仪 、核酸蛋白分析仪 、电泳 仪 、凝胶成像系统均为 Bio2Rad 公司 ,引物 (上海生 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dN TP ( Pro mega 公司) , T aq DNA 聚 合 酶 ( Pro mega 公 司 ) , Mg2 + ( 上 海 生 工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Buffer 11
黄连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张春平1 ,何 平1 3 ,胡世俊2 ,王瑞波1 ,张益锋1 ,刘长坤1 ,高 姗1
(1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 重庆 400715 ;2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4)
学报 , 2004 , 16 (6) : 5271 [ 4 ] Ziekiewicz E , Rafalski A , Labuda D1 Genome fingerprint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 SSr) 2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2
action amplification [J ]1 Genomics , 1994 , 20 (2) : 17621831 [ 5 ] 倪开诚 , 闵 芳 , 郭卫东 , 等1 采用 ISSR 分子标记进行草珊
瑚 8 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1 中草药 , 2008 , 39 (9) :
3 收 稿 日 期 :2 00 82 11 20 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070080) 作者简介 :张春平 (1982 —) ,男 ,山东潍坊人 ,博士 ,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 Tel :13667652727 E2mail :chunpingzhang520 @1631 co m 3 通讯作者 何 平 Tel : (023) 68254122 E2mail : heping196373 @1261 c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