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道光孝静成皇后简介 恭亲王奕
【铁帽子王】恭亲王奕忻简历

【铁帽子王】恭亲王奕忻简历恭亲王奕忻恭亲王奕忻(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出生于北京,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六弟,生母孝静皇后。
在同治、光绪两朝时,综理国家大政及外交事务,为清代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被称作“鬼子六”。
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
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
咸丰帝去世后,恭亲王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
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恭亲王去世,终年67岁。
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基本资料恭亲王奕忻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六弟,生母孝静皇后。
在同治、光绪两朝时,综理国家大政及外交事务,为清代后期重要历史人物。
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
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
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
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
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恭亲王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
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
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
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
孝静成皇后:道光为何至死也不肯立静妃为后

咸丰去世后,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为了拉拢奕訢,两 宫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 光帝庙谥,并将孝静成皇后的神位升袝太庙。至此,博尔济吉特氏才算真正 地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同治死后,又由光绪、宣统两代皇帝为其加谥。这 样,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全称就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 皇后”。
道光十二年,21岁的静妃生下了她的最后一个儿子 ——皇六子奕訢,即 后来的恭亲王。博尔济吉特氏在入宫后的七年中,为道光连续生下三子一女, 由地位较低的静贵人升至静妃,可见其受宠程度。道光十四年,道光帝册立 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时,又晋升静妃为静贵妃;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暴 卒,道光晋封静贵妃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并将孝全皇后之子四阿哥奕詝交 由她抚养。
道光的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曾祖父为 乾隆朝著名驻藏将军成德,祖父为战功赫赫的将军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 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 恩公颐龄,她本人又是孝和睿皇后的侄女。
相比之下,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就逊色一些,给了道光不立她为后的理 由。 第二点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道光与孝全成皇后感情至深。在她 死后,道光帝不忍再立皇后。 孝全成皇后自小长在苏州,有着江南女子的灵气与秀美,琴棋书画样样 精通,还绣得一手好的苏绣。
道光为何不想立静妃为后呢?我个人分析有一下两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静妃的出身。静妃来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这个家 族在清初风光一时。至清朝中晚期,博尔济吉特家族便逐渐没落。从这个家 族走出的女子也不再是香饽饽了。静妃的父亲花良阿为刑部员外郎,只是一 个从五品的在京文官。相比之下,道光的前三位皇后出身就要高贵多了。
恭亲王奕欣

中国人蠢在不懂政治,却喜欢从政,将一腔“政治抱负”的虚荣心误以为是“报国”,却不知道中国政治本来是一谭死水,是流氓强盗的集中营,满腔爱国热的蠢人反而会让社稷江山陷入灭亡的危机。
《大太监》里面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就是好例子,但关于奕欣的背景,港剧并无透露太多,自然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恭亲王:满清道光帝临死前钦点下一任皇帝,也面临诸多难题——首先道光有九个儿子,前三个已经死亡,论辈分应该四儿继位,但道光宠爱六儿奕欣,他天资聪明,加上道光本身也宠爱她的生母静妃,道光拒绝断气前做了一轮激烈的思想斗争。
但最后,继位的始终是四儿,即今日的咸丰帝。
道光放弃奕欣,原因很多:可能考虑到他不是正统皇后嫡系,恐防嫡系势力不服。
事实上根据许多野史学家分析,道光帝并不喜爱咸丰,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而且过于老实忠直,对于人性阴暗他毫不防范,凡事只想美好的一面,相比起他的六弟,处事不但当机立断,而且有大将风范,道光帝生确实不知如何取舍。
电光火石生死间一拍板,钦点了咸丰,开始了国运万劫不复的局面。
*(注1)首先,为人“忠厚善良”的咸丰帝不喜欢政事,天生喜欢打猎和玩女人。
英法联军打入大清,咸丰帝恐惧洋人,双方恶交之下惹出了火烧圆明园的惨剧*(注2),咸丰败走出逃,之后一直病卧不起,临死前钦点未满六岁的慈禧亲生儿接位,命八大朝廷元老辅政。
奕欣当时封为恭亲王,在军事、经济和行政上都有实权,他留在北京跟洋人打交道。
不错,既然武力反抗不成,倒不如张开双手迎接“鬼佬”,树敌不如做友,减少流血损失。
奕欣思想开明,知道洋人之所以船坚炮利,是因为西方教育先进,除了发明了自行车、望远镜、放大镜、勾魂魄相机,西方教育智慧推动了洋人在军事势力壮大。
他主张跟西方“紧密合作”,购买洋枪,送大清小孩到西方学习交流,他满怀希望,西方文明可以让大清璀璨,就像临岸的日本,跟美国一拍即合擦出爱火花。
火药本来是中国人发明,但中国人却用来做炼丹术和放烟花,洋人却拿来做武器,西方列强智商领先,奕欣看穿这点,积极与洋人交往,大搞“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爱新觉罗·奕訢,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恭亲王奕欣简介恭亲王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出生在1833年,本名叫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从小就学习骑射和儒家经典,满汉蒙三族的预言也都精通,道光帝立储的时候还曾考虑过·奕訢看,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被立为皇太子。
道光立四皇子为皇太子,而奕訢则被封为了亲王。
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皇帝继位,奕訢被封为事物善射大臣。
在这之后,奕訢辅佐咸丰帝处理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咸丰帝逃到了承德,是奕訢和英法使者签订了条约,挽救了清朝的命运。
咸丰帝去世之后,奕訢帮助慈禧发动了政变,之后在军机处担任要职。
奕訢也因此掌握了满清的实权,一时权势鼎盛。
奕訢也在挡圈期间力求国富民强,支持曾国潘等人的洋务运动,平定了太平泰国运动等,因此得到了“贤王”的赞誉。
后来,奕訢因为支持安德海而受到慈禧的怨恨,而且还劝谏同治皇帝不要修建圆明园,热的同治皇帝大怒,奕訢自己也在这个时候在政治场上几经浮沉。
在奕訢生命的后阶段,基本没有什么作为。
1898年的时候,奕訢生了一场大病,一病不起最后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谥号“忠”,他的孙子世袭了恭亲王的爵位。
恭亲王奕欣福晋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他和咸丰属于同父不同母的兄弟,不过在他们小时候奕欣和咸丰都在同一个母妃身边成长,而奕欣从小被严格地教导着,再加上他天资不错,所以文采非常地出众,然而恭亲王奕欣福晋在历史上的记载却非常少,那么恭亲王奕欣福晋是谁呢?恭亲王奕欣福晋还要从1848年的时候开始说起,那个时候道光皇帝为了立储君一事十分地烦恼,在咸丰和奕欣之间为难不已,但是到了1946年却突然让咸丰成为了太子,到了两年之后又让奕欣迎娶了福晋,在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认为道光皇帝当时是喜欢奕欣的,因为他让奕欣迎娶的人是热河都统桂良的女儿,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却否定了这个想法。
恭亲王奕欣

恭亲王奕欣恭亲王奕欣,是清朝同治帝父亲奕禩的庶长子,也是同治帝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他出生于1850年,是清朝末年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恭亲王奕欣继承了清朝皇室的优秀血统和教育,成为了一位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人物。
奕禩是同治帝的父亲,也是奕欣的父亲。
奕禩在同治帝年幼时期被嘉庆帝批准为恭亲王,成为同治帝的师父和贴身辅助。
在奕禩的培养下,奕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恭亲王奕欣在政治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他是清朝晚期政权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任职宫廷、军事和外交等多个要职。
他在政治上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机智,同时,他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决策的领导者。
在处理政务和决策时,他常常能够从全局出发,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抉择。
另外,恭亲王奕欣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拥有深厚的军事知识和经验,经常亲自参与军事行动,指挥作战。
他对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有效地领导军队取得战斗的胜利。
在对外战争中,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谋略和勇气,为清朝争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
恭亲王奕欣在外交上的表现也是令人瞩目的。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政治素养和谋略的领导者,他经常参与重要的外交事务。
他善于处理各种外交关系,能够与各国的使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他提倡和平与友好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家争取了许多利益。
除了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才能,恭亲王奕欣还对经济发展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他提倡改革与发展,鼓励企业家创新,加强商业活动和贸易发展。
他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清朝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恭亲王奕欣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积极参与政治和军事的斗争,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恭亲王奕欣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的智慧和才能为当时的清朝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的出色表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使他成为了清朝末年最为重要和杰出的人物之一。
恭亲王奕欣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恭亲王奕訢,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也是康熙帝的儿子。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和曲折,被誉为清朝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位王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人生。
恭亲王奕訢,是康熙帝的九子,从小就备受宠爱。
他聪颖机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历史学、文学和政治方面都有丰富的知识。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备受康熙帝的赏识和器重。
年轻的奕訢深得康熙帝的宠爱,被册封为恭亲王,并得到了一片疆土作为封地。
他在为朝廷效力的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迅速成为了清朝政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康熙帝去世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康熙帝的养子雍亲王胤禛即位,成为了雍正帝。
雍正帝对奕訢不满,开始逐渐削弱他的势力和权力。
奕訢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动荡和不安。
雍正帝对奕訢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奕訢在他登基之前曾经支持另一位皇子继承皇位,这使得雍正帝对奕訢怀有深深的怨恨。
他开始削弱奕訢的封地和财产,甚至派人监视和限制他的活动。
奕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仍然不断寻求机会来恢复自己的地位和势力。
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交际手段,逐渐重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获得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一个玩笑。
雍正帝逐渐对奕訢的势力感到威胁,决定对他进行彻底的清洗。
雍正帝派出了密探,对奕訢进行了监视和审查,最终找到了一些他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在雍正帝的命令下,奕訢被下狱审讯,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在即将执行死刑的时候,恭亲王奕訢得到了饶恕。
雍正帝虽然释放了他,但是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力和财产,将他软禁在一个边远的地方。
在软禁期间,奕訢并没有绝望,他仍然努力寻找机会来恢复自己的地位。
命运对他却变得更加残酷。
在软禁期间,他患上了重病,最终在一座偏僻的山中去世。
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和曲折。
他从一个备受宠爱的王爷,一步步跌落到了一个软禁的囚犯,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朝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段。
历史趣闻恭亲王奕欣怎么死的?恭亲王奕欣死后葬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奕訢怎么死的?恭亲王奕欣死后葬在哪导语:恭亲王奕訢怎么死的?恭亲王奕欣死后葬在哪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恭亲王奕訢怎么死的?恭亲王奕欣死后葬在哪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咸丰年间,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奉懿旨,此次恭亲王承办庆辰典礼“妥慎周详”,赏给御书“锡福宣猷”匾额一方,御书长寿字一张等。
公元1898(光绪二十四年),奕訢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
终年66岁。
谥“忠”,加恩进贤良祠,并入皇家太庙。
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恭亲王的墓地在昌平崔村的麻峪,是恭亲王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当地百姓至今还俗称为“六爷坟地”。
小村背倚元宝山。
以恭亲王的地位,当初建陵,规模应该不小。
据记载,恭亲王陵寝依例修建了碑亭、享生活常识分享。
恭亲王

来极为华丽复杂。李世民不想输 了场
面, 于是 就 搞 了一 次酒 会 , 酒 会上 让 在 这 个 胡 人 音乐 家 当场 演奏 一遍 。 其 实他 早 已经 安排 了 宫里 的 一 个 音 乐 高 手 叫 罗黑 黑 的 , 着 惟 幕听 。 一遍 之后 , 隔 李世 民对胡 人
咸 丰 十 一 年 七 月 十 六 日 (8 1 8月 2 16 年 1 H)咸 丰 帝 病 危 。由 于 新 皇 帝 年 幼 , 将 大 清 , 他
系, 以为皇上已经彻底信 任 了自己 , 渐渐 显露 出个性之中的锋芒 。
深受道光皇帝的宠爱 。这一点, 可以从奕欣生
母博尔济吉特氏在宫 内地位的升迁看出。 虽然
咸丰五年 (8 5年 ) 15 六月 , 也就 是北伐 的
在奕欣 出生之前 , 博尔济吉特 氏在道光帝 当时
具 有 后 妃名 号 的 十 二名 妃 子 中 , 经位 居 第 五 已
但是 ,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 , 也就是奕欣将 近两 周岁的时候 , 她被晋封为 贵妃 , 地位迅速攀升 ,
超越了和妃 、 祥妃。而这时 , 原来的孝慎皇后已
人 物 阅 读
帝 王 背 后 的
不 善 的 钦 差 大 臣 载 垣 、 荫 撤 职 , 恭 亲 乇 奕 穆 授 欣 为“ 宜临 便 ,
音乐家说 :这个 曲子不稀奇 , 宫里的人都 会啊。” “ 我 然后叫出罗
黑黑来 弹 , 然 一 个调 子 都 没遗 漏 , 头到 尾 , 奏 了一遍 。 居 从 重 虽然 是 超 级 强 人 , 然 是 贵 为 皇 帝 , 李 世 民 一 样 有 常 人 虽 但 情感 , 而且 比 常 人来 得 更夸 张 。因为 他 本 来 就是 性格 张 扬 , 怒 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道光孝静成皇后简介恭亲王奕䜣生母孝静成皇后
导语:孝静成皇后(1812-1855),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
孝静成皇后(1812-1855),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
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妃,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的生母。
在道光一朝,博尔济吉特氏最高被封为皇贵妃,未被道光帝封为皇后。
咸丰即位之后,封养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依照皇太后规格奉养,咸丰五年,太妃病笃,封为康慈皇太后,不久病逝,葬于慕东陵。
咸丰年间初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
同治帝即位后,对孝静皇后加谥,并系宣宗谥、升祔太庙。
全谥为: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成为清朝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既非前朝皇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孝静成皇后生平
生于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比道光帝小30岁。
道光初年进入皇宫紫禁城,服侍道光帝,初赐号静贵人。
道光六年(1826年)初,13岁的静贵人怀孕,当年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静贵人生皇次子奕纲。
对于极度渴望子嗣的道光帝来说,不啻于天大好消息,静贵人遂母以子贵,于当年十二月晋升为静嫔。
然而不到四个月后,次年二月初八(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纲夭折。
道光出于对迟来子嗣的重视,念静嫔丧子之痛,四月诏封其为静妃。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