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羊草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关系研究_丛沛桐
《羊草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与稳定性研究》范文

《羊草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与稳定性研究》篇一一、引言羊草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其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羊草草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因此,对羊草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与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退化程度的羊草草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方采集、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土壤性质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了羊草草原的退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群落构建1. 物种组成羊草草原的物种组成丰富,主要包括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等。
在退化过程中,一些耐旱、耐贫瘠的物种逐渐取代了原有物种,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这些新物种在群落中的比例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2. 群落结构在退化过程中,羊草草原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群落的密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覆盖度减少,裸地和沙地比例增加。
此外,植物的高度和生长速度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3. 生态位关系在羊草草原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位关系。
在退化过程中,这些生态位关系发生了变化。
一些新入侵的物种通过竞争资源、改变生态环境等方式,逐渐取代原有物种的地位。
四、稳定性研究1. 群落稳定性羊草草原的群落稳定性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退化过程中,由于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然而,一些耐旱、耐贫瘠的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稳定的种群,为群落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 土壤稳定性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羊草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结构破坏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土壤稳定性的降低,进一步加速了草地的退化。
3. 恢复与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羊草草原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恢复与保护措施。
《羊草+大针茅群落葱属植物共生AM真菌多样性》范文

《羊草+大针茅群落葱属植物共生AM真菌多样性》篇一羊草+大针茅群落中葱属植物共生AM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一、引言羊草和大针茅群落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被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稳定且生物多样性丰富。
近年来,随着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葱属植物作为该群落中的一种重要植物种类,其与AM真菌的共生关系对于维护群落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研究羊草+大针茅群落中葱属植物共生AM真菌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羊草+大针茅群落中的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共生AM真菌的多样性。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域,并采集了葱属植物的根际土壤样本。
其次,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分离和培养,以及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AM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1. AM真菌种类与分布通过对根际土壤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多种AM真菌的存在。
其中,部分AM真菌种类在羊草和大针茅的根际土壤中均有分布,而部分种类则主要分布在葱属植物的根际土壤中。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域和生境下的AM真菌种类存在差异。
2. 共生关系与植物生长葱属植物与AM真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
AM真菌通过形成菌根结构,帮助葱属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其生长。
同时,葱属植物也为AM真菌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能量来源。
共生关系的建立对于维持群落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 多样性分析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显微镜观察,我们分析了AM真菌的多样性。
结果表明,羊草+大针茅群落中葱属植物共生的AM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不同种类AM真菌在群落中的分布和丰度存在差异。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羊草+大针茅群落中葱属植物共生的AM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对于维护群落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多样化的AM真菌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机会,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和适应性。
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相关性分析

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相关性分析摘要: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样地,研究不同干扰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刈割和放牧两种干扰方式对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影响明显。
刈割区的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放牧区;生物多样性的总体趋势是刈割﹥放牧。
在两种干扰方式下,群落地上生物量均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在刈割干扰下,群落地上生物量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在放牧干扰下则相反。
关键词: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放牧和刈割利用是最重要的人为干扰因子,也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因子。
有关放牧、刈割与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报道。
刘志民等[1]研究指出,放牧和刈割是两种高度复杂的干扰方式,对植物群落既具有直接作用又具有间接作用。
放牧对植被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牲畜通过其践踏行为将粪便和土壤混合,在饮水点周围创造了富集营养的斑块,这些斑块促进了在低度干扰区稀见和不见的一年生植物的繁衍。
刈割减少了牧草间的竞争,对草地凋落物积累的影响显著。
对于刈割干扰的问题,刘美玲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刈割不仅能保证畜牧业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植物的再生生长潜力,有助于植物的更新演替。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西麓丘陵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处于北纬49°33′49.4″—49°43′20.8″,东经118°50′15.7″—118°58′21.2″,海拔695~787 m地带。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4 ℃,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6.17 ℃和-48.5 ℃;≥10 ℃年积温1 580~1 800 ℃,无霜期110 d;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多集中在7~9月且变率较大[3,4]。
《不同改良措施下退化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规律研究》范文

《不同改良措施下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主要植被之一,其生态地位与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长期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土地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羊草草原出现退化现象,对区域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此问题,实施有效的改良措施和探究退化羊草草原群落的恢复演替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研究,对不同改良措施下的羊草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进行探讨。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的实施地点为XX省典型的退化羊草草原区。
该区域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 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内的羊草草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现状与退化程度。
(2)实验设计:通过设立不同改良措施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施不同措施后的羊草草原群落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草原群落恢复演替的影响。
三、不同改良措施及实施效果1. 休牧与轮牧措施通过对羊草草原实行短期或长期的休牧与轮牧制度,降低草原承载压力,增加其恢复的时间与空间。
经过实践证明,休牧与轮牧制度能显著提高羊草的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促进群落的恢复演替。
2. 施肥与灌溉措施针对土壤贫瘠的草原区,通过合理施肥和灌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为羊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研究发现,适当的施肥与灌溉能够加快羊草的生长速度,促进群落结构的优化和演替。
3. 草地植被恢复技术运用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如种植抗逆性强、生长快速的本地种植物,配合合理的放牧管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等综合手段进行草地修复工作。
这一技术对恢复羊草的群落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四、退化羊草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规律研究结果1. 群落结构变化经过不同改良措施的实施,羊草草原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进展

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进展生态学是一个涉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而生态位是其中一个核心概念。
生态位是生物群落中一种生物种类的生存方式与地位,包括其与其他生物种类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地理空间的占据,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一种生物种类而言,其所占据的生态位是一种“职业”,而且不同的生物种类可以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然而,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生态位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它们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就形成了生态位的重叠。
生态位重叠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种类在资源利用、生存方式上的部分或完全相同,同时存在的情况。
生物种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会影响它们竞争和共存的结果。
因此,了解生态位重叠对于预测生物种群演替、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方面,一些经典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建立和证实,同时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呈现。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的研究进展。
一、生态位理论1. Hutchinson的生态位概念生态位是由英国生态学家Hutchinson于1957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种生物种类都具有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和地位,而这种生存方式和地位并非是由其基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
他提出了九维生态位的概念,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等因素。
2. Elton的生态金字塔理论英国生态学家Elton在1927年提出的生态金字塔理论,将生态位理解为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物种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能源转换规律。
3. MacArthur和Levins的干扰竞争理论美国生态学家MacArthur和Levins于1967年提出了干扰竞争理论,它认为生态位的重叠会导致物种间的干扰竞争。
竞争强度取决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
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物种竞争和共存的机制。
二、生态位重叠的测量方法1. 基于生物群落结构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使用生态位重叠指数,来反映生物种类之间的资源利用和生存方式的相似程度。
植物生长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研究

植物生长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研究研究植物生长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自然界中,植物之间存在着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这主要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植物个体生长的需求差异引起的。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并从竞争压力、资源利用策略和生长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植物生长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主要体现为植物之间对生态位资源的争夺。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所占据的具体位置,包括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位需求,而生境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同植物必须进行竞争来争夺有限的资源。
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水、光、土壤养分等生态位资源的争夺。
其次,植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还与植物个体的生长适应性相关。
植物个体的生长适应性是指植物自身在特定环境下应对资源争夺和竞争压力的能力。
植物生长适应性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植物个体的生态位重叠和竞争。
一些适应力强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快速生长并占领更多的生态位,从而降低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竞争。
而一些适应力较弱的植物则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生存和繁殖。
第三,植物个体的生长策略和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植物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的重要因素。
不同植物个体采取了不同的生长策略和资源利用方式来应对环境变化和资源争夺。
一些植物倾向于生长高大,向上竞争光照资源;另一些植物则专注于扩展根系范围,寻找充足的土壤养分。
这些不同的生长策略和资源利用方式导致了植物之间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例如,具有较长根系和高耐旱性的植物能够在土壤水分较少的环境中存活和生长,而其他植物则往往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
最后,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机制对植物的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竞争可以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植物个体的生长、繁殖和存活。
植物的死亡和繁殖成功率的变化都会对种群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平均生态位重叠的符号

平均生态位重叠的符号摘要:1.生态位重叠的定义和意义2.生态位重叠的测量方法3.生态位重叠的影响因素4.生态位重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生态位重叠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正文:1.生态位重叠的定义和意义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相似的生态位,即它们在资源利用、栖息地选择、食物来源等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
生态位重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反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互作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位重叠的测量方法生态位重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常用的方法有:(1)皮尔逊指数:通过计算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相似性来评估它们的生态位重叠程度。
皮尔逊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当值越接近1 时,表示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
(2)Pianka 指数:该指数通过计算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差异来评估它们的生态位重叠程度。
Pianka 指数的取值范围也为0-1,当值越接近0 时,表示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
(3)生态位重叠系数:这是通过计算两个物种在资源利用上的相似性来评估它们的生态位重叠程度。
生态位重叠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当值越接近1 时,表示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
3.生态位重叠的影响因素生态位重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生存条件和资源分布,从而影响生态位重叠。
(2)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如食性、生活习性等,这些特性会影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栖息地选择,进而影响生态位重叠。
(3)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这些关系会影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栖息地选择,从而影响生态位重叠。
4.生态位重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位重叠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1)影响物种的共存:当生态位重叠较高时,物种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羊草草原割草处理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羊草草原割草处理群落特征比较研究包青海;宝音陶格涛;阎巧玲;敖亚萍【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34)1【摘要】利用多种分析与统计方法对羊草草原割草场不同割草措施连续处理19年(即1982~2001年)的群落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草原合理的轮割为割一年休一年和割二年休一年.割草使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下降,优良牧草在群落中的比例减少,杂类草增加.同时,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群落中的比例下降,而菊科和藜科植物增加.建群种羊草(Leymuschi-nensis)和优势种冷蒿(Artemisiafrigida)的单株重降低,优势种大针茅(Stipagrand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的单株重却有所增加.连年割草使群落结构向旱生化方向发展.与对照相比,割草使群落的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升高.【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比较研究;羊草草原;割草处理;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生物量【作者】包青海;宝音陶格涛;阎巧玲;敖亚萍【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牙克石市城建局园林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8【相关文献】1.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与大针茅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J], 赵育民;王军邦;张秀娟;张波2.放牧与割草影响下羊草草原植物与群落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比较 [J], 鲍雅静;李政海;刘惠3.中温型草原和暖温型草原大针茅+羊草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 [J], 贾志斌;杨持;洪洋;韩向红4.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割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J], 刘琼;席青虎;乌仁其其格5.多年割草对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及羊草和■草种群重要值的影响 [J], 鲍雅静;李政海;包青海;仲延凯;王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研究BU LL ET IN O F BOT A NI CAL RESEARCH第19卷第2期1999年4月Vol.19No.2April,1999东北羊草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关系研究X丛沛桐颜廷芬周福军刘兴华祖元刚(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羊草群落内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关系的研究,揭示出羊草群落各种群对不同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及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能力和占据空间的能力。
定量化地描述了种群间的共存关系和竞争机制,通过生态位再现了羊草群落现有分布格局及各种群对有限环境资源的利用,提出了羊草草原草场改良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种群;生态位;重叠THE S TUDY ON ECOLOGICAL NICHEOVERLAP RELATIONS OF SEVERAL POPULATIO NS ON LE YMU S COMMUNITY IN NORTHEAST PLAINCong Pei-tong Yan Ting-fen Zhou Fu-jun Liu Xing-hua Zu Yuan-gang (Open Research Labor ator y of Forest Plant Ecolog y,N ortheast F orestry U niversit y,Harbin150040)Abstract In this article,ecological niche overlap of several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leymus communities in Northeast leymus plain w as studied and revealed utilization ca-pability of several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leymus communities on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adaptability,spatial position capability on ecological factors.There are some numerical describes about species concurrent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several populations.The research result reappeared current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finitude environmental utilization of several populations by ecological niche and put forw ar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of improvem ent leymus plain.Key words Population;Ecolog ical niche;Overlap生态位重叠理论在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种群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广泛X收稿日期:1997-3-10应用,是解释自然群落中种间共存和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的研究,可以数量化地再现两个或多个物种对资源的共同利用程度、分享的数量和稳定生活机制(钟章成,1987)。
通过比较和评价植物生存环境的相似程度,相互共存的条件,竞争的幅度及物种间的适应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内部机制。
1 野外实验条件本文的研究以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东北师范大学草原生态研究站为野外实验基地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工作。
研究区植被以羊草群落占优势,群落的组成类型比较单一容易划分,羊草群落与其它群落多呈复合体分布,便于研究。
研究区东经120b 31c ~124b 10c ,北纬44b 30c ~44b 45c ,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地质变迁形成的冲积-湖积平原,海拔高度140~160m,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淡黑钙土,分布有大面积的苏打草甸土和盐碱土,植被以羊草群落为主,羊草群落与其它群落多呈复合分布,选择了10个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群和群落,种群编号1~10,群落编号1*~10*。
表1羊草草原10个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类型及环境概况Table 1 Primary plant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in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and env-ironmental situation编号No.种 名Species编号No.群落类型Community type含水量(%)Water content(%)pH 值pH value 相对光照(%)Relative light(%)1羊草Leymu s chinensis 1*羊草+糙隐子草+杂类草群落10.07.1787.62芦苇Phra mites com munitis 2*羊草+光稃茅香+拂子茅群落13.08.2385.73糙隐子草Cleistogens squarossa 3*羊草+杂类草群落23.78.6374.54五脉山黧豆L athyr us quingoeneryius 4*羊草+扫帚鸡肠群落21.09.8377.75拂子茅Calamagrostis eqigeios 5*羊草+寸草苔16.09.7882.76碱篷Sueda glauca 6*羊草18.99.4680.07光稃茅香Hierochloe glabra 7*羊草+拂子茅群落20.09.5279.38扫帚鸡肠K alimeris integrif olia 8*羊草+碱篷群落20.29.5393.09碱茅Puccinellia ten uif lora 9*羊草+糙隐子草群落13.19.9591.710寸草苔Carex d uriuscu la10*芦苇+杂类草群落17.48.2087.0在每个群落梯度上设置面积为1m 2的样方3个,同时在10cm 、20cm 、35cm 三个深度上分层取样,测试生理和生态数据,进行生态位重叠计算。
2 计算方法本文对生态位重叠的计测采用Pianka(1973)提出的公式:6rh=1(p ih #p jh )(1)214植 物 研 究 19卷式中:Qij 为种群i 与j 的生态位重叠值,P ih 与P jh 为种群i 与j 在资源位h 上所占的比例。
3 计算结果采用上述公式计算不同类型羊草群落各主要植物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见表2~5。
表2群落1*中各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矩阵(Qij)Table 2 The overlap matrix of ecological niche of several populations in community1*S i S i123456789101 1.000.700.910.000.000.000.890.000.000.0020.70 1.000.320.000.000.000.320.000.000.0030.910.32 1.000.000.000.000.980.0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890.320.980.000.000.00 1.0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注:其中S i 为种群i,Qij 为种群i 与种群j 的生态位重叠值(下同)。
表3群落2*中各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矩阵(Qij)Table 3 The overlap matrix of ecological niche of several populations in community2*S i S i123456789101 1.000.750.000.000.300.000.180.850.000.0020.75 1.000.000.000.850.000.790.520.000.0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300.850.000.00 1.000.000.970.000.00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 1.180.790.000.000.970.00 1.000.000.000.0080.850.520.000.000.000.000.00 1.000.000.00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4群落3*各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矩阵(Qij)Table 4 The overlap matrix of ecological niche of several populations in community3*2152期 丛沛桐等:东北羊草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关系研究表5群落4*各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矩阵(Qij)Table5The overlap matrix of ecological niche of several populations in community 4*S iS i123456789101 1.000.540.000.000.450.000.000.000.000.0020.54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450.000.000.00 1.000.00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综合分析4.1羊草草原内部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关系的变化分析在群落1*中,测试土壤含水量10%,PH值7.17,相对光照87.6%,该群落的糙隐子草与光稃茅香种群,羊草与糙隐子草种群及羊草与光稃茅香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分别为0.98、0.91、0.89,而芦苇与光稃茅香种群,芦苇与糙隐子草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32和0.33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