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O往届预赛题集合概念
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集合概念与运算(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集合概念与运算全景展示年份题号考点考查内容2011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集合的子集的个数2012理1与集合有关的新概念问题由新概念确定集合的个数文1集合间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集合间关系的判断2013卷1理1集合间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间关系的判断文1集合运算集合概念,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2014卷1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2集合元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元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2015卷1文1集合运算集合概念,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连续集合的并集2016卷1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两个离散集合并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3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补集运算2017卷1理1集合运算指数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卷2理2集合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两个离散集合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并集运算卷3理1集合概念与表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交集的概念.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2018卷1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补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2集合概念与表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集合概念文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3文理1集合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2019卷1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文2集合运算三个离散集合的补集、交集运算卷2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两个连续集合的交集运算卷3文理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2020卷1理2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集合的交集运算求参数的值文1集合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2理1集合运算两个离散集合的并集、补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卷3理1集合运算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不等式混合组的整数解的解法,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文1集合运算一个连续集合与一个离散集合的交集运算考点出现频率2021年预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37次考2次在理科卷中可能考查本考点集合间关系37次考2次可能在试卷中考查两个几何关系的判定或子集的个数问题集合间运算37次考32次常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指数、对数不等式解法结合重点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也可能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运算与集合有关的创新问题37次考1次考查与集合有关的创新问题可能性不大考点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1】已知集合 1,2,3,5,7,11A ,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2B .3C .4D .5【答案】B 【解析】由题意,{5,7,11}A B I ,故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B2.【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理数1】已知集合{(,)|,,}A x y x y y x *N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2B .3C .4D .6【答案】C 【解析】由题意,A B ∩中的元素满足8y xx y,且*,x y N ,由82x y x ,得4x ,所以满足8x y 的有(1,7),(2,6),(3,5),(4,4),故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4.故选C .3.【2017新课标3,理1】已知集合A = 22(,)1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3B .2C .1D .0【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圆221x y 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 1,1, 1,1 ,则A B ∩中有两个元素,故选B .4.【2018新课标2,理1】已知集合�=�,�2+�2≤3,�∈�,�∈�,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9B .8C .5D .4【答案】A 【解析】∵�2+�2≤3,∴�2≤3,∵�∈�,∴�=−1,0,1,当�=−1时,�=−1,0,1;当�=0时,�=−1,0,1;当�=−1时,�=−1,0,1;所以共有9个,选A .5.【2013山东,理1】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A .1B .3C .5D .9【答案】C 【解析】0,0,1,2,0,1,2x y x y ;1,0,1,2,1,0,1x y x y ;2,0,1,2,2,1,0x y x y .∴B 中的元素为2,1,0,1,2 共5个,故选C .6.【2013江西,理1】若集合2|10A x R ax ax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 .4B .2C .0D .0或4【答案】A 【解析】当0a 时,10 不合,当0a 时,0 ,则4a ,故选A .7.【2012江西,理1】若集合{1,1}A ,{0,2}B ,则集合{|,,}z z x y x A y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A .5B .4C .3D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容易看出x y 只能取 1,1,3等3个数值.故共有3个元素,故选C .8.【2011广东,理1】已知集合A ={(,)|,x y x y 为实数,且221}x y ,B ={(,)|,x y x y 为实数,且1}x y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A .4B .3C .2D .1【答案】C 【解析】由2211x y x y 消去y ,得20x x ,解得0x 或1x ,这时1y 或0y ,即{(0,1),(1,0)}A B ,有2个元素.9.【2011福建,理1】i 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 ={-1,0,1},则A .i ∈SB .2i ∈SC .3i ∈SD .2i∈S 【答案】B 【解析】∵2i =-1∈S ,故选B .10.【2012天津,文9】集合R 25A x x 中的最小整数为_______.【答案】3 【解析】不等式52 x ,即525 x ,73 x ,所以集合}73{ x x A ,所以最小的整数为3 .考点2集合间关系【试题分类与归纳】1.【2012新课标,文1】已知集合2{|20}A x x x ,{|11}B x x ,则A .A BÜB .B AÜC .A BD .A B∩【答案】B 【解析】A=(-1,2),故B A ,故选B .2.【2012新课标卷1,理1】已知集合A={x |x 2-2x >0},B={x |-5<x <5},则()A 、A∩B=B 、A ∪B=RC 、B ⊆AD 、A ⊆B【答案】B 【解析】A=(- ,0)∪(2,+ ),∴A ∪B=R ,故选B .3.【2015重庆,理1】已知集合 1,2,3A , 2,3B ,则A .A =BB .A B∩C .A BÜD .B AÜ【答案】D 【解析】由于2,2,3,3,1,1A B A B A B ,故A 、B 、C 均错,D 是正确的,选D .4.【2012福建,理1】已知集合{1,2,3,4}M ,{2,2}N ,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N MB .M N MC .M N N∩D .{2}M N ∩【答案】D 【解析】由M ={1,2,3,4},N ={ 2,2},可知 2∈N ,但是 2 M ,则N M ,故A 错误.∵M N ={1,2,3,4, 2}≠M ,故B 错误.M∩N ={2}≠N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5.【2011浙江,理1】若{|1},{|1}P x x Q x x ,则()A .P QB .Q PC .R C P QD .R Q C P【答案】D 【解析】{|1}P x x ∴{|1}R C P x x ,又∵{|1}Q x x ,∴R Q C P ,故选D .6.【2011北京,理1】已知集合P =2{|1}x x ,{}M a .若P M 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 ∞, 1]B .[1,+∞)C .[ 1,1]D .( ∞, 1] [1,+∞)【答案】C 【解析】因为P M P ,所以M P ,即a P ,得21a ,解得11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1] .7.【2013新课标1,理1】已知集合A ={x |x 2-2x >0},B ={x |-5<x <5=,则()A .A ∩B =B .A ∪B =RC .B ⊆AD .A ⊆B【答案】B 【解析】A=(- ,0)∪(2,+ ),∴A ∪B=R ,故选B .8.【2012大纲,文1】已知集合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矩形},C ={x ︱x 是正方形},D ={x ︱x 是菱形},则A .A BB .C BC .D C D .A D【答案】B 【解析】∵正方形一定是矩形,∴C 是B 的子集,故选B .9.【2012年湖北,文1】已知集合2{|320,}A x x x x R ,{|05,}B x x x N ,则满足条件A C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D 【解析】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320,A x x x x R1,2 ,易知|05,1,2,3,4 N B x x x .因为 A C B ,所以根据子集的定义,集合C 必须含有元素1,2,且可能含有元素3,4,原题即求集合 3,4的子集个数,即有224 个.故选D .考点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试题分类与归纳】1.【2011课标,文1】已知集合M={0,1,2,3,4},N={1,3,5},P=M ∩N ,则P 的子集共有(A)2个(B)4个(C)6个(D)8个【答案】B 【解析】∵P=M ∩N={1,3},∴P 的子集共有22=4,故选B .2.【2013新课标2,理1】已知集合M={x ∈R|2(1)4x },N={-1,0,1,2,3},则M ∩N=A .{0,1,2}B .{-1,0,1,2}C .{-1,0,2,3}D .{0,1,2,3}【答案】A 【解析】M=(-1,3),∴M ∩N={0,1,2},故选A .3.【2013新课标2,文1】已知集合M={x|-3<x<1},N={-3,-2,-1,0,1},则M ∩N=()(A){-2,-1,0,1}(B){-3,-2,-1,0}(C){-2,-1,0}(D){-3,-2,-1}【答案】C 【解析】因为集合M= |31x x ,所以M∩N={0,-1,-2},故选C .4.【2013新课标I ,文1】已知集合A={1,2,3,4},2{|,}B x x n n A ,则A∩B=()(A){1,4}(B){2,3}(C){9,16}(D){1,2}【答案】A ;【解析】依题意, 1,4,9,16B ,故 1,4A B ∩.5.【2014新课标1,理1】已知集合A={x |2230x x },B={x |-2≤x <2},则A B =A .[-2,-1]B .[-1,2)C .[-1,1]D .[1,2)【答案】A 【解析】∵A=(,1][3,) ,∴A B =[-2,-1],故选A .6.【2014新课标2,理1】设集合M={0,1,2},N= 2|320x x x ≤,则M N =()A .{1}B .{2}C .{0,1}D .{1,2}【答案】D 【解析】∵2=32012N x x x x x ,∴M N ∩ 1,2,故选D .7.【2014新课标1,文1】已知集合M ={|13}x x ,N ={|21}x x 则M N ∩()A.)1,2( B .)1,1( C .)3,1(D .)3,2( 【答案】B 【解析】M B ∩(-1,1),故选B .8.【2014新课标2,文1】设集合2{2,0,2},{|20}A B x x x ,则A B ∩()A.B .2C .{0}D .{2}【答案】B 【解析】∵ 1,2B ,∴A B ∩ 2.9.【2015新课标2,理1】已知集合21,01,2A {,,},(1)(20B x x x ,则A B ∩()A .1,0A B .0,1C .1,0,1 D .0,1,2【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1,2( B ,∴}0,1{ B A ,故选A .10.【2015新课标1,文1】已知集合{32,},{6,8,10,12,14}A x x n n N B ,则集合A B ∩中的元素个数为()(A)5(B)4(C)3(D)2【答案】D【解析】由条件知,当n=2时,3n+2=8,当n=4时,3n+2=14,故A ∩B={8,14},故选D .11.【2015新课标2,文1】已知集合 |12A x x , |03B x x ,则A B ()A .1,3 B .1,0 C .0,2D .2,3【答案】A 【解析】由题知,)3,1( B A ,故选A .12.【2016新课标1,理1】设集合}034|{2x x x A ,}032|{ x x B ,则B A =(A)3(3,2 (B)3(3,2 (C)3(1,2(D)3(,3)2【答案】D 【解析】由题知A =(1,3),B=),23( ,所以B A =3(,3)2,故选D .13.【2016新课标2,理2】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A){1}(B){12},(C){0123},,,(D){10123} ,,,,【答案】C 【解析】由题知B ={0,1},所以A B {0,1,2,3},故选C .14.【2016新课标3,理1】设集合 |(2)(3)0,|0S x x x T x x ,则T S =(A)[2,3](B)(- ,2]U [3,+ )(C)[3,+ )(D)(0,2]U [3,+ )【答案】D 【解析】由题知,),3[]2,( S ,∴T S =(0,2]U [3,+ ),故选D .15.【2016新课标2,文1】已知集合{123}A ,,,2{|9}B x x ,则A B ∩()(A){210123},,,,,(B){21012},,,,(C){123},,(D){12},【答案】D 【解析】由题知,)3,3( B ,∴}2,1{ B A ,故选D .16.【2016新课标1,文1】设集合{1,3,5,7}A ,{|25}B x x ,则A B ∩()(A){1,3}(B){3,5}(C){5,7}(D){1,7}【答案】B 【解析】由题知,}5,3{ B A ,故选B .17.【2016新课标3,文1】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A B ð=(A){48},(B){026},,(C){02610},,,(D){0246810},,,,,【答案】C 【解析】由题知,}10,6,2,0{ B C A ,故选C .18.【2017新课标1,理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则A .{|0}AB x x ∩B .A B RC .{|1}A B x x D .A B∩【答案】A 【解析】由题知,)0,( B ,∴{|0}A B x x ∩,故选A .19.【2017新课标1,文1】已知集合A = |2x x ,B = |320x x ,则()A .A ∩B =3|2x xB .A ∩BC .A B 3|2x xD .A B=R【答案】A20.【2017新课标2,理2】设集合 1,2,4 ,240x x x m .若 1 ∩,则 ()A . 1,3B . 1,0C . 1,3D .1,5【答案】C 【解析】由 1 ∩得1B ,所以3m , 1,3B ,故选C .21.【2017新课标2,文1】设集合 123234A B ,,, ,,, 则A B =()A . 123,4,,B . 123,,C . 234,,D . 134,,【答案】A 【解析】由题意{1,2,3,4}A B ,故选A .22.【2017新课标3,文1】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 2,4A B ∩,故选B .23.【2018新课标1,理1】已知集合�=��2−�−2>0,则∁��=A .�−1<�<2B .�−1≤�≤2C .�|�<−1∪�|�>2D .�|�≤−1∪�|�≥2【答案】B 【解析】由题知,�=�|�<−1或�>2,∴���=�|−1≤�≤2,故选B .24.【2018新课标3,理1】已知集合�=�|�−1≥0,�=0,1,2,则�∩�=A .0B .1C .1,2D .0,1,2【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A={|x x ≥1},所以A ∩B ={1,2},故选C .25.【2018新课标1,文1】已知集合,,则()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可以求得,故选A .26.【2018新课标2,文1】已知集合,,则A .B .C .D .【答案】C 【解析】,故选C27.【2019新课标1,理1】已知集合2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A . {43x x B . {42x x C .{22x x D .{23x x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42,23M x x N x x ,则22M N x x .故选C .28.【2019新课标1,文2】已知集合 1,2,3,4,5,6,72,3,4,52,3,6,7U A B ,,,则C U B A ∩=()A .1,6B .1,7C .6,7D .1,6,7【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 1,6,7U C A ,所以U B C A {6,7},故选C .29.【2019新课标2,理1】设集合A ={x |x 2-5x +6>0},B ={x |x -1<0},则A ∩B =A .(-∞,1)B .(-2,1)C .(-3,-1)D .(3,+∞)【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2,3,1A x x x B x x 或,则1A B x x .故选A .30.【2019新课标2,文1】.已知集合={|1}A x x ,{|2}B x x ,则A ∩B =A .(–1,+∞)B .(–∞,2)C .(–1,2)D .【答案】C 【解析】由题知,(1,2)A B ∩,故选C .31.【2019新课标3,理1】已知集合21,0,1,21A B x x , ,则A B ()A . 1,0,1B .0,1C .1,1 D .0,1,2【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11B x x ,则 1,0,1A B .故选A .32.【2019浙江,1】已知全集 1,0,1,2,3U ,集合 0,1,2A , 1,0,1B ,则U A B ∩ð=A .1 B . 0,1C .1,2,3 D .1,0,1,3 【答案】A 【解析】{1,3}U A ð,{1}U A B ∩ð.故选A .33.【2019天津,理1】设集合{1,1,2,3,5},{2,3,4},{|13}A B C x x R ,则()A C B∩ A .2B .2,3C .1,2,3 D .1,2,3,4【答案】D 【解析】由题知, 1,2A C ∩,所以 1,22,3,41,2,3,4A C B ∩ ,故选D .34.【2011辽宁,理1】已知M ,N 为集合I 的非空真子集,且M ,N 不相等,若∩N ð M I ,则N M A .MB .NC .I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N 是M 的真子集,所以M N M .35.【2018天津,理1】设全集为R ,集合{02}A x x ,{1}B x x ≥,则() R I A B ðA .{01}x x ≤B .{01}x x C .{12}x x ≤D .{02}x x 【答案】B 【解析】因为{1}B x x ≥,所以{|1}R B x x ð,因为{02}A x x ,所以() R I A B ð{|01}x x ,故选B .36.【2017山东,理1】设函数24y x的定义域A ,函数ln(1)y x 的定义域为B ,则A B =∩()A .(1,2)B .(1,2]C .(2,1)D .[2,1)【答案】D 【解析】由240x ≥得22x ≤≤,由10x 得1x ,故A B={|22}{|1}{|21}x x x x x x ∩∩≤≤≤,选D .37.【2017天津,理1】设集合{1,2,6}A ,{2,4}B ,{|15}C x x R ≤≤,则()A B C ∩A .{2}B .{1,2,4}C .{1,2,4,6}D .{|15}x x R ≤≤【答案】B 【解析】(){1246}[15]{124}A B C ∩∩,,,,,,,选B .38.【2017浙江,理1】已知集合{|11}P x x ,{|02}Q x x ,那么P Q =A .(1,2)B .(0,1)C .(1,0)D .(1,2)【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12}P Q x x ,选A .39.【2016年山东,理1】设集合2{|2,},{|10},x A y y x B x x R 则A B =A .(1,1)B .(0,1)C .(1,)D .(0,)【答案】C【解析】集合A 表示函数2x y 的值域,故(0,)A .由210x ,得11x ,故(1,1)B ,所以(1,)A B .故选C .40.【2016年天津,理1】已知集合{1,2,3,4},{|32},A B y y x x A ,则A B ∩=A .{1}B .{4}C .{1,3}D .{1,4}【答案】D 【解析】由题意{1,4,7,10}B ,所以{1,4}A B ∩,故选D .41.【2015浙江,理1】已知集合2{20},{12}P x x x Q x x ≥≤,则()R P Q∩ðA .[0,1)B .(0,2]C .(1,2)D .[1,2]【答案】C 【解析】{|02}R P x x =<<ð,故(){|1<<2}R P Q =x x ∩ð,故选C .42.【2015四川,理1】设集合{|(1)(2)0}A=x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A .{|13}x x B .{|11}x x C .{|12}x x D .{|23}x x 【答案】A 【解析】{|12}A x x =-<<,{|13}B x x =<<,∴{|13}A B x x =-<< .43.【2015福建,理1】若集合234,,,A i i i i (i 是虚数单位), 1,1B ,则A B ∩等于()A .1 B .1C .1,1 D .【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 ,1,,1A i i ,故A B ∩ 1,1 ,故选C .44.【2015广东,理1】若集合 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A .1,4B .1,4 C .0D .【答案】D 【解析】由(4)(1)0x x ++=得4x =-或1x =-,得{1,4}M =--.由(4)(1)0x x --=得4x =或1x =,得{1,4}N =.显然 ∩M N .45.【2015陕西,理1】设集合2{|}M x x x ,{|lg 0}N x x ≤,则M NA .[0,1]B .(0,1]C .[0,1)D .(,1]【答案】A 【解析】20,1x x x ,lg 001x x x x ,所以 0,1 ,故选A .46.【2015天津,理1】已知全集 1,2,3,4,5,6,7,8U ,集合 2,3,5,6A ,集合1,3,4,6,7B ,则集合U A B∩ðA . 2,5B . 3,6C . 2,5,6D .2,3,5,6,8【答案】A 【解析】{2,5,8}U B ð,所以{2,5}U A B ∩ð,故选A .47.【2014山东,理1】设集合},]2,0[,2{},21{ x y y B x x A x 则B A ∩A .[0,2]B .(1,3)C .[1,3)D .(1,4)【答案】B 【解析】∵ 1,2B ,∴A B 2,故选B .48.【2014浙江,理1】设全集 2| x N x U ,集合5|2 x N x A ,则 A C U A . B .}2{C .}5{D .}5,2{【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2}U x N x ≥,{|A x N x ,所以 A C U {|2x N x≤,选B .49.【2014辽宁,理1】已知全集,{|0},{|1}U R A x x B x x ,则集合()U C A BA .{|0}x xB .{|1}x xC .{|01}x xD .{|01}x x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得,=0A B x x 或 1x ,故()U C A B {|01}x x ,故选D .50.【2013山东,】已知集合B A 、均为全集}4,3,2,1{ U 的子集,且(){4}U A B ð,{1,2}B ,则U A B∩ðA .{3}B .{4}C .{3,4}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 1,2,3A B ,且{1,2}B ,所以A 中必有3,没有4,3,4U C B ,故U A B ∩ð 3.51.【2013陕西,理1】设全集为R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M ,则C M R 为A .[-1,1]B .(-1,1)C .,1][1,)(D .,1)(1,)( 【答案】D 【解析】()f x 的定义域为M =[ 1,1],故R M ð=(,1)(1,) ,选D .52.【2013湖北,理1】已知全集为R ,集合112x A x, 2|680B x x x ,则()R A C B∩A . |0x x B . |24x x ≤≤C . |024x x x 或D .|024x x x 或【答案】C 【解析】 0,A , 2,4B , 0,24,R A C B ∩ .53.【2011江西,理1】若全集{1,2,3,4,5,6},{2,3},{1,4}U M N ,则集合{5,6}等于A .M NB .M NC . n n C M C ND .n n C M C N 【答案】D 【解析】因为{1,2,3,4}M N ,所以 n n C M C N =()U C M N ={5,6}.54.【2011辽宁】已知M ,N 为集合I 的非空真子集,且M ,N 不相等,若∩N ð M I ,则N M A .M B .N C .I 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N 是M 的真子集,所以M N M .55.【2017江苏】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_.【答案】1【解析】由题意1B ,显然1a ,此时234a ,满足题意,故1a .56.【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1】已知集合2{|340},{4,1,3,5}A x x x B ,则A B ∩()A .{4,1}B .{1,5}C .{3,5}D .{1,3}【答案】D 【解析】由2340x x 解得14x ,所以 |14A x x ,又因为 4,1,3,5B ,所以 1,3A B ∩,故选D .57.【2020年高考全国I 卷理数2】设集合A ={x |x 2–4≤0},B ={x |2x +a ≤0},且A ∩B ={x |–2≤x ≤1},则a =()A .–4B .–2C .2D .4【答案】B 【解析】求解二次不等式240x 可得: 2|2A x x ,求解一次不等式20x a 可得:|2a B x x.由于 |21A B x x ,故:12a ,解得:2a .故选B .58.【2020年高考全国II 卷文数1】已知集合A ={x ||x |<3,x ∈Z },B ={x ||x |>1,x ∈Z },则A ∩B =()A .B .{–3,–2,2,3)C .{–2,0,2}D .{–2,2}【答案】D 【解析】因为 3,2,1,0,1,2A x x x Z ,1,1B x x x Z x x 或 1,x x Z ,所以 2,2A B ∩.故选D .59.【2020年高考全国II 卷理数1】已知集合 2,1,0,1,2,3,1,0,1,1,2U A B ,则 U A B ð()A . 2,3B . 2,2,3C . 2,1,0,3D .2,1,0,2,3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得: 1,0,1,2A B ,则 U 2,3A B ð.故选A .60.【2020年高考浙江卷1】已知集合P ={|14}x x ,{|23}Q x x 则P ∩Q =()A .{|12}x x B .{|23}x x C .{|23}x x D .{|14}x x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易得23P Q x x ∩,故选B .61.【2020年高考北京卷1】已知集合{1,0,1,2},{03}A B x x ,则A B∩A .{1,0,1} B .{0,1}C .{1,1,2} D .{1,2}【答案】D 【详解】{1,0,1,2}(0,3){1,2}A B I I ,故选D .62.【2020年高考山东卷1】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A .{|23}x x B .{|23}x x C .{|14}x x D .{|14}x x 【答案】C 【详解】 1,32,41,4A B U U ,故选C .63.【2020年高考天津卷1】设全集{3,2,1,0,1,2,3}U ,集合{1,0,1,2},{3,0,2,3}A B ,则 U A B ∩ð()A .{3,3} B .{0,2}C .{1,1} D .{3,2,1,1,3}【答案】C 【解析】由题意结合补集的定义可知: U 2,1,1B ð,则U 1,1A B ∩ð,故选C .64.【2020年高考上海卷1】已知集合 1,2,4,2,4,5A B ,则A B ∩.【答案】 2,4【解析】由交集定义可知 2,4A B ∩,故答案为: 2,4.65.【2020年高考江苏卷1】已知集合 1,0,1,2,0,2,3A B ,则A B ∩.【答案】 0,2【解析】由题知, 0,2A B ∩.考点4与集合有关的创新问题1.(2012课标,理1).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 .3B .6C .8D .10【答案】D .【解析】B ={(2,1),(3,1),(4,1),(5,1),(3,2),(4,2),(5,2),(4,3),(5,3),(5,4)},含10个元素,故选D .2.【2015湖北】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x y Z ,{(,)||2,||2,B x y x y ≤≤,}x y Z ,定义集合12121122{(,)(,),(,)}A B x x y y x y A x y 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77B .49C .45D .30【答案】C 【解析】因为集合22{(,)1,,}A x y x y x y Z ,所以集合A 中有9个元素(即9个点),即图中圆中的整点,集合{(,)||2,||2,,}B x y x y x y Z 中有25个元素(即25个点):即图中正方形ABCD 中的整点,集合12121122{(,)(,),(,)}A B x x y y x y A x y B 的元素可看作正方形1111D C B A 中的整点(除去四个顶点),即45477 个.3.【2013广东,理8】设整数4n ,集合 1,2,3,,X n ,令集合{(,,)|,,S x y z x y z X ,且三条件,,x y z y z x z x y 恰有一个成立},若 ,,x y z 和 ,,z w x 都在S 中,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y z w S , ,,x y w SB . ,,y z w S , ,,x y w SC . ,,y z w S , ,,x y w SD . ,,y z w S , ,,x y w S【答案】B 【解析】特殊值法,不妨令2,3,4x y z ,1w ,则 ,,3,4,1y z w S ,,,2,3,1x y w S ,故选B .如果利用直接法:因为 ,,x y z S , ,,z w x S ,所以x y z …①,y z x …②,z x y …③三个式子中恰有一个成立;z w x …④,w x z …⑤,x z w …⑥三个式子中恰有一个成立.配对后只有四种情况:第一种:①⑤成立,此时w x y z ,于是 ,,y z w S , ,,x y w S ;第二种:①⑥成立,此时x y z w ,于是 ,,y z w S , ,,x y w S ;第三种:②④成立,此时y z w x ,于是 ,,y z w S , ,,x y w S ;第四种:③④成立,此时z w x y ,于是 ,,y z w S , ,,x y w S .综合上述四种情况,可得 ,,y z w S , ,,x y w S .4.【2012福建,文12】在整数集Z 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即[k]={5n k丨n ∈Z},k=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2011∈[1];②-3∈[3];③Z=[0]∪[1]∪[2]∪[3]∪[4];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C 【解析】①2011=2010+1=402×5+1∈[1],正确;由-3=-5+2∈[2]可知②不正确;根据题意信息可知③正确;若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不妨设a ,b ∈[k]={5n k 丨n ∈Z},则a =5n+k ,b =5m+k ,n ,m 为整数,a b =5(n-m)+0∈[0]正确,故①③④正确,答案应选C .5.【2013浑南,文15】对于E ={12100,,,a a a }的子集X ={12,,,ki i i a a a },定义X 的“特征数列”为12100,,,x x x ,其中121k i i i x x x ,其余项均为0,例如子集{23,a a }的“特征数列”为0,1,1,0,0,…,0(1)子集{135,,a a a }的“特征数列”的前三项和等于;(2)若E 的子集P 的“特征数列”12100,,,p p p 满足11p ,11i i p p ,1≤i ≤99;E 的子集Q 的“特征数列”12100,,,q q q 满足11q ,121j j j q q q ,1≤j ≤98,则P∩Q 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解析】(1)子集{135,,a a a }的特征数列为:1,0,1,0,1,0,0,0……0.所以前3项和等于1+0+1=2.(2)∵E 的子集P 的“特征数列”12100,,,p p p 满足11p ,11i i p p ,1≤i ≤99;∴P 的“特征数列”:1,0,1,0…1,0.所以P =},,{99531a a a a .∵E 的子集Q 的“特征数列”12100,,,q q q 满足11q ,121j j j q q q ,1≤j ≤98,,可知:j =1时,123q q q =1,∵11q ,∴2q =3q =0;同理4q =1=7a =…=32n q .Q 的“特征数列”:1,0,0,1,0,0…1,0,0,1.所以Q =},,,{10097741a a a a a .∴{ Q P },,971371a a a a ,∵97=1+(17-1)×6,∴共有17个相同的元素.7.【2018北京,理20】设n 为正整数,集合12={|(,,,),{0,1},1,2,,}n k A t t t t k n .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12(,,,)n x x x 和12(,,,)n y y y ,记(,)M111122221[(||)(||)(||)]2n n n n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1)当3n 时,若(1,1,0) ,(0,1,1) ,求(,)M 和(,)M 的值;(2)当4n 时,设B 是A 的子集,且满足:对于B 中的任意元素, ,当, 相同时,(,)M 是奇数;当, 不同时,(,)M 是偶数.求集合B 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3)给定不小于2的n ,设B 是A 的子集,且满足:对于B 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元素, ,(,)0M .写出一个集合B ,使其元素个数最多,并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1,1,0) ,(0,1,1) ,所以1(,)[(11|11|)(11|11|)(00)|00|)]22M ,1(,)[(10|10|)(11|11|)(01|01|)]12M .(2)设1234(,,,)x x x x B ,则1234(,)M x x x x .由题意知1x ,2x ,3x ,4x ∈{0,1},且(,)M 为奇数,所以1x ,2x ,3x ,4x 中1的个数为1或3.所以B {(1,0,0,0),(0,1,0,0),(0,0,1,0),(0,0,0,1),(0,1,1,1),(1,0,1,1),(1,1,0,1),(1,1,1,0)}.将上述集合中的元素分成如下四组:(1,0,0,0),(1,1,1,0);(0,1,0,0),(1,1,0,1);(0,0,1,0),(1,0,1,1);(0,0,0,1),(0,1,1,1).经验证,对于每组中两个元素 , ,均有(,)1M .所以每组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 的元素.所以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4.又集合{(1,0,0,0),(0,1,0,0),(0,0,1,0),(0,0,0,1)}满足条件,所以集合B 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4.(3)设1212121{(,,,)|(,,,),1,0}k n n k k S x x x x x x A x x x x (1,2,,)k n ,11212{(,,,)|0}n n n S x x x x x x ,则121n A S S S .对于k S (1,2,,1k n )中的不同元素 , ,经验证,(,)1M ≥.所以k S (1,2,,1k n )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 的元素.所以B 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1n .取12(,,,)k n k e x x x S 且10k n x x (1,2,,1k n ).令1211(,,,)n n n B e e e S S ,则集合B 的元素个数为1n ,且满足条件.故B 是一个满足条件且元素个数最多的集合.。
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集合的概念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集合,.(1)若= 3,求;(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实数的取值范围为.【解析】(1)先解出集合A、B,再把= 3代入,即可求;(2)若,写出满足条件的式子,解出实数的取值范围.(1) 4分当m=3时 7分(2) 14分【考点】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2.设非空集合满足:当时,有.给出如下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答案】①②③【解析】由定义设非空集合满足:当时,有知,符合定义的参数,这样才能保证时,有即;符合条件的,惟如此才能保证时,有即,对于①故必有②,,则对于③若所以正确命题有3个.故选D【考点】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3.在整数集中,被除所得余数为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即,.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当且仅当“”整数属于同一“类”.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B.C.D.【答案】C【解析】①∵2011÷5=402…1,∴2011∈[1],故①对;②∵-3=5×(-1)+2,∴对-3∉[3];故②错;③∵整数集中的数被5除的数可以且只可以分成五类,故Z=[0]∪[1]∪[2]∪[3]∪[4],故③对;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整数a,b被5除的余数相同,从而a-b被5除的余数为0,反之也成立,故“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b∈[0]”.故④对.∴正确结论的个数是3.故选C..【考点】新定义.4.集合A={x|x2-ax+a2-19=0},B={x|x2-5x+6=0},C={x|x2+2x-8=0}.(1)若A∩B=A∪B,求a的值;(2)若A∩B,A∩C=,求a的值.【答案】(1)a=5.(2)a=-2【解析】由已知,得B={2,3},C={2,-4}.(1)∵A∩B=A∪B,∴A=B于是2,3是一元二次方程x2-ax+a2-19=0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知:解之得a=5.(2)由A∩B∩,又A∩C=,得3∈A,2A,-4A,由3∈A,得32-3a+a2-19=0,解得a=5或a=-2当a=5时,A={x|x2-5x+6=0}={2,3},与2A矛盾;当a=-2时,A={x|x2+2x-15=0}={3,-5},符合题意【考点】集合的混合运算点评:主要是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运算的综合运用,属于基础题。
集合知识点总结题目

集合知识点总结题目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整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组对象的集合。
2. 元素:构成集合的个体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3. 集合表示法:通常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4. 空集合: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通常用符号∅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的集合称为并集,通常用符号∪表示。
2. 交集: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交集,通常用符号∩表示。
3. 补集: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补集,通常用符号表示。
4. 差集: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称为差集,通常用符号表示。
三、集合的特性1. 子集: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2. 幂集:一个集合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幂集,通常用符号2^A表示。
3. 互斥集合: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的集合称为互斥集合。
4. 相等集合: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四、集合的应用1. 概率论:集合论是概率论的基础之一,通过集合的交集、并集等计算方法可以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
2. 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合,这时就会用到集合的运算及特性。
3.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领域,集合论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查询、数据结构等方面。
五、集合的扩展1. 无限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如自然数集合N、整数集合Z等。
2. 有限集合:只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合。
3. 等势集合:含有相同数量元素的集合称为等势集合,通常用符号|A|=|B|表示。
4. 空间中的集合:空间中的集合可以是点、线、面等几何图形,集合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学中。
经过以上的集合知识点总结,我们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特性、应用以及扩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集合论作为数学的一部分,不仅对数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其他学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合试题及答案

集 合一、 最新考纲解读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2.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回归课本整合】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2.空集是一个特殊且重要的集合,它不含有元素,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要掌握有空集参与的集合间的关系或运算,特别是根据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来讨论参数的值或范围时,不要忽视空集的特殊性.如遇到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或;同样当时,你是否忘记的情形?3.对于含有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4.集合的运算性质:⑴; ⑵;⑶;⑷;⑸;⑹;⑺.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图象上的点集,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三、五年对应考题1.(2009年山东卷1题)集合,,若,则的值为( )A.0B.1C.2D.42、(2010年山东卷1题)已知全集,集合,则=A. B.C. D.3、(2011年山东卷1题)设集合 M ={x|(x+3)(x-2)<0},N = {x|1≤x≤3},则M∩N =(A)[1,2) (B)[1,2] (C)( 2,3] (D)[2,3]4、(2012年山东卷2题)已知全集,集合,,则为(A){1,2,4} (B){2,3,4} (C){0,2,4} (D){0,2,3,4}5、(2012年山东卷2题)、已知集合均为全集的子集,且,,则(A){3} (B){4} (C){3,4} (D)四限时训练1.已知全集U={0,1,2}且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UA.3个 B.4个 C.5个 D.6个2.设集合A={x|1<x≤2},B={ 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a≥1} B.{a|a≤1} C.{a|a≥2}D.{a|a>2}3.A={x|x2+x-6=0},B={x|mx+1=0},且,则的取值集合是().A. B. C. D.4.设I为全集,集合M,N,P都是其子集,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M ∩(N∪P)(第4题)B.M ∩(P ∩N)IC.P ∩(N ∩IM)ID.(M ∩N)∪(M ∩P)5.设全集U={(x,y)| x∈R,y∈R},集合M=,P={(x,y)|y≠x+1},那么(M∪P)等于().UA. B.{(2,3)}C.(2,3) D.{(x,y)|y=x+1}14.已知I={不大于15的正奇数},集合M∩N={5,15},(M)∩(IN)={3,13},M ∩(IN)={1,7},则M=,N=.I15.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且B≠,若A∪B=A,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7.已知A={x|x2-ax+a2-19=0},B={x|x2-5x+6=0},C={x|x2+2x-8=0},且(A∩B),A∩C=,求的值.18.设A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a≠1且1A.∈(1)若2∈A,则A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2)A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3)若a∈A,证明:1-∈A.1.A2.D3.C4.B5.B6.参考答案:{1,5,7,15},{5,9,11,15}.解析:根据条件I={1,3,5,7,9,11,13,15},M∩N={5,15},M∩(N)={1,7},得集合M={1,5,7,15},再根据条件(IM)∩(IN)={3,13},得N={5,9,11,15}.I7.参考答案:(2,4].解析:据题意得-2≤m+1<2m-1≤7,转化为不等式组,解得m的取值范围是(2,4].8.参考答案:∵B={x|x2-5x+6=0}={2,3},C={x|x2+2x-8=0}={-4,2},∴由A∩C=知,-4 ,2 A;∈A∈由(A∩B)知,3∈A.∴32-3a+a2-19=0,解得a=5或a=-2.当a=5时,A={x|x2-5x+6=0}=B,与A∩C=矛盾.当a=-2时,经检验,符合题意.9.参考答案:(1)∵ 2∈A,∴==-1∈A;∴==∈A;∴==2∈A.因此,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如果A为单元素集合,则a=,整理得a2-a+1=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3)证明:a∈A∈A∈A∈A,即1-∈A.。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例题及答案

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2.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3.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重点: 1.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2.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基本知识点: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知识点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知识点3、元素与集合关系(隶属)(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注意:“∈”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知识点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知识点5、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例题精析1: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2)好心的人 (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2、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 ba a+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3、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4、设集合G 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 +b 2(a ∈Z, b ∈Z )的数,求证:(1) 当x ∈N 时, x ∈G;(2) 若x ∈G ,y ∈G ,则x +y ∈G ,而x1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 +b 2(a ∈Z, b ∈Z )中,令a=x ∈N,b=0,则x= x +0*2= a +b 2∈G,即x ∈G证明(2):∵x ∈G ,y ∈G ,∴x= a +b 2(a ∈Z, b ∈Z ),y= c +d 2(c ∈Z, d ∈Z )∴x+y=( a +b 2)+( c +d 2)=(a+c)+(b+d)2∵a ∈Z, b ∈Z,c ∈Z, d ∈Z∴(a+c) ∈Z, (b+d) ∈Z∴x+y =(a+c)+(b+d)2 ∈G ,又∵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 且22222,2b a b b a a ---不一定都是整数, ∴211b a x +==2222222b a b b a a --+-不一定属于集合G知识点6、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例如,由方程012=-x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 (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 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 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格式:{x ∈A| P (x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23>-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x R x 或}23|{>-x x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是直角三角形x x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思考: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5,23,{2232y x x y x x +-+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例 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一个集合吗? 答:不是因为集合}1|),{(2+=x y y x 是抛物线12+=x y 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1|{2+=x y y =}1|{≥y y 是函数12+=x y 的所有函数值构成的数集例题精析2: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 }5,23|{≤∈-=n N n n x x 且②{-2,-4,-6,-8,-10} }5,2|{≤∈-=n N n n x x 且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 ∈N|x 是15的约数} {1,3,5,15}②{(x ,y )|x ∈{1,2},y ∈{1,2}}{(1,1),(1,2),(2,1)(2,2)}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③⎩⎨⎧=-=+}422|),{(y x y x y x )}32,38{(- ④},)1(|{N n x x n ∈-= {-1,1}⑤},,1623|),{(N y N x y x y x ∈∈=+ {(0,8)(2,5),(4,2)}⑥}4,|),{(的正整数约数分别是y x y x{(1,1),(1,2),(1,4)(2,1),(2,2),(2,4),(4,1),(4,2),(4,4)}3、关于x 的方程ax +b=0,当a,b 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 1, 5, 25, 125, 625 }= ;(2) { 0,±21, ±52, ±103, ±174, ……}= 巩固提升:1、数集{}21,,x x x -中元素x 所满足的条件是 2、已知{}23,21,1A a a a =--+,其中a R ∈, ⑴若3A -∈,求实数a 的值;⑵当a 为何值时,集合A 的表示不正确。
1高中数学新课标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义(集合部分)解析

第一章 集合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最基础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体现在:集合思想、集合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在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中,很多问题可以用集合的语言加以叙述.集合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集合思想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基础知识】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无限集、有限集、空集φ.4. 集合间的关系:二.集合的运算1.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差集:记A 、B 是两个集合,则所有属于A 且不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B A \.即A x B A ∈={\且}B x ∉.2.集合的运算性质(1)A A A = ,A A A = (幂等律);(2)A B B A =, A B B A =(交换律);(3))()(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结合律);(4))()()(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分配律);(5)A A B A =)( ,A B A A =)( (吸收律);(6)A A C C U U =)((对合律);(7))()()(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摩根律)(8))\()\()(\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3.集合的相等(1)两个集合中元素相同,即两个集合中各元素对应相等;(2)利用定义,证明两个集合互为子集;(3)若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则两个集合的属性能够相互推出(互为充要条件),即等价;(4)对于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则元素个数相等、各元素的和相等、各元素之积相等是两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典例精析】【例1】在集合},,2,1{n 中,任意取出一个子集,计算它的各元素之和.则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是 .〖分析〗已知},,2,1{n 的所有的子集共有n 2个.而对于},,2,1{n i ∈∀,显然},,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就说明i 在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中一共出现12-n 次,即对所有的i 求和,可得).(211∑=-=n i n n i S 【解】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2)1(2)21(211+⋅=+++--n n n n n =.2)1(1-⋅+⋅n n n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得出},,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在集合问题以及以后的组合总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2】已知集合}034|{},023|{222<+-=<++=a ax x x B x x x A 且B A ⊆,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首先确定集合A 、B,再利用B A ⊆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解】由已知易求得}0)3)((|{},12|{<--=-<<-=a x a x x B x x A当0>a 时,}3|{a x a x B <<=,由B A ⊆知无解;当0=a 时,φ=B ,显然无解;当0<a 时, }3|{a x a x B <<=,由B A ⊆解得.321≤≤-a 综上知,参数a 的取值范围是]32,1[-.〖说明〗本题中,集合的定义是一个二次三项式,那么寻于集合B 要分类讨论使其取值范围数字化,才能通过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R y R x ,,集合}1,2,{},1,,1{2+--=---++=y y y B x x x x A .若B A =,则22y x +的值是( )A.5B.4C.25D.10 【解】0)1(2≥+x ,x x x -≥++∴12,且012>++x x 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 x x x -≠++12,即1-≠x ,此时应有.112-->->++x x x x而+∈R y ,从而在集合B 中,.21y y y ->->+ 由B A =,得)3()2()1(12112⎪⎪⎩⎪⎪⎨⎧-=---=-+=++yx y x y x x 由(2)(3)解得2,1==y x ,代入(1)式知2,1==y x 也满足(1)式..5212222=+=+∴y x〖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相等的的概念,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相等,那么两个集合中对应的元素应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集合相等.而找到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例4】已知集合}|,|,0{)},lg(,,{y x B xy y x A ==.若B A =,求++++)1()1(22yx y x ……+)1(20082008y x +的值.〖分析〗从集合A=B 的关系入手,则易于解决.【解】B A = ,⎩⎨⎧=⋅⋅+=++∴0)lg(||)lg(xy xy x y x xy xy x ,根据元素的互异性,由B 知0,0≠≠y x . B ∈0 且B A =,A ∈∴0,故只有0)lg(=xy ,从而.1=xy又由A ∈1及B A =,得.1B ∈所以⎩⎨⎧==1||1x xy 或⎩⎨⎧==11y xy ,其中1==y x 与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所以,1-=y x 代入得:++++)1()1(22y x y x ……+)1(20082008yx +=(2-)+2+(2-)+2+……+(2-)+2=0. 〖说明〗本题是例4的拓展,也是考查集合相等的概念,所不同的是本题利用的是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即两个集合相等,则两个集合中,各元素之和、各元素之积及元素个数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5】已知A 为有限集,且*N A ⊆,满足集合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与所有元素之积相等,写出所有这样的集合A.【解】设集合A=)1}(,,,{21>n a a a n 且n a a a <<≤211,由=+++n a a a 21n a a a ⋅⋅⋅ 21, *)(N n n a n ∈≥,得≥n na =+++n a a a 21n a a a ⋅⋅⋅ 21)!1(-≥n a n ,即)!1(-≥n n 2=∴n 或3=n (事实上,当3>n 时,有)2)1()2)(1()!1(n n n n n >⋅-≥--≥-. 当2=n 时,1,2,21122121=∴<∴<+=⋅a a a a a a a ,而.2,1122≠∴+≠⋅n a a当3=n 时,3,3213321321<⋅∴<++=⋅⋅a a a a a a a a a ,.2,121==∴a a由3332a a +=,解得.33=a综上可知,}.3,2,1{=A〖说明〗本题根据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到等式,从而求得集合A.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题设条件中所给出的信息,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例6】已知集合}02|{},023|{22≤+-=≤+-=a ax x x S x x x P ,若P S ⊆,求实数a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解】}21|{≤≤=x x P ,设a ax x x f +-=2)(2.①当04)2(2<--=∆a a ,即10<<a 时,φ=S ,满足P S ⊆;②当04)2(2=--=∆a a ,即0=a 或1=a 时,若0=a ,则}0{=S ,不满足P S ⊆,故舍去;若1=a 时,则}1{=S ,满足P S ⊆.③当04)2(2>--=∆a a 时,满足P S ⊆等价于方程022=+-a ax x 的根介于1和2之间.即⎪⎪⎩⎪⎪⎨⎧≥-≥-<<><⇔⎪⎪⎩⎪⎪⎨⎧≥≥<--<>∆0340121100)2(0)1(22)2(10a a a a a f f a 或φ∈⇔a . 综合①②③得10≤<a ,即所求集合A }10|{≤<=a a .〖说明〗先讨论特殊情形(S=φ),再讨论一般情形.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分类讨论,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本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0>∆【例7】(2005年江苏预赛)已知平面上两个点集{(,)||1|,M x y x y x y =++≥∈R },{(,)||||1|1,,N x y x a y x y =-+-≤∈R }. 若 MN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题意知 M 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 10x y ++=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及其凹口内侧的点集,N 是以 (,1)a 为中心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的点集(如图).考察 M N =∅ 时, a 的取值范围:令 1y =,代入方程|1|x y ++=, 得 2420x x --=,解出得2x = 所以,当211a <= 时, M N =∅. ………… ③令 2y =,代入方程|1|x y ++=得 2610x x --=. 解出得3x =3a >时, M N =∅. ………… ④因此, 综合 ③ 与 ④ 可知,当13a ≤≤,即[13a ∈ 时, M N ≠∅.故填[1.【例8】已知集合},,,{4321a a a a A =,},,,{24232221a a a a B =,其中4321a a a a <<<,N a a a a ∈4321,,,.若},{41a a B A = ,1041=+a a .且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 、B.【解】 4321a a a a <<<,且},{41a a B A = ,∴211a a =,又N a ∈1,所以.11=a又1041=+a a ,可得94=a ,并且422a a =或.423a a =若922=a ,即32=a ,则有,12481931233=+++++a a 解得53=a 或63-=a (舍)此时有}.81,25,9,1{},9,5,3,1{==B A 若923=a ,即33=a ,此时应有22=a ,则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0≠124.不合题意.综上可得, }.81,25,9,1{},9,5,3,1{==B A 〖说明〗本题的难点在于依据已知条件推断集合A 、B 中元素的特征.同时上述解答中使用发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难度比整体都要低,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例9】满足条件||4|)()(|2121x x x g x g -≤-的函数)(x g 形成了一个集合M,其中R x x ∈21,,并且1,2221≤x x ,求函数)(23)(2R x x x x f y ∈-+==与集合M 的关系.〖分析〗求函数23)(2-+=x x x f 集合M 的关系,即求该函数是否属于集合M,也就是判断该函数是否满足集合M 的属性.【解】|3||||)23()23(||)()(|212122212121++⋅-=++-++=-x x x x x x x x x f x f 取65,6421==x x 时, .||4||29|)()(|212121x x x x x f x f ->-=- 由此可见,.)(M x f ∉〖说明〗本题中M 是一个关于函数的集合.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否属于M,只要找至一个或几个特殊的i x 使得)(i x f 不符合M 中的条件即可证明.)(M x f ∉【例10】对集合}2008,,2,1{ 及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唯一“交替和”如下:把子集中的数按递减顺序排列,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加减相继各数,如}9,6,4,2,1{的“交替和”是612469=+-+-,集合}10,7{的“交替和”是10-7=3,集合}5{的“交替和”是5等等.试求A 的所有的“交替和”的总和.并针对于集合},,2,1{n 求出所有的“交替和”.〖分析〗集合A 的非空子集共有122008-个,显然,要想逐个计算“交替和”然后相加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析“交替和”的特点,故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如{1,2,3,4}的非空子集共有15个,共“交替和”分别为:{1} 1;{2} 2 ;{3} 3;{4} 4;{1,2} 2-1; {1,3} 3-1;{1,4} 4-1;{2,3} 3-2;{2,4} 4-2;{3,4} 4-3;{1,2,3} 3-2+1;{1,2,4} 4-2+1;{1,3,4} 4-3=1;{2,3,4} 4-3+2;{1,2,3,4} 4-3+2-1.从以上写出的“交替和”可以发现,除{4}以外,可以把{1,2,3,4}的子集分为两类:一类中包含4,另一类不包含4,并且构成这样的对应:设i A 是{1,2,3,4}中一个不含有的子集,令i A 与i A }4{相对应,显然这两个集合的“交替和”的和为4,由于这样的对应应有7对,再加上{4}的“交替和”为4,即{1,2,3.4}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32.【解】集合}2008,,2,1{ 的子集中,除了集合}2008{,还有222008-个非空子集.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含2008的子集,第二类是不含2008的子集,这两类所含的子集个数相同.因为如果i A 是第二类的,则必有}2008{ i A 是第一类的集合;如果j B 是第一类中的集合,则j B 中除2008外,还应用1,2,……,2007中的数做其元素,即j B 中去掉2008后不是空集,且是第二类中的.于是把“成对的”集合的“交替和”求出来,都有2008,从而可得A 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008220082008)22(2120072008⨯=+⨯- 同样可以分析},,2,1{n ,因为n 个元素集合的子集总数为n 2个(含φ,定义其“交替和”为0),其中包括最大元素n 的子集有12-n 个,不包括n 的子集的个数也是12-n 个,将两类子集一一对应(相对应的子集只差一个元素n ),设不含n 的子集“交替和”为S,则对应的含n 子集的“交替和”为S n -,两者相加和为n .故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1n n ⋅-〖说明〗本题中"退到最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都有所体现,这种方法在数学竞赛中是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强化.【例11】一支人数是5的倍数的且不少于1000人的游行队伍,若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求这支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多少?〖分析〗已知游行队伍的总人数是5的倍数,那么可设总人数为n 5.“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从它的反面去考虑,可理解为多1人,同样按3人、2人编队都可理解为“多1人”,显然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n 5被4、3、2除时都余地,即15-n 是12的倍数,再由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即可求得问题的解.【解】设游行队伍的总人数为)(5+∈N n n ,则由题意知n 5分别被4、3、2除时均余1,即15-n 是4、3、2的公倍数,于是可令)(1215+∈=-N m m n ,由此可得:5112+=m n ①要使游行队伍人数最少,则式①中的m 应为最少正整数且112+m 为5的倍数,应为2.于是可令)(25+∈+=N p q m ,由此可得:512]1)25(12[51+=++⋅=p p n ,25605+≥p n ② 所以10002560≥+p ,4116≥p . 取17=p 代入②式,得10452517605=+⨯=n故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1045人.〖说明〗本题利用了补集思想进行求解,对于题目中含有“至少”、“至多”、“最少”、“不都”、“都”等词语,可以根据补集思想方法,从词义气反面(反义词)考虑,对原命题做部分或全部的否定,用这种方法转化命题,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使之寻求到解题思想或方法,实现解题的目的.【例12】设n N ∈且n ≥15,B A ,都是{1,2,3,…,n }真子集,A B φ=,且A B ={1,2,3,…,n }.证明:A 或者B 中必有两个不同数的和为完全平方数.【证明】由题设,{1,2,3,…,n }的任何元素必属于且只属于它的真子集B A ,之一. 假设结论不真,则存在如题设的{1,2,3,…,n }的真子集B A ,,使得无论是A 还是B 中的任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完全平方数.不妨设1∈A ,则3∉A ,否则1+3=22,与假设矛盾,所以3∈B .同样6∉B ,所以6∈A ,这时10∉A ,,即10∈B .因n ≥15,而15或者在A 中,或者在B 中,但当15∈A 时,因1∈A ,1+15=24,矛盾;当15∈B 时,因10∈B ,于是有10+15=25,仍然矛盾.因此假设不真,即结论成立. 【赛向点拨】1.高中数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集合,而集合又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进行集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节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抓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其重要.2.集合内容几乎是每年的高考与竞赛的必考内容.一般而言,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应用.3.对于给定的集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弄清元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前提.4.集合语言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竞赛中,集合题是普遍而又基本的题型之一.【针对练习】(A 组)1.(2006年江苏预赛) 设在xOy 平面上,20x y ≤<,10≤≤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31,则集合},1),{(≤-=x y y x M }1),{(2+≥=x y y x N 的交集N M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为( ) A.31 B.32 C.1 D.34 2. (2006年陕西预赛)b a ,为实数,集合M=x x f a P ab →=:},0,{},1,{表示把集合M 中的元素x 映射到集合P 中仍为x ,则b a +的值等于( )A.1-B.0C.1D.1± 3. (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M={}32|),(22=+y x y x ,N={}b mx y y x +=|),(,若对于所有的R m ∈,均有,φ≠⋂N M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26,26-] B.(26,26-)C.(332,332-) D.[332,332-] 4. (2005年全国联赛) 记集合},6,5,4,3,2,1,0{=T },4,3,2,1,|7777{4433221=∈+++=i T a a a a a M i 将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第2005个数是( )A .43273767575+++ B .43272767575+++ C .43274707171+++ D .43273707171+++ 5. 集合A,B 的并集A ∪B={a 1,a 2,a 3},当且仅当A≠B 时,(A,B)与(B,A)视为不同的对,则这样的(A,B)对的个数有( )A.27B.28.C.26D.256.设A={n |100≤n ≤600,n ∈N },则集合A 中被7除余2且不能被5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7. 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 B x a x a x x R -=+-++∈且≤≤.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8. 设M={1,2,3,…,1995},A 是M 的子集且满足条件: 当x ∈A 时,15x ∉A ,则A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_______.9. (2006年集训试题)设n 是正整数,集合M={1,2,…,2n }.求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对于M 的任何一个k 元子集,其中必有4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之和等于10. 设A ={a |a =22x y -,,x y Z ∈},求证:⑴21k -∈A (k Z ∈); ⑵42 ()k A k Z -∉∈.11.(2006年江苏)设集合()12log 32A x x ⎧⎫⎪⎪=-≥-⎨⎬⎪⎪⎩⎭,21a B x x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2. 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 具有下列性质:①P 中的元素有正数,有负数;②P 中的元素有奇数,有偶数;③-1∉P ;④若x ,y ∈P ,则x +y ∈P 试判断实数0和2与集合P 的关系.(B 组)1. 设S 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理数的集合:①若a ∈S ,b ∈S ,则a +b ∈S , S ab ∈;②对任一个有理数r ,三个关系r ∈S ,-r ∈S ,r =0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证明: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321,,S S S 为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 (1)证明:三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相等.(2)三个集合中是否可能有两个集无公共元素?3.已知集合:}1|),{(},1|),{(},1|),{(22=+==+==+=y x y x C ay x y x B y ax y x A 问(1)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2)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4.已知{}22(,)4470,,A x y x y x y x y R =++++=∈, {}(,)10,,B x y xy x y R ==-∈.⑴请根据自己对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中 “距离”的认识,给集合A 与B 的距离定义;⑵依据⑴中的定义求出A 与B 的距离.5.设集合=P {不小于3的正整数},定义P上的函数如下:若P n ∈,定义)(n f 为不是n 的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例如5)12(,2)7(==f f .记函数f 的值域为M.证明:.99,19M M ∉∈6.为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全校各班级一共提了P )(+∈N P 条建议.已知有些班级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且任何两个班级都至少有一条建议相同,但没有两个班提出全部相同的建议.求证该校的班级数不多于12-P 个.【参考答案】A 组1.解: N M 在xOy 平面上的图形关于x 轴与y 轴均对称,由此N M 的图形面积只要算出在第一象限的图形面积乘以4即得.为此,只要考虑在第一象限的面积就可以了.由题意可得,N M 的图形在第一象限的面积为A =613121=-.因此N M 的图形面积为32. 所以选B.2.解:由M=P,从而1,0==a a b ,即0,1==b a ,故.1=+b a 从而选C. 3. 解:M N ≠∅相当于点(0,b )在椭圆2223x y +=上或它的内部221,322b b ∴≤∴-≤≤.故选A. 4.解: 用p k a a a ][21 表示k 位p 进制数,将集合M 中的每个数乘以47,得 32123412347{777|,1,2,3,4}{[]|,1,2,3,4}.i i M a a a a a T i a a a a a T i '=⋅+⋅+⋅+∈==∈= M ' 中的最大数为107]2400[]6666[=.在十进制数中,从2400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2005个数是2400-2004=396.而=10]396[7]1104[将此数除以47,便得M 中的数.74707171432+++故选C. 5.解:A=φ时,有1种可能;A 为一元集时,B 必须含有其余2元,共有6种可能;A 为二元集时,B 必须含有另一元.共有12种可能;A 为三元集时,B 可为其任一子集.共8种可能.故共有1+6+12+8=27个.从而选A.6.解:被7除余2的数可写为7k +2. 由100≤7k +2≤600.知14≤k ≤85.又若某个k 使7k +2能被57整除,则可设7k +2=57n . 即57256227778n n n nk n -+--===+. 即n -2应为7的倍数. 设n =7m +2代入,得k =57m +16. ∴14≤57m +16≤85. ∴m =0,1.于是所求的个数为85-(14-1)-2=70. 7.解:依题意可得{13}A x x =<<,设1()2x f x a -=+,2()2(7)5g x x a x =-++ 要使A B ⊆,只需()f x ,()g x 在(1,3)上的图象均在x 轴的下方,则(1)0f ≤,(3)0f ≤, (1)0g ≤,(3)0g ≤,由此可解得结果.8.解:由于1995=15⨯133,所以,只要n >133,就有15n >1995.故取出所有大于133而不超过1995的整数. 由于这时己取出了15⨯9=135, … 15⨯133=1995. 故9至133的整数都不能再取,还可取1至8这8个数,即共取出1995—133+8=1870个数, 这说明所求数≥1870.另一方面,把k 与15k 配对,(k 不是15的倍数,且1≤k ≤133)共得133—8=125对,每对数中至多能取1个数为A 的元素,这说明所求数≤1870,综上可知应填1870.9.解:考虑M 的n +2元子集P={n -l ,n ,n +1,…,2n }.P 中任何4个不同元素之和不小于(n -1)+n +( n +1)+( n +2)=4 n +2,所以k ≥n +3.将M 的元配为n 对,B i =(i ,2 n +1-i ),1≤i ≤n . 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三对123,,i i i B B B 同属于A(i 1、I 2、I 3两两不同).又将M 的元配为n -1对,C I (i ,2n -i ),1≤i ≤n -1.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一对4i C 同属于A ,这一对4i C 必与123,,i i i B B B 中至少一个无公共元素,这4个元素互不相同,且和为2 n +1+2 n =4 n +1,最小的正整数k = n +310.10.解: ⑴∵k ,1k -∈Z 且21k -=22(1)k k --,∴21k -∈A ;⑵假设42 ()k A k Z -∈∈,则存在,x y Z ∈,使42k -=22x y -即()()2(21)x y x y k -+=- (*)由于x y -与x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所以(*)式左边有且仅有两种可能:奇数或4的倍数,另一方面,(*)式右边只能被4除余2的数,故(*)式不能成立.由此,42()k A k Z -∉∈.11.解:{}13A x x =-≤<,()(){}30B x x a x a =--<. 当0a >时,{}03B x a x a =<<<,由AB ≠∅得03a <<; 当0a <时,{}30B x a x a =<<<,由A B ≠∅得1a >-; 当0a =时,{}20B x x =<=∅,与A B ≠∅不符.综上所述,()()1,00,3a ∈-.12.解:由④若x ,y ∈P ,则x +y ∈P 可知,若x ∈P ,则)( N k P kx ∈∈(1)由①可设x ,y ∈P ,且x >0,y <0,则-y x =|y |x (|y |∈N )故x y ,-y x ∈P ,由④,0=(-y x )+x y ∈P .(2)2∉P .若2∈P ,则P 中的负数全为偶数,不然的话,当-(12+k )∈P (N k ∈)时,-1=(-12-k )+k 2∈P ,与③矛盾.于是,由②知P 中必有正奇数.设),( 12,2N n m P n m ∈∈--,我们取适当正整数q ,使12|2|->-⋅n m q ,则负奇数P n qm ∈-+-)12(2.前后矛盾B 组1.证明:设任意的r ∈Q ,r ≠0,由②知r ∈S ,或-r ∈S 之一成立.再由①,若r∈S ,则S r ∈2;若-r ∈S ,则S r r r ∈-⋅-=)()(2.总之,S r ∈2. 取r =1,则1∈S .再由①,2=1+1∈S ,3=1+2∈S ,…,可知全体正整数都属于S .设S q p ∈,,由①S pq ∈,又由前证知S q ∈21,所以21qpq q p ⋅=∈S .因此,S 含有全体正有理数.再由①知,0及全体负有理数不属于S .即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证明:(1)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立.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小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小的非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0≤b -a <b ,与b 的取法矛盾.所以b =0.任取,1S x ∈因0∈2S ,故x -0=x ∈3S .所以⊆1S 3S ,同理3S 1S ⊆.所以1S =3S .(2)可能.例如1S =2S ={奇数},3S ={偶数}显然满足条件,1S 和2S 与3S 都无公共元素.3.解:C B A )(=)()(C B C A .C A 与C B 分别为方程组(Ⅰ)⎩⎨⎧=+=+1122y x y ax (Ⅱ)⎩⎨⎧=+=+1122y x ay x 的解集.由(Ⅰ)解得(y x ,)=(0,1)=(212a a +,2211aa +-);由(Ⅱ)解得 (y x ,)=(1,0),(2211a a +-,212a a +) (1)使C B A )(恰有两个元素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①⎪⎪⎩⎪⎪⎨⎧=+-=+111012222a a a a ②⎪⎪⎩⎪⎪⎨⎧=+-=+011112222aa a a 由①解得a =0;由②解得a =1.故a =0或1时,C B A )(恰有两个元素.(2)使C B A )(恰有三个元素的情况是:212a a +=2211a a +- 解得21±-=a ,故当21±-=a 时,C B A )(恰有三个元素.4.解: (1)设1212,min P A P B d P P ∈∈=(即集合A 中的点与集合B 中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则称d 为A 与B 的距离.⑵解法一:∵A 中点的集合为圆22(2)(2)1,x y +++=圆心为(2,2)M --,令(,)P x y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则2MP =22(2)(2)x y +++=224()8x y x y ++++=2()24()x y xy x y +-+++8=2()4()28x y x y ++++令t x y =+,则2MP =22428(2)24t t t ++=++当2t =-时,即102xy x y =-⎧⎨+=-⎩有解,∴min MP =∴1d = 解法二:如图,P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 Q 为圆22(2)(2)1x y +++=上任一点,圆心为M .显然,P M MP +Q Q ≥(当P M 、Q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min 1d MP =-.5.解:记!18=n 时,由于1,2,……18都是n 的约数,故此时.19)(=n f 从而.19M ∈ 若存在P n ∈,使99)(=n f ,则对于小于99的正整数k ,均有n k |,从而n n |11,|9,但是1)11,9(=,由整数理论中的性质9×11=99是n 的一个约数,这是一个矛盾!从而.99M ∉6.证明:假设该校共有m 个班级,他们的建议分别组成集合m A A A ,,,21 。
高中数学知识竞赛参考题

高中数学知识竞赛参考题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是什么?答: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要素及各表示是什么?答:(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 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经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什么?答:列举法与描述法。
a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b 、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 ∈R| x-3>2} ,{x| x-3>2} 4、集合的分类哪几种?答:(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什么?答:(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 ∈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6、常用数集哪几种?如何记法?答: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7、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答: (1) “包含”关系; (2) “相等”关系;(3) “运算”关系 8、 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有哪些? 答:(1)子集; (2)真子集 9、什么叫子集? 如何表示呢?答: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 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或B ⊇A) 10、若A 是B 的子集(B A ⊆),则几种可能性?答:(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11、子集有哪些性质?答: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A ⊆Φ。
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总结高三是每位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段重要时光,它是冲刺高考的最后一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集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也是各类题型中常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对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进行总结。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础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集合中的元素是指构成集合的个体,它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图形等各种对象。
二、常用的集合运算规则1.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2.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3.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共同元素后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4. 互斥事件:表示两个集合没有共同元素。
当A∩B=∅时,称A与B互斥。
三、集合的题型及解题技巧1. 判断题判断题是常见的集合题型,通常考察对集合定义及运算规则的理解。
例题:设A={1,2,3},B={3,4,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A∩B={3}B. A∪B={1,2,3,4,5}C. A-B={4,5}D. A与B互斥解题技巧:利用定义及运算规则进行逐个选项判断,注意理解交集、并集、差集和互斥的含义。
2. 元素的归属关系该类题型考察对元素的归属关系判断及表示的能力。
例题:已知集合A={a,b,c},B={b,c,d},判断元素"a"是否属于集合B。
解题技巧:判断元素的归属关系,直接查看B集合中是否包含元素"a",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 集合间的关系这类题目考察对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常见的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
4. 集合的运算该类题型常考察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例题:已知集合A={1,2,3,4},B={3,4,5,6},C={4,5,6,7},求(A∪B)-C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O概念与定义题集合东北高校天文联合会深圳中学生天文联盟佳木斯·孙弋淼(四海)这是按照类型分配的题集之一。
题号:YYTT 年份题号本题集答案基本固定1401.太阳大气由内至外顺序为(D)。
(A)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1402.根据目前观测结果,宇宙的年龄大约是(C)亿年。
(A)200(B)46(C)137(D)1861403.梅西耶天体M82位于(A)天区。
(A)大熊座(B)猎户座(C)天鹅座(D)飞马座1408.天文昏影终时,太阳的中心在地平线以下(D)度。
(A)25(B)5(C)12(D)181409.以下流星雨中每年四月下旬出现极大的是(A)。
(A)天琴(B)英仙(C)猎户(D)宝瓶η1411.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哪条旋臂上?(C)(A)天鹅(B)人马-船底(C)猎户(D)英仙1413.以下星系到银河系中心的实际距离最近的是(D)。
(A)人马座矮椭圆星系(B)大麦哲伦星系(C)小麦哲伦星系(D)大犬座矮星系1414.以下金星相对于太阳视运动顺序正确的是(A)。
(A)上合-东大距-下合-西大距(B)合-西方照-冲-东方照(C)上合-西大距-下合-东大距(D)合-东方照-冲-西方照1415.下列星座中位于北银极和北天极之间的是(B)。
(A)鹿豹座(B)猎犬座(C)天猫座(D)狮子座1416.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D)倍。
(A)4亿(B)400(C)4万(D)400万1417.火星自转轴倾角(D)。
(A)79°15′(B)9°13′(C)23°26′(D)25°12′1418.双星之间存在物质交流或出现引力变形的双星叫做(B)。
(A)目视双星(B)密近双星(C)分光双星(D)食双星1419.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属于哪个星座?(C)(A)天蝎座(B)天龙座(C)室女座(D)宝瓶座1422.2013年8月,日本天文爱好者发现了新星海豚座2013,以下哪个不是新星附近天区的星座?(C)(A)狐狸座(B)飞马座(C)巨爵座(D)天鹰座1425.一个秒差距大约是(A)个天文单位。
(A)206264(B)3(C)10(D)806241427.梅西耶天体M42和M78之间的角距离大约是(C)(A)57°(B)1°(C)6°(D)22°1428.以下不同光谱型的恒星表面温度最高的是(D)。
(A)M型(B)K型(C)G型(D)F型1430.关于太阳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国内首架日冕仪于2013年10月落户于云南丽江高美古观测站。
(B)太阳表面著名的五分钟震荡主要是由于光球层下方湍动的对流叠加而成。
(C)氦元素是通过对太阳的光谱分析首先被发现的。
(D)太阳磁场大约每五年反转其方向,并形成太阳磁场活动中的太阳周期。
1431.中微子有(C)种基本类型。
(A)12(B)2(C)3(D)61434.关于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说法错误的是?(A)(A)木卫四Callisto是伽利略卫星中唯一的一颗非同步自转卫星。
(B)木卫一Io表面的火山活动非常剧烈。
(C)木卫二Europa冰冻的外壳下很可能存在着液态海洋。
(D)木卫三Ganymede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卫星。
1301. 北斗七星位于(C )天区。
(A) 人马座(B) 小熊座(C) 大熊座(D) 仙后座1302.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A )。
(A) 1天文单位(B) 1光年(C) 1秒差距(D) 1亿千米1304. 在我国,狮子座α星又被称作(A )。
(A) 轩辕十四(B) 角宿一(C) 心宿二(D) 北落师门1306. 当前太阳位于(D )。
(A) 金牛座(B) 双子座(C) 白羊座(D) 双鱼座1308. 铱星闪光最亮可达(D )等。
(A) 0 (B) -3 (C) -6 (D) -91314. 天琴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A)。
(A) C/1861 G1 Thatcher (B) 109P/Swift-Tuttle (C) 1P/Halley (D) 45P/Honda-Mrkos-Pajdusakova1315. 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大约是(B )。
(A) 2700K (B) 5700K (C) 13000K (D) 170000K1316. 以下角距离最近的两颗恒星是(A )。
(A) 织女星-天津四(B) 天狼星-参宿四(C) 牛郎星-织女星(D) 轩辕十四-角宿一1317. 以下在南极点不可能观测到的是(D )。
(A) 日全食(B) 木星合月(C) 老人星(D) 双子座流星雨1318. 以下关于小天体撞击地球说法正确的是(A )。
(A) 小天体撞击事件几乎时刻都在发生(B) 近10年坠落的陨石绝大多数都已被找到(C) 2月15日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陨石与擦地球而过的近地小行星2012 DA14有关(D) 火流星都会伴有陨石坠落1319. 关于混合日食掩食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 有可能开始是全食,结束是环食(B) 有可能开始是环食,结束是全食(C) 有可能两端是全食,中间是环食(D) 有可能两端是环食,中间是全食1320. 以下星座中没有梅西叶天体的是(B)。
(A) 巨蛇座(B) 小熊座(C) 天琴座(D) 船尾座1321. 以下参数为恒定的是(D )。
(A) 太阳的赤经(B) 太阳的赤纬(C) 太阳的黄经(D) 太阳的黄纬1322. 每年(A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A) 1月初(B) 春分前后(C) 6月下旬(D) 8月中旬1323. 下列哪台(组)大型望远镜不在美国?(B )(A) 大双筒望远镜(LBT)(B) 甚大望远镜(VLT)(C) 凯克望远镜(Keck)(D) 霍比-埃伯利望远镜(HET)1410.黄昏时分天宫一号从天顶过境的亮度大约是(D)。
(A)4等(B)-8等(C)-4等(D)0等1215. 肉眼观测天宫一号过境时,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它的亮度最亮时可以达到(B )。
(A) 亮于-3等(B) 0等左右(C) +3等左右(D) 暗于+5等1330. 以下不与武仙座天区相邻的星座是(D )。
(A) 天琴座(B) 天龙座(C) 巨蛇座(D) 天鹅座1335. 一位探险家在北极点上看日出,发现从太阳刚开始露出地平线到完全升出地平线共用时约(D)。
(A) 不到1分钟(B) 4分钟左右(C) 1小时左右(D) 30小时以上1207. 以下哪颗星不属于冬季大三角(B )。
(A) 天狼星(B) 北河二(C) 南河三(D) 参宿四1212. 以下哪两个星座在天空中看上去最远?(B )(A) 猎户座和金牛座(B) 猎户座和狮子座(C) 猎户座和双子座(D) 天琴座和天鹰座1216. 天文里面用到的几种长度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次序正确的是(C )。
(A) 光年、秒差距、天文单位(B) 秒差距、天文单位、光年(C) 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D) 天文单位、秒差距、光年1217. 我们从地面上无法看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因为(B )。
(A) 月球不自转(B) 月球自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C) 月球绕地球公转(D) 月球和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1218. 关于2012年12月21日的各种传说,你认为正确的是(A )。
(A)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B) 这是世界末日(C)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D) 全球会遭遇连续三天的黑夜然后会恢复正常1222. 以下星座离银道面最远的是(A )座。
(A) 牧夫(B) 天琴(C) 英仙(D) 御夫1228. 以下梅西叶天体中距离我们最远的是(B)。
(A) M1 (B) M33 (C) M42 (D) M451229. 测定离太阳比较近的恒星的距离的方法是(A)。
(A) 三角视差法(B) 造父变星法(C) 谱线红移法(D) 雷达测距法1234. 星空摄影中,以下最为关键的设备或者功能是(C )。
(A) 快门线(B) 三脚架(C) 手动对焦模式(D) 长焦镜头1101. 梅西叶天体M42位于(B )座。
(A) 金牛(B) 猎户(C) 大熊(D) 仙女1102.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C )。
(A) 25天(B) 360天(C) 11年(D) 60年1103. 水星大距时离太阳的角距离大约是(B,C )度。
(A) 10 (B) 20 (C) 30 (D) 401105. 以下流星雨中极大日期出现在每年10月份的是(A)流星雨。
(A) 天龙座(B) 牧夫座(C) 宝瓶座η (D) 象限仪座1112. 我们最不可能在以下哪个星座中观测到月球?(B )(A) 蛇夫座(B) 后发座(C) 天秤座(D) 猎户座1113. 2011年内肯定观测不到回归的周期彗星的编号是(A )。
(A) 1P (B) 9P (C) 130P (D) P/2006 U11115. 在地球上观测,以下哪个天象最不可能发生?(C )(A) 水星凌日(B) 金星凌日(C) 火星凌日(D) 国际空间站凌日1116. 天鹅座距离我们有多远?(D )(A) 约230光年(B) 约1100光年(C) 约16万光年(D) 另外三个答案都不对1117. 家住北京的小明某天晚上21点看到猎户三星在正南方,一个月后也是晚上21点,他看到的猎户三星最可能在哪个方向?(C )(A) 正东(B) 东南(C) 西南(D) 正西1118. 下列星座位于大熊座和小熊座天区之间的是(A )。
(A) 天龙座(B) 仙王座(C) 御夫座(D) 猎户座1119. 以下关于月全食错误的说法是(C )。
(A) 月全食食分不可能小于1 (B) 月全食全食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短于一小时(C) 月全食前后可以没有月偏食阶段(D) 北极也可能观测到月全食1120.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在(A)。
(A) 赤道上(B) 南、北回归线上(C) 南、北纬40度地区(D) 南、北极上1121. 今年3月20日月亮过近地点并且是满月。
这种月亮在农历满月那天过近地点的现象平均大约每(B)发生一次。
(A) 两三个月(B) 两三年(C) 二三十年(D) 二三百年1122. 行星合月指的是(A )。
(A) 行星和月球在黄道上的投影相重合(B) 行星和月球在天球上的角距离最近(C) 行星和月亮的实际距离最近(D) 行星和月球的赤经相等1125. 世界上最大的变星观测组织是(A )。
(A) AAVSO (B) MIRA (C) UGSS (D) VSP1126. 开展深空天体摄影所需要的最合适的装置是(B)的跟踪设备。
(A) 地平式(B) 赤道式(C) 黄道式(D) 银道式1127. 天琴座流星雨极大时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