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州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
A.妇女 B.奴隶 C.成年男子 D.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俾斯麦 B.华盛顿 C.查理一世 D.沃(尔)波尔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D.《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
A.西安 B.天津 C.北京 D.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
A.1956年 B.1966年 C.1976年 D.1978年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 ??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
2015年4-5月广东潮州中山汕头茂名肇庆五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

广东中山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卷(1)12. “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13.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14.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15.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1936年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1937年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6.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这种转向始于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如下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广州二模历史试卷

广州“二模”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2.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4.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1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冶金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7.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2015年佛山l历史二模

广东省佛山市2015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2015.412.“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就是居统治阶层得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描绘得就是A.王位世袭制B.封邦建国制C.郡县制D.礼乐制13.古代民众生活艰难得现象,战国时期得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得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14.“它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土人刚健挺拔得道德理性与节操意识”。
它就是A.孔孟儒学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李贽思想15.口口口口得目标就是消灭军阀与清除帝国主义得特权,随着口口口口得进展,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
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得相同标语。
材料中口口口口就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6.1932年,中共中央开始对毛泽东得“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共产国际对此并不反对,但明确反对中共中央撤销毛泽东职务得做法。
对此理解正确得就是A.当时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B.毛泽东就是中共中央事实上得领导核心C.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存在尖锐矛盾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得指导完全正确17.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得见解,因为这就是实际存在得反映。
但就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得协议。
”这表明中国政府A.放弃“一边倒”得外交方针B.正式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行不结盟得外交政策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得友好关系变化得主要原因就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普遍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经济体制改革得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确立19.史学家发现古雅典政治虽然具有适应性与灵活性,但就是下列情形中哪一种却不可能实现A.梭伦为发展工商业,允许外邦人(工匠)获得公民权B.大敌当前,雅典人允许流放海外得将领提前回国,得以建立战功C.雅典民主制度成为某些希腊城邦效法得榜样D.公民人数不断增多,占据居民得主体20.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得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
2015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15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某历史网站论坛上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题,网友们展开了热烈辩论。
下面四种观点,你认为精辟地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是()A.文艺复兴是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艺形式和新的艺术大师B.文艺复兴是复古,运动名称中的“复”字说明了这一点C.文艺复兴是复古,当时的人们特别爱读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作品D.文艺复兴是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新思想、新文化运动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One World,One Dream”。
下列事件中,将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各个地区连成“One World”的历史事件是()A.基督教的传播 B.新航路的开辟C.亚历山大东征 D.文艺复兴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
据此回答3-4题。
3.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国王有权废除法律4. 马克思称《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那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A.限制君主的权利B.自由和平等C.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C.拿破仑发动政变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6.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是()①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③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进行④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④7.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2015年广东历史卷

2015年广东历史卷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奴隶参与了立法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1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13、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14、《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15、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16、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17.“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
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A.重视商业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18、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卷附解析答案

高三历史二模考试一、单选题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
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 崇拜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 巩固儒学地位2.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废弛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君主专制加强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4.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B.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6.导致如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7.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综历史试题2015.4
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3.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
据此可知当时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统治者尊道礼佛
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15.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
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
19.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代议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
20.这个新国家采用了一套新的立国原则,“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从而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
体现该国立国原则的法律文献是
A.《民法大全》B.《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D.《和平法令》
21.“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
”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A.巴黎公社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D.德意志帝国
2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
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3.右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
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
该作品
A.创作于19世纪中期
B。
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
38.(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
——《东方杂志》(1934年)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
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8分)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
39.(26分)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古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4分)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
(8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
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广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综合测试(二)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B A D C B A C A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160分
38.(26分)
(1)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取得巨大成就。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国内: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抗日;二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
(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3)消失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包围政策;
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
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中国史
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9.(26分)
(1)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推恩令”;宋代将地方兵权、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明代在地方设“三司”。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一模式也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混合经济”;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福利国家制度;美国等国家制定计划,鼓励“新经济”发展。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分)
(4)重大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