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如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

期()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 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2.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

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

A. 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

C. 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

D. 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

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

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

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5.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

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6.某史书写道:“20世纪40年代,云南省主席向国民政府反映说,惯吃牛肉的美军吃光了云南的耕牛,

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该史书的这一历史叙述()

A. 否定了美军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B. 为日军的战略进攻极力辩护

C. 全面评价了美军驻华产生的影响

D. 丰富了抗日战争研究的视角7.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

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

C.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D.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8.如图: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A.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9.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

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 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

B. 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

C.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D. 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10.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11.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如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

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 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12.1960年苏联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中经互会占了74%,到1963年这一比值猛增到84%.产生这种

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封锁政策

B. 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

C. 中国与苏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D. 经互会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文献《尚书?禹贡》记载舜、禹之时中国人的“天下”大致范围是“东渐于海,西披于流沙”。

《穆天子传》记载西周时期周穆王西游的最远之地是昆仑山以西的“西王母之邦”。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人的视野不仅扩大到了中亚、西亚和印度,甚至远达东地中海。东汉以后与南亚、中亚、日本的宗教、文化等民间交流也日渐频繁。唐宋海上陶瓷之路兴盛,与东南亚的联系紧密。元代蒙古帝国曾远征至中欧,并与罗马教廷建立过联系。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抵达东非,但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渐被“世界”观念所取代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

材料二希腊人自古以来一直以爱琴海作为其繁衍生息的中心,到古风时代末,希腊人的殖民地已经星星点点遍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第一次和西亚的波斯及其属国有了直接的接触。这个希腊人的“世界”最东面包括印度,西面则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北面远达极北地区,南至非州南端。16世纪之前除了马可?波罗带回去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之外,西方人对东方的中国几乎一无所知。16世纪之后欧洲人的视野才扩大到了全世界。

--以上材料根据杨巨平《全球史概念的历史演进》编写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有何特点,说明“天下”观被“世界”观念所取代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探索世界的历程及其背景。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在探索方向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中西长期隔绝的历史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为清末民初,我国商品市场中机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纱的流通示意图。

--资料来源: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信息,

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拟定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材料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幼年即位,和母亲承天太后共同执掌朝政40年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与强邻北宋签定了“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他们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汉将,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圣宗与太后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使朝野风气较为清正。圣宗时又多次更定法令,规定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杀。

同时,辽圣宗还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自阿保机(872-926年)以孔子学说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辽朝统治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辽圣宗称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为“五百年来中国(原)之英主”,积极学习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下诏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

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辽朝的文治渐兴,史学也有所发展,修史制度也渐趋完备。契丹与辽朝的历史从口耳相传进入了使用本身的文字记录阶段,为研究契丹民族和辽朝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资料。

--摘自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积极作用。

16.材料一1946年3月,以美、苏为首的盟国管制委员会制定了“限定工业计划”以削弱德国工业规模。

根据计划要求,德国钢的生产能力被限制为1938年的四分之一,化学制品和重型机器制造为三分之一,水泥工业为一半,车床生产仅为十分之一。消费品方面,以1938年为参照,允许德国利用近一半的纺织和制鞋工业生产能力,五分之一的汽车生产能力。军备生产也被禁止。被禁止生产的还包括远洋船舶、飞机、合成汽油、橡胶、铝和其他轻金属。德国必须交出一切远洋船舶,只能拥有近海船。德国拥有飞机,包括滑翔机和气球都是违法的。一切自然科学和工业研究机构必须关闭。德国必须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向战胜国输出硬煤。

--摘自(德)卡尔?哈达赫著《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

材料二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等国逐渐放宽了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为扶植德国,并按照自己复兴德国的计划,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其目标逐渐转变为建立一个议会制的、经济自给自足的德国,并在政治上与西方保持一致。1949年5月至10月,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随着美国政策的转变,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开始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机制,在马歇尔计划高达16亿美元援助的支持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在1952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篇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美、苏为首的盟国管制委员会制定“限定工业计划”的动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及影响。

17.材料一实业家张謇(1853-1926)是近代中国环保事业的先驱之一。1913年,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

总长后,先后草拟了一系列训令禁止国有森林采伐。他认为“黄河、扬子江、珠江,实为经流大干,是三干者,淤垫激薄,岁屡为灾”的原因在于“三干”上游发源地“无森林涵养水源……一旦洪水骤发,势若建瓴,方其急流,则混挟泥沙,奔泻直下,及遇回曲,溜势稍缓,则沉积而淀,便成涉阻……

水益高而患益烈”。据此张謇提出“先于全国宏大之区,设保安林”的主张。经过张謇的努力,1914年,近代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得以颁布。此后他还公布清明节为全国植树节,颁布《造林奖励条例》,支持和奖励民间造林,使植树造林深入民间。在家乡南通,张謇斥资植树保护江滩,组织保坍会,并从荷兰聘请水利工程师筑楗保坍,在江岸栽种桃桑,建防护林。这一举措为南通百姓免受水患之灾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羌建《张謇与我国环保事业的早期探索与实践》等材料二张謇所办纺织企业的生态化产业链示意图。

--引自张廷栖《论张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环境保护思想的内涵及形成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謇为近代中国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设计的,这一设计规划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C为正确选项。

从图中看不出其与经济有关的设计布局,排除A。

皇权至上的观念是在秦代以后形成的,排除B。

从图中看不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中等难度,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图片材料,

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

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B选项符合题意。

秦的暴政属于制度的结果,A选项排除。

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C选项排除。

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准确把

握。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

行三司,分散宰相的财权,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权,由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唐末财政机构改革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宋元以前国家征收赋税主要是谷物和布帛,到了明代时期砖室蚕桑,实际上体现出赋税发生了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律征银,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故A正确;

材料信息中并不能看出气候发生变化,排除B;

宋代之后,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并不能看做是明代出现农业变革的背景,排除C;

明代推行海禁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发达,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主要考察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后社会变化。

明朝张居正改革之后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一律征银的政策,这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的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5.【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救亡意识增强,因此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民间反抗不强烈,故A项正确。

1898年戊戌变法就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由反对较大到反对较少,没有体现西学得到广泛认同,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需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

材料中说的是美军的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这往往是抗日战争研究中容易忽视是问题。所以,史书中的这一历史叙述丰富了抗日战争研究的视角。故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军在中国抗战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材料没有直指美军抗战中的作用问题,排除A。

材料中说美军的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是为日军的战略进攻辩护,排除B。

材料中一个孤立的例子也不能说是全面评价了美军驻华的影响,排除C。

故选:D。

本题史料的重要作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40年代,云南省主席向国民政府反映说,惯吃牛肉的美军吃光了云南的耕牛,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在史学研究中,史料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亦有局限,首先,与实际历史相比,史料的数量有极大的局限。无论是史迹遗存还是文献资料都是如此。其次,史料的质量也有局限。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

需要引起注意。

7.【答案】B

【解析】

A.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苏联援助的特点。

B.以看出,这些工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地区,而且当时的钢铁产量获得巨大发展,我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征可知,这是为了巩固国防需要而呈现出来的特点。

C.一五计从53年开始。

D.材料看不出合理的工业布局。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

能力。

8.【答案】B

【解析】

从图中可知,2000--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故B正确;

材料说的是中国进出口总额,国企改革、综合国力、工业生产能力材料未体现,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显示了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古今社会变迁,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参考;结合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作《历史》的背景是希波战争,其目的“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

忘”表明是要让后人记住为保护希腊民主和城邦制度、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功业。这表明两者

的史学思想都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故A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强调人伦道德、以人为本和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东西方史学思想。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

素养。

10.【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英国英国担心法国强大会影响它的欧洲大陆霸权和海上

霸权;如何控制法国大革命成为欧洲国家的中心议题,故C正确。

当时工业生产领先于欧洲的是英国,故排除A。

B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而且不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及材料可知,作者号召被奴役压迫的工人阶级进行反抗,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产生,社会出现两大对立阶级,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819年英国已建立民主政治并非封建社会,排除。

B项,材料信息与英国政治制度无关,排除。C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社会主义产生,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C

【解析】

A.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是从2战后就开始了,不是从60年代开始。

B.社会主义阵营在60年代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C.中国和苏联在60年代矛盾加剧,关系破裂,所以苏联与中国的贸易额明显下降,这就导致了苏联和经互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比例上升。

D.经互会没有在60年代促进苏联经济巨大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和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变化的特征,还要搞清楚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的特点和

影响。

13.【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是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和平交往为主;主动开放,积极探索;未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

(2)小问的历程及其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古希腊早期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的不同,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不同是中国人重视向西探索,西方人重视向东探索。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中亚、西亚奴隶制帝国的阻隔;地理环境的限制;知识、技术水平的制约;农业经济形态的制约;社会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特点:①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②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③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④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⑤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⑥和平交往为主;⑦主动开放,积极探索;⑧未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原因: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天朝上国观念破灭;②西学东渐,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③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④救亡图存思想影响,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2)①最初希腊人以爱琴海为活动中心,创造了灿烂的爱琴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②古风时代,随着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城邦林立,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地中海、黑海沿岸;③公元前5世纪后,通过希波战争,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到西亚,后来逐步扩展至欧亚非的广阔地带;④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环球航行,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西方人的探索扩展至全球。

(3)方向:中国人重视向西探索,西方人重视向东探索。

隔绝原因:①中亚、西亚奴隶制帝国的阻隔;②地理环境的限制;③知识、技术水平的制约;④农业经济形态的制约;⑤社会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小题2】

【小题3】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对外政策及其思想文化。考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的特点及其原因;西方人探索世界的历程、背景、特点及其原因。

考查对中西方探索世界方式及其特点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上海成为棉布及棉纱流通枢纽,故可从”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为题并结合所学,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重庆、汉口、青岛、上海等均为沿海沿江城市,故结合所学可从”沿海沿江地区近代经济发展较早“为题结合所学,从城市分布及近代化程度进行分析;也可根据图片从自然经济解体的区域差异进行论述,分析沿江及内陆差异形成原因;可根据图片信息以”近代经济发展的二元性“为题,结合所学从西方商品倾销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及自然经济对西方经济的抵制作用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示例一:论题: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

论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依托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上海渐成中外贸易集散中心。材料显示,棉纱、棉布大量由上海中转流通运转至全国各大城市。这表现了上海既是近代棉纺业中心城市,也是中外棉纱、棉布集散转运的重要枢纽。这反映了近代上海在中国经济地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示例二:论题:沿海沿江地区近代经济发展较早。

论述: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多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这些地区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较早。材料显示,上海、青岛、汉口等沿海沿江地区棉布、棉纱多向外输出,这反映了其近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优势。

示例三:论题: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论述: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其中沿海沿江地区解体时间较早,而内陆地区解体时间较晚。材料显示,沿海沿江城市较内陆城市而言,棉布、棉纱中转流动频繁。这反映了传统自然经济解体程度的区域性差异。

示例四:论题:近代经济发展的二元性。

论述: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棉布为代表的洋货横行,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然而,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复,例如许多地区的农民以机制棉纱纺织手工土布,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制棉布的滞销。材料显示,棉布的原料棉纱,仍在中国多数城市存在广阔的市场,这反映了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复杂的二元性。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关键信息”机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纱的流通“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本题应结合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及自然经济解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15.【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他们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汉将,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圣宗与太后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使朝野风气较为清正。圣宗时又多次更定法令,规定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杀。同时,辽圣宗还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自阿保机以孔子学说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辽朝统治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辽圣宗称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为“五百年来中国(原)之英主”,积极学习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下诏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辽朝的文治渐兴,史学也有所发展,修史制度也渐趋完备”,结所学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作用是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促进了辽朝的文化进步与思想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加速了契丹民族封建化进程。

故答案为:

(1)特点:①注重吸收中原统治方式;②以儒家思想为指导;③注重扬弃契丹民族旧有传统;④重视政治与法制建设;⑤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⑥改革措施全面、深入;⑦以富国强兵为目的;⑧改革持续时间久,效果明显;⑨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得到较广泛支持。

(2)作用:①增强了辽朝的国力;②促进了辽朝的文化进步与思想繁荣;③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④加速了契丹民族封建化进程。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和积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削弱德国军力,防止其再次威胁世界安全;获取德国的资源作为战争赔偿;使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缓冲地带;彻底清除德国的法西斯势力;削弱德国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削弱德国有利于苏联的国家安全。

(2)第一小问,“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等国逐渐放宽了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为扶植德国,并按照自己复兴德国的计划,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其目标逐渐转变为建立一个议会制的、经济自给自足的德国,并在政治上与西方保持一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冷战爆发,美国把联邦德国作为遏制苏联的桥头堡;战后德国的经济调整与政治改革;联邦德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联邦德国被限制发展军备,可以集中资金用于发展经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增强了联邦德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使联邦德国致力于推进欧洲一体化;其发展道路可以被各国借鉴;增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故答案为:

(1)动机:①削弱德国军力,防止其再次威胁世界安全;②获取德国的资源作为战争赔偿;③使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缓冲地带;④彻底清除德国的法西斯势力;⑤削弱德国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⑥削弱德国有利于苏联的国家安全。

(2)原因: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②冷战爆发,美国把联邦德国作为遏制苏联的桥头堡;③战后德国的经济调整与政治改革;④联邦德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⑤联邦德国被限制发展军备,可以集中资金用于发展经济。

影响:①增强了联邦德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②使联邦德国致力于推进欧洲一体化;③其发展道路可以被各国借鉴;④增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⑤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以美、苏为首的盟国管制委员会制定“限定工业计划”的动机、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及影响,需结合二战联邦德国的发展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联邦德国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具有近代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以立法形式开展环境治理;从整体和战略高度治理环境;注重环保意识养成教育;注重官民协同治理;借鉴西方环境治理思想;注重构建现代绿色环保产业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生产破坏,战乱频繁,对我国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救亡图存,发展经济的要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民国建立,近代共和制度的确立。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近代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丰富了我国的环境治理思想;带动近代中国环境保护立法;设置节日呼吁国人关注环保;探索了循环经济模式。

故答案为:

(1)内涵:①具有近代科学理论知识;②强调以立法形式开展环境治理;③从整体和战略高度治理环境;

④注重环保意识养成教育;⑤注重官民协同治理;⑥借鉴西方环境治理思想;⑦注重构建现代绿色环保产业链。

背景:①生产破坏,战乱频繁,对我国环境造成严重破坏;②救亡图存,发展经济的要求;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④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⑤民国建立,近代共和制度的确立。

(2)①推动近代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②丰富了我国的环境治理思想;③带动近代中国环境保护立法;

④设置节日呼吁国人关注环保;⑤探索了循环经济模式。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张謇环境保护思想的内涵及形成的历史背景、评述张謇为近代中国环境保护所作出

的贡献,需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试题:集合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2题:已知集合}7,6,5,4,3,2,1{=U ,}5,4,3,2{=A ,}7,6,3,2{=B ,则=?A C B U ( ) A 、}6,1{ B 、}7,1{ C 、}7,6{ D 、}7,6,1{ 本题解答:{=U 1,2,3,4,5,6,7},{=A 2,3,4,5}{=?A C U 1,6,7} {=B 2,3,6,7},{=A C U 1,6,7}}7,6{=??A C B U 。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题:设集合}065|{2>+-=x x x A ,}01|{<-=x x B ,则=?B A ( ) A 、)1,(-∞ B 、)1,2(- C 、)1,3(-- D 、),3(+∞ 本题解答:集合A :解不等式0652>+-x x 。 判别式012425614)5(2>=-=??--=?,二次函数652+-=x x y 开口向上。 解方程:0652=+-x x 1 2- 2121== x 1 3- 31 32== x 如下图所示: 不等式0652>+-x x 代表红色部分的图像,红色部分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3()2,(+∞?-∞∈x 。 所以:集合),3()2,(+∞?-∞=A 。 集合B :解不等式101

所以:)1,(-∞=?B A 。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题:已知集合}1|{->=x x A ,}2|{<=x x B ,则=?B A ( ) A 、),1(+∞- B 、)2,(-∞ C 、)2,1(- D 、? 本题解答:如下图所示: 所以:)2,1(-=?B A 。 2019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Ⅲ卷理科第1题文科第1题:已知集合}2,1,0,1{-=A ,}1|{2≤=x x B ,则= ?B A ( ) A.{}1,0,1- B.{}0,1 C.{}1,1- D.{}0,1,2 本题解答:集合B :解不等式01122≤-?≤x x 。 判别式04)1(1402>=-??-=?。二次函数12-=x y 开口向上。 解方程:1112=?=x x ,12-=x 。 如下图所示: 不等式12≤x 代表红色部分的图像,红色部分的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1,1[-∈x 。 所以:集合]1,1[-=B 。 集合}2,1,0,1{-=A ,其中]1,1[1-∈-,]1,1[0-∈,]1,1[1-∈,]1,1[2-? 所以:}1,0,1{-=?B A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F D C B A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理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32{2>--=x x x A ,}4,3,2{=B ,则B A C R ?)(= A .}3,2{ B .}4,3,2{ C .}2{ D .φ 2.已知i 是虚数单位,i z += 31 ,则z z ?= A .5 B .10 C . 10 1 D . 5 1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点为(1,1)P ,则输出的n 值为 A .3 B .4 C .5 D .6 (第3题) (第4题) 4.如图,ABCD 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若1 3 DE EC =,且F 为BC 的中点,则EA EF ?=

A .10 B .12 C .16 D .20 5.若实数y x ,满足?? ???≥≤-≤+012y x y y x ,则y x z 82?=的最大值是 A .4 B .8 C .16 D .32 6.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右图,则该棱锥的表面积为 A .3228516++ B .32532+ C .32216+ D .32216516++ 7. 5张卡片上分别写有0,1,2,3,4,若从这5张卡片中随机取出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概率是 A . 101 B .51 C .103 D .5 4 8.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11++?=n n n S S a ,则5a = A . 301 B .031- C .021 D .20 1 - 9. 函数()1ln 1x f x x -=+的大致图像为 10. 底面为矩形的四棱锥ABCD P -的体积为8,若⊥PA 平面ABCD ,且3=PA ,则四棱锥 ABCD P -的外接球体积最小值是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 2020-08-30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1 日落西下,阳光照在我前边的叶子上,叶上是那过去的痛与稚嫩。 回想两个月之前,我还是那颗小小的种子。我也曾看见过天空,看见过大地,看见过世间万物,那时我并未成熟。 我落在了深深的土里,也有不少兄弟姐妹们和我一起掉了下来,落在土地里,他们都还好吧?我想也许也只有长大,我才能看到他们,也许我也只有长大我才能再看到我的母亲――――那棵高大的银杏。 可是,我曾想到放弃。那天,也是打算出根的那一天,我被壳儿卡在了里面――出不来。虽然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在努力往上顶,可还是出不来。 不知过了多少天,我的心沉了,我失望了,也许我是出不来了,也无法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了。可就在这时,壳忽然就松动了,我抓住了这一丝的希望,终于把它破开了,伸出了我那在壳里翻搅了不知多少时间的根。没过多长时间,我有又长出了稚嫩茎的。 可我没高兴几天,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只母鸡在地上走过,在我的上面停了下来,“咕咕”声吓的我全身都在发抖,生怕它低头扒土找东西吃。还好它只是在我的头上停了片刻,一会儿声音就渐渐远去了,我想应该是走开了。 一个多月过去后,我已经长到了地表,可我的头上有一块石头压住了我,我长不上去了。我本来想绕开它长,可它比我想象得还要大,于是只好慢慢的长大,试图把它顶开。 于是我坚持着,使劲的长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它顶开了,这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 清清的风儿正在我的头上吹着,我已经长出了地面,离开了那个黑黑的,可怕的,寂寞的土块,离开了我的壳儿。我达成了我的愿望。 雨细细的细细的,如丝如油,有如春姑娘温柔的双手,它轻抚着脸庞,给予我雨露和养分,滋润我成长。

2019年数学高考试卷(附答案)

2019年数学高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圆锥的俯视图为( ) A . B . C . D . 2.123{ 3 x x >>是12126{ 9 x x x x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图,12,F F 是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与双曲线 C 交于,A B 两点.若11::3:4:5AB BF AF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23y x =± B .22y x =± C .3y x =± D .2y x =± 4.函数2 ||()x x f x e -=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5.圆C 1:x 2+y 2=4与圆C 2: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的长为( ) A 2B 3 C .22 D .326.若干年前,某教师刚退休的月退休金为6000元,月退休金各种用途占比统计图如下面

的条形图.该教师退休后加强了体育锻炼,目前月退休金的各种用途占比统计图如下面的折线图.已知目前的月就医费比刚退休时少100元,则目前该教师的月退休金为( ). A .6500元 B .7000元 C .7500元 D .8000元 7.在△ABC 中,P 是BC 边中点,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若 0cAC aPA bPB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等边三角形. 8.已知函数()3sin 2cos 2[0,]2 f x x x m π =+-在上有两个零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 .(1,2] D .[l,2] 9.设F 为双曲线C :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 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 B .3 C .2 D .5 10.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 ,则的最大值是( ) A . B .1 C .10 D .12 11.已知抛物线2 2(0)y px p =>交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渐近线于A ,B 两点 (异于坐标原点O ),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5,AOB ?的面积为32,则抛物线的焦点为( ) A .(2,0) B .(4,0) C .(6,0) D .(8,0) 12.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十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的,且样本容量是16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 A .32 B .0.2 C .40 D .0.25 二、填空题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2019年高考全国卷3试卷

··············密·······································封··························线·····················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Ⅲ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答案】A 解析:孝为对父母的爱,悌为兄弟之爱,都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乐和礼属于礼乐制内容,也是为维护宗法等级服务的。因此渊源是A 选项,宗法制。B ,C ,D 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存在几组对比:新疆、甘肃——洛阳;早期——较晚期;衣衫单薄——服饰整齐;表情生动——表情庄严。经过综合判断,本题考察佛教东传之后的本土化过程,隋唐时期的三教并行现象及三教合一趋势。龙门石窟主要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修建的,隋唐时期的居绝大多数。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本土化的需要,加进了许多中国本土文化(主要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佛儒融合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文化特征。佛教起源印度,衣衫单薄是其特色,但中国儒家讲求礼义廉耻,对穿着、仪态等都有严格要求,且中原地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因此佛教传到中原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本土化。综合各种信息及时代特征,D 选项正确。A,B,C 都是有可能的局部影响因素,非最佳选项。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 人。这一制度 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军队数量庞大,且士兵待遇优厚,因此导致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冗兵”和“冗费”现象严重,A 正确。北宋存在积贫积弱问题,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争取采取守势,B 错。宋代中央禁军人数多实力强,地方厢军弱,对地方控制加强,C 错。材料现象跟贫富分化无关,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分化加剧,D 错。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佃农经济很普遍,佃农是一种自己没有土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小农生产形式。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只是使用权归佃户,A 错。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佃农也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生产形式,C 正确。佃农经济也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一部分,且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是否流入市场成为商品,D 错。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使中国人可以利用外国人的特权在通商口岸经营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B 正确。A ,C 选项现象出现于甲午战后。D 选项“扭转了”夸大其词,不符合史实。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完整版)2019年高考阅读七选五模拟试题(一)

2019年高考阅读(七选五)模拟试题 A (2019·山东潍坊市高三年级统一考试)Holiday gift buying can feel a little empty,when all of those endless lists,long lines at the shopping center and dollars spent lead to a 5-minute excitement of flying wrapping paper.__1__ The following tips can help make gift giving more meaningful for both the giver and the receiver. 1.Know the pers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exchanging of gifts is that it shows you really know the person well,and you really care about him.__2__ 2.Donate in their name __3__ Research suggests that happier people give more to others,and that giving more makes people happier.Moreover,charity-related happiness is highest when people give in a way that promotes social connection.So,try giving to the less fortunate in someo ne’s name this holiday season. 3.Give handmade goods or hand-me-downs __4__ A study suggests that people feel that homemade items show more love,and love is what they want to express to the gift receiver. Family heirlooms (传家宝) may be another good gift option.A 2009 study found that when families hand down even a very depersonalized thing—money—to the generations,the symbolic value of the cash is greater than the numerical value alone. 4.Provide chances for participation If there’s a golden rule of gifts,though,it’s this:__5__People who receive experiential gifts,such as concert tickets or a zoo membership,feel more connected to the gift giver than people who received material gifts. A.But it doesn’t have to be that way. B.Give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objects. C.The new and store-bought is not always best. D.That is always beyond their expectation. E.That means catering to another’s pleasure.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英语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2.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g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B. She is looking for the man. C. She has an extra ti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How long did James run his business? A.10 years. B.13years. C.15 years. 7.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James' situation? A. Embarrassed. B. Concerned. C. Disappointed.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 has Kate's mother decided to do? A. Return to school. B. Change her job. C. Retire from work. 9.What did Kate's mother study at college? A. Oil painting. B. Art history. C.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10.What is Kate's attitude toward her mother's decision? A. Disapproving. B. Ambiguous. C. Understand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iring a meeting.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作文 【篇一: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关于成长的作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东阳中学2003届高三(8)班吕涵智 蝶,很美;可蛹化蝶,却很痛。蚕“作茧自缚”,只是为了有一日能 破茧而出,翩翩起舞。——题记 不知谁对我说过:人生就像剥洋葱的过程,每剥掉一层,味道就重 了一层。把最后一层剥掉的时候,你已经泪流满面。 这话兴许说得有些沉重,有些历经沧桑的感觉,但却不全无道理。 我也一直认为,磨难是一种成长的经验,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成长很美,是的。从牙牙学语到学步走路,从红领巾到自信满怀的 共青团员,从初中生到高中生,不久的将来还要进象牙塔,一切都 很美好。有过敏感迷惘的花季,走过迷茫惆怅的雨季,因为这一切 的可遇而不可求,永不重来,所以这一切显得格外纯真无邪而弥足 珍贵。 也许,所谓的成长就是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说谎是不会像匹诺 曹一样长出长鼻子的,偶尔说些“white lie”(善意的谎言)也未尝不可;你会感到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自己身上所背负的责任一天 比一天重大,自己也会越来越困惑。我们就像从充满希望、简单纯 粹的“天蓝年代”,一步步走进了偶尔失望,有温暖也有冷酷的“天灰 年代”;就像从仅有“黑”与“白”的双色空间,走到了“黑、白、灰”三 色空间,从黑白分明到选择灰色——一种能游离于黑与白之间的契 合色。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漫长的,而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切,我们看不到,但能感觉得到。 因为成长,我们学会了孤独。小时候,倘若独自在家,一到晚上便 要亮起所有的灯,因为怕黑暗中的孤独。节假日里,也必定要呼朋 唤友,三五成群地做游戏。长大了,才渐渐懂得,朋友固然是孤独 最佳的止痛药,孤独却是心灵成熟最好的催化剂。在夜里,泡一杯 清茶,把自己置于柔和的灯光下,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或哭,或笑,不能自己。生命的孤独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孤独里 激情地思,面对自己,面对过去,面对现在,面对未来。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点是抛物线的焦点,点,分别在抛物线和圆 的实 线部分上运动,且 总是平行于轴,则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2.定义运算()() a a b a b b a b ≤?⊕=? >?,则函数()12x f x =⊕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3.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某同学获得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x 1.99 3 4 5.1 6.12 y 1.5 4.04 7.5 12 18.01 对于表中数据,现给出以下拟合曲线,其中拟合程度最好的是( ) A .22y x =- B .1()2 x y = C .2y log x = D .() 2 112 y x = - 4.设5sin 7a π=,2cos 7b π=,2tan 7 c π=,则( ) A .a b c << B .a c b << C .b c a << D .b a c << 5.若满足 sin cos cos A B C a b c ==,则ABC ?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6.一个频率分布表(样本容量为30)不小心被损坏了一部分,只记得样本中数据在 [)2060,上的频率为0.8,则估计样本在[)40,50、[)50,60内的数据个数共有( ) A .14 B .15 C .16 D .17 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B A =,1a =,3b = ,则 c =( ) A .23 B .2 C .2 D .1 8.在“近似替代”中,函数()f x 在区间1[,]i i x x +上的近似值( ) A .只能是左端点的函数值()i f x B .只能是右端点的函数值1()i f x + C .可以是该区间内的任一函数值()(i i f ξξ∈1[,]i i x x +) D .以上答案均正确 9.函数y =2x sin2x 的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 10.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 A . B .1 C .10 D .12 11.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2AB =,设P ,Q 满足AP AB λ=, ()()1AQ AC λλ=-∈R ,若3 2 BQ CP ?=-,则λ=( ) A . 12 B . 12 2 ± C . 110 2 ± D . 32 2 ±

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总分100分 王珊珊 文综合卷中历史总分为100分,题型分为客观题(历史选择题)、主观题(历史材料题)、选做题。其中客观题共12道,每道题4分,共48分。包括选做题在内的主观题共3道,平均每道题20左右分,共52分。 知识分布: 各小题分析 选择题 1题、正答率100,2题、正答率93,3题、正答率96.5,4题、正答率80.7,考生在“殿试”的首创与成为定制的记忆上存在着问题。5题、正答率94.7,6题、正答率82.5,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扩张不同阶段的特征及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7题、正答率80.7,考生的失误在于将列强取得在北京驻兵权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混淆了。8题、正答率96.5,9题、正答率100,10题、正答率87.7,11题、正答率71.9,错选项集中在B,错误在于不能通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当时的情景来理解实质问题。12题、正答率94.7,13题、正答率59.6,这是抽样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在于:一、学生对“粮票、布票、油票”这些历史事物缺乏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二、不能很好利用选择题的特点排除其中的不符合要求的选择项。14题、正答率91.2,15题、正答率84.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铁路建设成就比较容易混淆,考生的失误在于记忆不牢。16题、正答率94.7,17题、正答率93,18题、正答率100,19题、正答率96.5,20题、正答率93,21题、正答率94.7,22题、正答率100,23题、正答率96.5。 材料题 24题、本题得分比较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第1问中,对材料一的理解,错误主要是将书本上孔子“仁”的思想当成答案,而没有更好地关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对材料二的理解基本无误。 [2]第2问考生均能写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巩固统一局面方面的进步意义,却容易忽略了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内容。 [3]第3问只要关注了材料,前面一问基本能得分,但对“正君心”的理解存在的很大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君”的含义,错误理解成“君子”。 [4]第4问考生通过回忆教材相关内容能写出三位思想家的不少内容来,但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具有时代特色”的关键字眼,因此,写出了一些如王夫之的“辩证观”等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 出现的 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 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 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 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 读者展 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 情 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 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 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 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 的惆 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 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 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 因为 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 母片、蝉 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 额头、酒 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 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 和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