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专题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充足);白昼时长长,光照充足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1)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而大陆东岸因信风来自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较多;(2)夏季风影响地区,暖湿多雨;冬季风影响地区,干燥少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地理频频出现气候图表题,而且出题角度也越来越富有新意,由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特征到用有关气候的知识解释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现象。
和中国降水相关的气候知识注重结合中国气候变化热点、实际气候特点考查。
华西秋雨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因此三考查的重点,中国雨带的移动异常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知识梳理一、华西秋雨1、华西秋雨概念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
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
华西秋雨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当降水强度稍大时就必然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诸多更大的灾难。
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形成当地第二个峰值。
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在水文上表现为显著的秋汛。
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
主要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绵绵不断的阴雨,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华西秋雨的成因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到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每年进入8月下旬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
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3、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华西秋雨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
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其有利的方面就是秋雨增加土壤墒情,使土质结构比较疏松,利于播种;但是连阴雨有时会导致湿害,但更多的往往会因长时间缺少光照,植株体光合作用削弱,加之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造成作物生理机能失调、感染病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作物结实阶段的连阴雨会导致子实发芽、霉变,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对自然环境景观的影响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对自然环境景观的影响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下图为某岛国四处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
读图回答下列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A. 菲律宾B. 日本C. 英国D. 冰岛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丙山所处纬度最高B. 同时体现了沿海向内陆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植被分界线倾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D. 海拔2 000米以上无阔叶树种秦岭南北宽100~150千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图示意秦岭南北坡的景观差异。
据此完成下题。
3.图中A处的自然带是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温带草原4.秦岭高山灌丛草甸发育的主要环境特点A. 暖干B. 暖湿C. 冷干D. 冷湿5.有专家认为,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应确定在秦岭某海拔高度处,请根据示意图推测该分界线海拔约是A. 0米B. 800米C. 2300米D. 2500米阿萨勒湖(Lac Assal)位于非洲吉布提中部(下图)、塔朱拉湾以西的阿萨勒洼地中,为非洲大陆最低点。
该湖属于高盐度湖,它曾经是一片海,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使它变成了内陆湖。
它又是天然的“造盐工厂”,人们源源不断地从稳定不变的湖岸取走湖盐,不久,新的湖盐又重新“长”了出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L海峡:A. 深层海水常年向南流B. 经常见超级油轮驶过C. 表层海水1月向东流D. 可眺望到茂盛的草地7.材料中“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可能是:A. 火山喷发B. 海平面下降C. 全球气候变暖D. 崩塌及滑坡8.天然的“造盐工厂”,这一奇特现象证明该湖湖盐来自于:A. 盐矿B. 湖床C. 河流D. 海水2018年11月17—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规范答题满分系列之2气候特征类课件(共27页)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思维建模 规范答题
谷地或盆地 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气温_高__于__地势开阔、平坦地区
背风坡
背风坡→气流_下__沉__→气温_升__高__
【解析】干热气候主要与干热河谷有关,即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少。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 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 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答案:(1)地中海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 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 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 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 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2.(2021·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
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 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 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 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图2示意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W岛东西 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 ℃,西部可达5 ℃。降水量西部沿 海为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 mm。
最低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积雪时间长,积雪厚度 大;图中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小,容易积雪,因此积雪厚度 大;材料信息表明,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的美誉,具有“林海雪原”的景 观,表明牙克石市森林茂密,积雪融化较慢,因此积雪厚度大。第(3)题,冬季积 雪覆盖,使得寒冷气流不能直接影响地表,而且使得地面能量很难散失,因此对 地表起保温作用,保护林木根系,有利于林木生长;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积雪融水渗入土壤,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森林生长。因此“雪原” 造就了“林海”。第(4)题,若冬季降雪过多,树冠上积雪厚度过大,会压断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各专题常见答题模板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缘故原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地理高考气候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高寒干旱气候》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高寒干旱气候青藏区一、强辐射、富日照平均海拔高(达4500m)和云量偏低,使青藏区成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
除藏东和青海东南一隅约在5000~6000MJ /m2之间外,其余绝大部分在6000mJ/m2以上,阿里地区和藏南谷地高达8000~9200mJ/m2.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均在2600h以上,藏南谷地和阿里地区达3000~3200h,而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冷湖则以3553.9h高居全国榜首。
二、高寒低温青藏区是全国年平均温度和各级界限温度最低的地区。
年均温0℃线在青藏区形成一小一大两个闭合圈。
年均温-4℃线的分布则表明祁连山西段、江河源山原中西部和羌塘高原北部均不足-4℃,并成为全国年均温最低的地区。
≥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青藏区普遍低于2000℃,青南、藏北及边缘山系高山带甚至只有0~500℃,持续期0~50天。
至于平均日最低温≤0℃、≤—10℃和≤-20℃的日数,高原内部分别为300天,200天和100天,但≤—30℃和≤—40℃的日数极少.表明青藏区虽然冬季漫长或说长冬无夏,但其寒冷程度尚不及东北北部地区。
三、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青藏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虽然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保持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但是单位距离内的递减率却远比其他地区大。
而这显然与喜马拉雅山作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巨大屏障,有力地阻止该气流北进有密切关系。
降水的季节分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特点。
相对多雨区由于冬春降水量相应增加,雨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
降水量少的地区雨季降水量比例却高得惊人,例如,拉萨为97%,藏北各地为90%,青海茫崖为93%,茶卡89%,巴颜喀拉山以北地区80%。
少数地区仅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的42%~46%。
这种情况在青藏区外就十分罕见。
冬季降水量一般很少,但那曲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在个别年份因降雪过多而造成“白灾”的现象不可忽视。
少雪的冬季同时也是风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 雨 型
终年降 水稀少
冬 雨 型
提示:热带季风季风降水最多月份>500㎜;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多月份<200㎜;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多月份<300㎜;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最多月份<400㎜
考点11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例1] (2011· 四川高考)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 资料表。读表回答(1)~(3)题。 地点 纬度
气候成因分析
• • • • • • • 海陆(地形)位置 下垫面(水热) 气候性质 沿海------热容量大-------海洋性(气温年日较差小) 内陆------热容量小-------大陆性(气温年日较差大) 暖流------增温增湿-------暖湿 寒流------降温减湿-------冷干 平原------热量高----------年温差大、日温差小 山区------热量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2) 与瓦伦西亚相比 ,伊尔库茨克的气候有较强的 ________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 气温年较 最冷月均 差较小 温在0℃ 以上 从气温和 降水量上 气温 可知气候 年较 从气温和降水 0℃ 的大陆性 差较 量上可知气候 较强 大 的海洋性较强 降水季节 分配较均 匀,降水 较多,且 最冷月均 冬季降水 温在-20℃ 降水量较少,季节分配 较多 左右 不均,且集中在夏季
第四步、明思路,选用解题技法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 气候。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 项A错误;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而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错误;大兴安岭西侧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 C错误;(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项D。第(2)题,通常温带海 洋性气候区的年降水量在700~1 000 mm,而属于该 气候区的④地降水却特别丰沛,说明可能是位于山地 的迎风坡。
变一变
a: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练一练
三、 气温和降水折线图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练一练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⑦---极地气候
2014年高考预测
1、气候类型判读 2、描述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 3、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因素 4、分析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河流水文 植被 地貌 农业 聚落等)
气候相关知识建构
环 境
气候判读 类型(名称)
(如何判别)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热量)
气压带、风带位置——大气环流 (水分)
2.6 196.6 682.9 ② 39°48′ - 4.7 26.0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 18.4 54.3 53.6 647.4 ③ 48°58′ 3.5 根据纬度位置和气温、降水状况,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 1.8 13.4 225.0 117.0 2399.0 54°17′ 终年温和多雨,应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题流程] 表格的主要内容是四地 第一步、审题干,标关键语句 的气温、降水资料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表。读表回答(1)~ (3)题。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判断、区域空间定 位能力,对统计表的分析判断能力
第二步、审图表,抓关键要点
地点 纬度 气温 一月 七月 降水 一月 全年 七月
28.4 40.0 210.0 1 614.1 ① 23°08′ 13.3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十一、气温和降水条形图
练一练
一、气温和降水柱状配合图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变一变
你能排列出下列我国四个地区的纬度高低顺序吗?
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4 3 1 2
练一练
二、 气温和降水点状图
l 该地位于 北 半球
l 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气候
l 气候特点是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1)D
(2)A
⑶B
[例2]
(2012· 杭州检测)下图为“爱尔兰城市瓦伦
西亚(51°56′N,10°15′W)和俄罗斯城市伊尔库茨 克(52°16′N,104°19′E)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分 析下列问题。
(1)与伊尔库茨克相比,填表描述瓦伦西亚的气候特
点及主要形成因素。
瓦伦西亚 气温 降水 特点 形成因子
海陆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 气候、地中 气候 候、亚热带 海气候 季风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点随海拔、坡向不同而 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
气候成因分析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下垫面状况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
① ② ③ ④ 23°08′ 39°48′ 48°58′ 54°17′
气温 一月
13.3 - 4.7 3.5 1.8
七月
28.4 26.0 18.4 13.4
降水 一月
40.0 2.6 54.3 225.0
全年 七月
210.0 196.6 53.6 117.0 1 614.1 682.9 647.4 2399.0
纬度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热带 温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 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寒带
气候成因分析
• • • • • • • 气压带风带位置 大气环流(水分) 气候类型 赤道低压带----------降水多--------热带雨林气候 赤低、信风----------干湿交替-----热带草原气候 副高、信风----------降水少--------热带沙漠气候 副高、西风----------干湿交替-----地中海气候 中纬西风带----------降水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干湿交替-----季风气候
第二步:以“温”定“带”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 亚热带、温带 0~15℃之间 海洋性气候 最冷 以 “温 ” 最冷月均温在 (热 )月 温带气候 定带 -15~0℃之间 均温 最热月均温<5℃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降 水 类 型
年 雨 型
降水季 节性变 化特点
季节分 配均匀
气候专题
佳木斯一中 夏云清
学习目标
• • • • 识记:气候类型名称、分布、成因、特征 理解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 理解分析: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应用:气候类型判读
2013年高考导向
新课标全国2文综 3—11 36(2) 新课标全国1文综 4—6 36(1)(2) 北京卷 40 天津卷 12(1) 13(2) 山东卷 3 4 26(2) 浙江卷 36 安徽卷 32 33 福建卷 37(1) 四川卷 3 4 9 重庆卷 1 3 江苏卷 5
练一练
五、 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
a为温带季风气候
b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候(南半球)
c为热带雨林气候
练一练
六、 气温和降水玫瑰图
(1)该地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气候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3)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所处自然带 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4)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 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 市为 旧金山、洛杉矶 。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第三步、审设问,确定思考方向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本题设问是“判断 ……位置”,限定词是“表中四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地” C,可根据表中的纬度及气候资料信息判断出四地 .③—大兴安岭西侧 的气候类型,然后判断选项的正误。 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本题行为动词是“分析”,中心名词是“原因”,限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定词是“④地降水特别丰沛” ,可根据表中的纬度及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气候资料信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根据影响降水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的因素分析导致该地降水多的原因,进而判断选项的 正误。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 (mm)
降 水 类 型
夏 雨 型
降水季节 性变化特 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50— 1000 热带沙漠气候<125 温带大陆性气候< 5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500 极地气候< 300
夏季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冬季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0— 16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干旱 3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