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

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

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

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

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通道,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被引入西方,西方的黄金、珍珠、玛瑙等商品也被引入中国。

丝绸之路逐渐由中国向西方拓展,成为贯穿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2.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的人民相互认识和了解,学习了对方的文明和科技。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合作,也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丝绸之路的阶段和特点1. 丝绸之路的主要阶段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的丝绸之路、中期的丝绸之路和晚期的丝绸之路。

早期的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药材、珍珠等。

当时的丝绸之路贸易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主要是通过陆路贸易。

中期的丝绸之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其贸易达到了巅峰,贸易范围扩大,交通更加便利。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不光是通过陆路贸易,也涉及到了海上贸易。

晚期的丝绸之路从唐宋时期开始,其贸易逐渐减少,贸易路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逐渐由陆路转向了海上,贸易范围也有所扩大。

2. 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丝绸之路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

中国的丝绸、药材,西方的黄金、珍珠等商品贸易频繁,使得东西方贸易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人民相互了解,文明交流,信息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影响1.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印度、中东、非洲等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成为继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的重要贸易通道。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2、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鼎盛的原因?
材料一 唐原朝因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 化采取兼收(并1)蓄国的家政统策一,,所疆以域唐广朝阔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 “丝绸之路(”2)上政的治贸稳易定往,来国非力常强频盛繁,,交中通国发商达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概念: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 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西域: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一、丝绸之路 “凿,开;空,通也。”
1、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材料一 建元三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
(2)交流特点:①交流内容广泛:以物质、技术与文化交流为主; 西亚北非的陶器受到中华文
②文化上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化的影响
中亚、西亚的服饰饮食等对 隋唐社会产生影响。 ③交流方式:和平交流(贸易、宗教)
谈古论今:“一带一路”战略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古丝绸之 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新时期以和平 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 的丝路精神。
材料二 汉朝(在2汉)武两帝汉时经期济经发济发展达、,丝中织国业是发丝绸达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
商人活动频(繁3。)武市帝场召募需使求者大出,使贸西易域,利…润…丰渴厚望,为商国建人功活立跃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
西域。 材料三
当时(,4一)个稳商定队的并国不际一定关—要系—从社及头科丝版到路《尾中沿走国完线通这史国》条家通的商参之与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知识梳理一、丝绸之路1.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命名为“丝绸之路”。

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条件:(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2)中国丝绸广受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欢迎。

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

4.发展:(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复杂。

(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路线: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概况:3.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1)航海技术的发展。

(2)能够制造大型船舶。

(3)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宋元时期成为重要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宗教: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2)艺术: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3)中医: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体系构建课堂检测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昭君出塞B.文成公主入藏C.张骞凿空D.班超投笔从戎【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主要是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张骞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符合题意;D是指班超抗击匈奴,与题干无关。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师: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

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幻灯出示探究问题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

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

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丝绸之路》教材课件

《丝绸之路》教材课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保障。未来将 继续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沿线国 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2024/1/24
推动绿色发展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宗教政策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尊重和保护各 种宗教信仰自由;而另一些国家则实行宗教迫害或宗教歧视政策,导致宗教冲突和社会动荡。这些宗 教政策对丝绸之路的宗教格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1/24
23
05
艺术瑰宝与科技创新
2024/1/24
24
艺术风格流派及代表作品
01
古代艺术风格
02
汉唐风格:以大气磅礴、富丽堂皇为特点,如汉代的玉璧 、唐代的彩绘陶俑。
03
西域风格:受中亚、西亚艺术影响,以精细的雕刻和丰富 的色彩为特点,如新疆地区的石窟壁画。
2024/1/24
04
代表作品
05
敦煌莫高窟:集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的艺术宝库,展 现了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融。
21
宗教信仰传播及影响
01
佛教
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亚、中国等地。佛教的传播促进了
各地文化、艺术和哲学的交流与发展,丰富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2024/1/24
02 03
伊斯兰教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南 亚和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31
THANKS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通过地图、表格等形式,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衍生。

3.以史料为补充材料,分析探究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4.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作用难点:丝绸之路、亚欧大陆及其他重要商路。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李希霍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导入新课。

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

——德国•李希霍芬《中国》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9页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回答:是谁开辟了丝绸之路?答:张骞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梁启超【新课讲授】一、丝绸之路1.名称的由来【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9页第一段的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由来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

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

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材料二: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共他来源。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1)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通道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2)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2.标志事件:张骞通西域(1)地位:__张骞__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过程①时间:公元前138年。

②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③影响: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微点拨】多角度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4.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图解历史】陆上丝路之兴衰【误区警示】 传统丝路在唐代以后并未断绝,只是有些时期处于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之下,在元明清时期都有重要发展。

众所周知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的繁华景象就是中国元朝时期的经济现象。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综述: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它们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

2.概况1.物质和技术(1)对外输出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③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

④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

【思维点拨】丝绸之路上外销商品的变化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外销商品主要是丝绸,故称“丝绸之路”。

唐宋以后,丝绸之路上外销商品主要是瓷器和茶叶。

(2)对内引入①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昭君出塞和张骞通西域。
教学
难点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
教具
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需时间
设计意图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苜蓿、核桃、胡萝卜、石榴、葡萄,还有一方丝巾,我先告诉同学们,这方丝巾产地不是苏杭而是新疆阿克苏,请同学们说一下苜蓿、核桃、胡萝卜、石榴、葡萄的产地在那?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要去攻打匈奴呢?汉武帝之前,汉朝和匈奴是如何相处的?
为了稳操胜券,汉朝也希望找到一位盟友与其协同作战。因此,汉武帝想到了哪一个国家?
汉武帝从匈奴投降者口中了解到,匈奴打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恨匈奴而图报复,但苦于找不到盟友。于是下令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挺身而出,自愿前往。(出示张骞简介)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课时教案活页纸
总课题
秦汉大一统
总课时
9
第5课时
课题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课型
新授
2011年10月19日
教材
分析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
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狭义的专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则指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广大地区。本课所讲的西域指的是广义的西域。东边的起始点都是两座关,一个城什么关?什么城池?
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完整显示两首古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苍凉的荒漠。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
在内地也有吗?
太好了。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表演也很美。汉朝是我国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汉王朝和西域沟通之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通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出示课本标题)
西域歌舞、大漠驼铃、黄沙万里,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祖先开辟的“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大家注意古今地名变化,在地图上找一找,
1、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在哪?
2、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国家?
3、最远到哪里?
4、的国家大多数位于我国现在的哪个地区?
学生根据实物回答
新疆。在内地随时可见。
生: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经济军事势力的增强,统治者就希望从军事上打垮匈奴。
汉武帝之前:和亲
大月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需时间
设计意图
教学
过程
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狭义的西域。同时,我们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张骞从长安到达大月氏中途要经过匈奴的控制区(边讲解边在图上指出)。因此,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曾两次被匈奴扣押。面对威逼利诱,张骞妥协屈服了吗?
: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否定张骞的第一次西域之行呢?
问:2、张骞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为历史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适当提示)(过渡准备出示丝绸之路图)
学生讲述故事
张骞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始终把出使西域的目的牢记在心。因此,他最终还是想尽办法摆脱匈奴,到达了大月氏。
1、没达到目的,但是第一次出使还是有成果的。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一、匈奴的强大
1、冒顿奴
二、张骞的出使西域
1、张骞的出使西域
2、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三、昭君出塞
课后
反思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有的班级上课时电源突然断了,或者电脑突然不能正常打开了,再或者屏幕投影用不了。根据这种情况,在本学期中我偶尔也不用多媒体。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在1班用了多媒体,有时说话的时候不知该面向学生还是多媒体。有时话都说完了,多媒体还没来得及演示。另外在设计幻灯片时感觉内容过多。学生更是感觉很兴奋,把窗帘都拉上了,我说太黑了,让他们拉开。一会在演示卫青的肖像时,那个从网上下载的肖像非常滑稽,学生看的哈哈大笑。下课之后,我把多媒体课件做了修改,在后来的几个班中感觉好多了。我心想以后用多媒体一定要小心,要让它有实效。,而不止是花拳绣腿。
、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在哪?
长安(填图)
2、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国家?
楼兰、龟兹、疏勒、大宛、大月氏、于阗(填图)
3、学生回答:大月氏。
4、新疆。
2
20分钟
1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看实物、舞蹈想象西域风土人情导入新课。
以学生熟悉的诗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通过介绍玉门关之外更是苍凉的荒漠,从侧面突出张骞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3)通过对丝绸之路意义及启示的探讨,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开放改革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兴衰。(4)探讨丝绸之路兴衰落原因;夹带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关注西部开发,学以致用。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学生分组讨论,约三分钟)
回答:忠于祖国,百折不挠,不贪图安逸,志在四方…
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主要的是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10分钟
3分钟
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布置
课堂内完成
板书
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