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11107
采煤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5015N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4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保护煤柱为界,下以-40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边界保护煤柱为界。
左以工作面的运输斜巷为界,右以工作面的回风斜巷为界。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相邻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地面无保护物。
第二章地质概述一煤层的赋存情况西安矿工作面走向为东西走向。
工作面的长度为28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718m。
煤层倾角12°左右,平均煤厚5m,煤质中硬,煤的密度为1.3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对煤的影响无伪顶。
直接顶为8m厚的细沙岩(Ⅰ)类,基本顶为11m厚的石灰岩(Ⅱ)类。
煤层底板为中砂岩。
邻近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西安矿工作面的左以断层为界,留20m保护煤柱。
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150m3/h。
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6m3/t。
煤尘具有爆炸性。
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
第三章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一 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9133.152801738=⨯⨯⨯⨯=⨯⨯⨯⨯=K R M L S Z 式中 Z —工作面的可采储量,万tS —工作面的倾向长度,1738mL —工作面的长度,280mM —煤层的厚度,5mR —煤的实体密度,t m /33.13K —工作面的采出率二 可采期的计算公式: ==T AK Z 1.2a 式中 T —可采期,aA —工作面年生产能力,334WtK —储量备用系数 1.4第四章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第一节巷道布置概述F断层保护煤柱线处沿煤层的倾向在煤层中掘进第一带区的回风斜巷在距第在靠近10一带区中心右侧在煤层中沿煤层的倾向掘进第一带区的运输斜巷二条斜巷掘至保护煤柱线处在煤层中沿走向掘一条平巷使二条斜巷相通该巷道称开切眼,待各巷道检查合格后安装采煤机设备进行采煤工作。
同时做好下一条带的准备工作。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文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二条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满足矿山的生产能力要求,保证矿山的产能;(二)采煤工作面的布置要科学合理,保证采煤工作的连续性;(三)采煤工作面应符合煤层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四)采煤工作面应符合矿山安全规定,保证工作面的安全性;(五)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设计内容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和布置;(二)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倾角;(三)采煤工作面的宽度和高度;(四)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五)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设计;(六)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和防治措施;(七)采煤工作面的水文条件和排水措施;(八)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监测和事故预防措施;(九)采煤工作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十)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图和立体图。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四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二)施工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三)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施工;(四)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和监控;(五)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作面的验收和 acceptance;(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工作面的调整和改造。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五条采煤工作面的管理与监督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采煤工作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二)矿山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三)矿山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指导;(四)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煤工作面的施工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五)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第六条对于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矿山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第七条对于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文的工作及时、高效并符合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矿山管理部门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采煤工作面设计》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煤工作面设计将不断引入新技术、 新工艺,提高采煤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将在采煤工作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采煤 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煤工作面设计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环节。
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和矿井的 经济效益。
通过采煤工作面设计,可以合理规划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开采范围和开采方式,选择合适的采煤工艺 和设备,优化通风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矿井的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03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系统设 计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流程
采煤工作面生产流程概述
从煤炭开采、运输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包括采煤、装载、运输、 卸载等环节。
采煤工艺流程
介绍采煤作业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如破煤、装煤、运煤等。
采煤设备配置
根据采煤工艺流程,合理配置采煤设备,如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 。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组织环来自保护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矿井的绿色发展。
02
采煤工作面的地质环境与 设备选择
采煤工作面的地质环境分析
煤层厚度与稳定性
评估煤层的厚度、结构、岩性等因素,以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和 效率。
顶板与底板条件
分析顶板和底板的稳定性,以确定合适的支护和安全措施。
防冲撞与防滑措施
采取措施防止采煤机、输送机等 设备在工作面内冲撞、滑动,确 保作业安全。
瓦斯与煤尘控制
采煤工作面设计PPT

水文地质
了解工作面的地下水分 布、水位和涌水情况, 为防水和排水措施提供
依据。
采煤工艺选择
落煤方式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 落煤方式,如爆破、机械割煤等。
支护方式
根据煤层稳定性和地质构造选择适当 的支护方式,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运输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刮板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等,以满足采煤产量的要 求。
风量计算
根据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通风设备的规格和 数量。
风流控制
设置合理的风流控制设施,确保风流稳定、有效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
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设备选择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 备,如水泵、水管等。
水位监测
设置水位监测设施,实时监测工作面及周边 水位情况。
排水路线规划
合理规划排水路线,确保排水系统顺畅、安 全。
技术进步
现代化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了许多先进 的技术和设备,如智能化的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等,大大提高 了采煤效率和质量。
02 采煤工作面设计基础
地质条件分析
煤层厚度
了解煤层的厚度,为采 煤工艺和设备选择提供
依据。
煤层稳定性
评估煤层的稳定性,以 确定工作面的开采方式
和支护方式。
地质构造
分析工作面内的断层、 裂隙等地质构造,以预
采煤工作面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警示标识
01
在工作面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工人注意安全事项。
安全设施配置
02
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梯等,保障工
人作业安全。
安全培训教育
03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Βιβλιοθήκη 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
采煤工作面设计课件

路的畅通和风流的清洁。
第29页/共59页
第九节 防灭火系统
•
采面煤层为自燃煤层 时,需采取防灭火措施。
• 一、采空区注浆
• 1、日注浆量
QJ=(Qt+QS)M
•
式中:
•
QJ-日注浆量,m3; Qs-日注浆水量,m3;
•
Qt-日注浆土量,m3;
•
M-泥浆制成率;
•
•
式中:
QS=KSQtδ KS-水量备用系数,m3;
•
4.供电系统设计
•
5.供水及综合防尘系统设计
•
6.排水系统设计
•
7.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包括顶板监测设计
•
8.压风自救系统设计
•
9.防灭火系统设计
• 10.通讯系统设计
•
11.采面液压系统设计 第4页/共59页
• (八)专项设计:
• 1.防突专项设计
•
设计中要分掘进和回采两个阶段分别进行防突设计
•
第28页/共59页
• (2)风巷
•
1、在切眼往外25~40m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
•
2、在回风口以里5m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
•
3、在风巷每组绞车处安装两个压风自救。
• 四、压风自救管理
•
施工单位指定专人对压风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不漏气及
压风自救完好,并及时移动压风自救,保证压风自救与掘进工作面
保持合适的距离,要对气水分离器进行及时的放水和排油,保证管
第9页/共59页
二、采掘工艺
(一)回采工艺
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煤层务存条件确定适合的回采工艺
1、落煤的方式与装备选择
2、装煤装备的选择
采煤工作面设计(PPT60页)

已15-13330采面生产系统示意图 回采工作面→己15—13330机巷→己三扩大皮带上山→己三中部运 输平巷→己三采区煤仓。
第二节 辅助运输系统
矿已15-13330采面辅助运输系统: 己三大巷→己三轨道上山三片→己三扩大上部运输平巷→己三扩大
轨道上山→风巷片盘→己15—13330风巷→采面。 见矿已15-13330采面生产系统示意图
三、采面生产能力确定
式中:
Q=L×D×m×γ×C
Q-------------工作面日生产能力,t/d L-------------工作面长度, m D------------工作面日推进度,m m-------------煤层平均采高,m γ------------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中厚煤层取0.95。
采煤工作面设计
❖ 集团公司区域性瓦斯治理 ❖ 突出采煤工作面及保护层工作面
❖ 设计报审管理规定
一、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采面设计应报集团公司 审查:
(一)突出区域采煤工作面。 (二)开采保护层的工作面。
二、设计原则
❖ (一)突出区域采煤工作面设计必须满足《煤矿瓦斯抽放规 范》 (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AQ1027-2006),严禁留有瓦斯抽放钻孔空白带,设计
❖
第三节 通风系统
❖
第四节 供水及综合防尘系统
❖
第五节 排水系统
❖
第六节 通讯系统
❖
第七节 监测监控系统
❖
第八节 压风自救系统
❖
第九节 防灭火系统
❖
第十节 采面液压系统
❖
第十一节 采面照明系统
第一节 主运输系统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模版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模版一、引言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对于煤炭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规模版,以协助相关从业人员有效开展工作。
以下是具体内容。
二、采煤工作面设计1. 采煤工作面布置- 煤层探明:在设计采煤工作面前,必须对煤层进行准确的勘探和评估,确保工作面的布置符合煤层的实际情况。
- 工作面长度确定:根据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煤层的倾角、工作任务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工作面的长度。
- 通风布置:在工作面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瓦斯的抽放和通风系统的布置,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通风。
- 支护措施:根据煤层的稳定性、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支护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2. 采煤工作面设备配置- 采煤机配置:根据工作面的长度、煤层的坚硬程度、采场的地质条件等要素,选择适当型号的采煤机,确保采煤效率和作业安全。
- 运输设备配置:根据煤炭的产量和运输距离,选择适当的运输设备,使煤炭的运输过程高效、安全。
- 辅助设备配置: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如通风设备、抽放瓦斯设备、灭火设备等,以确保工作面运行的安全、顺畅。
三、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1. 安全管理- 置身安全:合理设置巡逻检查岗位,确保工作面的安全运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工作面施工的安全性。
- 紧急救援: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
2. 生产管理- 计划制定:制定合理的采煤计划,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 线路管理:严格控制运输线路,保证煤炭的顺利运输,避免因线路问题导致生产中断或运输事故。
- 煤质管理:加强对煤炭质量的把关,确保生产的煤炭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确保工作面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采煤工作面设计.共62页文档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采煤工作面设计.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ຫໍສະໝຸດ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作面设计11107钟山区大湾镇三鑫煤矿11107采煤工作面设计设计人:邹德昌目录一、工作面概况二、地质说明书三、工作面特征和储量四、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五、通风及瓦斯管理六、运煤运料七、供水供电八、通讯九、安全措施十、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十一、通风瓦斯管理及安全监测监控十二、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十三、避灾路线十四、特殊情况下回采及处理冒顶措施十五、文明生产及交接班制度十六、工作面初采及初次放顶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11107工作面位于三鑫煤矿11#西翼+1619水平与+1639水平之间,东至井筒保护煤柱线,西至切眼。
二、回采范围内外、上下的采掘关系11107回采工作面倾斜上方为11104工作面采空区,顶部有1645采空区,与轨道提升巷及11#层回风巷相隔的东翼为11107回采工作面正在布置。
第二章地质一、构造地质:本工作面不受断层影响,但工作面圈定范围内存在部分小构造,其落差均在0.3m以下,对该工作面的回采无太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水主要是大气降水沿采空塌陷裂隙和地质构造裂隙渗入井下。
雨季开采应注意上覆地层(煤层)积水和相临矿井越界开采导通其他山洪水倒灌入井后越界进入工作面及下部运输巷。
三、瓦斯地质:该工作面掘进期间和在靠近井田边界的断层处瓦斯涌出量都很大,再加上该煤层瓦斯含量大,加之工作面由于埋藏深度较大,回采时,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
四、煤层赋存情况该面属于本矿11#煤层,其特征为: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
黑色、块状或粉状,线理至西条带结构,半亮至半暗型,以半亮型为主。
矿厚1.61~5.4m,平均3.51m,上部煤层结构叫复杂,含夹矸1-3层,一般2层,厚度0.25-0.35m,岩性为深灰色泥岩或黑灰色炭质泥岩。
灰份20.58~24.27%,平均22.53%,硫份0.47~1.55%,平均为1.01%。
上距8#煤层17.8-22.8m,平均20m。
层位稳定可靠。
厚度变化不大,全井田可采,属于较稳定煤层。
顶板:直接顶板为钙质细砂岩,岩质相对较硬,强度高。
老顶为含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坚硬,稳定性好。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强度低,稳定性较差。
老底为粉砂岩,细砂岩。
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发育、较坚硬。
煤厚1.61~5.4m,平均3.51m,属稳定煤层,是本矿的主采煤层。
第三章工作面特征和储量工作面特征和储量见下表:工作面特征和储量表第四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临近工作面的开采经验,工作面两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开切眼贯通两巷,形成回采系统。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进行回采。
二、回采工艺:(一)落煤方法:根据工作面的煤层特征及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MZ-1.2型电煤钻打眼,煤矿许用三级乳化炸药、煤矿许用瞬发雷管爆破落煤。
爆破说明书如下:注:表中所标循环炮眼数、循环装药量、雷管消耗量指工作面沿走向推进1.0m,完成一个循环的指标。
(二)炮眼布置及装药结构:1、炮眼布置采用双排眼中的“三花眼”布置炮眼,具体参数见图。
(三)装运煤:1、工作面选用自溜滑槽,运输巷采用矿车进行运输到提升巷点。
2、工作面装运煤:除少部分煤由放炮崩入工作面滑槽外运,其余大部分煤由人工攉入工作面滑槽溜到运输巷经过矿车运到提升点。
3、运煤流程:工作面运输巷井底煤仓主提升巷地面储煤场。
三、采场支护:(一)支护材料与支护形式的选择:1、工作面选用DZ25—22/30型外注式单体支柱配HDJT—1000型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2、支护形式选择:选择正悬臂齐梁齐柱进行支护。
悬臂梁从支柱中心线到煤帮侧为700mm,老塘侧300mm。
工作面选用“三、四”排控顶,见四回一。
排距1.0m,柱距0.5m,放顶步距1.0m。
3、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
(二)矿压计算:工作面压力估算:P=(4~8)mr 式中:m——工作面采高2.2m=(4~8)×2.2×2.2 r——上覆岩石容重2.5T/m³ =19﹒36~38.72T/m²取平均值29.04T/ m²(三)支护密度校核:1、工作面理论要求支护密度:G理=P/NF=29.04/(0.85×30)=1.138根/m²式中:G理——理论要求支护密度N——支柱工作阻力实际利用系数,取0.85F——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T/根2、实际支护密度:最大控顶距一行的基本支柱数为4根。
最小控顶距一行的基本支柱数为3根最大控顶距一行的面积为S大=4.2×0.5=2.1 m²。
最小控顶距一行的面积为S小=3.2×0.5=1.6 m²。
则有实际支护密度:G实大=4/2.1=1.904根/ m²G实小=3/1.6=1.875根/ m²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G实大>G实小>G理,所选支护形式符合要求。
(四)其他支护:1、工作面上下出口个使用一对长3.5m的11#花边工字钢梁支设锁口抬棚。
锁口抬棚一梁三柱、成对交错迈步1.0m 前移。
2、工作面切顶线排支柱下支设戗棚,戗棚使用ø160~180×1.6m长的圆木作梁、2.2m单体作腿,一梁二柱支设在工作面切顶线排支柱单体与顶梁接触处,作为棚腿的两棵单体支柱的柱脚与切顶线排支柱的距离为0.5m。
戗棚距为沿倾向方向1.0m一架。
3、工作面上下两巷使用工作面2.2m单体配铰接顶梁支设在原掘进棚梁下。
双排支护从煤壁往外不少于10m,单排支护不少于10m。
单排支护时,回风巷靠下帮支设,运输巷靠上帮支设。
双排支护段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
4、回风巷和运输巷在切顶线棚梁下加打两棵支柱形成关门点柱。
以便加强上下山角支护。
四、采空区处理:1、根据本矿多年开采经验及本矿临近工作面的开采经验,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工作面回柱采用分段回柱,分段回柱距离不小于15m。
3、工作面回柱顺序:分段内采用由下往上、由老塘向煤帮的顺序进行回柱。
4、回风巷上隅角的支护材料回收与工作面切顶线一致,运输巷下山角的支护材料回收可滞后切顶线1.0m。
若回风巷上隅角瓦斯异常或其他特殊情况,可根据现场需要提前回收。
5、工作面闲余单体必须棵棵有载存放在戗棚上或在切顶线打成密集。
五、附图表如后:工作面支护材料及设备汇总表劳动组织配备表工作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第五章通风及瓦斯管理一、工作面风量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00q×K CH4式中:Q——回采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³/minq——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涌出量,m³/min(取3.17 m³/min,该值为2007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中的平均绝对涌出量)。
K CH4——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均衡系数(一月当中日瓦斯最大涌出量与月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即3.17/2.64=1.2)则Q=100×3.17×1.2=382 .4 m³/min(2)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计算Q =60×V×S(m³/min)式中:V——工作面风速,(m/s)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m²)根据安监总煤字﹝2005﹞42号: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中表4相关参数,井下采煤工作面温度18ºC以下时,工作面风速为 0.3——0.8m/s,故V取 0.5m/s。
采煤工作面采用3—4排控顶,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采高2.2m。
则工作面平均断面为8.14m²。
Q =60×V×S=60×0.5×8.14= 244.2 m³/min(3)按工作面同时工作人数计算:Q=4N=4×40=160m³/min(4)按采煤工作面同时起爆的炸药量计算:Q=25A=25×6.05=151.25m³/min(5)按风速进行验算: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382.4 m³/min为采煤工作面供风量。
V=Q/60S=382.4/60×8.14=0.783即:0.25m/s<V<4m/s 符合风速要求。
综上所述,该矿11107工作面最大需风量为382.4 m³/min。
但配风时,按400 m³/min配风。
二、工作面通风系统11107工作面通风系统见通风系统图。
三、瓦斯管理1、该工作面必须在以下地点安设一台瓦斯检测报警断电仪:①工作面上出口往外5——10m处安设提台T1,其报警值为≥0.8%,断电值为1%值为1.5%,断电范围为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工作面通风系统图备;②在工作面回风巷入口往里10——15m 处安设一台T 2,报警值为≥0.8%,断电值为1%电值为1%,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回风巷及所有电气设备。
T 1及T 2的复电值均为T<1%,采用人工复电。
③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装一台T 3, 报警值为≥1.0%。
2、各处的瓦斯探头每天必须有专人进行维护,并定期送有关部门进行校正。
确保其准确、灵敏可靠。
3、瓦检员必须加强对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的瓦斯检测工作,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4、11107工作面的生产系统内的各风门必须安装连锁装11107回11107运11101110611106运置,每天派人检查维护,以确保工作面正常供风。
5、加强工作面的煤尘管理工作:1)有充足的水源,水量不少于200m³;2)合格的水质;3)采用静压供水;4)各转载点及工作面上、下出口必须安装喷头;5)工作面回风巷必须安设防尘水幕,在距工作面上出口10-15m及40-45m处安设一道防尘水幕,每道水幕必须保证覆盖巷道全断面。
6)在工作面出煤期间,各处喷头必须开启;7)煤矿每天必须安排人员对回风巷的煤尘冲刷一次,运输的冲刷以不出现煤尘为原则;8)必须安装瓦斯电闭锁装置,以确保瓦斯超限时能断开对电气设备的供电,防止电气设备在瓦斯超限时继续运转。
第六章运煤及运料11107工作面生产期间及生产前用料准备的运输:材料设备在地面装车提升巷老机电硐室 11107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
各个用料地点。
第七章 供水及供电一、 供水11107工作面回风巷供水从地面的灭尘水池 总回风下山 11#层回风巷 工作面。
11107工作面运输巷供水从地面的灭尘水池提升巷下山 11107运输巷各转载点及煤仓上口。
附供水防尘系统图:11107回11107回11107运111011106运11106回二、 供电1、回风巷:该工作面回风巷不布置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