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执教:徐杰
师: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先检查一下大伙儿的预习。
屏幕显示:
用一组数量短语来点明故事的相关要素,如:一个家庭、一名叔叔……
生:一对夫妇,两封来信。
【板书】
生:一次旅行。
【板书】
生:一次偶遇。
师:偶遇,还有一个同义词,是什么呢?
生:邂逅。
师:都是未经预约的遇见,一次偶遇【板书】。
生:一次小费。
师:说一次也能够,在那个地址用“一笔”更好。
【板书】。
生:一艘轮船。
师:这是偶遇于勒的地址。
生:两次别离。
师:于勒的离开能不能算是“别离”?课文是如此说的:“人们依照那时的老例……”用的是哪个词语?
生:打发。
师:对,强行的打发,“驱逐”。
【板书】
生:一次期待。
师:一份热切的期待,期待于勒回来改变困窘的家境。
【板书】
生:一份厌恶。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憎恶。
师:于勒变成穷光蛋以后,父母对他不仅是厌恶了。
生:嫌弃,躲避。
师:因嫌弃而躲避,因此我说这是一次躲避。
【板书】继续来。
生:一次假话。
师:有假话吗?
生:我感觉于勒来信是骗他哥哥嫂嫂的。
师:请你说说理由看。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赏析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赏析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赏析师:我们一起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找出课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品评】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自然而大气。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生:不是。
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
还有“分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品评】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老师用适当的反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重心轻松地牵引到学习的主题上。
这里没有喧闹的热场渲染,没有廉价的赞美表扬,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探讨。
此处教师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把他们作为可与自己交流的有思想的伙伴,而不是自己的教学对象。
这才是课堂民主的根本体现。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
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品评】清楚的板书,能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化,明晰化。
这是教学中温暖的人关照。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请按时间顺序说。
【品评】好一个“请按时间顺序说”,这就轻巧地把学生的思路与作品的脉统一起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的方式,来分析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及简介作者二、课前检测: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和心理描写。
3. 拮据栈桥褴褛牡蛎阔绰煞白撬开诧异........三、讲授过程:1、齐读学习目标。
2、“初识人物梳理情节”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盼(1-4)――赞(5-19)――见(20-47)――躲(48)3、“精读文段人物告白”师:自由朗读20―47段,初步感知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师:跳读课文,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师:将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下来。
出示例子: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转化后:母亲心想:“这个死老头子,装什么绅士,家里生活这么穷,这不是多花冤枉钱!难道不知道发大财的于勤还没回来吗?哎哟,心疼死我的钱啦!我们好多计划还没实现,居然把钱用在买牡蛎上??算了,别让女婿笑话,好不容易把闺女嫁出去了。
买就买吧,我就别吃了。
若瑟夫也别吃了,多一个嘴还得多花钱,就这么办吧。
”师:请大家选上一处,写写看。
写完后请给你的同伴读一读。
师明确: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便于读者体会作者心情,也便于直接抒发真情实感。
师:用准确的词语,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生:展示师明确:虚伪,自私,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等。
师总结:总之,对待于勒,如果菲勒普夫妇心中有杆秤,应带是金钱大于亲情?所以菲利普夫妇最后躲于勒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的方式,来分析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及简介作者二、课前检测: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和心理描写。
3. 拮据..栈.桥褴褛牡蛎.阔绰.煞.白撬.开诧.异三、讲授过程:1、齐读学习目标。
2、“初识人物梳理情节”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盼(1-4)——赞(5-19)——见(20-47)——躲(48)3、“精读文段人物告白”师:自由朗读20—47段,初步感知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师:跳读课文,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师:将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下来。
出示例子: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原文第23段>转化后:母亲心想:“这个死老头子,装什么绅士,家里生活这么穷,这不是多花冤枉钱!难道不知道发大财的于勤还没回来吗?哎哟,心疼死我的钱啦!我们好多计划还没实现,居然把钱用在买牡蛎上……算了,别让女婿笑话,好不容易把闺女嫁出去了。
买就买吧,我就别吃了。
若瑟夫也别吃了,多一个嘴还得多花钱,就这么办吧。
”师:请大家选上一处,写写看。
写完后请给你的同伴读一读。
师明确: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便于读者体会作者心情,也便于直接抒发真情实感。
师:用准确的词语,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生:展示师明确:虚伪,自私,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等。
师总结:总之,对待于勒,如果菲勒普夫妇心中有杆秤,应带是金钱大于亲情?所以菲利普夫妇最后躲于勒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靖江第四中学宋满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3)领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梳理启迪法、质疑探究法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有时也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珍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作者)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生: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褴褛..()..()阔绰.()嘟哝(2)根据拼音写汉字张huáng()端xiáng() zhuàn()钱与日jù()增莫míng()其妙毫无疑yì()(生自测、互评)师:接下来请大家速读课文,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第一部分(1~4),开端,盼于勒Array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高潮,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小编寄语】《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贴近生活的外国小说,从质朴的语言和平凡的故事中很容易揣摩人物的性格。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这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实录非常的独特,不管是从情景创设方面,还是教学构思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帮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小小的调查。
家里有叔叔的同学请举手。
你的父母是怎么称呼你的叔叔,也就是他们的弟弟的?(直呼名字)啊,显得多自然多亲切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我”指谁?(与作者区分)若瑟夫的父母是谁?他们怎么称呼“我”的叔叔的?请你速读课文,找一找?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贼、小子、讨饭的……这些称呼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难听的),一种是(美妙的)。
一个是恐怖分子,一个是爱心天使,判若两人。
那么真实的于勒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怎样才能读出真实的于勒呢?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有这样一句名言(出示):不管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因此,我们得寻找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才止。
——福楼拜福楼拜所言就是要我们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
好,现在我们就从字里行间,从细节中去发现真实的于勒吧。
预设1: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学生或许会说于勒是一个穷苦之人。
教师引导:他的手为什么满是皱痕?满脸愁容,他愁什么?从而从文字背后理解于勒的变化——他不再游手好闲,而是自食其力,他满脸愁容之下是一颗愧疚的,有责任的,善良的心。
预设2: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善良)预设3: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三中崔玉荣第一课时师:这节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我最喜爱的文学大师,他擅长运用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堪称字字珠玑,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他就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去感受世间冷暖,去品味百态人性。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除字词障碍,在导学稿“字词检测”一栏中写出你认为应该积累的字词。
(学生读书,用时9分钟。
教师组织交流积累的词语)生1:我积累的词语有“褴褛”、“煞白”、“栈桥”、“嘟囔”。
生2:我积累的词语是“拮据”,它的意思是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我认为这个词应该学会运用。
生3:我积累的词语还有“牡蛎”,提醒同学们不要读成“杜蛎”。
(师边听边板书以上词语。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自选角度写初读感受,黑板上老师板书的赏析菜单供同学们参考。
板书:1、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变化的感受;2、对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3、例析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4、对若瑟夫和菲利普夫妇的认识;5、对文中情节“巧合”的理解。
)(学生默读全文和写初读感受用时15分钟。
)师:读书的感受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先同桌之间互换笔记分享感受。
师:同桌分享完了,谁来读读你的初读感受,让全班同学分享?生1:我的初读感受题目是:《被金钱湮灭的亲情》。
一场美丽的巧合,让利益与不堪一击的亲情邂逅,挣扎在利益与金钱的漩涡中,一切都因金钱而扭曲。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菲利普夫妇在收到弟弟于勒的一封“福音书”后欢天喜地,从此梦想着买一座漂亮的别墅,梦想着可以过上美好无忧的生活,谁知在乘轮船去哲尔赛岛旅行时,巧遇到了衣衫褴褛,正为两位太太剥牡蛎的老水手于勒。
他们张皇失措,落荒而逃。
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让人深思。
于勒发达时,亲切地称呼他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当在轮船上意外地遇到贫困潦倒的于勒时,便不屑地称他为“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1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一.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
(师出示生字)。
师:根据大屏幕纠正一下自己的答案。
(生纠正)。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生答)二.导入师:莫泊桑在他43年不长的人生旅途中,成绩斐然,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要你再来读读文章的题目你会重读哪一个词语呢?(生答:叔叔。
生答:我的)。
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让我们走进文章,做进一步的探究吧。
三.“识”变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一个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生一:从原因到结果分析。
师评价总结:挥霍家产,赶到海外;发财致富,盼望归来;贫困破产,弃他而去。
有因有果,逻辑性强。
生二:从期待到破灭分析。
师评价总结:于勒发财盼望归来;于勒变穷希望破灭。
一家人的心理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而变化。
生三:从开端到发展到高潮分析。
师评价:完整的故事情节。
生四:从悬念到结局分析。
师评价总结:一开始极度盼望于勒归来,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后来竟然躲开于勒,结局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文学评论家称:莫泊桑的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我想就源于此吧。
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文章中能够学以致用,让自己的文章又匠心有艺术。
四“析”变师:莫泊桑的小说不仅情节精彩,人物描写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不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上下功夫,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自然的去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自读20-46自然段,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心理?生一:23段。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抠门小气。
师评价板书:吝啬。
还有分析母亲的吗?生二:31段。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紧张害怕的心理。
师出示: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回来吃咱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啊,是来聊一聊小说,大家喜欢看小说吗?学生:喜欢老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啊,能告诉一下我理由吗?这位同学来。
学生:我喜欢看长篇小说,喜欢看巴金的长篇小说。
老师:喜欢看巴金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我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韵味,我觉得。
老师:情节曲折,你为什么呢?(指另外一个同学)学生:我喜欢看鲁迅的小说。
老师:告诉我理由吧。
学生:他的文学性非常高,我觉得他那个情节比较好,曲折。
老师:也是因为情节,老师也很喜欢看小说,你猜是为什么吧?你猜猜看。
(指另一学生)学生:看小说能使我们感到舒服,也能增长知识,了解名人。
老师:可能使我身心愉悦,还能够学到知识。
好,你也猜猜看。
(指另有一学生)学生:我觉得老师喜欢看小说,也许是因为你可以放松,理解一些作者的心情。
老师:理解作者的心情,很多啊,那么先卖个关子吧,他们说的都不对,可能呢,你们下课就能猜到了,先不告诉你们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什么题目?全体学生:《我的叔叔于勒》老师:《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家里面,自个家里就有亲叔叔的,哪些同学?家里有叔叔吗?有的,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叫你叔叔的?你说说吧?(指一学生)学生:就叫他的名字。
老师:就叫他的名字的,我刚刚亲耳听到这位同学,他们家很特别,(指一学生)你们家怎么叫你叔叔的?学生:uncle(全班同学笑了)老师:呀,叫uncle的,很洋气的一个说法!说明他们家里啊,很亲密,很自然的。
那我们这篇小说里面的,菲利普夫妇,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的父母,対于勒有哪些称呼呢?为什么这里“我”要打个引号啊?为什么,是,哦,不是作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以要打上一个引号。
来,请你快速的跳读一下,小说中“我”的爸爸妈妈对于勒有哪些说法呢?好,请你说(指一学生)学生:有坏蛋,流氓,还有无赖。
老师:坏蛋,流氓,无赖,很多个啊,你也留一个机会给别人,来,那位男生。
(指一学生)学生:还有贼。
老师:嗯,贼,一个字,好(板书“贼”字)。
那位女生(指一女生)学生:还有是“讨饭的”老师:哦,讨饭的,(板书“讨饭的”)那“讨饭的”说出来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我们路上看到一个讨饭的,很同情他的意思啊?不是,那是什么感觉啊?来,一起说。
学生(齐声):厌恶的。
老师:哦,厌恶的心情说的。
只有一个类型的,只有厌恶的吗?来,你说?学生:还有“小子”。
老师,小子,哦,(板书“小子”)什么感情?是不是很亲密,这小家伙很聪明,是这种意思吗?也不是,也是很讨厌的。
还有什么补充吗?你说。
(指一女生)学生:还有是“花花公子”。
老师:“花花公子”是“我”的父母直接称于勒的吗?学生:不是。
老师:哦,这个不是,直接的那你说。
(指一男生)学生:好心的于勒。
老师:嗯,好心的,是吧。
(板书“好心的”),我把它写这边。
好,你说?(指一男生)学生:正直的老师:嗯,好,正直的(板书“正直的”)。
好,那位男生。
学生:还有有办法的。
老师,有办法的(板书“有办法的”),后面,我看到有人举手了,旁边那位女同学。
学生:有良心的老师:有良心的(板书“有良心的”),好,真好,还有补充吗?学生:还有分文不值的老师:哦,分文不值的,要写到哪边的呢?好,要写到这边(在黑板左侧板书“分文不值的”)。
这些都是谁称呼谁的?(学生回答“我”父母),哦,是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是一个于勒吗?你看这边这么多难听的称谓,看这边又是如此美妙的称呼。
是同一个于勒吗?(学生回答“是”),是一个于勒。
老师有点郁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你能不能用上上面这些简单称呼,把故事情节简单的给老师来理一理头绪?你,说吧?(指一男生)学生:就是这样的。
我家小时候比较穷,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因为行为不正糟蹋鞋,所以我们就把他打发到美洲去,我们家的人都觉得他十分坏,讲他无赖流氓······老师:简单一点好了,概括的告诉我们。
学生:过两年,就知道他十分争气,然后赚了钱。
老师:也就是这就是故事的开始了。
学生:然而······姐姐和姐夫要结婚,去旅游,全家人一起去,就在那个船上,是去比尔赛岛的船上发现了于勒,然后“我”们就感到十分惊讶,就对他感到十分的质疑老师:这就是故事情节,让你感到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十分曲折老师:最曲折的,最精彩的,也就是小说的什么环节啦?学生:高潮老师:那最后小说是怎么结束的?学生:就说,说他们,我们一家就这样离开了他,逃避他。
老师:哦,躲开了,逃避开了于勒。
好,你看,他说的很详细。
这也告诉我们要把一个小说情节相对完整相对有条理的概述出来,要包括那几个部分呢?大家一起说好了,要······开端,高潮,最精彩的部分,多说两句,最后结束,结局是怎么样。
那也有的时候,小说最精彩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故事的回味。
那从这样的故事中,,这样的称谓中已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些菲利普夫妇的脾性,那如果要更加鲜明更加深入的探清人物的话,可能再看看他的一些神态语言等描写,可能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人物的性格,那么,让我们更走进一点的看清菲利普夫妇。
(投影)请你找出一对语句来,于勒有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呀,于勒没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又说了些什么?前面找一句,后面找一句,然后你再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对菲利普夫妇有何评价?(学生仔细看书)已经选定了一句,那你可以把它放生朗读出来,先读给自己听听,你似乎看到了两种怎样的情景,来,试试看。
(学生举手)先读一读,给自己听听看。
好,读完之后呢,你也可以发挥一下集体的作用啊,小组里面讨论讨论看,互相补充一下,看看我们这个人物形象怎样可以丰满一点。
来,你们三人四人,六个人,都可以讨论讨论看。
(学生细语讨论)好,如果都找好的话,我们就开始积极的讨论了。
先看看有钱的时候,菲利普说过什么话呢?(学生积极举手)非常好,我们给机会最后这位女生。
学生:有钱的时候,菲利普说过“啊!如果于勒在这艘船上,那会造成多么惊讶呀!老师:多梦惊讶啊,是这样吗?哦,“多么惊喜啊”,你感觉你读的时候是要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啊?学生:表达,呃,作者的父亲是十分希望于勒回来的。
老师:嗯,刚刚说过为什么需要打引号啊?这里的“我”是作者吗?学生:不是老师:嗯,不是,这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中的“我”,也就是菲利普夫妇十分惊喜,你是怎么在表现的呢?学生:是十分惊喜和欢快的。
老师:十分惊喜和欢快,嗯,那怎么样把这种感觉表现的鲜明一点呢?老师介绍一种方法,你可以把某个词家中一下读音,你再试试看。
学生:“唉,如果于勒竟在这艘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老师:好,我们请旁边这名女生点评一下,她刚才是把哪个词加重读音了?学生:她把“多么”加了重音。
老师:为什么这个“多么”加了重音,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物情绪啊?学生:因为“多么”的意思是表示·····呃,非常,就是更体现出了菲利普他很惊喜。
老师:嗯,多么,加重了这种程度。
好,请坐。
谁还敢来再读读这句话,不再是“多么”,再看看在哪个词上处理一下,让这种惊喜之情更强烈了。
好,这位同学(指一男生)(学生读),呵呵,你这是什么方法,把某个词漏掉,或读的断断续续,说明你的极度惊喜啊。
学生:不是,我是觉得这个“唉”,是有点叹息的感觉老师:叹息,那什么样的情绪会叹息。
学生:就觉得有点失望,他还没回来这样子。
老师:唉,有点失望,但是完全绝望了吗?学生:没有老师:哦,又不是绝望。
那后面还有希望,可能谁会回来就是希望?于勒回来,怎样的于勒回来?学生:有钱的于勒老师:有钱的于勒回来就是一种希望,那这个“唉”字感情很丰富,又有点失望,又有一点希望在里面,有一点痛苦也有一点喜悦的感觉在里面。
可能需要一个长长的“唉”,才能够表尽其中的意味。
仔细的同学再想想,他刚才把哪个字给漏了?(学生回答:竟)竟这个字,要不要重读一下。
要!请一个同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重读?(指一学生)学生:“竟”表示十分的惊喜。
老师:惊喜,那你把整句连起来演绎一下。
(学生读)老师:听的出来,你现在就很惊喜。
好,请坐。
来,全班同学。
我们要把菲利普夫妇的这种惊喜的心情读出来。
“父亲总要说他那句·····”开始(全班齐读)老师:这是菲利普的感受,那,他的妻子呢?菲利普太太是什么感觉?好,那位男同学,可以,就你吧。
学生:“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就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一个有办法的人。
”老师:我们刚才是加重音读,感觉到了吗,他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啊?语速很快了啊,那怎么样的时候我们的语速会加快。
学生:高兴的时候。
老师:高兴的时候,语速就会自然而然的轻快了起来。
很好,来,我们也全班同学来读一读它。
读出轻的地,喜悦的感觉,“母亲也常常说”开始。
全体学生:母亲也……老师:好,你还有补充吗?你也是觉得语速要有变化。
对于某些词,你有感受吗?可以来评价一下吗?嗯,你来说。
学生:我觉得“好心”这一词语突出了母亲对于勒的一种期待。
她觉得于勒很好心,“可真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学生紧张,重复上一句)老师:对,你就觉得文字里有味道是吧?“真算得”也应该重读。
好心的于勒,在母亲的记忆中,以前的于勒是好心的吗?是怎么样的?举一些例子看。
学生:坏的。
老师:坏的,坏在哪里呀?学生:行为不正。
老师:哦,行为不正,糟蹋钱之类的,现在为什么又截而相反的说他是好心的呢?学生:因为他在信中告诉他们,他在这几年里赚了一些钱,以后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好的生活。
老师:就是因为我们家的生活会因谁的而变化呀?于勒的有钱,我们家的生活变化,他考虑的是谁的利益呀?学生:自己。
老师:就是自己。
好,请坐,非常好。
那我们在跳读一下,文章之后于勒生活近况发生了改变了。
在这样千等万等之后亲人团聚了,是不是一副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呢?学生:不是。
老师:并不是这样,那,你再来挑选出一些语句,对比下来看看,菲利普夫妇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你说。
学生:他的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早晚会回来从新拖累我们的。
老师:嗯,他的母亲这样说也就是菲利普他太太这样说,刚才我们在品读语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抓一些关键的词。
就某些词语品出了韵味,你刚才读的那句话,你是从那些词语中发现了他的表现力的呢?学生:我觉得应该带这个“贼”字。
然后早晚会回来的“早晚”这两个字。
老师:“早晚”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因为于勒他现在回来,在他们眼里只会来拖累他们,而不是带给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老师:不会带给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你在读这个“贼”字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