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微课
16.我的叔叔于勒(微课教案)

16.我的叔叔于勒(微课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ﻭ2.过程与方法目标ﻭ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ﻭ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跳读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5分钟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一)跳读课文1.画出文中飞利浦夫妇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好心人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这个贼讨饭的流氓这个家伙2.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恐怖(赶)ﻭ希望(盼、赞)ﻭ恐怖、怨恨(怕、躲)(二)人物:变1:称呼之变ﻭ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态度之变(三)讨论:想象一下,菲利普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七、作业:你是怎样看待小说中的“我”?“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我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八、教后反思: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实现应才施教,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在本课的热身和梳理情节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可取之处:本课紧紧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变化来安排情节,在“变”中探讨文章的主旨,教学环节紧凑,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这篇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很有特色,应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加深印象。
《我的叔叔于勒》微课

小组展示
发了财回家
赚了钱
叔叔于勒的处境
一干二净
衣服褴褛在 卖牡蛎
又老又穷 继续在船 上卖牡蛎
教师讲析
发了财回家
赞美于勒
赚
了
钱
焦急盼归
衣服褴褛 在卖牡蛎 曲折打探
一干 二净
送到美洲
绕路躲开
又老又穷继续 在船上卖牡蛎
被金钱异化的手足情 弟弟有无金钱决定哥哥对他的不同态度
三、探究主题
本文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 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 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 矛盾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 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 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 途,企盼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 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 归故里。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 了个眼色。
教师讲析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总结:结合文章的叙述和 描写,概括父亲对待叔叔于勒的言行举止。
赞美于勒
焦急盼归
曲折打探
父亲对叔叔于勒的言行举止
送到美洲
绕路躲开
二、分析概括父亲言行举止变化的原因
探究任务
为什么父亲对叔叔于勒的言 行举止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找出相应的语句概括回答。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 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 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 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 谈。
第三部分( 20—47)
第一层(20—31)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 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 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 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 牡蛎?”
《我的叔叔于勒》PPT微型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3、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
化,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反映 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微型课
-------写作特点分析
李向明
本文写作特点
一、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二、明暗的线索,鲜明的形象。
主人公
课堂演练:
1.这篇小说主要用什么方法来 刻画人物形象的?
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3.写出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后探究:
假设于勒真的变成百万富翁,菲利 蒲一家在海上巧遇于勒,他们会怎样?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一段200字 的短文。
谢谢大家
一、多种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学生讨论回答)
(逻辑) 原因 (心理) 期待 (技巧) 悬念
结果 破灭 结局
(情节发展)开端 高潮
发展 结局
开端:盼于勒:衣与冠日整俱齐增、海边等候、
发展:赞于勒:正好直心的的人于、勒有、良有心 办、 法
高潮:遇于勒:脸色苍白、哆嗦、 吞吞吐吐 、贼 、 流氓
结局:躲于勒: 换船
盼
菲 利
赞
夫遇
妇 躲
于勒
二、全文的情感线、情节线
于勒
希望、感
(盼、赞)
经 商
动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
富 发
财
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菲利普
夫妇行
衰挥
穷 败 霍
穷家 困产
坏蛋、流氓、无赖、 讨饭的、分文不值
为与态 度
恐怖、暴怒 (打发、躲)
巧设悬念 双线交织:
1、暗线 (侧面描写)
于勒 : 穷----富----穷勒于勒----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微课课稿PPT

幸福指数 •高
中
•
•低
•
早期
•
中期
晚期
幸福指数 •高
中
奋斗=财富
•低
低
•
早期
•
中期
晚期
• 总结反思
• 感到幸福的理由很多种,但奋斗绝对是其中一种。奋斗带来的踏 实感和相应的回报,会促使人继续破浪前行。
• 除此之外,你在于勒身上还学到什么呢?请以“于勒从一个 ________________的人,变成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的人。我 从于勒身上学到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
• 人性的复杂优劣
• 菲利普夫妇缺点是虚伪、冷酷、唯利是图,优点是勤俭持家、替 子女着想。
• 于勒缺点是年轻时挥霍家产,优点是被赶走之后牵挂亲人、晚 年自食其力,不愿拖累亲人。他是善良的。
• 虽然于勒晚年落魄,但他也曾幸福过。
•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财富的多少为标准、以亲人的陪伴为标准、 以奋斗的踏实为标准……),完成于勒的幸福指数图。
优点:勤俭持家、爱护孩子
于勒的优缺点探究(重点:两封来信
)
角色 弟弟
依据(动作、语 提示 性格特征
言描写等)
侧面描写、正面 第6、8、9.10 、30、42段。
胡作非为、
描写
自食其力
叔叔
语言、动作、
第5段、39-43 段
神态、侧面描写
努力工作
社会公民 侧面描写
、 第6段 33段 早期任性, 中年努力赚 钱、奢侈, 晚年勤劳
15.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 有句话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可见,人品真的很重要。
《我的叔叔于勒》微课

《我的叔叔于勒》微课《我的叔叔于勒》微课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已近尾声,我请学生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A说:“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
”学生B说:“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是个精细、刻薄、泼辣的女人。
”学生C说说:“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却已经被金钱腐蚀了。
”学生D说:“于勒是一个身世浮沉的,染上社会的恶习惯而最终‘咎由自取’的人。
”学生的分析正合教参,看来,前面的引导、讨论和分析是到位的,成功的,一切水到渠成,我正准备总结,一个不太响亮的声音传来:“我认为于勒是值得同情的,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的无情正是为了引发我们的反思:反思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新和同情。
”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是学生E,一个平时不爱发言却喜欢发表不同见解的女生。
今天,她的问题让大家一惊,然而我又看到许多学生眼睛里因为这一问题而散发的光彩。
一方面,我心想:已经水到渠成了,要不要再展开?这个问题有没有意义?我原先没有准备到这个问题,会不会把握不住?这个问题较复杂,能不能驾驭得了?然而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个“火花”来之不易,不能轻易否决,放过它,可能会丧失一次绝佳的教学机遇,否决她,更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既然已经出现了,不如乘机引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是不是就是一个一无是处,令人讨厌的家伙?”问题提出后,全班议论纷纷,我也不时“挑拨”、引导,现将学生的讨论归纳如下:一、于勒并不是那么的无情,他到美洲之后,经济上略有好转就写信回来,表示愿意赔偿哥嫂的损失,表达他对哥嫂的怀念之情。
二、他破产之后,又给哥嫂写信。
这封信虽然简短,但是细心体会,实际上是挺感人的。
他隐瞒了自己破产的事实,不想让哥嫂当心他的健康和前途。
他还希望赚了钱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哥嫂“一切快乐的过日子”。
可见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亲情的渴望。
三、后来,于勒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却没有回到哥嫂身边来,不愿意成为他们生活的负担,这与“我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的叔叔于勒》微课20页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微型课比赛完美版课件】

任务一
想一想,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后 文却写他们全家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读1、2段,抓关键词句,品读这家人拮据的生活 我小时候,只家能一在保点勒证多阿基余本弗的生尔都活没,需有并求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 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空回来,挣
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探究小说的情节设计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名著时有质疑探究的勇气和精 神,学校公众号“我读经典——质疑与探究”专栏,向同学们 征集阅读名著时的疑问困惑。关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作品 《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 很有意思。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看看能否把这些疑惑解答。
“我读经典——质疑与探究” 关于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疑问: 1.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指据,但后文却写他们一家人 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2.从文中读出,菲利普比较害怕自己的夫人,但在渡轮上,菲 利普为什么不顾夫人的迟疑“不痛快”,坚持要请女儿女都吃 牡蛎? 3.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很晚才出场,过样 的设计好不好?
于勒海外来信 再次强调一家人盼望于勒回家
.......
条理清晰 太过直白
莫泊桑为什么不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呢? 于勒年轻时的败家行为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
于勒海外来信
一家人盼望于勒回家 .......
梳理小说的写作顺序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 于勒是谁
每星期日到海边散步盼望于勒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文共49段,于勒在21段出场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以简省的笔墨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还能
5激-7发段读:者父的亲想的象弟力弟。于通勒过叔菲叔利,普那一时家候对是于全勒家的唯态一度的、希评望,
15、精品《我的叔叔于勒》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小知识
1、小说三要素:( 人物
( 环境
)。
)、( 情节 )
2、小说故事情节由:( 开端)( 发展)( 高潮)
( 结局 )等组成。
3、人物描写包含( 外貌描写 )、( 语言描写 )
( 动作描写 )、(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6/48
读准字音
拮据 ( jié)jū 栈桥 ( ) zhàn
诧异 ( ch)à 牡蛎 ( ) mǔ lì
38/48
听说普鲁士人就要进入鲁昂(法国西北部城市, 在塞纳河北岸。)了。
39/48
两个月以来,国民自卫军在附近树林里十分小 心地侦察。一只小野兔在荆棘丛里动弹,他们都 要准备战斗,有时把自己哨兵都打死了。现在他 们都回了家,他们武器。军服,以及从前用来恐 吓方圆三法里(法国古里,1法里大约相当于4 公里。)之内旅程碑凶器,都突然无影无踪了。
2、(当她听到卖牡蛎像于勒时)我母亲也怕 起来,吞吞吐吐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 是他,为何这么乱说八道?”
(当他证实那人真是于勒后)母亲突然暴怒 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 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
27/48
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 虚荣、虚伪,自私,
贪婪,势利、冷酷,唯利 是图,金钱至上。
36/48
接着过去是一群一群游击队员:“战败复仇 队”,“坟墓公民队”,“视死如归队”,他 们名称英勇悲壮,看起来却像一帮土匪。
37/48
游击队头头是从前商人。他们曾买卖呢绒或种 子。油脂或肥皂,以后顺应时势当了军人,因为 富裕或者留着小胡子而被任命为军官。他们身穿 法兰绒制服,挂满武器和饰带,开口说话声大气 粗,时常讨论作战计划,认为只有他们假充好汉 肩膀在支撑着垂危法兰西。不过,他们往往担心 自己战士,这些人十恶不赦,经常无法无天。奸 淫掳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xx》微课教案
——赏析若瑟夫之慨叹
学习目标:
1、锻炼朗读,赏析炼字。
2、感受人物形象,明确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微课的内容。
每次徜徉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都会赞叹不已:赞赏于它构思的精巧;惊叹于它形象的光鲜;叹服于它主题的深刻。
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若瑟夫之慨叹(课文第47段的赏析)。
二、赏析过程。
1、找重读的词语。
(课文第47xx)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句话中“亲”应该重读。
2、用添加的方法体会若瑟夫的心理。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呀),我的亲叔叔!在”弟弟“后加上”呀“,把”我的亲叔叔“后面的句号改为叹号。
3、详尽解说。
(1)”父亲的弟弟呀“加上的”呀“可谓意蕴丰盛:表疑惑;表惊叹。
若瑟夫疑惑的是:父亲一直念念不忘的弟弟就在眼前,为何不上前相见、相拥?他因这个疑问而狐疑;若瑟夫惊叹:父亲竟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他因这个惊叹而不悦!
(2)”我的亲叔叔“重读”亲“,亲即是亲情,表明若瑟夫很在乎这个叔叔,很在乎这份亲情。
一个叹号,用来抒情,用来呼吁:多么希望父亲能拾起这份亲情,多么渴望叔叔能回到家中,多么希望世人都有一份同情心。
4、明了本文的对比。
通过以上赏析,让我们明白了这两句默念使得若瑟夫与他的父母形成了光鲜的对比:孩子的单纯与大人的世故;孩子的厚道与大人的虚假;孩子的热情与大人的暴虐。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文章的另一个主旨: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亲情,多一点良善,那么世界将变成优美的人间。
三、总结。
一番慨叹,深藏玄机:锻炼了朗读,赏析了炼字,感受了形象,明白了主旨,实乃精妙!莫泊桑,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