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工程管理[1]

合集下载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一、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构建1. 制度构建的背景与意义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制定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构建能够规范工程运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确保饮水安全,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2. 制度构建的原则与方法制定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科学性原则:制度制定要基于科学、严谨的数据和信息,注重实际情况。

(2)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施和监督。

(3)综合性原则:制度应综合考虑人、物、财、法等方面的因素,全面保障饮水工程的运行。

(4)风险防控原则:制定制度要注重风险防控,保证饮水工程运行的安全可靠。

二、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1. 饮水工程设施管理(1)设施维护与保养:规定设施维护和保养的标准、内容和周期,及时排查隐患,保障设施运行的正常性。

(2)设施更新与升级:根据设施的老化情况和技术发展,制定设施更新和升级的方案和时间表。

2. 饮水水质监测管理(1)水质监测机构设置:设立专门的水质监测机构,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分析。

(2)水质监测标准:明确水质监测的内容、标准和频次,保证水质的安全性。

3. 运行管理与服务(1)运行管控机制:建立饮水工程的运行监控系统,定期巡检设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服务保障机制:提供工程维修保障、应急服务、用户反馈等服务。

4. 管理体制与责任(1)设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2)责任追究机制:规定管理人员的责任及追究机制,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5.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1)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环境保护措施: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保护,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制定方案:由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制定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的方案。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管护制度一、前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饮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保障农村人民的饮水安全,净化水源、规范饮水工程建设、强化管护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二、农村人饮水安全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方面,一些地方缺乏监管力度,导致水源受到污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饮水设施老化,存在水质难以保证的问题。

因此,建立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势在必行。

三、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构建为了加强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的管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水源保护(1)建立健全农村水源净化机制,保障饮水水质安全。

(2)完善水源环境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

2.饮水工程建设(1)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规划设计,确保饮水设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建立严格的饮水工程施工验收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3.饮水工程管理(1)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

(2)加强对饮水工程的日常监管,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4.应急处置(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紧急情况。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保障饮水安全。

四、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实施为了保障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贯彻:1.加强组织领导(1)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的建设工作,加强统筹协调。

(2)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领导小组,指导制定和实施管护制度。

2.完善法律法规(1)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人饮水安全的监管责任和制度规定。

(2)建立健全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的法规标准,推动规范化管理。

3.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农村人饮水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意识。

(2)加强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

4.加强监督检查(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农村人饮水工程的监督和检查。

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农村饮水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旨在保障和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高饮水安全水平。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设立农村饮水工程管护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管护工作。

(2)明确各级水利部门在饮水工程中的监管职责,包括日常巡查、维修保养、应急处理等。

(3)村委会作为基层管理单位,需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水源保护和设施维护。

三、水源保护(1)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2)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四、工程建设与维护(1)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饮水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2)建立健全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五、资金管理(1)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更新及应急抢修。

(2)实行财务公开透明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六、用户服务与管理(1)建立用户档案,记录用户信息和服务情况。

(2)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收集意见,改进服务。

七、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应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导致的供水中断。

(2)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保证快速响应。

八、法律与监督(1)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2)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九、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农村饮水工程管护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补充。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一、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施工,需要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应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安全技术部门、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部门等部门,旨在全面、有力地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施工。

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督促各个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查,保证工程施工的技术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部门:负责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 安全管理计划:制定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和责任人,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安全风险评估: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安全教育培训:对参与农村饮水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 安全巡查检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 安全事故处置: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事故处置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6. 安全管理档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和防范措施,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三、安全措施实施1. 施工前准备:在农村饮水工程施工前,要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工程施工现场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2. 安全设施设置:在施工现场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包括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识、安全防护设备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安全作业规范:严格执行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施工规范,遵守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和事故发生。

4. 安全监控检测:对农村饮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安全监控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一、总则1. 本管护制度是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制定。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

二、组织架构1. 成立专门的管护小组,负责日常的巡查、保养、维修和应急处理工作。

2. 明确各级责任人,包括村级负责人、水质监测员、维修工等,并定期进行培训。

三、水源保护1. 严格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禁止任何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2. 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四、设施管理1. 对供水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记录设施的基本信息和维护历史。

2. 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洗,防止管道老化和水垢积累。

五、水质监测1. 建立健全的水质检测体系,定期对出厂水和管网水进行抽检。

2. 发现水质问题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用水户,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维修与应急响应1. 制定详细的维修流程和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故障能够迅速响应。

2. 储备必要的维修材料和工具,保证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七、用户服务1.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反映的供水问题。

2. 定期向用户宣传饮水安全知识,提高用户的自我防护意识。

八、资金管理1. 确保管护工作所需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

2. 设立专项维修基金,用于解决突发性的维修费用。

九、监督考核1. 定期对管护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者进行处理。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村委会负责解释。

2.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本制度可以适时进行修订。

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质量,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及人民群众饮水需求,特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管理层: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 项目部门:具体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负责工程进度和实施。

3. 监督部门:独立监督工程进度及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三、质量管理要求1. 设计阶段: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工程质量。

2. 施工阶段:严格执行施工图纸,采用优质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3. 竣工验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经过监督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 运营维护: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加强维护保养工作,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四、具体措施1. 质量监督:设立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资料管理: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

3. 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工程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工程质量。

4. 隐患排查: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确保工程安全。

五、质量管理责任1. 管理层:对质量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质量管理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2. 项目部门:严格执行管理层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生产。

3. 监督部门:独立监督工程的质量,及时报告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符合标准。

六、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1. 定期评估:建立质量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修订更新。

2. 经验总结:每年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发表优秀案例,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 制度宣传: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宣传,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认知和执行力度。

七、总结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各级部门和单位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安全性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饮水环境,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一、制度目标与原则本制度以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可靠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设施维护和应急管理,确保饮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二、组织管理1. 成立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2. 明确各级责任人,包括村级负责人、水源保护员、水质检测员、设施维修员等,各司其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3.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评估管护效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水源保护1. 严格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2. 加强对水源地的巡查,防止非法排污和破坏行为。

3. 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四、水质监测1.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出厂水和配水点的水质进行检测。

2. 检测结果要及时公布,并向村民解释相关指标意义。

3.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设施维护1. 制定饮水工程设施维护计划,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

2. 及时修复老化、损坏的设施,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对于重大维修项目,应提前规划并筹措必要的资金。

六、应急管理1. 制定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水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水质污染事故处理等内容。

2.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备用水源、消毒药剂、检测工具等。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资金保障1. 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维护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八、法律法规遵守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饮水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村民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3. 对违反饮水安全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结语:。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制度一、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机构1. 乡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机构是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负责乡村饮水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

2. 乡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工程设备的维护、管理、巡检、清洗、消毒等具体操作流程。

二、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1. 乡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是从相关部门或专业公司招聘的技术人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

2.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熟悉乡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流程,确保乡村饮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农村饮水工程的设备管理1. 乡村饮水工程的设备管理应遵守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巡检乡村饮水工程的设备,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乡村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1. 乡村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饮用水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2. 水质监测人员应定期对乡村饮水工程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农村饮水工程的清洁消毒管理1. 乡村饮水工程的清洁消毒管理应定期进行,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卫生。

2. 清洁消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乡村饮水工程的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六、农村饮水工程的应急预案1. 乡村饮水工程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确保乡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2.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乡村饮水工程的应急处置机制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制度是确保乡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机构、培训合格的运行管理人员、严格的设备管理、水质监测、清洁消毒管理和应急预案,才能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健康的饮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讲义一、农村饮水工程基础知识1.1 供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布置供水系统是指取水、输水、净水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通常由取水构筑物、输水管(渠〕、水处理构筑物、泵站和管网等几部分组成,随水源类型与水质的不同,可按具体情况组合。

乡镇供水系统是保证乡镇居民和工矿企业等饮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

1.1.1 农村供水系统的基本类型农村供水工程一般分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大类。

农村供水系统按最高日供水量大小划分:大于1000m3/d的为I型,1000〜200m3/d的为II型,小于200m3/d的为I型。

1、集中式供水我国农村的集中式供水规模普遍较小,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中87%是小于200m3/d工程,乡镇及跨乡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只有2.15万处,91%的工程为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

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多数供水设施简陋,只有水源和管网,缺少水处理设施和水质检测措施;有水处理设施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集中供水工程总处数的8%左右。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我国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多数为户建、户管、户用,普遍缺乏水质检验和监测。

分散式供水人口中,67%为浅井供水,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容易的农村,供水设施多数为真空井或筒井,建在庭院内或离农户较近的地方;3%为集雨,主要分布在山丘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海岛等淡水资源缺乏的农村;9%为引泉,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南方较多;21%无供水设施或供水设施失效,直接取用河水、溪水、坑塘水。

1.1.2 其他类型根据系统的不同性质,乡镇供水系统可分成不同种类。

1、按水源种类可分为:地表水供水系统(江河、湖泊、蓄水库等)和地下水供水系统(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

2、按供水方式可分为:重力供水系统、压力供水系统和混合供水系统。

3、按使用目的可分为:生活供水系统、生产供水系统和消防供水系统。

4、按服务对象可分为:乡镇供水系统和乡镇企业供水系统。

1.2 供水系统的组成供水系统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不同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供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供水系统一般由以下工程设施组成。

1、取水构筑物:自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取水的构筑物。

2、输水管(渠):将取水构筑物取集的原水送入水厂的管(渠)设施。

3、水处理构筑物:用以对原水进行水质处理,以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通常集中布置在水厂内。

4、调节及增压构筑物:用以储存和调节水量、保证水压的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增压泵站等。

增压泵站一般分为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增压泵站。

5、配水管网:将水厂处理好的清水送至用户的管(渠)及附属设施。

在以上组成中,输水管、管网、泵站和调节构筑物等组成供水和配水系统,从供水系统整体来说,它是投资最大且很重要的子系统。

典型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供水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地表水为水源时的供水系统示意图图-2 地下水为水源时的供水系统示意图1一取水构筑物;2---级泵站;3—水处理1一管井群;2—集水池;3—泵站;构筑物;4一清水池;5—二级泵站;4一输水管;5—水塔;6—管网6—输水管;7—管网;8—水塔取水构筑物从江河取水,经一级泵站送往水处理构筑物,处理后的清水储存在清水池中。

二级泵站从清水池取水,经输水管送往管网供应用户。

一般情况下,从取水构筑物到二级泵站都属于自来水厂的范围。

有时为了调节水量和保持管网的水压,可根据需要建造水库泵站、水塔或高位水池。

供水管线遍布在整个供水区域内,根据管线的作用,可划分为干管和配水管。

前者主要用于输水,管径较大;后者用以配水到用户,管径较小。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系统,常用管井等取水,若地下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省去水处理构筑物,从而使供水系统简化(图1-2〉。

1.3 供水系统的布置1.3.1 供水系统布置的形式按照乡镇规划,水源情况,乡镇地形,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不同要求,供水系统可有多种布置形式,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统一供水系统统一供水系统一般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由同一管网供给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大多数乡镇可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统一供水的特点如下:(1)供水区的管网一般是环状布置,因而可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2)有利于供水的管理和供水的统一调度。

(3)与分质供水相比建设费用低。

2、分质供水系统在工业布局较集中的乡镇(或区域),工业用水量往往较大。

对个别用水量大、水质要求较低或水质要求特殊的工业用水,可单独设置管网供应,如图1-3所示。

分质供水的发展,最初出现在工业设备的冷却用水。

因其对水质无特殊要求,仅要求腐蚀性较小、硬度较低,通常便将经过简单沉淀处理的地表水,另设系统供给,以节省处理费用。

后来为了节省水资源,在工业区或大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循环系统,以回收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轻微污染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后,再供生产使用,这一系统需与生活饮用水系统分开设置。

再后来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图1-3分质供水系统图1-4分压供水系统1 一管井群;2—泵站;3—生活用水管网;4一生产用水管网; 1 一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3—泵站;5—取水构筑物;6—工业用水处理构筑物4一高压管网;5—低压管网;6—水塔出现了将城市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再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另设系统(日本称该系统为中水道)供给冲厕、绿化和巿政等杂用水。

有些在沿海地区直接取用海水,经适当处理后设置海水系统,供给冲厕和工业冷却用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瓶装纯净水供居民直接饮用;继而出现在局部地区(住宅小区或公共建筑)用另一管道系统输送纯净水给用户直接饮用。

分质供水应从人体健康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作全面比较后确定。

3、分压供水系统根据供水区要求压力的不同,可采用分压供水系统,如在局部地势较高地区可另建一个高压管网系统供水,如图1-4所示。

4、分区供水系统根据地形高差或用户对管网水压的不同要求而采用的一种分系统供水方式。

地形条件是供水系统布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地势较为平坦、供水规模不大的区域,比较适合采用统一供水系统。

而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乡镇,其高、低区域通常采用同一水厂的分区供水系统,也称并联分区供水系统[图1-5 (a)];采用增压泵站〈或减压措施)从某一区域取水,向另一区域供水的系统,称为串联分区供水系统[图1-5 (b)]。

农村供水的乡镇大多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地形高差较大,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分区(分压)的供水系统。

整个供水系统可分成高低两区,以降低管网内的水压和减少动力费用。

图1-5分区供水系统(a)并联分区系统;(b)串联分区系统1 一水厂;2—调节水池;3—增压泵站5、区域供水系统按照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相对集中的原则,供水区域不局限于某一乡镇,而是包含了若干乡镇及其周边的农村集居点,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供水区域。

区域供水系统可由单一水源和水厂供水,也可由多个水源和水厂组成。

目前,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在人口密集的平原乡镇已经采取了联合的跨区域供水系统。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且居住分散,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供水方式也是多样的。

除了以上供水系统的分类外,有时还可根据水源情况分为农村简易供水系统和分散供水系统。

对于规模较大的乡镇及大型的乡镇企业园区的供水系统,还可能同时具有几种供水系统,如既有分区又有分质的供水系统等。

1.3.2 供水系统布置形式的选用原则影响供水系统布置的主要因素和选择依据包括以下方面:1、水源水源的种类(地表水或地下水〉、位置、水质、水量大小都将影响供水系统的布置。

例如:取用优质地下水时可省去复杂的水处理设施;乡镇附近无清洁水源,不得不从远处引水时,输水管渠就成为供水系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源高出乡镇很多时,可考虑重力供水;水资源短缺、水质复杂地区,形成分质供水。

2、用户要求当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差别较大时,一般应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较,再选择合理的分系统供水方式。

3、乡镇规模乡镇小用水量小,但用水量变化大,常用高置调节设备(水塔或高地水池)进行供水调节;乡镇大用水量大,但用水量变化小,可不设重力调节设备,而将调节水量贮存在清水池中,通过控制水泵的组合运行自动调节供水量;大的乡镇供水安全要求高,可采用多水源供水系统。

4、乡镇布局居住区人口密度的分布不同将影响管网、泵站、水塔的布置,地形地势的变化常常成为主导因素。

地形高差很大,统一供水不经济时,可采用分区或分压供水。

1.3.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系统布置形式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系统布置形式如图1-6所示。

图1.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系统示意图二、农村生活饮用水量、水质标准2.1饮用水水量标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标准及核定参照GB 11730—89《农村生活用水量卫生标准》执行(表2.1)表2.1 GB11730-89《农村生活用水量卫生标准》农村生活用水量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tl for Water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县镇以下的农村自来水的设计与建设2、用水量标准与时变化系数生活饮用水量标准与时变化系数数据根据供水卫生设备类型、供水条件和地区条件分别按表1和表2确定表1 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最高日) 单位:(L/人.日)气候分区供水条件供水卫生设备类型及最高日生活用水量集中供水龙头龙头安装到户无洗涤池有洗澡池或有洗漆池及淋浴设备I 11I IV V 计量收费供水20〜3520〜3530〜5030〜5020〜4030—4030—4040—7040—7035〜5540— 040—7060—10070—10050—80注:1、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农家散养的猪、羊、禽类的饮用水量,但未包括大牲畜及集体和专业户词养的猪、禽的饮用水量和浇庭院菜地的用水量。

2、免费供水条件下,当龙头(包括户用与公用)安装在室外时,如排水方便,可在龙头下自由淋洗者,其用水量按有洗涤池的标准考虑。

3、水网地区或地面水水质良好、使用方便的其他地区,设计时宜采用低值;缺乏良好地面水体或生活水平较髙的地区宜采用高值。

4、定时供水者,宜采用低值。

5、按户或按人固定收费者,设计时应按免费供水标准选用。

6、气候分区的说明见附录八(补充件)(此处略)。

7、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饮用水量标准,可根据地区气候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参照相似地区的标准确定。

表2 农村最高日用水量时变化系数(K时值)注:1、工、商、副业较集中的乡镇宜采用低值。

2、人数少的小村应采用高值。

3、标准的监督执行本标准由建设、设计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