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5 修辞
考点五 修辞、仿写与对联(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五修辞、仿写与对联题型:修辞、仿写、对联题型一修辞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较隐蔽,此处西扼太行群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
西柏坡(甲)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
(乙)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
西柏坡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B.既就C.因为所以D.既又(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
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
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摘自新浪博客)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3.(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修辞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1(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2(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 第1编 Ⅰ卷考点复习 考点6 标点符号和语法辨析复习精练

考点六标点符号和语法辨析,真题回放【真题1】(2017宜宾中考)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B.“露珠晶莹、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心情愉快”四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山崖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腰鼓”。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比喻,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愁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实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内心愁苦的深重。
【解析】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声音的延长;B项“草长莺飞”是并列短语;C项主语是“响声”。
【答案】D【真题2】(2014宜宾中考)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B.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主人公。
C.《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醉翁亭记》……等几篇文章中,《曹刿论战》写作的年代最早。
D.语文笑着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学习语文,你可以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学习语文,你可以感受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解析】A.结尾“!”应当为“?”;B.引号应当为书名号《约翰·克利斯朵夫》;C.省略号与等重复。
【答案】,知识举要第一课时标点符号一、点号点号表示语言(句)中的停顿,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
1.句号:表示一句语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
如:①我是湖北人。
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③你自己去吧。
2.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疑问语气。
如:①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②你吃饭了吗?注意: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在句末不能用问号。
如:①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中考语文 专题五 修辞练习(含解析)

专题五修辞1.(2019·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D.天擦黑的时候,此起彼落的鞭炮轰炸着村庄,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火药味儿。
2.(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之深。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他们的优点。
)D.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只小兔。
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画的小兔逼真有神,突出地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
)3.(2019·原创题)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比喻D.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排比4.(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在表面的劝慰下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精讲精练(含答案)

修辞方法的使用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四季更替,风物长新。
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发)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 2.(•陕西省)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
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的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答案】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⑵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北京市)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B 项错在作用分析。
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初三修辞手法训练题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初三修辞手法训练题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中考语文复习--修辞练习第一部分:知识积累篇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1)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拟人: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使文章节奏刚强,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传颂记忆。
5、排比:(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6、反问: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7、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有气势。
8、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9、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10、用:(1)说明文:突出说明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增强说服力。
如引神话传说,则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议论文:有力的论证某某观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
(3)记叙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或渲染某某情境,或增强某某的趣味性,或准确表达作者当时某某的心情。
第二部分:基础练习篇1、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
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错落蹉跎挫折措手不及B.环绕涣散魔幻容光换发C.飘零聆听绫罗壮志凌云D.休憩修葺栖息休戚相关【答案】B【解析】【详解】B.容光换发——容光焕发。
故选B。
2.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
面对荣誉,屠呦呦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
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
A.闻名于世一如既往矢志历久弥新B.家喻户晓一如既往立志长盛不衰C.闻名于世长此以往立志长盛不衰D.家喻户晓长此以往矢志历久弥新【答案】A【解析】【详解】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形容非常著名。
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团队让全世界都知道青蒿素,故应填“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
长此以往:老这样下去(多含有变得更坏的意思)。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跟从前一样地淡定,故应填“一如既往”。
矢志:发誓立志。
立志: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虽年老,但依然发誓立志从事对青蒿素的研究,故应填“矢志”。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
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中医药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故应填“长盛不衰”。
故选A。
3.下列句子,属于祈使语气的一项是()A.谢谢你下午陪我去看了电影。
B.下午你陪我去看电影好不好?C.你下午可以陪我去看电影吗?D.下午你陪我去电影院看电影。
【答案】D【解析】【详解】A.此句是表示感谢对方陪自己看电影,是陈述语气;B.此句是问能不能陪“我”看电影,是疑问语气;C.此句是问可不可以陪“我”看电影,是疑问语气;D.此句表示直接命令的语气,是祈使语气;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五修辞手法,真题回放【真题1】(2016宜宾中考)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荡离愁白日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愁”比作无边无际的流水,喻指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使事物特点更突出,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了花、鸟人的感情,深沉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解析】D项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是对偶句子。
【答案】D【真题2】(2015宜宾中考)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设问)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解析】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方法。
【答案】B【真题3】(2015宜宾中考)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解析】C项中格列佛不是这四部名著里的人物。
【答案】C【真题4】(2014宜宾中考)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解析】C.“设问”错,应为“反问”。
【答案】C,知识举要一、初中常用修辞及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是将复杂的事物比喻得简单形象,而不是反过来。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秋天的原野变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青春,是用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是用不灭的希望编织的彩虹;是用执著的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
(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4)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她的样貌像极了她姐姐。
(同类比较)他铁青着脸,好像哭过了一样。
(表示猜测)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表示想象)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堪称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像孙家栋、支月英、梁益建等。
(表示列举)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把甲物当乙物)。
例如(把人当物来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例如(把甲物当乙物):火山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比拟的修辞,将……拟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留下了……的印象或感受,表达了……的情感。
3.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
例如:他现在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②缩小夸张。
例如:抬头望见巴掌大的天。
③超前夸张。
例如:李医生医术高明,给人看病,药方还没开,病就好了三成。
(3)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答题模式一般为:引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夸大(或缩小)为……,鲜明地突出了……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4.对比:(1)对比的特点:也称“对照”。
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对照。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对比的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显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对比,将……与……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
例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②句子排比。
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句子的气势,突出强调了……的主题,更加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6.反问:(1)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答在问中”,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难道会有人说这事是对的?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反问,使表达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突出。
7.设问:(1)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2)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强调了……的主旨或情感。
8.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标志代本体。
例如:对面走来几个红领巾。
③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④绰号代本人。
例如:“小黑熊”,去烧火!⑤专名代泛称。
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⑥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⑦部分代整体。
例如:小钢牙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借代,以……代……,达到……的效果,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生动。
(4)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9.对偶:(1)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2)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对联常识:对联又称对子、春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其特点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一般仄声收尾为上联,贴在右边;平声收尾为下联,贴在左边。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下联字数相同、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
上联“耳”为仄声,下联“心”为平声,平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