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刘瑛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
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考查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和生活中容易误用的成语。
有以下几个易错点:搭配不当、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和错用对象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课内重点词语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课文和生活中的词语的习惯。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8分) (共6题;共18分)1. (3分) (2019八下·天河期末)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 晦暗/教诲襁褓/强词夺理B . 瞭望/燎原幽悄/悄怆幽邃C . 缅怀/沉湎拙劣/相形见绌D . 两栖/潮汐拾掇/拾级而上2. (3分) (2017七上·平顶山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 . 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 . 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 .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 (3分)(2019·江门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而今年这一日前后,那英、赵薇等公众人物居然无视民意,前往日本。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 . 标志记念刮目相看改头换面B . 标本纪念刮目相看焕然一新C . 标志纪念另眼相看改头换面D . 标本记念另眼相看焕然一新4.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执法,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安全,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B . 通过美国政府的关门危机,使得美国人对国会中两党的满意度下跌到了只有10%,更多的美国人对政治中的党争不满,心生厌恶。
C . 今年是顾城去世20周年,诗人生前多位友人的回忆和不断发现的文献史料逐渐还原了诗人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
D . 近来,全国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及十大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5. (3分)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
考题时间120分钟。
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题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题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瀑布,湖,海,他们或自信,或浩瀚.,或宁静,虽各有其美,但都是存在形式单一的水。
而作为如水的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因此我决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白,流淌.完美的如水一生!A.浩瀚.(hàn) B.精.华(jīng) C.糟.白(cāo) D.流淌.(tǎng)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三年虽然短暂,却是五味俱全。
在一起的日子最难忘,不在一起的日子更难忘。
曲终时刻没有泪水,只祁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B.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C.在那里,从古至尽,沉船的残骸,揭开迷底,重现当年的惨案;有沉沦的古国遗址,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古老文明;有绚丽的珊瑚海和变幻的游鱼。
D.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我们立马齐刷刷地站得笔直。
我们挺胸收腹,昂首而立,身着碧绿的迷彩服,仿佛一棵棵挺立着的小白杨,英资勃发,精神抖擞。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我们要吗?不!“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A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随声附和(hè)。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2.【答案】C【解析】A.刻制—克制;B.盛气临人——盛气凌人;D.一幅——一副。
【考点】常见易错字。
3.【答案】B【解析】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A.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此处褒义贬用。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此处望文生义。
D.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此处用错对象。
【考点】成语。
4.【答案】A【解析】B.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C.句式杂糅,可去掉“造成的”或“原因”;D.搭配不当,可将“培养”改为“提高”。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D【解析】称:相当,相符合。
【考点】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6.【答案】B【解析】B.均为介词,用。
A.代词,代替仲永写的诗;语气助词,难道,表推测。
C.副词,比;介词,在。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
【考点】一词多义。
7.【答案】C【解析】“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错。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辨析。
第Ⅱ卷三、翻译、默写8.【答案】(1)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来邻近人家(的书具)给他。
(2)仲永的通达聪慧,是从上天那里接受到的。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考点】翻译语句。
9.【答案】(1)①地利不如人和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谁道人生无再少(2)《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019年度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纯文字版)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惦.记(diàn) 翌.日(yì) 哄.堂大笑(hōng)B.蓦.然(mò) 山涧.(jiàn) 自出心裁.(cái)C.教诲.(huì) 栈.桥(zhàn) 不折不挠.(náo)D.气氛.(fěn) 热忱.(zhěn) 强.词夺理(qiǎng)[解析]热忱(chén),故选D。
(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B)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俭朴而别具匠心。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解析] A.涛涛——滔滔(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C.决——绝(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D.莫——漠(出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论教养》)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解析]A.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
(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B.“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出来。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 ;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中考真题】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意蕴深远;他的诗....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的追....。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B.别具匠心C.抑扬顿挫D.孜孜不倦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四川省凉山州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A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A.九曲(qū)连环;C.收敛(liǎn);D.躯壳(qiào)。
【考点】识记字音2.【答案】B【解析】A.蓬篙——蓬蒿;C.看风驶舵——看风使舵;D.迁徒——迁徙。
【考点】识记字形3.【答案】C【解析】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用于企业不合适。
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与“好评”感情色彩不符。
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
句子使用前一个义项。
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感情色彩与原意不符。
【考点】成语解析4.【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少宾语,在“优质资源”后加上“的行为”。
C.用语不当,“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能用于褒扬老师,改为“殚精竭虑”。
D.中途易辙,把“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改为“却被高圆圆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
【考点】辨析病句5.【答案】D【解析】D项所谈的《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并没有记叙结果。
【考点】名著及文学常识二、文言文阅读6.【答案】B【解析】A.都用于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约数,可译为“左右”。
B.独一无二/隔绝。
C.均译为“飞奔的马”。
D.都通“返”,返问。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7.【答案】C【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描写。
【考点】文章表现手法第Ⅱ卷三、翻译、古诗文积累8.【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够看见阳光。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翻译9.【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带月荷锄归(3)会挽雕弓如满月(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10.【答案】①正直,光明磊落,有人格尊严;②善良,宽容,理解;③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隐(cè)执(niù)忧心忡(chōng)B.(piāo)悍黄(yùn)(xiān)为人知C.挑(xìn)息(bǐng)如坐针(zhān)D.落(jiàn)憔(cuì)山涉水(bá)【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解答】A.正确;不要把“恻隐”的“恻”读作“zè”;B.有误,“鲜”是多音字,可读作“xiān,xiǎn”,此处应读作“xiǎn”;C.正确;不要把“屏息”的“屏”读作“pǐng”;D.正确;不要把“憔悴”的“悴”读作“zuì”.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都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图面.【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A.有误,“澜语”应写作“谰语”;B.有误,“大难凌头”应写作“大难临头”;C.正确;D.有误,“溶合”应写作“融合”.故选:C.【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获得冠军.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了.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使用正确,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B.使用正确.洗耳恭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C.使用有误,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句中指的是愁绪消失,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D.使用正确,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A.表述正确;B.搭配不当,“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C.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D.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有“避免”“禁止”“防止”等词语的时候,要注意句子是否存在因否定失当而不合逻辑.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其姓字详:详细B、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留去:离开D、不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A.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B.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C.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D.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B.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分析】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详:知道.故此选项不正确;B:解释正确;C:解释正确;D:解释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前句:以:把.后句:以:因为;B:前句:其:代词,她.后句:其:句首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C:前句:而:表承接.后句:而:转折;D:前后句:之:助词,的.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为: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A:翻译不正确;B:翻译正确;C:翻译不正确;D:翻译不正确.故选:B.(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A:理解和分析正确;B:理解和分析正确;C:理解和分析正确;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故此项错误.故选:D.答案:(1)A.(2)D.(3)B.(4)D.【点评】文言词语“许”的用法:1.答应.如:安陵君其许寡人.2.赞同.如:杂然相许.3.处所.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这样,这么.如:载不动许多愁.5.表约数.如:潭中鱼可百许头.6.一起用力的喊声.如:屋许许声.三、默写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答:《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解答】答案:(1)①温故而知新②只有香如故③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词:汗)(2)《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四、现代文阅读7.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和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候”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蕴”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青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猴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有删改)(1)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①喜爱猴的历史悠久,②喜爱猴的原因,③喜爱猴的艺术方式.(2)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3)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不恰当.说猴,是从猴的引申义比喻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的,如辈辈封侯,是人们的期盼,弼马温是人们的愿望等等..【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历史悠久,第③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原因,第④段说明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第⑤段总结全文猴根植于中国文化中.【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文章的②﹣④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第②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历史悠久,第③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原因,第④段说明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3)开放性题.解答此题不管认为是否恰当,都要理由充分.答案:(1)①喜爱猴的历史悠久,②喜爱猴的原因,③喜爱猴的艺术方式.(2)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3)不恰当.说猴,是从猴的引申义比喻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的,如辈辈封侯,是人们的期盼,弼马温是人们的愿望等等.【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五、作文8.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分析】略【解答】略【点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