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中考语文 第3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复习检测-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一、标点符号1.(2016·某某)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X的一项是( A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解析】 A项句中冒号起提示下文作用,但是冒号提示的部分只到“身心健康”就结束了,不包含下一句,所以“身心健康”后面应该改为句号,表示提示到此结束。
2.(2016·某某)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说:“能力比知识重要,善恶比能力重要。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C.“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电影《失孤》也上榜,属片名表达错误。
D.看一个城市的好坏,就是看树上的鸟、水中的鱼、野猫野狗,过得怎么样。
【解析】“咬文嚼字”是杂志社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
3.(2016·某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解析】“还是左拐”和前面是并列关系,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2014·某某)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B.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里的主人公。
专题08 综合性学习-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8 综合性学习5年中考【2020年】1.【2020年中考安徽卷】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敬爱的同学们: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2019年10月15日九年级(1)班班委会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欧阳修宴饮____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名人的“字”:A.幼安B.子美C.孔明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插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
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___________;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___________。
2.【2020年中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
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成都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解答】A.正确;不要把“恻隐”的“恻”读作“zè”;B.有误,“鲜”是多音字,可读作“xiān,xiǎn”,此处应读作“xiǎn”;C.正确;不要把“屏息”的“屏”读作“pǐng”;D.正确;不要把“憔悴”的“悴”读作“zuì”.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篇 现代文阅读 第15课时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作业(含解析)

第2篇现代文阅读第15课时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一、[2015·广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集中营的课堂程刚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
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
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
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
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
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
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
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
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
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
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A 卷和B 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恻.(c è)隐 执拗.(ni ù) 忧心忡.(ch ōn g )忡B .剽.(pi āo )悍 黄晕.(y ùn ) 鲜.(xi ān )为人知 C .挑衅.(x ìn ) 屏.(b ǐn g )息 如坐针毡.(zh ān ) D .溅.(ji àn )落憔悴.(cu ì) 跋.(b á)山涉水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 .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7 图表的阅读与欣赏-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7.图表的阅读与欣赏1.(2016·某某中考)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
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请你根据右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
含义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新的行业(经营)模式。
2.(2016·某某中考)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示例1:我喜欢左边这枚,票面中一只猴子一手攀住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在枝条上,画面活泼可爱,这枚猴票喻意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示例2:我喜欢右边这枚,票面中,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画面温馨祥和,这枚猴票寓意为合家欢乐,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3.(2016·某某中考)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①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②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③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
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2016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4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

专题4┃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
7.[2013·安顺]仿照下面的句子,自选景物写一句话。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8.[2013·乐山]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 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示例一:无论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还是清澈见底的漓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大自然慷慨大方的馈赠品。示例二:无论是济世兴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梦想,还是瑰丽无比的幻想,都是青年人勇往直前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剂。示例三: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成功,还是灰心丧气的 失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解析] 内容相关,运用排比修辞,语意连贯,无病句即可。
专题4┃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如例二。 2.考查句式仿写能力。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 仿写题型主要有套用型仿写、续写型仿写、嵌入型仿写、修辞 型仿写、改写型仿写等。
专题4┃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
3.[2013·北京]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专题4┃ 句子的仿写与修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答案】B【解析】黄晕.(yūn)应为(yùn);鲜.为人知(xiān)应为(xiǎ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答案】C【解析】此题考法与2015年一致,考查同音字的正确书写能力,难度一般。
A.带着——戴着,澜语——谰语。
B.焦燥——焦躁,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溶合——融合,荒缪——荒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答案】B【解析】B 项中“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此题考查成语的含义和正确使用能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很久,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的渡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解析】B 项中“素质得到改善”搭配不当;C 项中“大约……左右”重复,只能用其一;D 项中“避免……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该是“避免……再发生”。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答案】A【解析】详:知道(清楚)。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以.为号焉 B. 亲旧知其.如此 不以.物喜 其.真无马邪 C. 既醉而.退 D. 无怀氏之.民欤 学而.不思则罔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D【解析】A 因以为号焉:以——把……(作为);不以物喜:以——因为。
B 亲旧知其如此:其——代词,他;其真无马邪:其——语气词,表反问(难道);C 既醉而退:而——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而——表转折。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答案】B【解析】理解句中重要词汇:“不求甚解”原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指,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
关键词:甚——过分;解——深究;会意——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惜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D【解析】“性嗜酒”期在又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2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颗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察觉、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当过“弼马温”,知道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爬杆、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其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提取概括的能力。
统观全文,在2、3、4段开头即可找出答案。
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准确认知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题步骤要规范、完整。
比如——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于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本文主要是从探讨中国人喜爱猴的心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应答“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60分)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莫怀戚的《散步》是在浓浓亲情中抒写体谅、彰显责任,文章形于郊田散步,神于思想的体验,给人以人生启迪。
2016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散步”,表面看必是生活中的行走,可以写散步过程,体验诸类情感,审题和入格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都能有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