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香方大全
中药香方大全

中药香方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香方作为一种特殊的中药应用方式,通过燃烧香料或植物精油,释放出芳香独特的气味,以达到药物疗效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香方,供读者参考。
一、百合香方百合,又名沙参、玉石榴,具有清心润肺、安神益智的功效。
制作百合香方的方法如下:材料:- 干燥百合 50克- 檀香粉末 30克- 龙脑 10克制作步骤:1. 将百合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将檀香粉末与百合粉末混合均匀。
3. 最后加入适量龙脑,搅拌均匀。
用法:将制作好的香粉装入香炉中,点燃后香烟缭绕,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和祛除异味。
二、艾草香方艾草,又名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
制作艾草香方的方法如下:材料:- 干燥艾草 100克- 沉香粉末 20克- 干姜粉末 10克制作步骤:1. 将艾草晒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将艾草粉末与沉香粉末、干姜粉末混合均匀。
用法:将制作好的艾草香粉点燃,可用于艾灸治疗,具有温经散寒的效果。
三、川楝子香方川楝子,又名蒲葵子、平果,具有驱风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
制作川楝子香方的方法如下:材料:- 川楝子 50克- 沉香粉末 30克- 当归粉末 20克制作步骤:1. 将川楝子晒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将川楝子粉末与沉香粉末、当归粉末混合均匀。
用法:将制作好的川楝子香粉点燃,可用于熏蒸治疗风寒湿痹等症状。
四、沉香香方沉香,是一种香气独特的珍贵木材,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香水和祭祀等领域。
制作沉香香方的方法如下:材料:- 沉香粉末 50克- 檀香粉末 20克- 龙涎香粉末 10克制作步骤:将沉香粉末与檀香粉末、龙涎香粉末混合均匀。
用法:将制作好的沉香香粉点燃,可用于室内熏香,帮助净化空气,改善气氛。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药香方,每种香方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用途。
在应用时,应严格按照比例混合制作,并遵循使用方法。
此外,对于孕妇、儿童、过敏体质等特殊群体,使用香方前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道家药法三绝

道家药法三绝
作者:风水策划师林帝佑
道药是我国中草药中的宝中之宝,其效不但是能治病,而且对练功的功力进展有不可估量的效果。
一、轻身秘方
茯苓、桂枝、灵芝各150克;杞子、黄精、莲花各100克;西红花2克。
服法:将上药装入6斤白酒坛内,密封口,埋入地下30天后取出,每日早饭前服一小杯,使人全身气血充盈,身轻如燕,纵跳如飞。
二、通周天方
红参4克;鹿茸3克、雪莲、西红花、何首乌各30克。
服法: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常服使人体经络通畅,气血充盈,力大无穷,身轻如燕,行走如飞。
三、身体放香方
小米150克,大红枣9个,玫瑰花9克、麝香0.6克。
服法:将上药与小米同煮熟,当早饭食用49日,即会感觉记忆倍增,身体透出丝丝清香,可健五脏养大脑,思维、反应灵敏。
中药方——精选推荐

中药⽅⾹⾝茶剂上药各组分的重量⽐为:杜若0.1—12%、防风3—10%、绿萼梅4—14%、细⾟2—8%、丁⾹0.1—6%、桂花3—13%、藿⾹3—10%、⽊⾹1—15%、⽢松2—10%、茴⾹0.2—8%、川芎—11%、⽩⾖蔻0.1—10%、⽩术1—15%、⾹薷1—12%、当归2—8%、⿊⾖4—20%、枸杞2—18%、⽢草2—12%、佩兰1—15%、⼭奈0.1—8%、杜蘅1—8%、榆⽪2—12%、砂仁2—10.5%、零陵⾹2—15%、乳⾹0.1—13%、云茯苓3—12%、檀⾹0.1—13%、菊花8—30%、⽩芷1—10%、绿茶提取物10—28%组成。
将上述配⽐取出各种组分,按重量⽐:(1000克)杜若40克、防风25克、绿萼梅35克、细⾟30克、丁⾹30克、桂花40克、藿⾹35克、⽊⾹30克、⽢松25克、茴⾹40克、川芎35克、⽩⾖蔻20克、⽩术20克、⾹薷30克、当归28克、⿊⾖60克、枸杞20克、⽢草40克、佩兰25克、⼭奈22克、杜蘅40克、榆⽪20克,砂仁30克、零陵⾹30克、乳⾹25克、云茯苓20克、檀⾹25克、菊花50克、⽩芷30克、绿茶提取物15克。
把上述成分中的绿茶提取物⽤⽔和糊精调合成稀糊状,雾化喷涂在漂洗后的桂花、菊花、枸杞成份表⾯,⼲燥成型为茶饮剂;上述成份中的剩余份漂洗后⼲燥粉碎⾄80—100⽬,按配⽐均混装⼈胶囊按剂量⽤茶饮服⽤胶囊即可。
其具体使⽤情况为:从包装袋中取出胶囊后,(每袋中装有3粒胶囊,每粒重0.5克),袋中剩余物置于杯中,开⽔冲泡三分钟,⽤杯中冲剂服⽤胶囊,然后反复冲饮数次,每⽇冲服三袋为宜,1—2个⽉后,远离⾝体散发芳⾹时,不再饮⽤⾹⾝茶剂,即可保持⼈体长久⾃然飘⾹。
配⽅:朱砂2克、珍珠粉10克、破故纸10克,透明雄黄1克、⼈参10克、桂⼼12克、菖蒲12克、茯苓8克、雪莲10克、藏红花2克、麝⾹2克。
制法:将上药研成粉末,混合⽤蜂蜜调成丸,每丸重9克。
⾷完再制。
五个中医方吃出体香

五个中医方吃出体香想要香体先要祛除浊气说起中药香体,很多人会想到《红楼梦》中薛宝钗使用过的“冷香丸”,其原料来源极为难得,即将春天的白牡丹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各600克收集研磨,加上“雨水”那天的雨水、“白露”那天的露水、“霜降”那天的霜,“小雪”那天的雪各50克调匀,再混合蜂蜜、白糖各适量,做成龙眼大的丸子,藏在梨花树下,使用时用黄柏水调和服用。
服用之后能让身体散发出幽香,但是它的功效主要是清除体内的胎毒,香体只是一个意外收获。
按照传统观念,中药香体方主要是通过药物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祛除体内的痰湿浊气,让皮肤更加红润光滑,或是有些药物确实有芳香物质,服用后经过新陈代谢,将香气从身体散发出来。
但总体上来说,体香不仅是一种身体状态的反映,还是整个身体机能健康运转的一个表现。
所以,想达到体香的目的,要先祛除身体的浊气,让气血充盈、经脉功能正常。
体质不同香体方各异肺胃有热致身臭者——如意方《医心方》中记载,如意方制法为:甜瓜子、松树根、大枣、炙甘草各等份,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6~9克,温开水冲服,一般20天后即有效果,30天后则身体香,100天后衣服、床帏均有香气。
尤适用于肺胃有热或下焦湿热所引起的身臭者。
有汗臭者——贵人挹汗香方此方出自《必用全书》,是一种操作比较简单的方子。
具体方法是:丁香40克,川椒60粒。
将丁香研成细末;川椒打碎,混合拌匀,用绢袋盛装,佩戴于胸前,能绝汗臭、香身。
尤适用于体有汗臭者。
有狐臭者——治狐臭方治狐臭方是《本草纲目》中的方子,重点是祛除身体的臭气,对增加香气作用不是很大。
方法简便易行:将小龙眼核6个与胡椒14粒研成细末,遇腋汗出时即用药擦腋下,能除狐臭。
无疾病者——香身散香身散是《备急千金翼方》中的方子。
具体方法是:取冬瓜子、松根白皮、大枣各30克,共研为末,每次用酒送服1克左右,每日2次。
适用于任何人群,平时服用能香身。
既香身又美肤者——香身丸香身丸制作比较复杂,参与的药物众多。
中药香料配方

香料有很好的药用功能;我国古代的药物着作中对龙脑、沉香、胡椒、砂仁、丁香和肉桂等芳香物质分别作了医疗性能的介绍,将它们用来做通窍醒脑、调气、止痛、活血舒筋和散淤消肿的药物;芳香物质中,麝香通经络治中风,苏合香开郁豁痰,丁香善治牙痛;印度气候炎热,人们很早就懂得食用咖喱这种有丁香、肉桂、芫荽、豆蔻等多种香料配成的调料,来防治由食物霉变引起的热带肝病;东欧人用香紫苏水洗澡,法国人把薰衣草当作家庭良药,用来治疗神经性心治疗关节炎,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目前有一种花香疗法:让病人坐着,一面嗅着阵阵花香,一面听着悦耳音乐;医药学家用香叶天竺葵来治疗神经衰弱,用迷迭香和薰衣草来治疗气喘病等,取得很好疗效;香料同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人们食用的糖果、饼于、汽水、面包、冰淇淋等食品里,有些含有的果香,就是来自于加入的菠萝精、草莓精、香兰素等人造香料;食品的香味可以增进食欲;又如,在制造皮革、橡胶、涂料、油墨时,也要添加一些香料,用来覆盖掉原来的难闻气味,使产品更受欢迎;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美妙感觉的香水、空气清新剂等更是与香料密不可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香料的需要量将不断地增长,它们的用途也将迅速扩大;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料的功能:1.甘草别名甜草,蜜草,甜根子,甘、平、无毒,此草为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泻火解毒,润肺祛痰,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肺瘘咳嗽有明显效果,坚筋骨,长肌肉,信气力,可以轻身延年;2.杜仲又名思仲,川仲,以树皮及叶入药,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杜仲皮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对肾虚腰痛,高血压有疗效;3.天麻又名赤箭,明天麻,为名贵中药材,能祛风定惊,平肝息风,对眩晕,手脚麻木有功效;4.干姜分南姜和北姜,鲜品为生姜,干品为干姜,由于长期选育和栽培的结果,形成药姜和菜姜两大品种,药姜是干姜的来源,辛温,有温中、敬寒回阳通脉,温肺化欲的功能,具有调中下气,消化食物,有解酒的作用;5.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调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气热、味辛、苦,气味浓香;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对胸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有效;7.肉桂具有补阳,温肾,祛寒,通脉,止痛功效;8.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主要散发出一种香味,清香型;9.香叶是一种香料,国内香叶质量差,进口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但进口香叶比国产香叶价格高几倍;10.辛夷辛夷的原植物是立兰,辛温无毒,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延年益寿,具有祛风散寒,通肺宣窍的功能;11.八角别名大茴香,温,具有祛寒温、理气止痛和胃调中功能,调理腰部冷痛,胃部胀闷及受寒引起的呕吐有功效,抗菌、促进胃肠蠕动、增加白细胞;12.阳春砂辛温,是腌制卤菜的佳品,价格昂贵;13.海带有寒、温两属性,寒:消痰软坚,利水消肿,降血脂,抗凝血,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抗放射作用;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利尿降压;提高免疫14.桂皮热,补火助阳,保进胃肠蠕动;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菌、抗炎、抗溃疡的作用;15.胡椒热,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止泻,开胃;16.荜茇气热味辛,热,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服用多了,能走泄真气,让人感到肠胃虚脱,因而具有降低脂肪的功效,对头痛、牙痛有绝佳疗效,对消化不良,心律失常有效果;17.山楂北山楂为优质品,别名红果子,微温,具有消食积,散瘀血功能,可以保进消化,降脂、降压,抗菌利尿;18.陈皮别名橘皮,温,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理气健胃,主治胃腹胀满,促进消化;有抗炎;祛痰平喘;提高免疫之功效;19.花椒温,温中止痛,杀虫,止痒,抗炎,抗溃疡,抗菌,止腹泻;保肝;具局麻作用,对肠平滑肌运动有双向作用;20.枸杞子平,养肝,润肺,滋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延缓衰老;降脂,抗脂肪肝;降血糖;21. 大枣平,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催眠;护肝;增强肌力;抗肿瘤22.丁香温,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保护脾胃,食用它,保进胃液分泌,保护胃粘膜;具抗菌,杀虫,镇痛的功效;23.小茴香别名土茴香,香丝菜,温,温肾暖肝,行气止痛,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促进胃肠蠕动;抗溃疡;利胆,保肝;24.白芷辛温,无毒,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浓;解热镇痛,抗炎;有间接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及合成作用,寒热腹痛,牙痛都有疗效;25.薄荷凉,散风热,清头目,利烟喉,透痉解郁;解痉作用;保肝,利胆;抗身长生物、抗炎;26.黑芝麻平,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降血糖;延缓衰老;补僧肝肾;润肠通便;27.大蒜温,温中行滞,解毒,杀虫;抗菌,抗病毒,杀原虫;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免疫;抗肿瘤;保肝;28.草果温,燥湿温中,止呕吐;镇痛;抗菌;保进消化;29.砂仁温,化湿开胃,行气开胃,温脾止泻;增进胃肠运动;抗血小板凝聚;30.肉豆蔻温辛,温中散寒,行气消食,对心腹胀满,胃弱呕逆,脾肾不足,食欲不振有效,镇静,抗炎,抗肿瘤,对平滑肌先兴奋,后抑制;31.白豆蔻温,辛,无毒,化湿行气,对胃冷恶心,小儿吐乳有疗效,温中止吐,开胃消食,促进消化32.山柰温,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温中散寒,化浊,行气,消肿止痛,对胃寒痛,消化不良有功效,对肠道平滑肌小剂量呈兴奋作用,促使粘膜充血;33.香椽似陈皮利气止痛优于陈皮34.高良姜此姜热温胃散寒,理气止痛,帮助消化,对腹部因受冷而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都有疗效,其食用功效,抗菌,利胆,助消化;35.九里香温有小毒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痉作用,局麻作用,抗生育作用子宫兴奋;36.当归苦,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血小板凝聚,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治血虚头痛,眩晕;37.山药别名怀山药;平,补脾,养肺,固肾益精,具有健脾止泻,益肾补肺功效,降血糖,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肉蔻、草果、丁香、白芷肉豆蔻又称肉蔻、肉果,也可以入药;香料肉豆蔻呈蚕豆大小的卵圆形,表皮有细纹,灰褐色,有强烈的香气;肉豆蔻具有温中,行气,消食,除痰,固肠,醒酒解毒的功效;肉豆蔻适合烧卤肉类时添加,炖煮牛羊肉的时候加入肉豆蔻可以提鲜去腥;肉豆蔻使用时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中毒反应;草豆蔻又称草果,原产于我国,自古以来就作为香料食用;草豆蔻表面有细密的纵向纹路,果实呈长圆形,深褐色,气味强烈;具有温中燥湿、行气健脾的功效,烹饪中使用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草豆蔻适合炖卤肉类时使用,也适合添加在火锅中作为锅底调味料使用;丁香外形酷似钉子,有强烈香气,由丁香花未开放的花蕾干制而成,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驱寒温胃的作用;丁香与肉类同煮能去腥膳,为菜肴增添水果风味的香气;但丁香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气味突出,反而破坏了菜肴整体的香气平衡;香叶、小茴香、陈皮、沙姜香叶也称玉桂叶,是由玉桂树的树叶干制而成,叶片卵圆,顶端微尖,气味芬芳;由于香叶具有浓烈的香气,因此可以很好地掩盖腥膻气味,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掩盖了食材本身的味道;香叶适合在烹制牛肉时使用;小茴香也称土茴香、香子,茴香的嫩叶可做蔬菜食用,种子作为香料;茴香含有大量茴香油,能够刺激肠胃分泌消化液,促进肠胃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茴香能够除去肉中腥臭,适合与牛羊肉和禽类同煮;体质阴虚火旺的人应少用;陈皮是橘的果皮经干制而成,之所以称为陈皮是因为果皮干制后需经陈化方为陈皮,而且有越陈越香之说;陈皮表皮呈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皱纹和小凹陷,内侧浅黄色,手感干硬,嗅之有橙橘香气;陈皮具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香料可以起到去除鱼、肉腥气,增香开胃的作用;煲肉汤和鱼汤时加入少量陈皮可以提鲜去腥;沙姜也称山奈、三奈,外形酷似老姜,其作用也与姜类似;沙姜所含姜辣素很高,口味带甜,具有行气化痰、消食开胃、健脾去湿的作用;沙姜性热,多食会导致身体燥热、口舌生疮,所以热性体质的人应少食;炖肉时加入沙姜可以杀菌、去腥、开胃;作为一种香草,在实际使用上需要较长的烹煮时间才能有效释放其独特的香味;普通使用于汤汁类、肝酱类和烩肉类菜中;具有温中行气、止痛散寒、除冷健胃的作用;菠萝皮所属中草药之一、菠萝皮又名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果皮;具有解毒、止咳、止痢的功能,主治咳嗽;痢疾; 涩;甘;平菠萝皮能护胃,菠萝皮除去外面刺手的部分除了富含食物纤维和维生素C之外,菠萝皮中的菠萝蛋白酶可以分解食物,清除消化道内的死亡组织,具有护胃抗癌的功效,此外菠萝皮中菠萝蛋白酶的含量是果肉的两倍;有一种毒叫肉毒,菠萝作解药祛除羊肉膻味的妙招:菠萝皮菠萝的皮,大家一般是把它放在刚装修过的新房里,用来吸收异味;也有人把它放在冰箱里,当成除臭剂使用;其实,把菠萝皮当成调料用也不错;菠萝皮有助消化的作用;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有的人吃多了肉食,消化不了,会引起咳嗽,或是拉肚子;在炖肉的时候,放几片菠萝皮一起煮,对身体非常好;菠萝皮有助消化的作用在肉类中,羊肉的膻味是最难去掉的,多放葱姜蒜也不那么管用;姨妈传授给我一个小秘诀:放菠萝皮;我们可以在吃过菠萝以后,把削下来的菠萝皮晾干保存起来;炖羊肉的时候放一些晒干的菠萝皮,就可以完全去除羊肉的膻味;菠萝皮祛除羊肉膻味的作用,比葱姜要强;如果炖羊肉放了葱姜和料酒之后,感觉还是有点膻,那你加几片晾干的菠萝皮,就会好多了;北京人讲究吃“口外”的羊肉,就是长城以北地区的羊,因为没有那么重的膻味;新疆的羊肉也是,肥嫩而不膻;这不知道是不是跟气温有关系,可能寒冷地区养出来的羊就要好一些吧;反正我感觉越是往南走,出产的羊肉膻味就越重一些;有一次,买来的羊肉不知道是哪里出的,炖好了之后,膻味很重,家里人都不爱喝;我想起姨妈帮我晾晒的一瓶子菠萝皮;马上找出来,在汤里边放了几片,重新开火炖了半小时,膻味就没有了;去除羊肉膻味方法1、萝卜去膻法将白萝卜戳上几个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滚开后将羊肉捞出,再单独烹调,即可去除膻味;2、米醋去膻法将羊肉切块放入水中,加点米醋,待煮沸后捞出羊肉,再继续烹调,也可去除羊肉膻味;3、绿豆去膻法在烹调羊肉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绿豆进去煮,这样能很好的帮助去除膻味;4、咖喱去膻法烧羊肉时,加入适量咖喱粉,一般以 1000 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为宜,煮熟煮透后即为没有膻味的咖喱羊肉;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5、料酒去膻法将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几遍后,切成片、丝或小块装盘,然后每500 克羊肉用料酒50 克、小苏打25 克、食盐10 克、白糖10 克、味精5 克、清水250 克拌匀,待羊肉充分吸收调料后,再取蛋清3 个、淀粉50 克上浆备用;过些时候,料酒和小苏打可充分去除羊肉中的膻味;6、药料去膻法可以将一些药料放在一个纱布中包裹好,放到煮羊肉的锅里一起煮;这样能让羊肉的膻味减轻,而且羊肉还有了另外的一种风味;7、浸泡除膻法将羊肉用冷水浸泡 2~3 天,每天换水 2 次,使羊肉肌浆蛋白中的氨类物质浸出,也可减少羊肉膻味;8、桔皮去膻法炖羊肉时,在锅里放入几个干桔皮,煮沸一段时间后捞出弃之,再放入几个干桔皮继续烹煮,也可去除羊肉膻味;9、核桃去膻法选上几个质好的核桃,将其打破,放入锅中与羊肉同煮,也可去膻;10、去膻法用山楂与羊肉同煮,去除羊肉膻味的效果甚佳;柚子皮里面的白瓢浸泡一两天后,可以直接拿来入菜;不仅可以降低菜的脂肪含量,还可以起到化解油腻的作用柚子皮的作用是什么2012年11月27日来源:互联网柚子味甘而酸,性寒;具有消食和胃、理气、化痰、解酒毒等功效;柚子是我们常吃的一种水果,柚子即是佳果又是良药,大多数人在食用柚子的果肉后,往往把柚皮一丢了之,其实柚皮是可以食用的,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暖胃、化痰、润化喉咙等食疗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柚子皮的功效;柚子皮的功效1、能起到化解油腻的作用;柚子皮是柚子的身体的一部分,自然含有柚子的一定营养成分,且其具有通气孔,能吸收油腻物质,起到化解油腻的作用2、柚子皮营养丰富,好多人吃了柚子把皮给扔了,真是太可惜啦;柚子中含有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叫做柚皮甙,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柚子皮顺气、去油解腻、是清火的上品,长期食用还有美容之功效; 柚子皮中含有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叫柚皮甙dai——可以减少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5、去油腻:柚子皮有加速动物脂肪分解、去油腻的作用;柚子皮中有一种成分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柚子吃完将皮内的白筋撕下后,放在通风处吹干,再在阳光下晒干水分,待干硬时,用刺有小孔的塑胶袋装好保存,可用来做肉类去膻的辛香料;6、治冻疮:用晒干的柚子皮煮水,烧到很浓时取此水热敷冻伤处,但破皮之处忌;热敷的温度要注意,刚开始时,毛巾温度不可太烫,可抖抖热气再敷;待冻伤处适应后逐渐增加温度;7、调味醋:新鲜柚子皮洗净后,切成细丝放进白醋内,柚子的香味会渗入醋内,变成美味养颜的柚子调味醋,用来烹调中、西料理;给肉去膻味,用法很简单,不过需要处理一下,把外面的表皮削掉,记住一定要削干净,不然会有苦味儿,好了,需要用到的就是这些瓤;再切成小块儿,把他们放到干燥的地方晾干;看看,这是调查员晾晒了三天的柚子皮,但用手捏捏还是不够干燥,建议您晾晒七天以上;等着晒干以后,炖羊肉汤的时候,放几块儿,就不会有膻味儿了,原因是柚子皮上这些丰富的空隙,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儿的能力,炖出来的羊肉汤口感会更好;原来,柚子皮本身带有一种特殊的甘香,用它炖汤炖菜,会平添淡淡的清香味儿;独特的香味能够去除羊肉的膻味;很多有名的羊肉火锅店都会使用柚子皮来熬制羊肉汤,熬好的汤中不仅有羊肉的美味,还有柚子的清香;甘蔗减少羊肉的膻;茶叶可除去膻味;如何给羊肉除膻味,做一碗清甜的羊肉汤这羊肉也是好久之前的作品,再不上的话就要等明年了~嘻嘻,话说现在都春天了,怎么天气还是这么的阴冷呢还一直下雨,这样的天气已经维持了一个多月了,我已经许久没有看到阳光了,人也快发霉了~哎~好想吃艾,春天艾草生长,满地都是艾草,可是今年我还未看到艾草的身影,好怀念艾粑粑哟~看到羊肉, 我就想到那会去我表哥家吃羊肉,听舅妈介绍说,给我们杀的那头羊叫智羊,是小山羊的意思,那样的山羊身上是没有膻味的;我开始很不相信,晚上吃宵夜的时候,表哥端出一盆清水,烧开之后只放了盐,接着就把羊肉倒进去煮,煮熟了直接叫我们吃,开始都很抗拒,但是在他的诱惑下还是吃了一丁,哇塞~吃到口中;完完全全没有感受到一丁点的膻味;味道真的好绝;;那天晚上临睡前我就死撑着吃了3碗的羊肉;;爽到不行;;什么规矩什么养生观念统统抛到一边去,偶尔放肆开怀一下哪感觉还是很棒的~至少我很快乐但是在我们一般的市场上很少会买到真正好的羊肉,每次买回来一闻哇~都是一股膻味,煮的时候都要放很多调味料一起炖煮才能遮掩住羊肉的膻味;但是今天介绍的一个方子真的很管事,之前我也有提到过不知道有木有人记得~就是在焯烫羊肉的时候放上一小块菠萝皮就好了;我舅妈说她们在杀母羊吃的时候煮羊也必须要放少一点菠萝皮除膻,效果非常的好哦~材料:羊肉一斤香草茴香桂皮八角草果适量甘蔗一小节泡发的黄豆一小碗羊肉买回来清洗干净,锅里烧开水,放入几片姜和一块菠萝皮,接着把羊肉倒进去煮上5分钟,接着到出来,准备好所有的材料,用纱布包紧,甘蔗清洗干净切成块待用;接着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沙煲里加入温开水,最后倒入事先泡发好的黄豆,煲上3 ,4小时即可~在煲汤的时候你就可以慢慢慢慢享受煲煮羊肉的那股香味,飘满屋子;幸福的等待着爱人回家一块吃饭,当爱人一推开门闻到阵阵饭菜香那幸福的表情,你会觉得特别的满足纯属说我自己的感受 ,啊哈哈哈哈药料去膻法烧煮羊肉时,用纱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苏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还可使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冬季,是食用温补的羊肉正当时,但其特有的膻臊味却令人难以忍受,所以,除膻去臊就成了烹制羊肴的首要任务;本期红餐微杂志,我们将为你介绍20种去除羊肉膻臊气味的方法,餐饮朋友们要收藏好了;1、剔除漂洗去膻法羊肉的异味,主要来自于其脂肪组织,如羊尾脂肪、皮下脂肪、羊皮脂腺等脂肪中的挥发性脂肪酸;那么,我们在初加工羊肉时,可以先将其肥瘦肉分割开,并剔去肌肉间隙那些带脂肪的筋膜,斩成块后,再用清水漂洗30分钟;漂洗可使羊肉肌间蛋白中的氨类物质溶解到水里,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减轻膻味;2、白萝卜去膻法白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而羊肉比较温热,因此,两者搭配会在寒热方面比较平衡;而更重要的是,两者搭配既能减少白萝卜的辣味,也能减少羊肉的膻味;此外,这样的搭配不但营养互补,还能减轻羊肉的油腻感;3、香菜去膻法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就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4、胡萝卜去膻法焖烧羊肉时放一些胡萝卜,再加些葱、姜、料酒等作料一同烧制,是一个很好的除膻方法,因羊肉与胡萝卜同烧,不但可以去掉膻味,还能弥补羊肉所缺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这样烧出来的羊肉,吃起来不仅不觉油腻,而且能增加营养价值;5、花椒去膻味法在炖或炒羊肉时,放入适量的花椒,能去除羊肉的膻气味;最好把花椒用油煸透后即刻扔掉,要不然花椒吃到嘴里会让人嘴巴发麻;6、茶叶去膻法把茶叶装在纱布袋里与羊肉同煮,可除膻味;炒羊肉时,将羊肉中水份炒干,洒进浓茶,连续数次,羊肉膻味即可去除,且香脆可口;7、孜然去膻法孜然在去除羊肉膻气上真是一顶一的好羊肉和孜然,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尤其是在烤羊肉时,加上孜然调味:羊肉架在炉上,微微变色的时候就撒上孜然,随着温度变高,渗出的油脂引爆了孜然的味道,双重鲜香一起飘来,谁的食欲能不被勾起8、味精去膻法炒羊肉放入少量的味精;虽然味精吃多了对人体健康不利,但是为了去除羊肉的膻气味,可以在羊肉七八成熟时放入少量味精;9、白酒去膻法红烧羊肉时加点白酒可消除膻味,还可使味道鲜美并容易烂;10、米醋去膻法将羊肉切成块状后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清水没过羊肉,然后倒入少许的米醋,用大火煮滚后就可以捞出羊肉,重新更换一锅清水,然后继续煮羊肉,添加其他的调味料,就可以完全去除羊肉的膻味了;11、香料去膻法烧煮羊肉时,用纱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苏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还可使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12、大葱去膻法无论是洋葱还是大葱,都是羊肉的好拍档,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葱爆羊肉”;葱对羊肉有点“一物降一物”的效力,羊肉的膻味对它来说是分分钟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大火一爆炒,把葱充份炒软,只留下一盘鲜香;13、咖喱去膻法烧羊肉时,加入适量咖喱粉,一般以1000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为宜,煮熟煮透后即为没有膻味的咖喱羊肉;14、绿豆去膻法在炮制羊肉的时候,无论是煮羊肉汤,还是炖羊肉,或者是吃火锅,都可以放一小把绿豆到汤里面,和羊肉一起煮,不用另外捞出羊肉,这样去膻味的方法更加方便与快捷;15、橘皮去膻法平时留着一些橘子皮,在炖羊肉的放一些洗干净的橘皮下锅,煮沸之后就将橘皮捞起来丢掉,然后再放入几个橘皮继续煮,重复几次就可以去除羊肉的膻味;16、核桃去膻法在炖羊汤之前准备几个核桃,然后将核桃打破后不用去壳,然后用纱布袋子包住,避免漏出核桃壳的碎渣,然后和羊肉一同放入锅中煮,一直煮到羊汤好了为止,最后食用的时候将核桃纱布袋拿出来即可;17、浸泡去膻法将羊肉用冷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次,使羊肉肌浆蛋白中的氨类物质浸出,也可减少羊肉膻味;18、山楂去膻法准备几两山楂,然后在煮羊肉的时候就放入洗干净后的山楂,开大火一同煮,不用捞出山楂;19、料酒去膻法将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几遍后,切成片、丝或小块装盘,然后每500克羊肉用料酒50克、小苏打25克、食盐10克、白糖10克、味精5克、清水250克拌匀,待羊肉充分吸收调料后,再取蛋清3个、淀粉50克上浆备用;过些时候,料酒和小苏打可充份去除羊肉中的膻味;20、蔬菜腌渍去膻法制作烤羊腿、羊排时,可以先用洋葱、香芹、胡萝卜、香菜、青红椒、老姜、大葱等。
几种中药香囊的配方

几种中药香囊的配方防蚊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
比例为1∶1∶1∶1。
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白芷、川芎、芩草、甘松,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驱蚊虫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
儿童防感冒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山奈、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胡庆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藿香,艾叶,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 100克三奈 60克白芷 60克苍术 60克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中药香囊配方大全

中药香囊配方大全中药香囊是一种利用中草药的香气来调理身体的传统中医疗法。
它可以通过散发的香气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起到舒缓情绪、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等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香囊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薰衣草香囊。
配方,薰衣草、丁香、桂皮、干姜、白芷、艾叶。
制作方法,将以上草药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用纱布袋包裹,晾晒数日即可使用。
2. 平安香囊。
配方,白芷、当归、川芎、香附、丁香、桂皮、熏衣草。
制作方法,将以上草药混合后,用纱布袋包裹,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数日即可使用。
3. 安神香囊。
配方,丁香、桂皮、白芷、菖蒲、艾叶、熏衣草。
制作方法,将以上草药混合后,用纱布袋包裹,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数日即可使用。
4. 暖宫香囊。
配方,当归、川芎、香附、丁香、桂皮、白芷。
制作方法,将以上草药混合后,用纱布袋包裹,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数日即可使用。
5. 润肺香囊。
配方,桔梗、百合、麦冬、白芷、川芎、丁香。
制作方法,将以上草药混合后,用纱布袋包裹,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数日即可使用。
中药香囊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香囊放置于枕头下、衣柜内、书桌旁或者手提包中,让香气自然散发即可。
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用手轻轻拍打香囊,让香气重新充分散发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香囊虽然是一种天然的中医疗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孕妇、儿童、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另外,香囊的草药成分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新的香囊。
总的来说,中药香囊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人的中医疗法,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调理身体。
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香囊配方,享受中草药带来的健康和舒适。
制香配方

制香配方念佛威力大的文档香初分五种:贡、安神、怡神、凝神、启辛,另不定时有其他香品,如禅香和其他专用香等,除启辛香外,其他香品均可用于供奉神佛。
贡香:适于节日和晨起供佛、供神、祭祖、禅修等。
主要成份:檀、沉香、乳香、降香、香附、红花、丁香等安神香:安神安魂,有益于改善心躁、失眠、惊悸等,适于晚睡前使用。
主要成份:檀、降香、川芎、当归、琥珀等怡神香:主要于日常居家及办公使用,调理性情、心生愉悦,调节环境,清新淡雅。
并有助于改善抑郁。
主要成份:降香、零香草、当归等凝神香:有醒脑凝神之功效,最适合学习、办公时使用。
主要成份:藿香、白芷、菖蒲、龙脑、薄荷、益智仁等启辛香:辟邪除秽、除障、预防流感、时疫。
主要成份:辛夷、白芷、川芎等禅香:有助禅定。
主要成份:檀、降香、没药、清静之甘露等,不定期生产和合香方.txt《聚仙香》黄檀香一斤排草十二两沉速香各六两丁香四两乳香四两另外研末郎台三两黄烟六两另外研末合油八两麝香二两橄榄一斤白芨面十二两蜜一斤以上成分研成细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为香的第一层趁料湿又滚一层药。
檀香二斤排草八两沉、速香各半斤将以上三料研为末滚成第二层于是制成了香用纱筛后将湿香晾干。
京城自制香每一万枝香工价二钱。
一万根竹棍价一钱二分。
香袋紫龙力纸每一百张价五钱。
沉速香方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奄叭香三两麝香五线合油六两白芨面八两蜜一斤八两和成滚棍即制成。
《印香方》黄熟香五斤速香一斤香附子、黑香、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一两,柏香二斤,芸香一两,甘松八两,乳香一两,沉香二两,丁香一两,馥香四两,生香四两,焰硝五分以上各料一块研为末放到香印模中模印成形后就可以焚烧了。
《春香方》沉香四两檀香六两结香、藿香、零陵香、甘松各四两, 茅香各四两,丁香一两,甲香五钱,麝香冰片各一钱以上各料用炼蜜拌为湿膏装进瓷瓶密封就可以烧了。
《玉华香方》沉香四两速香黑色者四两檀香四两乳香二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郎台六钱奄叭香三两麝香三钱冰片三钱广排草三两以交趾出产的为妙苏合油五两大黄五钱官桂五钱黄烟即金颜香二两广陵香一两用叶把上列香料研为粉末加进合油调和均匀再加炼好的蜜拌和成湿泥状最后装进瓷瓶用锡盖加蜡密封瓶口烧用时一次取二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纲目拾遗》所记载的中药香品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原所贤大连市中医医院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王景略曾为织造寅公制藏香,其方云得自拉藏,予求其法,附载于此”。
赵学敏是清代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与曹雪芹是同时代的人。
他早年业儒,博览群书。
对医著本草均有研究。
有所得则抄撮成帙达数千卷。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选取所编的医书十二种,取其家“利济堂”之名,题作《利济十二种》付梓刊行于世。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成书于1765年,书中所收集的药物遍及海内外,补正明代医家李时珍之误,录其未收载的药品716种,多为民间草药,亦记载了如金鸡纳等少许西药。
书中所说的王景略,似乎难以考证是谁,推断他大概是一位制香的专家。
而织造寅公,指的则是曹雪芹的爷爷———康熙的宠臣,官至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
曹寅不仅是康熙朝的名士,而且还是一位儒雅的学者。
他收集图书文物,在扬州天宁寺设立书局,校刊刻印了《楝亭十二种》等古籍,主持编辑出版了《全唐诗》、《佩文韵府》等著作,为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的藏香出自西藏,有红藏、黄藏、紫藏之分。
作团成饼者良,如香炷者次之。
赵氏说它“气味猛烈,焚之香闻百步外者佳。
伪者名京香,不入药用”。
《本草纲目拾遗》中所附载的曹府特制的“藏香方”由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等20余气味芬香的中药研成细末后,用榆面、火硝、老醇酒调和制成香饼。
赵氏称藏香有开关窍、透痘疹、愈疟疾、催生产、治气秘等医疗保健的作用,其言不虚。
因为制作藏香所用的原料本身就是一些芳香类的植物中药,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味,来除秽杀菌、祛病养生。
从曹府家制的名贵藏香方,联想起《红楼梦》中贾府焚香的卫生保健习俗的描写,就不难体会到曹雪芹笔下细腻的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氛围。
《红楼梦》中记载了20多种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欣然入梦,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宝钗的袖中散发出的是一丝“冷香”,闻者莫不称奇,而倒霉的妙玉则被一阵“闷香”所熏而昏厥,被歹徒劫持。
具体地说来,书中写了藏香、麝香、梅花香、安魂香、百合香、迷香、檀香、沉香、木香、冰片、薄荷、白芷等不同品类的香料。
香的形状有香饼、盘香、瓣香、线香、末香等。
宁荣府祭祖宗祀神仙开宴会,大观园抚琴弦坐静禅过佳节,焚香都是必不少的仪式。
在那首著名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
这描述的就是香的另一个品种———篆香。
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
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
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
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在《红楼梦》中我们读到诸多的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熏炉祛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使人感受到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宁谧的情调。
焚香是古代人们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卫生保健习俗。
其与道教、佛教结缘,香花供养,盛行不衰。
“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世人常用“香火因缘”来说明彼此投机的宿世缘分。
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
这是因为制香所使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
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养生保健的作用。
由于所含药物的气味不同,制出来的香便有品性各异的功能,如解毒杀虫,或润肺止咳,或防腐除霉、镇痛健脾的功用。
特别是被称为“国老”的中药甘草的掺入,则使制出的香气味不烈不燥,变得香甜柔润更加宜人。
《红楼梦》中亦有用香治病的细节描写。
第97回写道:宝玉在婚礼上揭了新娘的盖头,发现竟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后,旧病复发昏愦起来。
家人连忙,“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
安息香,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是安息香科植物青山安息香或白叶安息香的树干受伤后分泌的树脂,有开窍辟秽、行气活血的功用,临床多用于卒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等症。
第7回,宝钗在叙述“冷香丸”的配伍时,除了四时之花和水外,也曾说和尚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末药作引子,指的就是某种有止咳化痰平喘的芳香药。
至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玫瑰露、梅花点舌丹、十香返魂丹等中成药,都与中医的芳香类药有着不解之缘。
中医的芳香疗法可分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
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即肺结核病。
至于今日风行的药枕、元气袋、减肥巾之类的保健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
香不仅仅外用,而且还可以内服。
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用“线香”入药。
书中说:“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
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
”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咽下。
除此之外,还可“内服解药毒,疮即干”。
我们如果稍为留心一点便会发现,在中国古代的节日民俗中,各种香料(芳香类中药)都扮演了重头的角色。
春节的祭天祀祖就不必说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哪一个不呈现流香溢芳的香文化的韵味呢?《红楼梦》第24回,写贾芸为了谋上大观园里种植花木的差事,想在舅舅卜世仁开的香料铺中赊四两冰片、四两麝香给凤姐送礼。
被舅舅卜世仁拒绝后,从醉金刚倪二那借了15两3钱银子,买了香料后,一大早便送到荣府。
凤姐正在办置端午节用的香料,便接了锦匣,分派了贾芸做了花儿匠的监工。
由此可知,每到节日,香料铺的生意多么兴隆。
除了焚香外,古人还常用香饼熏衣增香防霉,用香末置于书橱画甑中驱虫防蛀。
据蔡质的《汉宫典职仪式选用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
”在汉代的宫中,香炉不仅仅是燃香的所用的器具、祭祀用的陈设,而且被当做“熨斗”来使用。
香饼燃烧后,既提供了热源,又洒播了香气。
联想起书中从宝钗的衣袖中飘散的缕缕“冷香”来,便可知晓大观园中粉黛裙钗们的衣饰为何香气袭人了。
唐代诗圣杜甫在《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有诗句云:“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朝见皇帝归来,群臣的袍袖中携满缕缕香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皇宫中庄严肃穆的场景。
山水诗人王维的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说的就是唐人过重阳节的保健习俗之一:用气味辛辣芬芳的吴茱萸制成香囊,当作发簪插在头发里,来防疫病的侵袭。
纵览中国古代的香文化,皇宫贵族是香料及制品的最主要的消费者,这从历代所著的香谱中就可见一斑。
汉代有郑玄辑著的《汉宫香方注》,隋朝有杨广编写的《隋炀帝后宫香药方》,五代时留下孟昶的《后主香药方》,明代有高濂的《遵生八笺˙论香》。
在科学文化昌达的唐代,自贞观年间始,几位皇帝喜欢使用化妆品,并将口脂、面膏等芬芳的美容药物赏赐给文武大臣。
据史料载,当时每年皇宫中需要进贡十万多盒的兰膏、绛血、红雪、腊脂、五药膏脂、面脂、面药等十几种香药,供君臣嫔妃们使用。
《全唐文》中,载有张九龄、胞皇帝赐给他们美容香药后写的。
这足以说明盛唐时,士大夫阶层的男士们使用芳香类的化妆美容品,是十分流行的。
《红楼梦》中淑女丫环们使用香皂、蔷薇硝、茉莉粉等,也是清代芳香类美容化妆品的缩影。
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载:宋真宗时,宫内有28个香药库,用来贮藏各地进贡的名贵香料。
明代余继登的《典故经闻》中说,明宣宗朱瞻基在批阅太医院的奏折,见有尚衣监需辟虫香两万斤,奏请皇帝诏令派人去福建等地收购时,朱批阅云;“此非急务,不必遣人,且香药安用许多?可减其十之七”。
尚衣监是专门管理皇帝后妃服饰的官职,辟虫香则是一种专门用来熏染衣物,防备虫蛀的香料。
与辟虫香相似,古代的香方中亦有辟寒香、辟邪香等异香名的记载。
从这则史料中可以想见,一个小小的尚衣监,便需要两万斤的香料以备日常之需。
而明宣宗也称得上是一位节俭恤民的君王了。
明代学者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了78种古香方名,并将香分类为清心悦神的幽闲者、畅怀舒啸的恬雅者、远辟睡魔的温润者、薰心热意的佳丽者、醉宴醒客的蕴藉者、祛邪避秽的高尚者的不同品位。
不论是燃之佛炉,焚于卧榻,置于书房,香馥而味有余韵的香,带给我们的是心身的愉悦和情志的健康。
作为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对清代医药养生文化的描写是多侧面的。
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收载的曹府的“藏香方”,说到曹雪芹笔下的贾府香谱的记载,正可洞观中国古代香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面几个“香方”,不过因为个人情况不同,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身体、脚下香方:组成:药物白芷、薰草、杜若、杜衡、藁本等份。
将上面5味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和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每天早晨服3丸,晚上服4丸,用温开水送服。
服20天。
身体香美如意方:组成:甜瓜籽、松树根及皮、大枣、甘草等分。
制作方法:将上面4味药共同研成细末,存贮。
每次服几勺(约6~9克),每日服3次。
服用20天后即有效果,50天后则身体共香,日用100天后衣服、床帏均有香气。
口香方:组成:丁香30克、藿香、零零香、甘松各60克,白芷梢、香附、当归、桂技、益智、槟榔、白寇各40克,麝香5克。
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炼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每次噙化3~5丸。
可以使身体及口香。
香汗方:药物:丁香40克,川椒60粒。
先将丁香研成细末,川椒打碎,然后把两味药物混合拌匀,用绢袋盛装,戴于胸前。
可以绝汗臭发香气。
女人拥有一份淡淡的清香,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加女人的优雅与魅力。
这种香气不是依赖香水的魅力。
一直固执的认为无论多么清淡的香水都有浓烈奢华富贵之气,没有女人本身的体香来的自然与淡雅。
现总结方法如下,共姐妹们共享:1.衣香:每天清洗内衣之间要用香气比较大的香皂清洗;在清洗外衣之时把香水洒在清水做漂洗之用。
2.体香之法:每天用花茶冲水喝,花类也是包括;玫瑰、菊花、桃花、丁香,不仅有增加体香的功效而且还可以养颜美容减肥。
3.口香方:丁香,藿香,白芷,麝香研成细末,用蜂蜜做成小药丸,每日含服3-5丸。
4.香囊:丁香,川椒,研细混合拌匀,用绢袋盛装,佩于胸前可绝汗臭。
女人于香味,自古就情有独钟。
香与女人是夜的华衣,魅之精魂,风过处,暗香浮动,无处不展示一个种绰约优雅的风姿。
点点滴滴之间那或浓或淡或清或雅的香气如蝶儿在花间飞舞。
愿天下间所有的姐妹们如花一样清新靓丽。
女人获得诱人体香五大秘方1.体香方美容效果:服用30天后,令身体甚至脚下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