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概念及知识点拓展(高中数学)

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概念及知识点拓展(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的概念公式及拓展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π,0。

当直线l 与x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注意几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0π;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20π,; 二面角[]π,0; 两向量的夹角[]π,0;2.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k , 即k=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

直线方程:Ax+By+C=0的斜率BAk -=。

方向向量:若()n m a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直线的斜率mn k =。

已知直线上两点:过两点()),(,,2211y x y x 的直线的斜率1212x x y y k --=。

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 0,y 0),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00x x k y y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2.斜截式:已知直线斜率为k ,在y 轴上的截距b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3.两点式:已知直线过了P 1(x 1,y 1),P 2(x 2,y 2) (x 1≠x 2,y 1≠y 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121121x x x x y y y y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4.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 a ≠0,b ≠0)则直线方程为1=+bya x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

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任何直线都可以写成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

拓展:1.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则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则直线两截距相等。

2.设直线方程的一些常用技巧:(1)已知直线y 轴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高中数学里直线与圆的那些事儿。

直线啊,就像是我们在数学世界里的好朋友,直直地向前走,没啥弯弯绕绕。

它的表达式咱可得搞清楚,什么点斜式、斜截式,那都是认识它的重要途径。

就好比你认识一个新朋友,得知道他的名字、爱好啥的,这样才能更熟络嘛。

圆呢,圆滚滚的多可爱呀!它可是有自己的独特标志,圆心和半径。

圆心就是它的核心,半径决定了它的大小。

想象一下,圆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皮球,圆心就是球心,半径就是皮球的大小。

直线和圆碰到一起,那故事可就多了去了。

比如直线和圆相交,这不就像是两个朋友见面握了个手嘛,有交点呢!相切呢,就像是轻轻碰了一下,然后就各自走啦。

相离呢,那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咯。

咱来具体说说知识点哈。

直线的方程,什么一般式、两点式,那都得会用,不然咋在题目里和它打交道呀。

还有直线的斜率,这可是个重要玩意儿,能帮咱判断直线是上坡还是下坡呢。

再看圆,圆的方程咱得牢记于心,这样碰到题目才能一下子认出来呀。

然后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呢?就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呗。

这多简单明了呀!做题的时候,可别马虎。

有时候一个小细节没注意,那答案可就错啦。

就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走错了方向,那可就走远咯。

咱再说说那些难题。

遇到难题别慌张呀,就像打怪兽一样,一步一步来。

先分析分析题目,看看它到底是考咱直线的哪个知识点,还是圆的。

然后对症下药,总能把它解决掉。

高中数学里的直线与圆,虽然不是最难的,但也不能小瞧它们呀。

它们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学好了它们,后面的圆锥曲线啥的才能更容易上手呀。

同学们,加油呀!把直线和圆的知识点都掌握得牢牢的,让它们成为我们在数学世界里的得力助手。

别害怕它们,要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这直线与圆的知识点,咱肯定能拿下!。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其中直线和圆的知识点又是必考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下高中数学中直线和圆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直线1、定义:直线是不弯曲的线,它没有宽度,可以无限延伸。

2、性质:直线是平行的,没有交点,可以通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法:在纸上绘制直线时,要确保线条平直,没有弯曲,且与坐标轴平行。

二、圆1、定义:圆是一个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2、性质:圆具有旋转对称性,可以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而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圆的直径是最长的弦,直径所在的直线穿过圆心。

3、画法:在纸上绘制圆时,可以使用圆规来绘制,确保圆规的两只脚相等,并在画圆的过程中保持圆规稳定。

三、直线和圆的重要知识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假设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Ax0+By0+C|/√(A^2+B^2)。

2、圆的方程:假设圆心为(x0,y0),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x-x0)^2+(y-y0)^2=r^2。

3、圆的标准方程:假设圆心为(a,b),半径为r,则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四、总结高中数学中的直线和圆知识点是必考内容,需要大家熟练掌握。

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要注意直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圆的方程和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如相交、相切、内切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直线和圆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相关问题,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秒杀秘诀---直线系和圆系方程

【高中数学】秒杀秘诀---直线系和圆系方程

直线系和圆系方程定义:如果两条曲线方程是f 1(x ,y)=0和f 2(x ,y)=0,它们的交点是P (x 0,y 0),方程f 1(x ,y)+λf 2(x ,y )=0的曲线也经过点P (λ是任意常数)。

由此结论可得出:经过两曲线f 1(x ,y)=0和f 2(x ,y )=0交点的曲线系方程为:f 1(x ,y )+λf 2(x ,y )=0。

利用此结论可得出相关曲线系方程。

一.直线系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

它的方程称直线系方程。

几种常见的直线系方程:(1)过已知点P (x 0,y 0)的直线系方程y -y 0=k (x -x 0)(k 为参数)(2)斜率为k 的直线系方程y =kx +b (b 是参数)(3)与已知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Ax +By +λ=0(λ为参数)(4)与已知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Bx -Ay +λ=0(λ为参数)(5)过直线l 1:A 1x +B 1y +C 1=0与l 2: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λ为参数)例1:已知直线l 1:x +y +2=0与l 2:2x -3y -3=0,求经过的交点且与已知直线3x +y -1=0平行的直线分析:不论m 为何实数时,直线恒过定点,因此,这个定点就一定是直线系中任意两直线的交点。

解:由原方程得m(x +2y -1)-(x +y -5)=0,①即⎩⎨⎧-==⎩⎨⎧=-+=-+4y 9x 05y x 01y 2x 解得,∴直线过定点P (9,-4)例3:求过直线:210x y ++=与直线:210x y -+=的交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圆的集合,称为圆系。

几种常见的圆系方程:(1)同心圆系:(x -x 0)2+(y -y 0)2=r 2,x 0、y 0为常数,r 为参数。

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

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

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直线和圆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

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理解数学概念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直线的方程直线是平面上一组点的集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其方程。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两种直线方程:截距式和一般式。

1. 截距式方程截距式方程由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表示。

这个方程的形式为:x/a + y/b = 1。

其中a和b分别是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

通过截距式方程,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情况,进而确定直线的位置。

例如,一条直线在x轴上截距为2,在y轴上截距为3,那么它的截距式方程为x/2 + y/3 = 1。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知道直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为(2,0)和(0,3),并且研究直线的斜率等性质。

2. 一般式方程一般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标准表示形式。

它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

其中A、B和C是常数,A和B不能同时为0。

通过一般式方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直线的运算和性质的验证。

例如,一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2x - 3y + 4 = 0。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直线的斜率为2/3,根据斜率的正负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可以判断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

二、圆的方程圆是平面上一组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的集合,圆的方程也有多种形式。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直径式和一般式两种圆的方程。

1. 直径式方程直径式方程是圆的一种直观表示方法,通过圆心和半径来表达圆的性质和位置。

直径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 - h)² + (y - k)² = r²。

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半径的长度。

例如,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的直径式方程为:x²+ y² = 25。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得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和圆在平面上的位置。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斜率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斜率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斜率
高一数学学习中,直线和圆的方程和斜率是学生们首要需要掌握
的概念,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斜率是做好这一知
识点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直线方程
首先,在学习直线方程时,我们需要知道两个点式方程:
1.点斜式方程
点斜式方程:y-y1=k(x-x1)
其中,(x1,y1)为通过的点,k为直线的斜率。

2.斜截式方程
斜截式方程:y=kx+b
其中k为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明白了这两个方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求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
系上的直线方程了。

二、直线斜率
斜率是直线方程的核心,是求解直线的必要工具。

如果我们已知直线
上两个点(x1,y1),(x2,y2),那么直线的斜率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出:k=(y2-y1)/(x2-x1)
三、圆方程
圆方程包括三种表示方式:
1.标准式
标准式:(x-a)²+(y-b)²=r²
其中(a,b)表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

2.一般式
一般式:x²+y²+Dx+Ey+F=0
其中D、E、F为常数,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得。

3.截距式
截距式: x²+y²-2ax-2by+c=0
其中a、b、c均为常数
四、总结
正确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斜率,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较方便地解决各种直线和圆相关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上述方法,理解各项定义,牢记公式,多做习题,是正确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斜率的关键。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习题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习题

直线和圆一.直线1.斜率与倾斜角:tan k θ=,[0,)θπ∈(1)[0,2πθ∈时,0k ≥;(2)2πθ=时,k 不存在;(3)(,)2πθπ∈时,0k <(4)当倾斜角从0︒增加到90︒时,斜率从0增加到+∞;当倾斜角从90︒增加到180︒时,斜率从-∞增加到02.直线方程(1)点斜式:)(00x x k y y -=-(2)斜截式:y kx b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4)截距式:1x y a b +=(5)一般式:0C =++By Ax 3.距离公式(1)点111(,)P x y ,222(,)P x y 之间的距离:12PP =(2)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3)平行线间的距离: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d =4.位置关系(1)截距式:y kx b =+形式重合:1212k k b b ==相交:12k k ≠平行:1212 k k b b =≠垂直:121k k ⋅=-(2)一般式:0Ax By C ++=形式重合: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平行: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垂直:12120A AB B +=相交:1221A B A B ≠5.直线系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表示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和2222:0l A x B y C ++=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不含2l )二.圆1.圆的方程(1)标准形式:222()()x a y b R -+-=(0R >)(2)一般式:220x y Dx Ey F ++++=(2240D E F +->)(3)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r y y r θθ=+⎧⎨=+⎩(θ是参数)【注】题目中出现动点求量时,通常可采取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去解决.(4)以11(,)A x y ,22(,)B x y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0A B A B x x x x y y y y --+--=2.位置关系(1)点00(,)P x y 和圆2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内部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上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外(2)直线0Ax By C ++=和圆2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O a b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R 的大小关系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交点);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切(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离(无交点);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距12d O O =与两圆半径之和12R R +,半径之差12R R -(12R R >)的大小关系当12d R R >+时,两圆相离,有4条公切线;当12d R R =+时,两圆外切,有3条公切线;当1212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有2条公切线;当12d R R =-时,两圆内切,有1条公切线;当120d R R ≤<-时,两圆内含,没有公切线;4.当两圆相交时,两圆相交直线方程等于两圆方程相减5.弦长公式:l =例题:例1若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例2已知两圆C 1:x 2+y 2-2x +10y -24=0,C 2:x 2+y 2+2x +2y -8=0,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例3设直线x -my -1=0与圆(x -1)2+(y -2)2=4相交于A 、B 两点,且弦AB 的长为23,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例4若a ,b ,c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的长(c 为斜边),则圆C :x 2+y 2=4被直线l :ax +by +c =0所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例5已知⊙M :x 2+(y -2)2=1,Q 是x 轴上的动点,QA ,QB 分别切⊙M 于A ,B 两点.(1)若|AB |=423,求|MQ |及直线MQ 的方程;(2)求证:直线AB 恒过定点.例6过点(-1,-2)的直线l 被圆x 2+y 2-2x -2y +1=0截得的弦长为2,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例7圆x 2-2x +y 2-3=0的圆心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________.例8圆心在原点且与直线x +y -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例9已知圆C 经过A (5,1),B (1,3)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例10(1)与曲线C :x 2+y 2+2x +2y =0相内切,同时又与直线l :y =2-x 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半径是________.(2)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2+(y +1)2=1则2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例11已知x ,y 满足x 2+y 2=1,则y -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例12已知两点A (-2,0),B (0,2),点C 是圆x 2+y 2-2x =0上任意一点,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例1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0x y -+=截以原点O (1)求圆O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圆O 切于第一象限,且与坐标轴交于D ,E ,当DE 长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3)设M ,P 是圆O 上任意两点,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N ,若直线MP 、NP 分别交于x 轴于点(m ,0)和(n ,0),问mn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例14圆x 2+y 2=8内一点P (-1,2),过点P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直线l 交圆于A 、B 两点.(1)当α=43π时,求AB 的长;(2)当弦AB 被点P 平分时,求直线l 的方程.例15已知半径为5的动圆C 的圆心在直线l :x -y +10=0上.(1)若动圆C 过点(-5,0),求圆C 的方程;(2)是否存在正实数r ,使得动圆C 中满足与圆O :x 2+y 2=r 2相外切的圆有且仅有一个,若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5 7 4 由点斜式得所求直线方程为y- = x ,
4 3
9 3
3
即4x-3y+9=0. 解法二:由垂直关系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4x-3y+m=0,
2 x 3 y 1 0, 可解得交点坐标为 5 7 , 由方程组 , x 3y 4 0
∴-1≤λ<1或1<λ≤3. 综上所述,λ的取值范围为[-1,3],故选B.
例2 (2016豫西五校2月联考,13)曲线y=x3-x+5上各点处的切线的倾斜 角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设曲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θ(θ∈[0,π)),因为y'=3x2-1 ≥-1,所以tan θ≥-1, 结合正切函数的图象可知,θ的取值范围为 0, 2 ∪ 4 , .
方法 3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1.方程选择的原则:求圆的方程时,如果由已知条件易求得圆心坐标、半 径或需要用圆心坐标、半径列方程,常选用标准方程;如果已知条件和 圆心坐标、半径无直接关系,而与经过的点有直接关系,常选用一般方 程. 2.求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圆的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大 致步骤如下:①根据题意,选择方程形式(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②根据 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③解出a,b,r或D,E,F,代入所选的方 程中即可.
§9.1
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知识清单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1)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① 正向 与直线l
② 向上的方向 所成的角即为直线l的倾斜角; (2)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③ 0° ; (3)直线倾斜角θ的范围为④ [0,π) . 2.直线的斜率 (1)若直线的倾斜角θ不是90°,则斜率k=⑤ tan θ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高中数学之直线与圆的方程一、概念理解: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 ②平行:α=0°; 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 α (α≠90°); 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 ③范围: 斜率 k ∈ R 。

3、斜率与坐标:12122121tan x x y y x x y y k --=--==α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 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①相交:斜率21k k ≠(前提是斜率都存在)特例----垂直时:<1> 0211=⊥k k x l 不存在,则轴,即; <2> 斜率都存在时:121-=•k k 。

②平行:<1>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二、方程与公式: 1、直线的五个方程:①点斜式:)(00x x k y y -=- 将已知点k y x 与斜率),(00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b kx y += 将已知截距k b 与斜率),0(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2121121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其中, 将已知两点),(),,(2211y x y x 直接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1=+bya x 将已知截距坐标),0(),0,(b a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3、距离公式:①两点间距离:22122121)()(y y x x P P -+-=②点到直线距离:2200BA C By Ax d +++=③平行直线间距离:2221BA C C d +-=4、中点、三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2211y x B y x A①AB 中点),(00y x :)2,2(2121y y x x ++ ②AB 三分点),(),,(2211t s t s :)32,32(2121y y x x ++ 靠近A 的三分点坐标 )32,32(2121y y x x ++ 靠近B 的三分点坐标 中点坐标公式,在求对称点、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经常用到。

三分点坐标公式,用得较少,多见于大题难题。

5.直线的对称性问题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设这个点为P (x 0,y 0),对称后的点坐标为P ’(x ,y ),则pp ’的斜率与已知直线的斜率垂直,且pp ’的中点坐标在已知直线上。

三、解题指导与易错辨析: 1、解析法(坐标法):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依据几何性质关系,设出点的坐标;②依据代数关系(点在直线或曲线上),进行有关代数运算,并得出相关结果; ③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中“所求或所要证明”。

2、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最值问题”:①PB PA +的最小值:找对称点再连直线,如右图所示: ②PB PA -的最大值:三角形思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22PB PA +的最值:函数思想“转换成一元二次函数,找对称轴”。

3、直线必过点:① 含有一个参数----y=(a-1)x+2a+1 => y=(a-1)(x+2)+3令:x+2=0 => 必过点(-2,3)②含有两个参数----(3m-n)x+(m+2n)y-n=0 => m(3x+y)+n(2y-x-1)=0 令:3x+y=0、2y-x-1=0 联立方程组求解 => 必过点(-1/7,3/7) 4、易错辨析:① 讨论斜率的存在性:解题过程中用到斜率,一定要分类讨论:<1>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题意; <2>斜率存在时,斜率会有怎样关系。

② 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不能“错认为”截距就是距离,会丢解; (求解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时,较为常见。

) ③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1> 直线与两定点所在直线平行; <2> 直线过两定点的中点。

圆的方程1. 定义: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以定长绕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的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 圆的方程表示方法:第一种: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其中圆心⎪⎭⎫⎝⎛--2,2E D C ,半径2422FE D r -+=.当0422 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2E D . 当0422 F E D -+时,方程无图形.第二种: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其中点),(b a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 第三种:圆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θθsin cos r b y r a x (θ为参数)注:圆的直径方程:已知0))(())((),(),(21212211=--+--⇒y y y y x x x x y x B y x A 3.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00y x M 及圆2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020)()(r b y a x -+-⇔②M 在圆C 上22020)()r b y a x =-+-⇔( ③M 在圆C 外22020)()(r b y a x -+-⇔ 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圆C :)0()()(222 r r b y a x =-+-; 直线l :)0(022≠+=++B A C By Ax ; 圆心),(b a C 到直线l 的距离22BA C Bb Aa d +++=.①r d =时,l 与C 相切; ②r d 时,l 与C 相交;, ③r d 时,l 与C 相离. 5、圆的切线方程:①一般方程若点(x 0 ,y 0)在圆上,则(x – a)(x 0 – a)+(y – b)(y 0 – b)=R 2. 特别地,过圆222r y x =+上一点),(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200r y y x x =+.(注:该点在圆上,则切线方程只有一条)②若点(x 0 ,y 0)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1)()(2110101R x a k y b R x x k y y ,联立求出⇒k 切线方程.(注:过圆外的点引切线必定有两条,若联立的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另外一条切线必定是垂直于X 轴的直线。

) 6.圆系方程:过两圆的交点的圆方程:假设两圆方程为:C 1:x 2+y 2+D 1x+E 1y+F 1=0 C 2:x 2+y 2+D 2x+E 2y+F 2=0则过两圆的交点圆方程可设为:x 2+y 2+D 1x+E 1y+F 1+λ(x 2+y 2+D 2x+E 2y+F 2)=0过两圆的交点的直线方程:x 2+y 2+D 1x+E 1y+F 1- x 2+y 2+D 2x+E 2y+F 2=0(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的方程就是直线方程)7.与圆有关的计算:弦长的计算:AB=2*√R 2-d 2 其中R 是圆的半径,d 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AB=(√1+k 2)*∣X 1-X 2∣ 其中k 是直线的斜率,X 1与X 2是直线与圆的方程联 立之后得到的两个根过圆内的一点的最短弦长是垂直于过圆心的直线圆内的最长弦是直径 8.圆的一些最值问题①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 ②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长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③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x-a )/(y-b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圆上的点与该点(a ,b )的斜率问题,即先求过该定点的切线,得到的斜率便是该分式的最值。

④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求x+y 或x-y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设T=x+y 或T=x-y ,在圆上找到点(X,Y)使得以y=x+T 或y=x-T 在Y 轴上的截距最值化。

9.圆的对称问题①已知圆关于已知的直线对称,则对称后的圆半径与已知圆半径是相等的,只需求出已知圆的圆心关于该直线对称后得到的圆心坐标即可。

②若某条直线无论其如何移动都能平分一个圆,则这个直线必过某定点,且该定点是圆的圆心坐标圆锥曲线椭圆椭圆: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集合1、定义:12122(2)PF PF a a F F +=> 第二定义:(01)PF ce e d a==<<2、标准方程:22221(0)x y a b a b +=>> 或 22221(0)y x a b a b+=>>;3、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θθ=⎧⎨=⎩ (θ为参数)θ几何意义:离心角4、几何性质:(只给出焦点在x 轴上的的椭圆的几何性质) ①、顶点(,0),(0,)a b ±± ②、焦点(,0)c ± ③、离心率(01)ce e a=<< ④准线:2a x c=±(课改后对准线不再要求,但题目中偶尔给出)5、焦点三角形面积:122tan2PF F Sb θ=⋅(设12F PF θ∠=)(推导过程必须会)6、椭圆面积:S a b π=⋅⋅椭(了解即可)7、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相离(0∆<);相交(0∆>);相切(0∆=) 判定方法: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判别式判断根的个数 8、椭圆切线的求法1)切点(00x y )已知时,22221(0)x y a b a b +=>> 切线00221x x y ya b +=22221(0)y x a b a b +=>> 切线00221y y x xa b+=2)切线斜率k 已知时, 22221(0)x y a b a b +=>> 切线y kx =22221(0)y x a b a b+=>> 切线y kx =9、焦半径: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22221(0)x y a b a b+=>> 0r a ex =±(左加右减)22221(0)y a a b a b+=>> 0r a ey =±(下加上减)双曲线1、定义:122PF PF a -=± 第二定义:(1)PF ce e d a==> 2、标准方程:22221(0,0)x y a b a b-=>>(焦点在x 轴)22221(0,0)y x a b a b -=>>(焦点在y 轴) 参数方程:sec tan x a y b θθ=⋅⎧⎨=⋅⎩ (θ为参数) 用法:可设曲线上任一点P (sec ,tan )a b θθ3、几何性质 ① 顶点(,0)a ±② 焦点(,0)c ± 222c a b =+ ③ 离心率ce a=1e > ④ 准线2a x c±⑤ 渐近线 22221(0,0)x y a b a b -=>> by x a=±或22220x y a b -=22221(0,0)y x a b a b -=>> by x a=±或22220y x a b -= 4、特殊双曲线①、等轴双曲线22221x y a a -= e =渐近线y x =±②、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共轭双曲线22221x y a b-=-性质1:双曲线与其共轭双曲线有共同渐近线性质2:双曲线与其共轭双曲线的四个焦点在同一圆上 5、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① 相离(0∆<);② 相切(0∆=); ③ 相交(0∆>) 判定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需要与渐近线联系一起 0∆=时可以是相交也可以是相切 6、焦半径公式22221(0,0)x y a b a b -=>> 点P 在右支上 0r ex a =±(左加右减) 点P 在左支上 0()r ex a =-±(左加右减)22221(0,0)y x a b a b-=>> 点P 在上支上 0r ey a =±(下加上减) 点P 在上支上 0()r ey a =-±(下加上减) 7、双曲线切线的求法① 切点P 00(,)x y 已知 22221(0,0)x y a b a b -=>> 切线00221x x y ya b -=22221(0,0)y x a b a b -=>> 切线00221y y x xa b-=② 切线斜率K 已知 22221x y a b -= 222()by kx a k b k a=±->8、焦点三角形面积:122cot2PF F Sb θ=⋅(θ为12F PF ∠)抛物线1、定义:平面内与一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轨迹)2、几何性质:P 几何意义:焦准距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设为P 标准方程:22(0)y px p => 22(0)y px p =->图 像:范 围: 0x ≥ 0x ≤对 称 轴: x 轴 x 轴顶 点: (0,0) (0,0)焦 点: (,02p ) (,02p -) 离 心 率: 1e = 1e =准 线: 2p x =- 2p x = 标准方程:22(0)x py p => 22(0)x py p =->图 像:范 围: 0y ≥ 0y ≤对 称 轴: y 轴 y 轴定 点: (0,0) (0,0)焦 点: (0,2p ) (0,)2p - 离 心 率: 1e = 1e =准 线: 2p y =- 2p y = 3、参数方程222x pt y pt⎧=⎨=⎩(t 为参数方程)⇔22(0)y px p => 4、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椭圆:双曲线通径长22b a抛物线通径长2P 5、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有两个交点或一个交点) 2)相切(有一个交点);3)相离(没有交点)6、抛物线切线的求法1)切点P 00(,)x y 已知:22(0)y px p =>的切线;00()y y p x x =+2)切线斜率K 已知:22(0):2p y px p y kx k=>=+ 此类公式填空选择或解答题中(部分)可作公式直接应用附加:弦长公式:y kx b =+与曲线交与两点A 、B 则解题指导:轨迹问题:(一)求轨迹的步骤1、建模: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p (x ,y )2、立式:写出适条件的p 点的集合3、代换:用坐标表示集合列出方程式f (x ,y )=04、化简:化成简单形式,并找出限制条件5、证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曲线上(二)求轨迹的方法1、直接法:求谁设谁,按五步去直接求出轨迹2、定义法:利用已知或几何图形关系找到符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3、转移代入法:适用于一个动点随另一曲线上的动点变化问题4、交轨法:适用于求两条动直线交点的轨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