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一框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一框__习题

一、选择题1.新华网西宁2010年4月18日电,国家发改委于4月16日紧急下达玉树抗震救灾粮计划,从现有中央储备粮库存中无偿划拨4600吨储备粮给青海省,由青海省负责组织救济粮出库、加工和调运,并免费发给救助对象。
材料中的救济粮() A.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灾民的需要B.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材料中的救济粮没有用于交换,所以它不是商品,故C正确。
A、B判断错误,材料中的救济粮是劳动产品,D观点错误。
答案: C2.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货币B.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A、B两项本身错误;D是货币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3.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以前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货币则不是B.以前是固定的,现在是不固定的C.以前是不固定的,现在是固定的D.以前是商品,现在不是商品解析: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一种商品,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劳动关系,A、D错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选C。
答案: C4.2010年2月4日中新网消息,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香港富豪最新排行榜,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集团主席李嘉诚仍然稳坐香港富豪榜之首。
人们习惯上用货币来衡量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C.货币由贵金属来制造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正因为如此,货币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可以代表卖掉的商品,也可以代表买到的商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拥有货币就代表着拥有社会财富。
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其原因。
答案: D5.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 A.是商品,有价值B.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D.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之所以为货币,就在于能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故A排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交易媒介
货币是商品的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 作为交易媒介允许将出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与买入商品 和服务的行为相分离,商品的交易不再需要寻求交易双 方所要求的品种、质量、数量以及时间和地点的一致。 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 易成本。
规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与流通
辅币(fractional money)是低于本位币面值的小额货币,不足值的铸币, 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也不具有无限的法偿效力,所以 多用贱金属铸造。
规定信用货币及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当代世界各国实际流通的本位货币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或是 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是以国家 信用作保证的法定支付手段。因此,它必须有法律加以限制和 保护。
现代信用货币
包括纸币、辅币(二者统称为通货、现金)、银行存 款和其他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如支票和信 用卡等。电子货币则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支 付工具,也是一种新的信用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宏观计量和结构
1、货币的计量
目前,在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根据其流动性的差异, 将货币划分为3个层次:
GDP缩减指数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国际货币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范围超越国界并为许多国家所 接受的时候,该货币就成为国际货币,从而拥有了国 际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种类和计量
一、货币的种类
1、实物货币
世界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如羽毛、贝壳、兽皮、 铜、银、金等。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价值储藏能力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其价值储藏能力下 降。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三节.货币的现代定义
• 二.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 1.M0:流通中的现金 • 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
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 • 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
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
Drawn under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of Barclays Bank of Canada Toronto, Number TODC603921 dated 30 June 2004.
To: Barclays Bank PLC Manchaster ISB 51 Mosley Street Manchester
• 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商品 交换的
• 世界货币的发展表明,作为货币材料的贱金属铜, 铁逐步让位于贵金属金银
第一节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 足值货币的特点 • 它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 它是以其本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 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 • 它本身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难以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向高一 级货币形态转化
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 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 式的总称
第二节 货币本位制度
• 2.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 • (一)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 (二)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
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节.货币的现代定义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举一个例子:小明的100元钱
A服装公司
一件衣服
一百元现金
水果店
一
表
百
现百元现金 书
一
一
百
袋
元
水
现
果
金
书店
第一节 货币流通
(2)货币流通的特点
货币形态保持不变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连续运动且不退出流通 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 货币流通能超越商品流通范围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教学目标:
1.熟悉货币流通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2.了解货币流通中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货币流通的规律
第一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和特点 (1)货币流通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描述: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 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货币所有 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需要量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它主要揭示流通中客观的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调节原理。
货币流通规 律
金属货币流 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 律
第二节 货币流通规律
(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1)含义:
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规律。
第一节 货币流通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 (1)现金流通 (1)含义:以人民币现钞直接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 (2)特点:涉及面广、支付次数频繁、每次支付数额少、适用于日常消费品买卖和个人有关的货币支 付。
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

《货币银行学》复习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二、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三、贮藏价值(Store of Value)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
2、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货币形式的演变集中在货材料的变化上。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货币可以分为: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第四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内容:1、确定货币金属2、确定货币单位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Standard Money):①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是指在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存在的特定物质形式。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下面我们将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进行详细探讨。
一、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商品交换到货币交换的历史过程。
在最初的商品交换阶段,人们直接用物品交换物品,这种方式称为“物物交换”。
然而,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交换困难、价值不稳定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货币应运而生。
货币的产生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商品货币理论和信用货币理论。
商品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起源是直接从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其中其中一种商品具备了广泛接受性和一般商品的属性,成为通用等价物,最终发展成货币。
信用货币理论则认为,货币的产生是由人们对未来信用的共同认可和相互信任所导致的。
不论是哪种理论,货币的产生都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可划分性、可保存性等。
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物品才能逐渐转变为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工具,具备着多种职能,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作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在商品交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的产生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使人们可以通过将商品出售取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和服务。
货币的广泛接受性和相对稳定的价值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和高效。
2.计量单位的职能:货币作为一种计量单位,使商品的价值能够通过货币量来度量和比较。
通过货币的存在,人们可以轻松地将不同种类、不同价值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比较和计算,方便了价值的衡量和估算。
3.价值储藏的职能:货币作为一种可保存的价值储藏手段,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能够保持其价值相对稳定。
相比于其他储藏手段,如物品储藏或资产投资,货币的流动性更高,风险更低,能够解决人们对于储蓄和财富保值的需求。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020/3/31
18
思考题:
• 1、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 2、货币是否会消亡?纸币是否会消亡?为什么?
2020/3/31
19
二、货币的宏观计量和结构
1、货币的计量
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根据其流动性 的差异,将货币划分为3个层次:
• 1、定义:指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币材 一种货币制度。
• 2、特点:金币、银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 输出入。
• 3、缺点:不稳定。 • 原因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或格雷欣法则
(Gresham’s law)
2020/3/31
30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或格雷欣法则
• 价值较低的劣币把价值较高的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 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市价高的)的货币(良币) 会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市价低的)的货币 (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2020/3/31
31
• 案例: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曾在美国货币史上有所表现。美国于 1791年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并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为1: 15。当时法国等几个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金银的比价 为1:15.5,也就是说,在美国,金对银的法定比价低于 国际市场的比价。于是黄金很快就在美国的流通界消失了, 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变成了银本位制。
2020/3/31
38
• 例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银行券每次兑现至少要 1700英镑,法国1928年规定每次至少兑现215000 法郎。
满足一定的条件
银行券
黄金
2020/3/31
39
3、金汇兑本位制:
• 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 币,而是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 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 黄金。(小国依附于大国的间接兑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商品交换 “中间人”
一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财 赐
货 贻
购 赏
贾 贤
買 赢
賣 贿
贸 赂……
俄罗斯松鼠毛皮
意大利奶酪
墨西哥咖啡豆
太平洋小岛石头货币
……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②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不同商品的价格标签
4999.00元
2988.00元
3699.00元
1、货币赋予不同商品不同的价格,是在 执行交换媒介功能还是计价单位功能? 2、货币在执行计价单位功能时,是需要 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的货币?
3、货币在执行交换媒介功能时,是需 要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的货币?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货币产生前商品交换的形式:
商品
商品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①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
= 100元
4杯咖啡
《三体》全套
100元可以交换不同数量的商品, 说明货币赋予了不同商品不同 的_______,这体现了货币的 _______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