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6 对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探索和改进(生物)

合集下载

肺活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肺活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之间所能呼吸进出的气体量。

它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肺活量来了解个体的呼吸系统功能,并探讨不同因素对肺活量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和材料包括肺活量计、计时器、纸和笔。

2.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空肺活量计,确保其内部无残留气体。

(2)被试者准备:被试者站立或坐立,身体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3)实验操作:被试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唇紧闭,将肺活量计的嘴端紧贴嘴唇,缓慢而尽可能完全地呼气,直至不能再呼气为止。

(4)实验记录:记录被试者的最大呼气量,即肺活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被试者的肺活量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其中几位被试者的肺活量数据:被试者A:4000 mL被试者B:3500 mL被试者C:4500 mL被试者D:3800 mL四、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个体的肺活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与被试者的身体素质、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男性的肺活量要大于女性,年轻人的肺活量要大于老年人。

2. 肺活量的大小也与被试者的身体活动水平有关。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人往往肺活量较大,而久坐不动的人则肺活量较小。

3. 肺活量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训练来增加。

例如,深呼吸、慢速呼吸、吹气球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增加肺活量。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被试者的肺活量,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和身体活动水平等。

通过适当的训练和锻炼,人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肺活量,从而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六、实验心得通过参与本次实验,我对肺活量的测定和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肺活量的大小不仅与个体的生理特征有关,也与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密切相关。

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肺活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肺活量是指人体在一次最大呼气后,再进行最大吸气时能吸入的气体量。

它是衡量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个体呼吸系统的功能情况,并探究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肺活量计、尺子、计时器。

2. 实验前准备:实验者应保持身体放松,避免饱食和剧烈运动。

3. 实验操作:a. 实验者站立或坐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b. 实验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将气体全部呼出,以确保呼气完全。

c. 实验者用力吸气,尽可能吸入更多气体,同时将手放在胸前,以感受呼吸运动。

d. 实验者吸气完成后,立即将手放在肺活量计上,记录读数。

e. 实验者再次呼气完全,然后进行第二次吸气,记录读数。

f.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连续三次读数相差不超过100毫升为止。

g. 记录实验者的身高、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名实验者进行测定,得到了不同个体的肺活量数据。

以下是其中一位实验者的数据示例:实验者信息:- 性别:男- 年龄:25岁- 身高:180厘米测定数据:- 第一次测定:4000毫升- 第二次测定:4100毫升- 第三次测定:4050毫升数据分析:根据上述数据,该实验者的平均肺活量为4050毫升。

根据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因素,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肺活量的影响因素。

讨论: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逐渐老化,弹性降低,肺容积减小,从而导致肺活量下降。

2. 性别因素:男性的肺活量通常比女性大。

这是因为男性的肺部相对较大,肺组织弹性较好,肺容积较大,因此肺活量较高。

3. 身高因素:身高较高的人通常具有较大的肺活量。

这是因为身高较高的人肺部相对较大,肺组织弹性较好,肺容积较大,因此肺活量较高。

4. 运动和锻炼: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呼吸系统更加高效。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张婷(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测量肺活量”是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中的一个实验。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

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肺活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在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呼吸过程伴随肺体积的改变,也就是说,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

所以在教学中,在这里安排这个实验很及时;学生通过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得到数据,通过比较,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以后的生活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组织1.明确概念,从原理上引导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

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的容积,了解人体的肺功能。

在此,我们明确一下“肺活量”的概念: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能测量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体积,即测得肺活量。

关于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学生有很多想法。

此时,教师也可问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自己以前的肺活量是多少?现在发生变化了吗?2.小组合作,完善设计,动手制作关于气体体积的测量,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细节问题。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首先介绍了现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改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其次探讨了如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方案,加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本文强调了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安排的重要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通过这些改进和调整,可以提高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关键词】测量肺活量,实验改进,数据准确性,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课程安排,教学组织。

1. 引言1.1 引言测量肺活量是生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人体的肺活量大小,从而评估人体的呼吸功能。

传统的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测量精度不高、实验数据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等。

需要不断改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方案,加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安排。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改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如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方案,如何加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安排。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提升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部分,是文章的起始部分,将对测量肺活量实验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2. 正文2.1 改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1.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在测量肺活量时,可以选择使用更加精确的呼吸气流计或肺活量计,以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标准化测试操作:为了消除操作者不同造成的误差,可以制定标准化的测试操作流程,并对操作者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每次测量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

3. 考虑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形的个体之间存在肺活量差异,因此在测量肺活量时应该根据个体特点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探究学生肺活量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究学生肺活量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究学生肺活量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学生的肺活量测试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又很难精确测出学生的真实肺活量。

其中有的学生只能测出几百毫升的结果,但也有的学生居然测出七、八千毫升的结果。

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状况来看,排除个别身患疾病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产生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有违常理的。

究其原因,应该是测试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的身体存在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经历,发现在学生进行肺活量测试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肺活量测试仪器设备的常见问题及排除仪器的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般在说明上有解释,可以对照说明仔细阅读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以便在测试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关键部位在口嘴前方的气筒内,被测者吹出的气体直通大气,未进入显示数字的仪器部份。

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

2. 测试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吹嘴。

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

3. 若测试过程中出现数字显示乱码时,按下复位键即可。

4. 每一轮次的测试结束以后,教师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维护。

如果仪器长期不使用,务必取出仪器内电池以防电池流水腐蚀仪器内电子器件,另外导气管存放时也不能曲或折,以免漏气。

二、测试方法的掌握肺活量测试分吸气和吹气两个环节,要求吸气要充足,吐气1. 教师应首先查看使用说明书,以掌握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与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2. 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肺活量指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总量。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

(1)测试时先吐气再吸气。

测试时单手握手柄,放好吹嘴,检查吹嘴的位置,然后微弯腰,慢慢吐气,紧接着立刻张大嘴巴用力吸气。

(2)吸气时做到抬头挺胸,上身仰起,双手配合着举过肩膀,要明显听到吸气声,尽可能地多吸气。

《测量肺活量》反思

《测量肺活量》反思

《测量肺活量》反思一、游戏导入,方法前置拖音游戏,任选两个同学,玩拖音比赛,有几个班级选的学生时间差距比较明显,有几个班级中途笑场等影响较大,多做几次后比较浪费时间。

在引出肺活量后根据体育课测量肺活量的经验,教教老师“怎么测”肺活量比较大。

学生很能说,吹之前先“深吸”,气“慢慢吐”,要“一口气”,中断的话就结束了。

方法由学生教老师,比放在后面环节,老师教学生,要好一些。

二、深度探究,真正研讨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放大了数据交流研讨环节,数据汇报以坐标轴的形式,分别选取这个班学生最小的肺活量值,和最大的肺活量值,现场绘制坐标图,让男女生分别拿一种颜色的磁铁上台贴数值,让学生根据数据结果分析:1.看着这些数据,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会从男生肺活量比女生肺活量大,哪个肺活量的人数多等多个方面分析,这个坐标图还是比较清晰,学生都很会分析。

2.肺活量最多的同学是谁,他们肺活量真的有这么大吗?证据是?聚焦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运动和肺活量的关系。

3.肺活量最少的同学是谁,让他增大肺活量,有建议吗?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补看了姜向阳老师每月研修《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这个讲座对我影响很大。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一个知识点,比如《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液体会不会热胀冷缩,《测量肺活量》一课中,我们的肺活量是多少。

其实液体会热胀冷缩学生学之前就知道,肺活量完全可以一个机器来测,学生也测过,那么我们科学课上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显然——肺活量是多少不是本节课的核心。

受到姜特的启发,我开始思考,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深度探究什么,研讨什么。

我把重点转向三次的肺活量数据的处理。

按照常理,三次数据,应该取最大值,但是这个是基于学生都准确测量的情况,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每一次都准确测量,所以我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讨。

实验结束后,我随机选取几个同学的测量结果,一一请学生分析测量过程以及最终要选取的最终测量结果。

比如,有同学数据是2000,2500,2750,学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几次锻炼就肺活量增加那么快,应该是操作有误(空气没排干净),所以该学生的肺活量应该选取最开始2000这个数值;有同学数据是2250,2000,2000,这个第一个是2250,说明有能力吹到2250,应该选取第一次,而不是最多出现的“2000“,多次分析以后,学生都会”排除错误的数据以后选最大的一次为最终结果“,这个处理数据既相对科学,又相对准确,为之后的全班性的讨论做好铺垫。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实验的改进及教学组织作者:张婷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6期摘要:自2002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生物教师非常重视实验的开展和实验课堂的管理,但忽视了实验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几乎在所有的初中学校,生物实验的开展都是基于教材的,教材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可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广泛,好探索,接受力强,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机会,如果还一味地按以往的内容安排和设计来开展实验,只会禁锢他们的思想和兴趣。

关键词:肺活量;自制测量仪;教学组织“测量肺活量”是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中的一个实验。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

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肺活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在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呼吸过程伴随肺体积的改变,也就是说,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

所以在教学中,在这里安排这个实验很及时;学生通过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得到数据,通过比较,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以后的生活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组织1.明确概念,从原理上引导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

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的容积,了解人体的肺功能。

初中生物测量肺活量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测量肺活量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测量肺活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3.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
1. 肺活量计;
2. 实验者。

实验步骤:
1. 实验者站立或坐下,保持身体直立,并放松身体;
2. 将肺活量计的口部放入嘴中,紧紧咬住口部,确保口部周围没有漏气的地方;
3. 深呼吸数次,然后深呼气,准备开始测量;
4. 吸气到最大限度,使肺充分膨胀;
5. 缓慢并持续地呼气,同时用眼睛注视肺活量计上的指针,记录下当前的读数;
6. 测量完毕后,将数据记录下来,并根据性别和年龄参考标准来比较实验者的肺活量水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者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深呼吸和缓慢呼气,以确保测量准确;
3. 实验结束后要将肺活量计清洁干净,放回原处。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者的肺活量测量结果,可以评估实验者的肺功能水平,了解他们的健康状态,并
进行相应的健康管理和调整。

拓展实验:
1. 对比不同人群的肺活量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
2. 探究运动对肺活量的影响,通过长期锻炼提高肺活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实验者了解了肺活量的测量方法和意义,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也培养了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方法。

(备注:本实验适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测量肺活量实验教学的改进
摘要本文针对测量肺活量的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七个问题进行积极改进,并介绍了用塑料瓶自制肺量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关键词肺活量实验改进教学方法
“自制肺量计测量肺活量”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中的定量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塑料瓶自制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但是经过多次实验后学生发现如下问题:
①容积为4000~5000ml的浅色细口塑料袋不易获得。

②大多塑料袋形状不规则,难以测量出塑料袋的准确容积。

③塑料袋材质软,记号笔很难做上记号。

④塑料吹管与塑料袋的接口处容易漏气。

⑤塑料袋很薄,猛力吹气容易将塑料袋吹破。

⑥测量出的肺活量误差很大,因为塑料袋卷曲处可能含有未测气体。

⑦反复使用同一个肺量计时,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汽,水汽遇冷凝结成水珠,塑料袋内的水珠越来越多,不但不方便测量,而且不卫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和学生们通过多次实践,认为对该实验作如下改进,更易操作,更具科学性。

1 知识准备
1.1 实验原理
肺活量(vital capacity)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由于人体呼出的气体密度比水轻,在水中会上升,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制作简易肺量计。

在塑料瓶中装满水后倒过来放入水中,通过导管向瓶内吹气,气体上升,把瓶内的水排出使水面下降,从而测量肺活量。

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就是瓶内被排出的水所占的体积,即瓶内被排空部分的容积。

1.2 使用量杯定量取水,准确标注测量刻度
本实验是定量实验,需要比较准确的体积数据。

因此用量杯量取水时一定要准确。

具体做法是选一个干净的100ml量杯,加水至快接近所需量的刻度时,然后用干净的滴管滴入应补充的水,使量杯中水柱的弯月面最低处,与所需的刻度线位于同一水平。

此时,量杯中的水量就是所需要的水量。

2 实验指导
2.1 实验目的
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2.2 实验器材
水槽,容积为2~5L的透明塑料瓶(桶),橡胶软管,漏斗,100ml量杯,滴管,直尺,油性记号笔,尖头镊子,医用酒精棉球,大烧杯等。

2.3制作肺量计(如图1、2)
图1 装置实物图图2 装置示意图
①将塑料瓶清洗干净,水平放置在实验桌上,然后用量杯量取100ml水并倒入塑料瓶中,待水面平静后,在弯月面的最低处,用笔画出一条1cm 长的横线并标注100ml,横线应与水平面平行;再量取100ml水并倒入塑料瓶中,待水面平静后,在弯月面的最低处,用笔画出一条1cm 长的横线并标注200ml,重复以上操作,只是在500ml、1000ml、1500ml、2000ml、2500ml……刻度处画1.5cm 长的横线,其余都画1cm 长的横线,一直画到瓶颈处为止。

②在塑料瓶口的空白处用尖头的镊子扎出一个小洞,洞口直径不超过软管的直径,然后将软管的一端伸入到塑料瓶中,另一端与漏斗相连。

2.4 测量肺活量
①先在塑料瓶中注满水,然后用大拇指封住瓶口,把塑料瓶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使水槽中的水位高于插有软管的洞口。

②用酒精棉球消毒漏斗。

被测者先尽量吸气,然后迅速通过漏斗向瓶内呼气,直到不能呼出气体为止。

最后,将塑料瓶垂直倒立在水槽中,待水面平静后,记录水位弯月面最低点所在的刻度,此刻度就是被测者的肺活量。

③用大烧杯将水槽中的水倒入塑料瓶中直至倒满,重复测量,每人测量3次,记录每次呼出的气体量(表1),其中最大值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④学生4人一组,分工合作,一组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⑤思考:理论上测量的肺活量应与正常值相当,但有的小组测量的肺活量却远远低于正常值,为什么?(男生肺活量约为3500ml;女生肺活量约为2500ml)
3
教师在整体设计、组织实施这个实验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七个问题,师生合作,细心探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和反思,最后归纳为以下七点:(1)自制肺量计的装置取用了生活中容易获取、环保经济的塑料瓶(桶)。

塑料瓶的体积一般在 2.L~2.5L左右,适合女生测量肺活量,塑料桶的体积在4L~5L左右,适合男生测量肺活量。

其次,塑料瓶的容积已知、形状规则、材质坚硬、操作方便。

(2)利用排水法测量可以避免漏气现象,测量的气体量较准确,误差小。

(3)实验材料中,水槽是最难准备的,但是学生们因地制宜,利用生物实验室配备的可密封水槽,充分开发了校本资源。

(4)实践中学生发现若直接将软管从瓶口伸入到瓶内,在吹气时,软管很容易从瓶内滑出,无法继续吹气。

经过学生们集思广益后,在瓶口处开一个小洞,将软管从这个小洞中伸入瓶内,软管就不容易滑出。

(5)是利用塑料袋好还是塑料瓶好?大烧杯的作用是什么?联系节约用水和节能环保等实际问题展开课外探讨。

(6)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数据的整理、分析;增添实验装置图,便于学生参照图文制作装置,节约时间。

(7)将实验得出的数据与正常值相比较,如果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实验的精度问题还是操作错误,若是精度问题,则重新测量取最大值,若是操作错误,则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析原因,合力纠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