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是指在医院中进行隔离工作时需要遵守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范
的总称。

隔离是为了控制和防止疾病的传播,在医疗场所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措施。


下是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
1. 隔离区划分: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医院应划分不同级别的隔离区,如空气传播隔离区、接触传播隔离区等。

2. 隔离设施建设:医院隔离区应具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包括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负
压隔离室、物资传递通道等。

3. 隔离措施: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病房单间、医护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的手部卫生等,以防止疾病在医院内传播。

4. 医护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隔离技术培训,学习和掌握隔离操作
的要点和细节。

5. 废物管理:医院隔离区的废物处理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二
次污染。

6.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掌握和报告隔离区
内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并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各个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技术规范,以确保医院隔离工作的有效
进行。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引言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隔离措施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疾病传播的控制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隔离技术,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 定义2.1 隔离隔离是指将感染者、潜在感染者或传染源分开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系列行动。

2.2 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隔离、空气隔离、液体隔离、人员隔离等措施,有效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3. 隔离区域设计和布局3.1 区域划分医院隔离区域应根据不同的隔离级别、病种和患者数量进行合理划分。

常见的隔离区域包括负压隔离区、正压隔离区和中性隔离区。

3.2 布局设计隔离区域的布局应尽量简单、合理,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控。

应确保患者间的分隔和流程的合理性,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病房内部的通风、照明和消毒等设施的安装位置。

4. 隔离措施4.1 物理隔离措施物理隔离措施包括使用门、墙、窗等物理障碍物,将隔离区域与非隔离区域分开。

隔离区域的门应使用自动关闭门,以确保空气流通性和密封性。

4.2 空气隔离措施空气隔离措施是指通过空气过滤、换气和排风系统,控制隔离区域内的气流,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隔离区域应设有负压通风系统,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系统的运行情况。

4.3 液体隔离措施液体隔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置洗手池、洗涤设备和废液处理系统,以防止病原体通过液体传播。

4.4 人员隔离措施人员隔离措施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职业暴露防护和入离区域的限制。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出入,以防止交叉感染。

5. 职责和培训5.1 职责分工医院应明确各个部门在隔离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包括隔离区域的管理、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5.2 培训和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隔离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疾病传播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ICS 11 .020c05ws医院隔离技术规范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2009-04-01 发布2009-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WS/T 311-2009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 和附录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桂花、曹红谊。

WS/T 31 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引言医院隔离技术是指将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与非感染者隔离开来,以阻止疾病传播的一种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的规范化实施对于医院防控传染病、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隔离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指南,旨在提高医院隔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隔离区域的设置医院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隔离区域。

隔离区域应具备以下要求: - 独立空间:隔离区域应位于医院其他区域的独立房间,不与其他病房或公共区域直接相通。

- 接触设施:隔离区域应设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以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 空气处理设施:隔离区域应建立适当的空气处理设施,如负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内的病原体无法传播到其他区域。

3. 隔离措施医院隔离措施的目的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隔离措施:3.1 患者管理•分类隔离: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类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个体防护:对于隔离患者,医院应提供足够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2 环境卫生控制•定期消毒:隔离区域应进行定期的彻底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医疗器械等。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妥善的危险废物处理措施,确保隔离区域产生的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3 空气传播控制•负压通风:对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隔离区域应建立负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的病原体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区域。

•空气过滤:隔离区域的空气处理设施应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毒。

4. 医护人员培训与管理医院应对参与隔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 隔离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 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 隔离措施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隔离工作记录和管理制度,确保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26
4、感染性疾病病区的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隔离要求 ❖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
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
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27
5、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42
3、手套的使用(1)
❖ 手套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
患者。 ➢ 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环境。
43
3、手套的使用(2)
❖ 手套的选择要求 ➢ 应符合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
胶检查手套》 ➢ 或符合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
39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
❖ 作用 ❖ 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
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 ❖ 选择要求 ❖ 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
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 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
40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2)
❖ 应用指征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
➢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 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13
缓冲间 buffer room
❖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 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 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 务人员的准备间。
14
负压病区(房)
❖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 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 (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是人们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场所,但有时也可能是细菌、病毒传播的温床。

为了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的扩散,医院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

在医院隔离技术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求和规范:隔离病房设施•通风系统:隔离病房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排放,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消毒设备:隔离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酒精喷雾等,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消毒。

•独立卫生间:隔离病房应具备独立卫生间,避免病原体在使用卫生间的过程中传播。

•病床隔离:每张隔离病床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隔,以减少病原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隔离准入与控制•隔离区域标识:医院应在隔离病房周围设置明显的标识,告知人们该区域受到限制。

•隔离准入控制:医院必须制定明确的隔离准入流程,只允许特定人员进入隔离病房,确保未携带感染源进入。

•隔离物资管理:医院应统一管理隔离病房内的医疗器械、用品,避免混乱和交叉感染。

隔离病人护理•护理人员培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关于隔离护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隔离技术和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在隔离病房内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隔离病人宣教:隔离病人和其家属应接受关于隔离操作流程的宣教,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

急救处理•急救流程:医院应建立相关的急救处理流程,确保隔离病人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急救隔离:急救过程中必须对隔离病人进行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给急救人员或其他患者。

结语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至关重要,医院在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时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院也应不断完善和更新隔离技术规范,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的挑战,为保障公共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根据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播途 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方法
和措施。
对于特殊感染患者,应采取更加 严格的隔离措施,如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
分区隔离原则
按照病原体传播途径的不同, 将病区划分为污染区、潜在污 染区和清洁区。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识 和隔离设施,如缓冲间、消毒 间等。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遵循相应的 防护等级和操作规程,如穿脱 防护用品等。
患者接收
医护人员穿着防护用品,与患者进行沟通,核实 身份和病情,完成患者入院登记和健康信息采集 。
隔离措施实施
根据患者的隔离需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 床边隔离、单间隔离等,确保患者与其他患者和 医护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
患者转科操作规范
转科申请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开具转科医嘱,向转入科室提出转 科申请。
清洁消毒制度
清洁频次
01
应定期对隔离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常
规清洁和消毒。
清洁方法
02
清洁和消毒时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使用符合规定的清
洁和消毒剂,以确保有效杀灭病菌。
废弃物处理
03
隔离区域的废弃物应分类处理,如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并
及时清理,以避免交叉污染。
监测与报告制度
持续改进措施
01
02
03
04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问题 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具体
部门和人员。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 员对隔离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规
范操作意识。
定期对隔离设施和物品进行检 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 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共同提高隔离技术水平。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 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有效期内使用; 1、口罩的使用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手套的使用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鞋套的使用 6、防水围裙的使用 7、帽子的使用
哈医大二院
个人防护用具
哈医大二院
哈医大二院
正确的佩戴口罩
戴口罩的程序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哈医大二院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 医院分为4个区域: 1、低危险区域 2、中等危险区域 3、高危险区域 4、极高危区域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哈医大二院
1、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 与隔离要求 2、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3、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 与隔离要求 4、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6、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哈医大二院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术语和定义

哈医大二院

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 2、飞沫传播 droplet transmission 3、接触传播 contact transmission 感染链 infection chain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哈医大二院
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哈医大二院
谢谢!



哈医大二院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 护易感人群。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预防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 合适的、必要的防护用品,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313。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隔离技术的目的
哈医大二院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I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病人
哈医大二院
病人
宿主
医务人员
传(感)染源
医务人员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
×
术语和定义

隔离的管理要求

哈医大二院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具备隔离预防 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传 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 行探视制度。
哈医大二院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穆锦江
国内隔离技术的现状

哈医大二院
通常是针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后采取隔离预防, 标准预防观念差; 对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 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 各医院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多种多样,有些措 施缺乏科学依据;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正确:过度、不足;种 类的选用不妥;方法不当; 分区布局不合理:大环境的布局,病区内的布 局。
术语和定义

哈医大二院
个人防护用品: 1、纱布口罩 mask 2、外科口罩 surgical mask 3、医用防护口罩 respirator 4、护目镜 protective glass 5、防护面罩(防护面屏)face shield 6、手套 gloves 7、隔离衣 isolation gowns 8、防护服 disposable gown
哈医大二院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
哈医大二院
PPE——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哈医大二院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哈医大二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