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
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

有一批爱国志士站出来,向列强说不,对于一浪浪爱国热潮在中国大地上席卷,政府仍无动于衷,这段历史被冠上“屈辱”二字与之前的清政府及当时的北洋政府的懦弱是不可分开的。
对于这些政府,加的压力及人民内部的问题也是这段历史所相伴的。当时的世界被笼罩在列强的阴影下,一些被霸占的地区与国家的人民虽愤怒又无力抵抗,这使得整个世界,全人类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公平与更为重要的和平。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大批汉奸、走狗与一些近代史上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国家内部的矛盾使得列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而趁虚而入,国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简介: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饰)之妻梅(许晴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经过两节课的观摩,虽然未把《我的1919》整部影片看完整,但我们可以从那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中洞悉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
那是一段屈辱的近代,上面是软弱无能的政府,下面是被剥削与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政府总希望能通过和约的方式来解决,但这更大大加了人民的负担,因为那实实在在地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必须
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6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600字我的1919观后感1我的1919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作为当时中国政府外交全权代表的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1920_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及爱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顾维钧的身份:20_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英国和法国大使。
影片主要讲述了下面故事:1920_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但日本大使借以各种荒谬的借口拒绝了中国的要求,并依靠同会议主导国——英国、法国的共同利益,使最高会议驳回了中国对于收回山东主权的合理要求,并向国民政府不断施压,强迫中国在不平等的条约上签字,但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了帝国主义的要求,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由于国民政府的懦弱与对日本强占中国山东的不满,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以下为影片的四大看点:一,顾维钧送给房东太太食物时,遭到了拒绝,房东太太并要求顾维钧向他道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顾维钧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但房东太太并未理解他的好心,她认为这是对她人格的一种侮辱,即使身无分文,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有启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应站在互相帮助的立场上,给与别人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人精神的尊重。
从这里我们也看出,法国人房东太太本身就带着对顾维钧的偏见,对中国人的偏见。
她不认为顾维钧是在帮助她,所以严辞拒绝了顾维钧的帮助,并要求顾维钧向她道歉。
二,顾维钧和肖克俭在草地上争论关于为国家付出的方法。
肖克俭指责顾维钧不该相信帝国主义蒙蔽中国的谎言,必定会头破血流,而顾维钧说肖克俭会比他头破血流的更早。
编剧在这里巧妙地对后文两人的结局做了暗示,他们的预言在影片后面都得到了验证。
大学生赏析电影 《我的1919》

《我的1919》观后感影片《我的1919》为我们揭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这段尘封的历史。
1919年一战刚结束战胜国便在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即"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然而当时中国自以为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就可以借此对过去百年所犯下的错误加以改正,废除外国在华特权,收回中国的领土,但这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盛宴”中国任然只是“鱼肉”,给中国人的只有屈辱。
电影《我的1919》主人公顾维钧,一表人才,血气方刚,他的身上,拥有了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作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爱国青年。
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赏识;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此语一出,震惊全场,博得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就连毛主席生前也曾说:“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影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他的好朋友肖克俭,是一个与顾维钧相对应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领导工人有幸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为废除“二十一条”领导法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游行示威,最终视死如归,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抗议《巴黎和约》的签订,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爱国者的共鸣,然而他的爱国也是悲痛而伟大的。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一中国现代历史即将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回顾了这一部精彩的电影;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述说的电影,强烈的带入感,犹如身临其境,那一段黑暗到极致不堪回首的历史,换成新时代的我们谁能承受的起;我似乎置身在这一个时代,看到了懦弱政府、列强压迫下仍不妥协,在巴黎和会上虽深受嘲讽但仍上台演讲的顾维钧,用笔直的身杆、冷静智慧的头脑、铿锵有力的声音,短暂的发言让整个局势逆转,虽然结局依旧难以改变;压抑着的愤怒,身处高位却因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也是这一天,1919年5月4日,整个中华民族愤怒了,担负着一个时代希望的先进青年开始反抗,游行示威,哪怕被懦弱的北洋政府为了讨好列强而逮捕,也一直未曾停止;我不会忘记,凡尔赛条约签订仪式上顾维钧那低沉的声音吼出来的对列强的质问及警告“我很愤怒...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这份合约我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沉痛的一天”,说完便转身离去,这一天我们没有签字;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多少像肖克俭这样的优秀青年,他们在这祖国最黑暗的时刻,将自己燃烧,犹如这破晓的晨曦,照亮这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青年该有的勇敢、奉献以及自信,他们背负着一个新时代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站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不屈的铮铮铁骨;他们原可以凭借着拥有的过上安逸的生活,可如果没有他们从这一天站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会要在黑暗中彷徨多久,是什么他们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引路灯,是这一腔爱国热血,是这一副永不屈服的铁骨,是这电影里陆总长说的“良心”;如果他们不站起来,这懦弱的北洋政府还要继续懦弱多久,这片土地会被列强瓜分、霸占,我们多少中华儿女将陷入深渊。
这一百年来,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趴了臣服于美帝的国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大国风采;走在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作为青年的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强大的祖国使我们不需要再像一百年前的他们举步维艰,我们依旧是那时青年,延续着这一百年来前辈们的精神,我们分布在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我的1919》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这部剧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它让人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热血与激情。
这部电视剧通过讲述1919年的五四运动,展现了这段历史的特点和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青年群体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这个时期的青年人认为,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因此他们开始抗议和反对旧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些观念的撼动促进了许多新思想和领域的兴起,并导致了许多社会变革。
《我的1919》在故事线上呈现了五个年轻人的生活,其中五个人各具特色,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他们走到了一起,并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了好朋友。
不仅仅是反抗旧传统,这部剧也展现了五个人在生活中的各种小挫折与成长。
尤其是大学时期的聚会,兄弟姐妹们的关爱和生活的琐事,让这部剧更加真实、可信、易于理解。
这部电视剧非常成功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和青年思想的精神,通过塑造角色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五个人的相互依存关系,让观众对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身份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五个人也都开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使人们对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社会影响和思想转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的1919》也告诉人们,年轻人的声音必须被听到,必须用正确的方式去发言和表达,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的步伐。
这部电视剧给我们展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角色和情感,他的成功在于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我们的故事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为了正确的理念和信仰而不断奋斗,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我的1919》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这部剧向我们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时期和思考方式的转变,它传递了许多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热忱,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的1919》观后感8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
“当某一个事件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
纵然时间流逝,事件远去,成为历史永远停留在那一刻,但正如剧中的顾维钧所言“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
当时的中国,有顾维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不懈奋斗,在“巴黎和会”上精彩地运用他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有肖克俭奔走呼告,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有梅坚定地支持丈夫事业,心中孕育着信念的燎原之火,在祖国的热土上挥洒热血……但,即使有着这些璀璨的明星,中国依旧在巴黎和会上仍然是极其弱势的存在——“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祖国不够强大。
“弱国无外交”在此显现的十分明显了。
但强大不是生来就有的特性,是无数人民经过漫长的奋斗的结果,是经过血的洗练的铠甲和汗水浇灌的鲜花。
那些历史带着鲜血,是种花家永远的伤痕,我们不能遗忘,但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和经验。
中国人第一次对列强说“不”,是坚定地正义的一方,挺直腰杆伸张正义,即使面对豺狼虎豹,也绝不退缩。
纵然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但中国人永远有这份热血。
失败并不能使我们退缩,反而会更加激励我们向冲去,在变得强大的路途上,永不低头,挺直腰板。
1919,在中国土地上熊熊燃烧的烈火,永不熄灭。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篇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篇(一)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叫《我的1919》。
讲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
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电影中讲了中国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全过程。
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都不能享有战胜国应该取得的权利,这是对中国的无视,对世界和平的无视!中国代表团虽一再争取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但中国政府的软弱与各列强的联合敌对,中国最终事与愿违。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国原来是这么落后,可我们却不能相助。
要想不被欺负,我们中国就需要强盛。
现在我们中国虽在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我们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不会再受其他国家侮辱、蔑视,不会再受其他国家歧视,其他国家也不敢再欺负我们。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1919年,中国阴霾的天空突然红了半边。
那是屈辱激怒了中国人民,激怒了一头东方雄狮。
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的愤慨点燃了半边天空。
熊熊烈火中,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先进的爱国青年肖克俭,以及千千万万个爱国学生、工人都愤怒了。
弱国无外交。
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无法获得平等的待遇。
顾维钧--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他站起来慷慨陈词,驳斥列强的傲慢无礼。
然而时代的英雄却不能扭转时代,中国在付出几十万劳工的辛勤后,还是没能收获一点光荣,成了列强分割蛋糕的牺牲品。
他们虚伪的嘴脸在和会上暴露无疑。
他们企图将这已千疮百孔的东方古国再次撕得粉碎,而完全不顾那四千万中华儿女悲凉的抽泣声。
这,是一个民族应该永远铭记的悲哀。
继而,中国开始反抗了。
先是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站了出来,大声斥责西方列强的强盗行径,他大声的说道:“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紧接着,又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肖克俭,带领着一群爱国青年,勇敢的站在巴黎的街头,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潮,迎着列强的霸气,激昂的演说着。
在走投无路时,他毅然的决定用自己的死亡来警示中国人民,用一个中国的血淋淋的爱国热情震撼那些自恃强大的列强们。
凡尔赛宫前的熊熊大火燃烧了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躯体,更燃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国内,学生在新生的共产党政权的带领下开始了反帝爱国运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走上了街头。
紧接着,无产阶级的工人们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穿越90多年的时空,我也愤怒了!影片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在我胸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我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
否则,我将也是街头举着旗帜振臂高呼的爱国学生,甚至是一名肖克俭一样的爱国青年,也愿用血的牺牲来表明自己的愤怒,自己的爱国热情。
当顾维钧站在发言席上激动地说出“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谁能接受?”当他起身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尊毅然离开,中国在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勇敢地向列强说不,中国人昂起了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1919该片以一位旧中国外交家的视角来描述着那段充满屈辱、无奈的历史。
深刻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丑恶嘴脸,也对那些因反对帝国主义、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充满了敬仰之意。
而从这部影片中,我有以下感想:1.成王败寇,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而旧中国在一战之后,不但没有享受到战胜国所应有的待遇,反倒被当作战败国任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的耻辱。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当冰冷的铁门上出现了一个雄壮的身体当荧屏上打出“1919年……中国历史的分界线”我突然想大声的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愿为祖国奉献我的青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曾派军队支持战场,在法国像这样葬着中国人的公墓也随处可见……”这是中国代表队在巴黎和会上摆出来的证据,虽然铁证如山,但谈判还是以失败告终。
政府不行人民在。
一支一支人民组成的队伍在肖克俭的带领下站起来了。
他们向和会示威,向法国政府示威,但他们没有坚实的后盾,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了。
顾维钧,这个名字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顾维钧,27岁出任驻美国公使,是当时最年轻的外交使节。
1919年,他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和会。
在会议上,他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眼看要成功了,但日本凭着自己强大的势力威胁和会主席,这是何等的无耻。
而英、美、法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中国人民运动不断涌起,顾维钧等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中国政府却要求签字。
中国政府的腐败妥协令中国人民愤怒,也令顾维钧愤怒。
最后,顾维钧只说了一句“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一天”转身走了,拒绝签字。
顾维钧的爱国、才领无一不让人佩服。
而这国耻又是何等的让人愤怒啊!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一样为国家争取公平的人,也有为抗议会议决定的爱国的人,但也有卖国的人。
中国的耻辱史让一些人麻木了,而更多的激起了愤怒,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像那些在巴黎的中国人,为了抗议,死于熊熊烈火之中,他们的爱国是不可置疑的。
顾维钧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气质、英勇。
他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也影响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日本,这位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却从来都扮演着令国人恨入骨髓的角色。
是日本人天生即为恶魔之子?还是他们丧心病狂的行径一次又一次撕碎了中国人一直以来沉浸其中的种种幻象且逼迫中国人直面现实?假使日本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百般刁难,中国也许就会暂时得到她所期许的公允对待,然而从长远看这于中国恐怕并无大益。
若巴黎和会因列强某些利益需求凑巧给了中国一些甜头,五四运动兴许将不复存在,虚妄的和平担保弱化了因悲愤而起的抗争意识,中国将继续安心于列强的小恩小惠,如此这般沉寂下去,直到新的屈辱又不期而至。
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了日本一直以来在中国枕边的虎视眈眈,中国才被逼成如今真正意义上的泱泱大国。
我们固然不可美化侵略,然而当历史将一些民族情结之外的以血凝成的真理交到我们手里,我们需要理智来辅佐我们的判断。
读过《德川家康》的人无一不被书中那日本式的智慧所折服,那样一个心思缜密柔肠百转的民族,她的子民却能在各种紧要关头为更大利益献身而毫无怨言。
既悲伤,又坚强,绝不放弃希望,这样的民族又如何能不崛起。
中国人至今的反日情绪依然强烈,我想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但也应正视日本这面镜子,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长处。
对于角色个性的塑造,除了顾维钧被下了重彩之外,其他人物流于平平。
梅的妩媚有些过分,让人看了不大舒服;肖克俭的爱国青年形象并无多少突破。
乱世是男人的修罗战场,女人无尽哀愁的根源。
在这样的时代,那些绽放在青青绿草间的花容转瞬即逝,忧伤取而代之,铺天盖地;在这样的时代,她们乃一届弱女子,对男人硝烟滚滚的世界无能为力,然而那些充满了执着的守望的眼睛,是否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主角们的心性,就无定论了。
顾维钧和肖克俭,代表了在许多人眼里看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爱国方式。
顾沉着,而肖激进。
在我看来,二者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
顾的隐忍是有限度的,他的沉默是为了日后更彻底的反击。
然而彼时千疮百孔的中国无力也无意借力于顾以助他反击。
顾最终拒签凡尔赛条约,尽管和会并没有给中国一个交代,顾却已经尽了所有他作为一个不卑不亢的外交官和一个爱国青年的职责,我们不应再责怪他。
肖的死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没有价值,他的死让麻木的中国人民震动了,没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的觉醒更可贵。
很多时候,一些常理以外的甚至是依靠激情驱动的行为在历史的车轮中是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
那些本可在方长来日中尽情萌芽抽枝的年轻的树,忽地就在熊熊烈火中燃烧成了一地鲜红。
问一遍为何,为的是民族;问两遍,仍为民族;还需要再问么?这样的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感情上的冲击,其强烈程度是漫长的商讨和无期的许诺所远不能及的。
因而肖的死,无可替代。
看完了这些我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在心里一百次的默念着:我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使让我倒在血泊中,我也毫无怨言。
在我倒下的时候我会问苍天,这是为什么?中国是个战胜国,理应受到公平对待,但事实却是这样的不公平,难道真的像男主角说的那样“弱国无外交吗?”是的,就是这样,苍天也这样的回答。
一幕血淋淋的历史就被记载了下来。
弱国无外交,这个惨痛的教训,使后来的人聪明多了,他们不再茫目的依靠,在血与肉的搏斗中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丰交先富国,虽然中国走上这条路曲折、坎坷,走到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离梦想不远了,你看!我们有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有可以与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员,有雄厚的资本,有……这一切的成果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轻视中国的代表队所想不到的吧!否则,他们会超过像附势日本那些的讨好我们,那部血淋淋的历史就不会出现在近代史上了。
弱国无外交!我们会永远的记住,但绝不会让它在中国的历史上重演。
看完《我的1919》更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做些什么。
当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国仍受美国霸权主义及日本的威胁,我国还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全力发展经济,才能使中国崛起,民族振兴,才能使我国在外交事务中拥有强有力的后盾。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个领域还不成熟,还需要大量有先进水平的人才。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会学好我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一份力。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
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
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不满。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位无不惊叹于他的智慧。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国总统威尔逊说他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赢得了这次会议的胜利,中国将永不屈服,正如他所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将不会安宁。
”然而,事情的结果仍然未能被改变,最高委员会最终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然后再由日本将租借地归还给中国,但归还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州铁路,这无疑是对中国的羞辱,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是极端的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顾维钧没有屈服,没有退缩,他说这种方案无疑会在亚洲种下祸根,对中国不利,对世界和平也不利,他说出了其中的弊端,但却没人相信,反而说那是危言耸听,那就让历史来说明一切吧,充满自信的话语征服无数中国人。
1919年6月28日,这一天对中国来说是屈辱的一天。
在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仪式上,顾维钧没有让四万万中国人民失望。
他说“我很失望”,因为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他说“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他是真的愤怒了,不满与不屈服,他不能接受就这样把祖国的领土就这样拱手送人,他不能接受,所以他拒绝了签字,其中的勇气谁人能知,当时所面临的压力又有谁人能感受到,“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就这样,中国成了在战胜国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
1919年,中国的土地上燃起了一股熊熊烈火,永未熄灭。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使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历史在不断前进,但那屈辱的历史却无法被尘埃淹没,唯有变得强大才不会继续被欺辱,中国人是有勇气,有智慧的,那不屈的脊梁无法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