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经典作品
艺术欣赏:解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艺术欣赏:解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是否曾观赏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幅,被她神秘的微笑所吸引?这幅作品是如此的卓越和神秘,引发了无数人的探究和猜测。
而如何欣赏这一伟大的艺术作品,又是一个令人困扰但有趣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蒙娜丽莎》的细节与背后的艺术意义,带你一起深入了解达芬奇的杰作。
引言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往往会被作品中的细节所吸引。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不例外。
这幅作品于16世纪初期诞生,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
通过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构图,达芬奇成功地呈现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在她诱人的微笑中。
I. 作品的创作背景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他擅长多个领域,如绘画、雕塑和科学等。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追求真实主义和逼真的细节。
他的作品《蒙娜丽莎》,也被称为《Gioconda》或《La Joconde》,是他在1503年至1506年间创作的。
II. 作品的绘画技巧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的绘画中使用了众多精细的技巧,使得这幅作品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绘画技巧:A. 错觉与透视达芬奇对透视的运用非常巧妙。
他利用画中的物体和背景来营造出一种深度感和真实感。
例如,他通过精确的绘画技巧,让蒙娜丽莎的面部看起来更加立体,仿佛她正在向观者靠近。
B. 光影效果达芬奇对光影效果的表现也非常精湛。
他通过柔和的色彩过渡和阴影的运用,使得蒙娜丽莎的脸部在光线的照射下更加生动。
这种光影效果给作品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C. 面部表情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是这幅作品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她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睛中的神秘目光,给人一种微笑却又带有一丝悲伤的感觉。
达芬奇通过细致入微的表现,捕捉到了这个瞬间的情感,让观者感到仿佛可以看到蒙娜丽莎真实的内心世界。
III. 作品的艺术意义《蒙娜丽莎》是一幅令人着迷的艺术作品,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幅作品的艺术解读和猜测:A. 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这幅作品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之一。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包括了一些最著名的油画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达芬奇的十幅名画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风格、创作技巧和艺术意义。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这幅作品以神秘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而闻名于世。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作品,它描绘了耶稣和十二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的场景。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透视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再现了这一宗教场景。
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色彩的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圣母子像》。
《圣母子像》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4.《维特鲁威人像》。
《维特鲁威人像》是达芬奇的一幅肖像画作品,它描绘了一位意大利维特鲁威贵族的形象。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这位贵族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这位贵族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圣母子与圣安妮》。
《圣母子与圣安妮》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和圣安妮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和祖母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达芬奇主要作品鉴赏

《最《后最的后晚的餐晚》餐-》达-芬达奇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年为一所修道院的 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 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先看基督左边的一组三个人:腓力按耐不住地跳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 转向基督,想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表白自己的真诚的纯 洁。老雅各极度愤慨,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后仰,好象在表示:这简 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 说这怎么可能呢?在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犹大,他心虚地急忙扭 动身子,惊恐地想远离夫子,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粟而害怕地 斜视着基督。约翰忧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怎么办是好, 在听彼得细言。彼得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左手搭在他的肩头, 紧贴耳边,似乎在问:你知道是谁吗?他的右手还紧握着一把刀,好象在显示: 要是我知道是谁,一定要杀死他。最右边一组三个人中,靠近彼得的是巴多罗买, 他张开双手,显得震惊而又沉着,似乎是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静地 凝视着基督,想拯救夫子。搂着巴多罗买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基督无能为 力。站在最顶端的是强壮的安得烈,他探身向前,颇有冲上前去之势。最左边一 组中,马太双手伸向基督,脸却转向左边的达太,好象在询问有经验的老人,刚 才夫子所讲的到底是指谁呢?达太摊开双手,表示自己也正在纳闷。西门也正在 苦苦思索,但是毫无结果。
生命科学学院07级生物技术1班—李宗柯
《岩岩间间圣圣母母》
达.芬奇 祭坛画 (189.5X119.5厘米 ) 现藏伦敦国立
美术馆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简介及背景故事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简介及背景故事摘要:一、达芬奇简介二、最后的晚餐创作背景三、作品意义及艺术价值四、最后的晚餐故事概述五、作品解析正文:【一、达芬奇简介】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全名莱昂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科学家。
他的才华横溢,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典范”,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最后的晚餐创作背景】《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495年至1498年间,这幅壁画位于意大利米兰的圣玛丽亚·格拉齐(Santa Maria delle Grazie)修道院的食堂墙壁上。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政治动荡和宗教改革的时期,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耶稣基督和十二使徒在预言即将到来的悲剧时刻的场景。
【三、作品意义及艺术价值】《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堪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瑰宝。
这幅作品通过对人物情感和肢体语言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耶稣和十二使徒在耶稣预言即将受难时的心理变化。
达芬奇运用了线性透视法,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四、最后的晚餐故事概述】画面描绘了耶稣在晚餐上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这句话使得十二使徒的情绪瞬间波动,纷纷询问:“主啊,是我吗?”耶稣却没有明确回答,只是指出叛徒将在他们之间。
达芬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使徒们震惊、怀疑、恐慌的心情。
【五、作品解析】《最后的晚餐》采用了紧凑的构图,使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紧张气氛。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光线和色彩,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
耶稣位于画面中央,头部光环强调了他的神圣地位。
周围使徒的表情各异,生动地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挣扎。
画面下方,犹大与其他使徒分开,与耶稣对立,暗示了他背叛耶稣的罪行。
总之,《最后的晚餐》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展现了达芬奇在绘画领域的卓越才华。
达芬奇的经典名画收藏

达·芬奇的经典名画收藏
达·芬奇 (1452-1519) da V inc 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
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
《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
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
1、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察看原图发送到手机
2、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油画 1495-1498年 420×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3、圣母子和圣安妮达.芬奇 1510年 68×112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4、抱貂女郎达.芬奇油画 1485-1490年 54×39厘米
5、岩间圣母达.芬奇祭坛画 189.5×119.5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察看原图发送到手机6、母与子
察看原图发送到手机
7、圣母与圣婴达.芬奇木板转于画布 50×31厘米 1478-1480年现藏列宁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馆。
达芬奇的资料

达芬奇的资料简介利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以其卓越的多才多艺和广泛的学识而闻名于世。
达芬奇是一位杰出的绘画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解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绘画作品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观察力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形态、肌肉结构和光影效果的精确观察,并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美感的独特理解。
除了《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他著名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圣母子像》、《圣约翰洗礼者》和《维特鲁威人的肖像》等。
科学和发明在科学和发明方面,达芬奇致力于研究人类解剖学、机械工程和气象学等领域。
他进行了大量的解剖研究,绘制了准确的人体解剖图,并对人体器官和骨骼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观察。
达芬奇还设计了许多创新的工程和发明,如可移动桥梁、潜水衣和旋转飞行器等。
影响和遗产达芬奇的作品和研究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科学研究也为后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提供了启发。
达芬奇的天才和多才多艺成为了世人所敬仰和追求的榜样。
结论达芬奇是一位伟大而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在绘画、科学和发明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研究被广泛赞誉,并被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达芬奇的才华和创造力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
达·芬奇艺术鉴赏

达·芬奇艺术鉴赏达·芬奇艺术鉴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旷世奇才。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智慧的象征”。
《自画像》雷奥纳多·达·芬奇(da Vinci Leonardo,1452-1519)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
他的父亲是个有名的公证人,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母亲是贫苦农家的少女,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亲就遗弃了母亲,和一位有社会地位的女人结了婚。
达芬奇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总爱问为什么。
深得母亲喜爱,在他5岁那年,继母不能生育,父亲便强行把他领回去抚养,而亲生母亲却由于生活无所寄托而嫁给了一位农民,不久就去世了,后来继母又去世了。
父亲续弦,但继母仍没有生育,因此达芬奇成了家里唯一的继承人。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
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
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十分窘迫。
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
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一时轰动米兰。
达芬奇体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
在辩论中,他能使最强的对手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反射出来才能辨认。
达芬奇爱好颇多,但绘画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却无与伦比,每日放学回家扔下书包,边拿起画笔,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画面上,被人称为小画家。
但是当时绘画还是一项比较低贱的职业,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学习法律。
一天,有个农民请达芬奇的父亲到城里请画师替他画一副盾牌。
达芬奇最有名的13张作品讲解赏析,每一张都值得研究

达芬奇最有名的13张作品讲解赏析,每一张都值得研究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出生于佛罗伦萨芬奇镇,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15岁左右的他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师,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侨居法国。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达芬奇被现代学者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绘画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最奇妙的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今天果果带来达芬奇最有名的绘画作品,并一一讲解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令人啧啧称奇的作品!1、《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圣母玛利亚修道院餐厅所画的笔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
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我们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
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
而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慌张,预示着他内心的龌龊丑恶,和光明的耶稣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之前,这个题材也被许多宗教画家描绘过,但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犹大和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分善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芬奇的经典作品摘要:本文将通过对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的剖析,带大家了解达芬奇经典绘画的创作背景,创作缘由与创作时精湛的技法,及其创作上的创新手法与创新思维,感受达芬奇经典绘画的艺术手法展现给人的是真实、细腻,以及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关键词:达·芬奇、经典绘画、艺术手法达芬奇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总之他几乎是一位全能的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他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
在现代人眼中,他仅用十二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最伟大画家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从最经典的几幅画作走近这位艺术巨匠。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画中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它也许是艺术史上最莫测高深的绘画了。
文艺复兴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说:“任何人想知道艺术可以多么逼真地模仿自然,从这幅头像上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
因为在这上面用绘画中所有的精妙描绘出了全部微小的细节,你看那严重的光芒和湿润的光彩,你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见到;在它们周围那些玫瑰色和珍珠色的线条,没有最精确的手法是无法表现的。
他画出的眉毛好像真的从皮肤中长出来,越靠近则越见稀疏,它们根据皮肤上的毛孔而弯曲,没人能作得更自然了。
玫瑰色和温柔的鼻子中带着漂亮的鼻毛,似乎和真的一样。
”(①)当然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人对它的评价,如今逼真的画数不胜数,但它在那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肖像画多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
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
这样,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和稳重。
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动用的是“空气透视法”,把肖像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和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加强并空出人物形象。
而且人物两边的远景并不在同一视平线上,右边视平线显得较高,左边的视平线则比较低。
这样的处理有了非常奇特的效果: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我们会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当我们集中看右边时,我们会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人物五官的位置,似乎也在随之变动。
我们还可以从这双精确、丰满的手上看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性。
《最后的晚餐》:1498年,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莱·格拉齐耶教堂的食堂绘制了壁画《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很早就开始损坏了,而大家如今看到的是后人修补过的。
原因是由于达·芬奇使用了自己配制的新绘画材料所制。
他对传统的湿壁画技法一直不满,于是他发明了另一种颜料配方,但这种新发明并不成功,很快就变质了。
在设计这幅壁画时,达·芬奇曾经考虑过把犹大放在与众人隔离的餐桌前面,这种处理是过去的画家们常用的,例如卡斯塔尼奥和吉兰达约的壁画。
这种处理的优点是:使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认出叛徒是谁,缺点是过于直截了当,不需要思索了,作为一幅普通宗教宣传画可能是恰当的,但作为一件艺术创作就不够含蓄了。
达·芬奇最后决定运用《圣经·新约》中的如下一段情节:“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门徒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达·芬奇由此出发,第一次使这个宗教故事从过去的直截了当的宗教说教,提高为使人产生悬念的伟大艺术杰作。
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方真正进入了盛期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在这幅画中的创造被以后的美术家采用并予以发展,这些画家包括米开朗基罗、巴托洛美奥、拉斐尔和安得烈亚·德尔·萨尔托等。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尽管被认作是流传最广的宗教绘画,实质上根本不是宗教的,而是人类心理的描写。
《岩间圣母》:《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在米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保留下来的他的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
画上的情节取自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三章《基督受洗》的故事。
按照圣经所述,施洗的约翰不是孩子,已是个成人了。
画家把画面人物展现在一个古老的岩洞内,也是合乎生活情理的。
耶稣受洗,在圣经上始终没有讲清年龄关系,此类题材往往随画家构思,各有不同表现。
画家在这一幅画上没有受宗教题材的局限,而以一种世俗的生活感情去表现这一主题。
为了使人物充满一种天伦之爱,他把这种耶稣与约翰的所谓神圣会见,改变成了两个天真的孩子的水边戏耍。
但为了点明宗教题意,又不得不从动作上做些注解,如小耶稣用右手指着约翰,似乎在说:“你暂且许我……”,约翰也做出拱手向耶稣请安的样子。
显而易见,画家在这里决定以圣母为中心,赋予画面以庄重、温存和受天庇佑的母爱的感召力,活坎坷。
中间的圣母一手扶着约翰,另一手去抚慰耶稣,体现了人间伟大的母性的力量。
它表现了一种伦理感情,一种富有任性的美,而这,也正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
在构图上,达·芬奇用的是金字塔形构图,它具有一种稳定感。
四个人物统一在这一稳定的结构中。
尖顶部位正好是圣母的头,耶稣的左右与天使的衣角,是塔形右轮廓的边缘,但这种塔形构图不是很呆板的对称公式,中心人物的圣母仍稍微向左侧倾,而塔形构图的下部却接近于菱形;约翰的头部略低于对面天使的头部,两脚不相平衡,由于背景洞口的亮光被加强了,他们的色彩对比仍然是稳定的。
全景既显得庄重,有很自然,它具有古典美的造型特点。
15世纪意大利的所有壁画上,一半人物总是被放置在风景前面的,而不是在风景之中。
达·芬奇在这里第一次把人物安置在特定的风景中间,让人物的境遇与阴暗的古老岩洞融成一个整体,这是大画家在构思上寻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一个独创。
在色调上,全画以棕褐色为基调,圣母的身上的深青与天使披风上的紫红、金黄和银灰色构成对比;阴暗的岩洞是达·芬奇发挥了他最擅长的明暗对比法则。
1501-1509年创作的,画中描绘了欢乐家庭形象,人物形象丰满,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②)圣安娜是玛利亚的母亲,已经当上了外祖母的她依然显得很年轻。
马利亚坐在圣安娜的膝上,而小耶稣则极力想从母亲手中挣脱,他似乎想骑到身旁的小羊背上。
圣安娜微笑着望着外孙,眼神里充满慈爱。
画家笔触细腻柔和,人物形象塑造得含蓄而抒情。
整个画面仿佛笼罩在薄雾之中,空气感十分强烈。
背景里,起伏的群山蜿蜒到天际,与这个温馨的场面袖合为统一的整体。
这一类圣经题材,在宗教壁画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异。
画家们各有自己的表现特色:达·芬奇在这一幅油画上的重点是放在圣安娜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绘她的脸部表情。
尽管这里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但作为达·芬奇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最高理想,他几乎像对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谜——样去追求它:他曾说过:“自然是那么博人欢心.那么多形形色色,取之不尽,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树,也决不会遇到这一棵与那——棵完全相似,人电不会碰到这一个与另一个丝毫不差的模样……达·芬奇要求画家作自然的儿子;在他看来,科学与艺术,同属于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价值所在。
达·芬奇的感触极为敏锐,往往能凝住事物即将飞逝的表情;不只是找到事物表象的迷人美感,同时又不会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观点,能成功地融合科学家的理性与艺术家的感性两种相互矛盾的特质,成就出一幅幅构图精确却叉情感自然流露的杰作。
(③)达·芬奇不是一个多产的画家,然而他留下的画作却每件都是珍品,都是经典。
这些经典为后人所欣赏,这些经典无不显示出达·芬奇在绘画方面的巨大成就,他观察入微,将人与画面风景完美结合,独创了立体的渲染手法,艺术手法精湛,把绘画的写实性发挥到了极致。
给人以真实,细腻,活灵活现的美感。
①“文艺复兴艺术史家……似乎和真的一样。
”引自《达芬奇画传》温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②“《圣母子与圣安娜》……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引自《世界美术全集绘画卷上》于明主编200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③“达·芬奇的感触极为敏锐……自然流露的杰作。
”引自《世界名画欣赏:达芬奇》达·芬奇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