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二语文导学案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邵丽杰编制2013、3、21

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弄懂文章。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比喻论证方式和排比、对偶手法。
3、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张中的“仁政”思想。
4、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归纳文言知识点和比喻论证方式。
难点:孟子政治主张中的仁政思想。
教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教具:多媒体教时:3课时预习案1、认真阅读“文本辅读”中的相关资料,熟读文本。
2、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3、将预习中疑惑记录到“预习存疑”中,以备小组探究时解决。
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
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
曾游说各国,讲“唐、虞、三代之德”,但“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因此他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
二、了解作品:《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三、熟悉背景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二语文导学案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编写:王宇怀课时:一课时编号:5
【学习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学法提示】“读-悟-写”三步教学法。
【问题探究】【教师预设问题】
1.什么是消息?
4.简要分析《奥运会第一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的关系。
试给《14名下岗工竞选道路保洁权》拟写引题和副题。
5.阅读《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说说其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二、总结提升1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8222=+m y x ,焦点在x 轴上,则其焦距为( ) A.228m - B.2m -22 C.282-m D.222-m2. 设21,F F 为定点,|21F F |=6,动点M 满足6||||21=+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A.椭圆B.直线C.圆D.线段3. 椭圆171622=+y x 的左右焦点为21,F F ,一直线过1F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 )A.32B.16C.8D.44. 设α∈(0,2π),方程1cos sin 22=+ααy x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α∈A.(0,4π]B.(4π,2π)C.(0,4π)D.[4π,2π)5.在△ABC 中,BC =24,AC 、AB 的两条中线之和为39,求△ABC 的重心轨迹方程.6. 已知点P 在椭圆1244922=+y x 上,F 1、F 2是椭圆的焦点,且PF 1⊥PF 2,求(1)| PF 1 |·| PF 2 | (2)△PF 1F 2的面积三、思维拓展1、 已知椭圆06322=-+m y mx 的一个焦点为(0,2)求m 的 。
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03,P ,b a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
3、ABC ∆的底边16=BC ,AC 和AB 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和顶点A 的轨迹.4、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1F 作倾斜解为3π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5、已知椭圆1222=+y x ,(1)求过点⎪⎭⎫ ⎝⎛2121,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3)过()12,A 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4)椭圆上有两点P 、Q ,O 为原点,且有直线OP 、OQ 斜率满足21-=⋅OQ OP k k ,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二数学导学案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 探究发现”高二数学导学案班级------- 姓名------ -----月 -----日 制作人:马所成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学习目标:(1)能够用定义求五个常见函数y c =、y x =、2y x =、1y x=,x y =的导数 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导数的定义求导数的方法;(3)利用导数的的几何意义解释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利用物理意义解释物体运动状态;(4)在学习中体会模仿,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知识回顾:1、一般地,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x y x ∆∆→∆0lim=_________________叫做()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
当x 变化时,()x f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x f y =的导函数,即()x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数的几何意义: ()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0'x 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练习:已知函数()22x x f =,则函数在x x ∆+≤≤11上的函数值的增量y ∆=_______,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在1=x 处的导数()1'f =__________,函数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求下列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x f ':(1)()c x f = (c 为常数) (2)()x x f =(3)()2x x f = (4)()x x f 1=5)x x f =)(三、问题探究:1、由函数()x x f =,()2x x f =,()1-=x x f 的导数,你能不能猜测出函数()3x x f y ==的导数?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是什么?探究结2、画出函数xy 1=的图象,根据图象,描述它的变化情况,并求出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五、课堂检测:1、函数,3-=y 则='y _________;2、函数5x y =的导数='y __________,函数5x y =在1=x 处的导数值为________;3、如果质点按照规律2t s =运动,则在3=t 时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4、双曲线x y =在点(4,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6.0)(=x f 的导数是 ( )A.0B.1C.不存在D. 不确定7. 已知2)(x x f =,则=')3(f ( )A.0B.2C.6D. 98.过曲线xy 2=上点(2,1)的切线方程是9. 在曲线2y x =上的切线的倾斜角为4π的点为() A .(0,0) B .(2,4) C .11(,)416 D .11(,)24。
《一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一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生能够了解逻辑谬误的种类和常见表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
导学内容: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观点,了解什么是逻辑谬误。
2.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让学生们感受逻辑谬误的存在和风险性。
二、进修过程
1. 介绍逻辑谬误的种类和常见表现,如:诉诸人身攻击、抛出红鲱鱼、以偏概全等。
2. 通过《一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们了解逻辑谬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3. 引导学生们讨论如何区分和纠正逻辑谬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 给学生们安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深入了解逻辑谬误的更多内容。
2. 提出几个逻辑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室总结
1. 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思考、多加训练。
2.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逻辑谬误的观点和种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数学学科导学案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数学学科导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月 日课题:概率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事件间各种关系的概念,会判断事件间的关系;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知道对立事件的公式,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加法公式。
学习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学习引入: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概率的意义,举了生活中与概率知识有关的许多实例。
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
在研究性质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掷骰子的实验,学生思考,回答该试验包含了哪些事件(即可能出现的结果)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1、 一般地,对于事件A 和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B__________A (或事件A__________事件B ),记作B A ⊇(或A B ⊆)特殊地,不可能事件记为 ∅,任何事件都包含 ∅。
2、两个事件A ,B 中,若A B B A ⊇⊇,且,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_______,记作________3、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者事件B 发生称为事件A 和事件B 的_____事件,记作________.4、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称为事件A 和事件B 的_____事件,记为__________5、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的特殊情况,当A ∩B =∅(不可能事件)时,称事件A 与事件B__________。
(即两事件不能同时发生)6、在两事件互斥的条件上,再加上事件A ∪事件B 为必然事件,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为_________事件。
(即事件A 和事件B 有且只有一个发生)练习:⑴请在掷骰子试验的事件中,找到两个事件互为对立事件。
⑵不可能事件的对立事件7、集合间的关系可以用Venn 图来表示,类似事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李晓军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李晓军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蜀道难度:类名【课前预习导案】学习目标:1。
记住作者李白的生活经历和诗歌风格。
2.2、熟读课文[相关知识]1、世人对李白的评价:李白有一百首关于斗酒的诗。
他睡在长安城的一家餐馆里。
天子上不了船。
他声称自己的大臣是酒仙李万福,杜万福韩愈高呼他将永垂不朽,他的名声传遍了全世界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皮日休酒入豪昌,七分为月光,其余三分为剑气。
秀口一吐,便是盛唐余光中的一半2、走近作者李白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701―725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2)726―742仗剑远游兼求仕时期: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3)742―744三年长安时期: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
2013—2014下学期Module5龙江一中问题道学与探索发现—

2013 —2014 下学期Module5 龙江一中问题道学与探索发现——导学案(学时1)编制人:刘长福,梁迪审核人:刘长福(12-02)写一写1._______v.追逐,追赶,追踪2._______v.谋杀3._______v.拒绝4._______v.治愈5._______adj.假象的,虚构的6._______adj.难以置信拓一拓1._____v.使惊恐,使受惊吓的______adj.恐惧的________n.恐怖_____n.恐怖分子2._____n.使觉得恶心,使厌烦______adj.令人厌烦的_______adj.恶心的3.______ n.感情.情绪_______adj.易动感情的4._______adj.有益的有用的________n. ﹠v.好处,有益5._______v.分析______n.分析填一填1.The government needs a more _________ 灵活的approach to education .2.Is English a ______(强制的,必修的)subject?3.What made you __________(怀疑)her of having taken the money?4.The larger firm_____________(吸收,吞并)the smaller one .5.A new difficulty has ____________(出现)师生互动考点一resist vt 抵抗,抗拒课文如是……a prize cow which can resist bacteria or disease……. …….一种能抵抗细菌或疾病的优选奶牛……..教材P65resist后接动词时用v-ing形式不用不定式resist the temptation 经得起诱惑resist doing sth 反对做某事can’t resist doing sth 禁不住做……..从容应对1.他忍不住炫耀起了他的新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编写:王宇怀课时:一课时编号:5
【学习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学法提示】“读-悟-写”三步教学法。
【问题探究】【教师预设问题】
1.什么是消息?
4.简要分析《奥运会第一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的关系。
试给《14名下岗工竞选道路保洁权》拟写引题和副题。
5.阅读《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说说其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