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一历史优化作业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它的诞生标志着(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解析:1865年4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B.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我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信息不符。

答案:B3观察右图,该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D.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解析:20世纪初,人们骑在没有链条的木制自行车上拍照留念,反映了时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C4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 9 6 984 544 9110 0 0 0 0192 6 146000 0 0 3 459 1943764172 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无到有,都是中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结果,但汽车和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我国近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一五”计划期间才建成。

答案:A5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过关训练 +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过关训练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过关训练: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课标回顾1.由机械牵引的与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1906年,天津创办了交通系统,1924年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与是更为先进的工具。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时期。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

2.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包括了全国各主要和中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为。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的开端。

无线电报自年创设。

1882年,传入中国。

1949年11月,成立,开创了和合一的新时代。

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5亿户,居世界第位。

基础自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辛亥革命的影响C.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当时环游地球实际上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中国试办邮政是在()A.1866年 B.1887年C.1896年 D.1949年7.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1.(2020·山西高三)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

【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2.(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风气的变化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自行车日渐普及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骑车郊游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只有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不能说明自行车日渐“普及”,C 项错误。

3.(2020·浙江高二期末)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

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高中历史专题四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1865 年 ,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 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公司出生。

这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因为()A. 民主科学思想的流传B. 洋务运动的推进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 回收路权运动的展开分析洋务运动创立的民用公司, 如轮船招商局, 推进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故 B项正确。

答案 B2. 进入近代 , 中国电信事业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A. 台湾B. 天津C. 广东D.湖北分析 1877 年,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初步。

答案 A3.导学号 09504032 依据以下图数据判断 , 该图统计的是1864—1895 年中国()A. 国库白银贮备B. 领水外轮吨位C. 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所以国库白银储备日趋减少 , 清除 A 项 ; 中国最早的铁路出此刻19 世纪 70 年月 , 所以清除 C 项 ;19 世纪末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 清除 D项。

因为鸦片战争后列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水运, 以致领水外轮吨位逐年增加。

答案 B4.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分离》 : “别肠转如轮 , 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 , 君在天尽头。

”该诗反应了 ()A. 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偏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衣饰改革的推进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分析“别肠转如轮, 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终点”反应了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 B5. 阅读资料 , 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轮船招商局创立以后, 依靠政府的支持, 于 1877 年以 220 万两白银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家产 , 船只由 12 艘增至 30 余艘 , 实力大增。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

这一交通工具是( ) A.飞机B.自行车C.汽车D.轮船解析: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B项正确。

答案: B2. 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C.洋人发明的火车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解析:由“19世纪70年代”“沿江”等信息,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B 项。

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A项。

火车、飞机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时间上不符,排除C、D两项。

答案: B3.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

”下列对此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唐胥铁路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龙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C.中国修筑铁路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技术D.中国铁路修筑过程艰难曲折解析: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的吴淞铁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龙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打下了封建时代的烙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表明中国修筑铁路借鉴了西方的修筑技术,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几多艰难,历经风雨”表明中国铁路修筑过程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陕西榆林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黄遵宪(1848-1905年)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从诗中不难看出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2课后作业: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2课后作业: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含解析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而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申江好,男女不防嫌。

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常挤”。

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B。

社交场合C。

男女合校D。

男女合演解析:材料反映了轮船成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改变了封建传统的礼教规范。

答案:A2。

下图中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

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

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解析: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因此A 项说法错误。

答案:A3。

下表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无到有,都是中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结果,但汽车和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我国近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A4.“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

铁路运输 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诗词的理解。

从“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符合题意的是电报通讯.答案:D5.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②当时新式学堂已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A.①③B。

②③C。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2.13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 •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 •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解析】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存在,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西方的先进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

【答案】D2•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 .公路运输B .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 .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

具有打破外国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人的权益。

据此判断本题选C o 【答案】C3.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分男女座”,这是对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男女有别观念的冲击,故选A o【答案】A4. 清同治十三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共同的时代意义是()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 •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 •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解析】两者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其共同的时代意义是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B5.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

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它的诞生标志着( )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
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
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
解析:1865年4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
B.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我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信息不符。

答案:B
3观察右图,该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
D.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20世纪初,人们骑在没有链条的木制自行车上拍照留念,反映了时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C
4下表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无到有,都是中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结果,但汽车和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我国近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一五”计划期间才建成。

答案:A
5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

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等信息,说明交通工具近代化冲击了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答案:B
6据《花图新报》载:“中国自设之电(报)线……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这一记载说明中国( )
A.最早出现有线电报是在福州
B.最早的电报线出于商业目的
C.最初架设电报线依赖于外国
D.最初发展无线电报得不偿失
解析:“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等信息,说明我国有线电报的最初发展依赖于西方列强,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
D.电话事业分属两家
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中“直接说明”的限制条件,C项符合社会现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D项是对局部现象的概括,但缺乏总体上的准确认识。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

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两白银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

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
:万两)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请完成: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资本、借款等统计数据的发展趋势,从运载量、私人资本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中“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等信息,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经营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

(2)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促进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刺激了私人资本投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