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些修正(本⽂已经发表于《⾃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4期)摘 要: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

本⽂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摘 要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

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

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

本⽂还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

此外,本⽂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关键词:弗雷格 涵义 指称 语法意义 指称对象 指称意向关键词基⾦项⽬:国家社科基⾦项⽬(10BZX020)、⼴东省社会科学“⼗⼀五”规划项⽬(09C-01)、⼴东省⾼校⼈⽂社科基地重⼤项⽬(10JDXM72001)。

作者简介:陈晓平(1952-),⼭西昔阳⼈,华南师范⼤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向为科学哲学、西⽅哲学和道德哲学。

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意义理论贯穿⼀个基本问题即涵义-指称问题,⽽此问题与现代语⾔哲学的诸多重⼤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弗雷格最先明确地指出,语句和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专名和谓词都具有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这两个⽅⾯。

然⽽,这两个⽅⾯及其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就此展开许多激烈的争论。

本⽂将从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对这⼀问题给以阐述和澄清。

⼀、指称: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指称”这个词在有关⽂献中是有歧义的,达⽶特(M. Dummett)注意到这⼀点。

他说:“弗雷格差不多总是把名词‘Bedeutung’⽤于⼀个语词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虽然动词‘bedeuten’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在关系和⼀个语词以此关联的事物之间做出区分还是⼗分值得的;对于后者我们将⽤‘指称对象’(referent)来表⽰,随之我们把抽象名词‘指称’(reference)仅仅⽤于语词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弗雷格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论析

弗雷格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论析

弗雷格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论析作者:李高荣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包含语言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两个层面,这两种分析是平行的、对称的,主要体现在其对两对概念的区分和理解上:对象和概念、涵义和所指。

弗雷格用对象和概念来说明世界和语言共同的逻辑结构,用涵义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来表达语言与世界之间的指称关系,并试图在他的逻辑基础上——即函项和主目区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语言、思想、世界(实在)三者之间的统一理论。

关键词:弗雷格;对象;概念;涵义;所指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识码:A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涉及语言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两个层面,这两者都反映出他对语言与实在(或世界)关系的理解:前者说明了语言(其开创的形式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同构关系,论证了语言与世界在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对象和概念的区分上;后者说明了语言的功能:语言凭借自身的表达方式通过其传达出的涵义来指称世界,这主要体现在其两个语义要素——涵义和所指①——的区分上。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弗雷格对对象和概念、涵义和所指这两对概念的详细区分来把握其语言哲学的核心要义,澄清这两对关于世界和语义的概念与弗雷格逻辑框架之间的关联,以此来管窥早期分析哲学的哲学路径——用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来统摄语言和世界的尝试。

一、对象与概念弗雷格认为逻辑的基本结构是函项和主目两分,与此逻辑上的这种基本结构相应的是世界的结构元素上的两分:概念和对象。

在《函项和概念》和《论概念和对象》这两篇文章中,他对这四个概念的本质加以详述。

函项的本质是不饱和,含有空位,需要填充;主目的本质是本身是饱和的,不需要填充,它自身可以填充到函项的空位上;概念是含有一个空位,其值为真值的函数(项),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函项,所以其本质也是不饱和的,需要填充的,用逻辑术语来表示即是指概念具有述谓特征;对象是并非函项的任何东西,即不包含任何空位,自身是饱和的,在弗雷格这里,他把经验事物和抽象概念(如数、真值、值域)都当成对象,因此,他的对象的外延是很庞杂的。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392018年35期总第423期ENGLISH ON CAMPUS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文/王斌 袁婵【摘要】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进行了探究,阐释了符号、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所指、区分及相互关系,总结并且例证该理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应用价值,客观地看待英汉语际翻译过程中该理论的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涵义与指称理论;符号;涵义;指称;英汉互译【作者简介】王斌,男,四川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导,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袁婵(1986.1-),女,汉族,江西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引言指称问题(reference)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谓指称,包括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语句所指的对象(涂纪亮, 124)。

名称的指称问题上主要的观点之一是传统指称理论。

德国数理学家、传统指称理论的杰出代表弗雷格(Gottlob Frege)从人的思维(概念)起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真”与“不真”。

西方哲学从这一论证出发,跨出了“语言转折”新历程的第一步(刘宓庆, 198)。

英国哲学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认为:1.名称代表事物;2.指称代表的事物就是该指称的意义,即“字面上指称就是这个词的内涵”(刘宓庆, 213)。

弗雷格认为,词语的涵义不等同于它的指称,二者始终是两回事,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符号的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区别及关系(成晓光,87)。

要将涵义与指称理论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首先应正确区分符号、涵义及指称,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界定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适用范围。

1.符号、涵义、指称的区分。

关于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的探究,首先应明确在其涵义与指称理论中,符号、涵义及指称分别指什么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哲学毕业论文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探讨论文

哲学毕业论文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探讨论文

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探讨论文涵义和所指的区分是弗雷格在语言哲学上的重要贡献,它构成了20世纪语言哲学的两个语义学要素,这也是语言的两个功能。

弗雷格是为了解决同一性问题才区分出涵义和所指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成了后来的Frege'sPuzzle(N.Salm-on)。

弗雷格理解的涵义是一个十分丰富的语义学要素,尽管他本人对涵义理论并未给出一个系统的框架,但他开创了语言哲学的这两个主题:意义理论(狭义)和指称理论,统称为意义理论(广义),也即是说,语言哲学即是研究广义意义理论的哲学。

弗雷格认为语言与世界具有共同的逻辑结构,并且语言可以对世界有所描述,这依赖于他对涵义的定义,因为他认为涵义决定指称。

正是在此意义上,弗雷格被归入描述论者的行列,而不是一个直接指称论者,因为其意义即是描述性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探讨了世界的结构:对象+概念,那么与此相应,语言的两个语义要素———涵义和所指———是如何指称实在的呢?他分别从专名、概念词、句子来加以详述。

弗雷格认为专名是单称词,所有指称一个单独对象的语词或短语都是所谓的专名,专名指称对象,专名的涵义是:给出指称的方式。

他并没有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广义的专名还包括摹状词和句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都是弗雷格意义上的专名。

专名事实上是一个描述性的短语,这构成了专名的涵义,通过专名的涵义专名能指向一个具体的对象。

弗雷格认为每一个专名都有涵义和所指两个部分。

专名、专名的涵义和专名的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反之则不成立。

也就是说,一个专名必有一个涵义,一个涵义必有一个所指,但一个所指可用多个专名(符号)表示,可由多个涵义来确定。

当然,一个专名对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如“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可理解为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出生在斯塔吉拉城的人,《形而上学》的作者。

但弗雷格认为只要一个专名能指称一个对象,至于是依赖哪些涵义来确认这个对象的则是无关紧要的。

对专名的涵义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依赖理解者对语言整体的足够把握;其二,我们不能把握专名的全部涵义,在给出专名的涵义时,它只是对专名所指称的对象的某个片面的认识;其三,专名的涵义提供了对其所代表对象的一种表示方式,专名的涵义可以作为把握其指称的手段或根据。

浅析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

浅析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

浅析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作者:汪小杨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8期【摘要】弗雷格的指称理论可分为两部分,即涵义指称和语词指称。

前者指的是对象表现形式,可直接决定指称内容,后者指的是特定对象,可以无指称体现。

随着弗雷格研究的深入,语词指称逐渐转变成语句指称,并将其内涵进行延伸和具体。

而涵义指称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影响其意义的表达。

本文就对弗雷格语词和语句的涵义与指称理论加以详细分析说明,以供借鉴。

【关键词】弗雷格含义;指称理论;意义表达弗雷格发表的《意义和指称》一文中,对涵义和指称展开详细论述,并对两者间的区别加以详细说明。

其中阐述的内容和理论概念,为意义理论的完善和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有力了支持和保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关于语词的涵义和指称理论在对概念词理解上,弗雷格认为概念词也具备涵义和指称,但与专名不同,专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外在对象,而概念词的涵义和指称指的是特定对象,即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展现的是对象的某种性质。

通常情况下,提到语词说的都是指称,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应用到语词本身的涵义。

在这一情况下,弗雷格将语词的理解定义为涵义和指称两部分,且两者会在间接引语语境中存在一些变化。

在间接谈话过程中,语词不具有通常意义下的指称。

为更好地加以区分,将语词分为正常指称和间接指称两种。

当某人谈话过程中直接使用他人的话语,这时语词就具有本身含义;而当谈话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语词去命名他人的语词时,这时就指明的是语词的指称。

以中国首都是北京、中国首都这两句为例。

前句中的北京无法替换后句的中国首都,虽然指称一样,但代表的涵义存在明显差别。

弗雷格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指号指称和涵义与关联意向加以明确区分。

当指号指称代表感觉对象时,如中国长城、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等,这些语词属于内心图像的一种记忆,是观察者对于对象形成的一种感官印象,存在着变化性特征,且代表了个人心灵或思维上的感想,会随着场合、理解的不同,涵义发生变化。

弗雷格区分涵义和指称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弗雷格区分涵义和指称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Translation illuminated by Frege's distinction between sense and reference 作者: 胡梅红
作者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江苏常熟215500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9-131页
主题词: 涵义;指称;翻译
摘要:弗雷格区分涵义和指称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翻译有很大的启示.本文着重讨论英汉语际转换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英汉专名的翻译;2.不同/相同比喻形象的相同涵义的翻译;3.比较了'龙'与'dragon'不同的文化涵义,为保留其各自独特的文化涵义,建议采用异化翻译为其语际转换的最佳途径.。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盖尔纳,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贡献主 要集中在民族主义理论方面。他的理论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为核心,强调 国家机器和精英在民族主义构建上的作用,以及民族主义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中 的重要性。
首先,盖尔纳强调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意识形态,它通过国家机器和精英的引导,将国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单位。 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旨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将国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国 家的发展和进步。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 的意义理论
01 引言
目录
02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 论
0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04 评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符号的涵义通常指的 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而指称则是指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在探讨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理论时,我们不仅需要符号本身的特征,还需分析符号与社会文化、语 言使用者的关系。本次演示将评析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究其在符号的涵义与指 称理论中的贡献和限制。
符号理论概述
符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符号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语言符号是指具有某 种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等;图像符号是指通过图像、图形等方式表 达的符号;象征符号是指通过某种事物或现象表达其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符号性
建筑的符号性是指建筑作品中所包含的符号及其意义。建筑符号主要分为语 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
1、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的定义及 其关系
符号的涵义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符号所指 对象的认知和理解。而指称则是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即语言使用者通过符号所表 达的具体事物或观念。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符号的涵义越 丰富,其指称的范围也就越广泛。

探求真理-弗雷格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根源

探求真理-弗雷格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根源

探求真理:弗雷格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的根源摘要意义理论是现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划分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而探求真理则是弗雷格划分涵义和指称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句子真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涵义和指称的划分,有学者认为这是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因为指称是语言与客观实在产生联系的主要方式,划分涵义和指称是关乎名词的意义和它指称对象关系的问题。

研究涵义和指称的划分,人们往往会从弗雷格的思想出发。

弗雷格是德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现代逻辑即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同时被认为是语言哲学的奠基者,分析哲学之父。

关于弗雷格有两点特别重要且公认的事实:首先,弗雷格的思想对分析哲学运动先驱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其次,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重要理论源自于弗雷格的理论。

语言哲学家普遍认为,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思想即他的意义理论,而意义理论被认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该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892年发表的论文《论涵义和指称》(《uber sinn und bedeutung》)中,该论文被公认为意义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语言哲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塞尔甚至认为,对涵义和指称做出划分是弗雷格对语言哲学所做的唯一重要贡献(陈嘉映,2003:91)。

文中,弗雷格区分了涵义(sinn)和指称(bedeutung)两个重要概念,核心概念是真。

该划分使逻辑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形成了以意义理论为基础的外延逻辑,并影响了人们的现代逻辑观。

二涵义和指称的界定和划分涵义和指称是基于词项或命题与其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区分,在阐述涵义和指称的区别时,弗雷格运用了一个经典命题:“the morning star is the evening star.”他是这样论证的:启明星(morning star)和长庚星(evening star)指涉同一个对象——金星(venus),但它们却以不同的方式指涉,因此它们的涵义便不同,不能在具体使用中随意替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92018年35期总第42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文/王斌 袁婵【摘要】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进行了探究,阐释了符号、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所指、区分及相互关系,总结并且例证该理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应用价值,客观地看待英汉语际翻译过程中该理论的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涵义与指称理论;符号;涵义;指称;英汉互译【作者简介】王斌,男,四川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导,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袁婵(1986.1-),女,汉族,江西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引言指称问题(reference)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谓指称,包括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语句所指的对象(涂纪亮, 124)。

名称的指称问题上主要的观点之一是传统指称理论。

德国数理学家、传统指称理论的杰出代表弗雷格(Gottlob Frege)从人的思维(概念)起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真”与“不真”。

西方哲学从这一论证出发,跨出了“语言转折”新历程的第一步(刘宓庆, 198)。

英国哲学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认为:1.名称代表事物;2.指称代表的事物就是该指称的意义,即“字面上指称就是这个词的内涵”(刘宓庆, 213)。

弗雷格认为,词语的涵义不等同于它的指称,二者始终是两回事,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符号的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区别及关系(成晓光,87)。

要将涵义与指称理论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首先应正确区分符号、涵义及指称,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界定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适用范围。

1.符号、涵义、指称的区分。

关于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的探究,首先应明确在其涵义与指称理论中,符号、涵义及指称分别指什么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传统指称理论认为,名称(name)具有内涵和外延,即各自的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

传统指称论的先驱穆勒将词做了内涵词项与非内涵词项的区分。

指示实体又蕴含属性的词语为内涵词项,如通名;只指示个体而不具有涵义的词语为非内涵词项,如专名,主张专名没有内涵。

弗氏反对穆勒的这一观点,将通名专名归为一类。

他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认为“一个单一对象的标记也可以由多个语词或其他符号(sign)组成,为了简便,这些标记均可称为专名”(成晓光, 167)。

弗氏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语言体系中,所有名称无一例外地既有有事情都过去吧,不开心的也不要再去想了。

(3)Jail Keeper: Oh, it’s cute.监狱看护:唔,好萌啊。

“萌”这个字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它就是可爱的意思。

(4)Are you kidding me?也是醉了。

这句话的原意是“你在逗我吗”,表达了自己的那种无奈、无语。

这里“也是醉了”也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更具有流行性。

(5) Would you stop doing that again?吓死宝宝了。

根据电影中的语境,可以翻译成“吓死宝宝了”,其潜在意思就是“别再这样了,吓死了。

”(6)—“ Oh, the spicy noodle soup for Tigress.”—“ Did you want extra sauce with that? ”—“ She wants it on the side.”—“ Ok, on the side, on the side. ”——“给悍娇虎再来碗红汤面条。

”——“你要多加酱料吗?”——“她喜欢变态辣。

”——“好吧,变态辣,变态辣。

”这里的“变态辣”就是非常非常辣的意思,让人感觉这样翻译会让你有意思,在年轻人当中使用较为广泛。

总而言之,网络流行语逐渐渗透到观众心中,给人们带来乐行语,大量的流行词汇出现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网络流行语及其翻译可以继续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丁一.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及翻译方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34(3):81-83.[2]郭少华.网络流行语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6,6 (18):256.[3]李新,张欣.从目的论视角看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2,13(7):133-134.[4]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22(1):61-65.[5]谈宏慧.电影配音中网络流行语选择的“三维”适应[J].中国科技翻译,2013,26(1):38-40.[6]谢之君,杨月华.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J].上海翻译,2015, 30(3):23-27.[7]叶宇兰.谈《功夫熊猫3》中文配音中的流行语[J].采写编,2016, 26(1):194.2402018年35期总第42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根据弗雷格的观点,一个符号表达它的涵义,并标示这个涵义的指称。

涵义决定指称(对象),涵义是通往指称的不同方式和手段。

“The Morning star is the evening star.”是弗氏经典例子之一,笔者借此来对三者加以区分。

如图1,晨星和暮星是两个符号,其涵义不同,分别指早上和晚上出现在天空的星,但这两个符号所指的是同一对象金星,即指称相同。

同样,金星(Venus)在汉语中也不能简单称作“启明星”,因为金星在汉语中有“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的说法。

图 1弗雷格对专名指称的探寻不仅停留在语词层面,同时也拓展到了句子层面。

在弗雷格将其研究拓展到句子层面时,符号则指专名、概念词和句子。

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的指称是其真值(成晓光,87)。

“晨星是暮星”这一思想的指称是“晨星和暮星是同一个星”。

这是天文学上的重要发现,这便是这个句子的真值。

2.符号、涵义、指称的关系。

图1中的一个两个符号分别有其涵义,但却有同一指称。

实际上,两个符号可指同一个对象(object),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符号;每个符号有其确定涵义,相应于这种涵义又有其指称。

同一个指称可能有几个符号,同一个符号可以有多个指称。

从对应关系来看,完善的科学语言中,符号的涵义和指称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日常语言中,符号与涵义之间的关系情况比较复杂。

可以大致分两类:同一符号在特定主体、特定语境下,只有一种涵义和一个指称;不同符号,情况分三种:(1)涵义不同,指称也不同;(2)涵义不同,但指称相同;(3)涵义相同,指称也相同。

颜中军认为,传统的语义三角关系图没能准确表达弗雷格的观点,于是将符号、涵义与指称的关系图示如图2:图 2A 、B 、C ……分别是对象 O 的不同符号;涵义A ,涵义B ,涵义C ……分别是符号 A 、B、C ……的涵义。

其中涵义A 、涵义B 、涵义C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一起构成了对象O的涵义。

当三者的关系拓展到句子层面,王路(王路,164)按照弗雷格关于符号、符号的涵义和符号的指称之间的关系图,将其呈现为图3:图 3其中,“表达式”即符号、“意义”即涵义、“意谓”即指称、“谓词”即概念词。

笔者认为,颜中军关于弗雷格符号、涵义和指称之间的关系图说服力强。

王路的图示按照弗雷格将该理论的运用从名称层面拓展到概念词、句子层面的思路,将三者的关系做出了更加清晰的呈现,易于理解。

3.涵义与指称理论运用于日常语言。

弗雷格理想化的一一对应关系服务于数理逻辑,而非自然语言。

在自然语言中,无论是语际间还是同一语言内部,同一符号往往有不同涵义,同一涵义都可能由不同的符号来表达。

每个符号有确定的涵义,相应于这种涵义,又有其指称,而对于一个指称,不仅有一个符号。

正是这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引起了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的混乱。

自然语言还存在一个缺陷, 即无指称可以有涵义,有涵义可能无指称,弗雷格认为“对于涵义的把握并不能保证相应的指称的存在”(G .Frege, 1960)。

这可以解释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的词,如“飞马”,这类符号只有涵义而无指称。

类似的还有小说中的人名,如莎士比亚的笔下的“哈姆雷特”这样专名或“当今的美国总统”这样的概念词。

又如“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样的概念词,具有涵义,但指称却不确定。

二、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理论对翻译的启示在于,弗氏反对将语词的涵义等同于指称。

涵义是通往指称的不同方式和手段。

涵义决定指称,而非指称决定涵义,涵义和指称是多对一的关系。

以上关系均说明了研究英汉互译关系的必要性,认清这些关系,对英汉互译有很大启示。

1.翻译时符号要界定清楚。

事物各有其名称,名称即是符号。

许多事物的指称与其涵义不同,英汉语际转换时,应特别注意这些符号的翻译。

英国人最自豪的食物之一“fish and chips”因被翻译成“鱼和炸土豆条”曾被中国学生误解多年,以为这是两种食物,若能改译成“炸鱼加土豆条”或是加上注解“英国的一种流行的食物”就不容易出现以上的理解偏差。

类似的,在一本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中,“志愿者”被拆成“志愿”和“者”来译,分别译成“to volunteer”和“person”。

这种处理方式没有必要,没有有效传递符号的涵义,会造成误解,远不如直接译成英语中常见的名词“volunteer”妥当。

以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为参考,能更准确地对英汉互译中的专名,即符号,进行界定。

2.翻译要实现涵义而非符号间的转换。

英汉互译时,我们常遇到不能直接翻译的符号,即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的情况。

英语中的“rock and rye”不能翻译成“岩石和稞麦”,实际上它的指称是“冰块威士忌”;“piggy bank”不是“小猪银行”,而指“存钱罐”。

对于句子“When pigs fly!”,因为“猪飞起来”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这个句子似乎没有真值。

但该句子的真正思想为“这(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若译成“太阳从西边2018年35期总第42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出来了!”便突破了符号的局限,实现了思想乃至真值的转换。

汉语中亦不缺乏同样的例证。

我们不能说“水龙头”为“water dragon tea”,而应说成“tap”或“faucet”;也不能将“龙井”译为“dragon well”,而应译成“Longjing tea”,因为它们都是物品的专名。

“瓮中之鳖”如果译成“like a turtle in a jar”有生硬的符号翻译的痕迹,而常用的“like a rat in a hole”的译法更能实现沟通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