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完整word版)【语言哲学】弗雷格与罗素的语言理论

弗雷格(Gottlob Freg,1848-1925)德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
1848年生于德国的维斯玛,在耶拿大学数学系度过了他一生的大部分生涯,前后任教约40年。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概念语言》出版于1879年,他在书中建立了一种形式语言,当时的罗素还是个七岁的孩子.很显然,弗雷格是罗素的前辈.然而,他们在学术上却面对同一个问题创立了不同的理论.以后他又发表了几部数学著作和语言学著作(文章):《算数的基础》(1884),《算数的基本规则》(1893),《函数与概念》(1891)和《论意义和意谓》(1892)。
弗雷格与罗素是西方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弗雷格适应数学发展的需要,深入研究数学的科学性质和数学思维的规律,开辟了数理逻辑的新方向.他努力把逻辑本身变成一个由公理,规则和定理构成的演绎体系。
他对逻辑问题的探讨是从数学开始的,他的目标是要从逻辑推导出全部数学,使数学的真理性证明依赖于逻辑证明。
为此,他发明了一种表意的概念语言,并把它应用于逻辑,结果构造了初步自足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对数理逻辑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弗雷格致力于用逻辑符号代换所有的数学符号,用逻辑规则说明数学规则,并发展了一种语言学观点.但是他的理论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著作几乎无人知晓,后来由于罗素的发现,特别是《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人们才逐渐认识弗雷格。
1902年六月罗素在致弗雷格的信中说过:“就我所知,你的著作是我们时代中最好的,请允许我表达我的深切敬意。
”罗素(Russell,Bertrand,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学家。
出身于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担任过英国首相.罗素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三一学院任教。
1908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皇家学会授予他西尔威斯特奖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过俄国,20年代初曾来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罗素最初信奉绝对唯心主义,对绝对共相深信不疑。
弗雷格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论析

弗雷格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论析作者:李高荣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包含语言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两个层面,这两种分析是平行的、对称的,主要体现在其对两对概念的区分和理解上:对象和概念、涵义和所指。
弗雷格用对象和概念来说明世界和语言共同的逻辑结构,用涵义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来表达语言与世界之间的指称关系,并试图在他的逻辑基础上——即函项和主目区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语言、思想、世界(实在)三者之间的统一理论。
关键词:弗雷格;对象;概念;涵义;所指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识码:A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涉及语言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两个层面,这两者都反映出他对语言与实在(或世界)关系的理解:前者说明了语言(其开创的形式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同构关系,论证了语言与世界在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对象和概念的区分上;后者说明了语言的功能:语言凭借自身的表达方式通过其传达出的涵义来指称世界,这主要体现在其两个语义要素——涵义和所指①——的区分上。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弗雷格对对象和概念、涵义和所指这两对概念的详细区分来把握其语言哲学的核心要义,澄清这两对关于世界和语义的概念与弗雷格逻辑框架之间的关联,以此来管窥早期分析哲学的哲学路径——用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来统摄语言和世界的尝试。
一、对象与概念弗雷格认为逻辑的基本结构是函项和主目两分,与此逻辑上的这种基本结构相应的是世界的结构元素上的两分:概念和对象。
在《函项和概念》和《论概念和对象》这两篇文章中,他对这四个概念的本质加以详述。
函项的本质是不饱和,含有空位,需要填充;主目的本质是本身是饱和的,不需要填充,它自身可以填充到函项的空位上;概念是含有一个空位,其值为真值的函数(项),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函项,所以其本质也是不饱和的,需要填充的,用逻辑术语来表示即是指概念具有述谓特征;对象是并非函项的任何东西,即不包含任何空位,自身是饱和的,在弗雷格这里,他把经验事物和抽象概念(如数、真值、值域)都当成对象,因此,他的对象的外延是很庞杂的。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

认识论与语言哲学1、纯的和不纯的语言哲学“语言哲学”这个学科有两个来源,其中一个来源是由弗雷格提出的关于如何使我们的意义与指称概念系统化,利于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保持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
这样一系列问题不包含认识论的偏见,被称为“纯的”语言哲学。
第二个来源是纯认识论的,企图一直用康德的哲学构想为知识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一种永恒不变的框架,被称为“不纯的”语言哲学。
如果把哲学当成一种语言分析,就是休谟的本体论与康德的非经验的方法论相结合。
康德认为,先天知识仅是因为其自身是我们参与构成知识对象的知识才得以可能存在。
经改述后,变成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一种真语句都是包含了我们后天对知识的积累组合的参与,以及世界先天以感官知觉形式的参与。
在晚近语言哲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其一是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纯的”语言哲学的运动,其以对语言哲学概念纯化和非认识论为方向。
戴维森区分了构成“适当的称作意义理论”的一部分,以及由“某种外来的哲学清教主义”推动的两种哲学构想,其中后一种哲学构想认为任何不能从感觉材料或语言规则这些确定事物中以逻辑形式构造出来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
戴维森认为意义理论不是对个别词项的意义进行分析及整合,而是一种对语句之间的推论关系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一些语句中,我们获得真值条件,而这种真值条件只有通过其自身在其他真值条件理论中存在的可能性中被检验,即需要通过其他的真值理论来检验自身,与认识论无关。
戴维森在贯彻奎因的主张,即消除意义和事实问题也就是后天的感觉和先天的知识概念之间的区别。
另一个运动是以达美特、普特南为主要代表的“不纯的”语言哲学的运动。
达美特把认识论问题当做意义理论内部的问题。
而作者的做法则是批评“不纯的”语言哲学及其在认识论到语言哲学之间的不可行的问题转换来完成。
因此在下一节中,作者将分别讨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理论转变所提出的问题。
2、我们的祖辈在谈些什么当我们不清楚别人所谈论的东西时,我们也会认为其一定有确定无疑的答案,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别人一定在谈论着我们谈论着的某些东西,即使这些东西不真实,是虚幻的对象,也一定会通过关于真实存在物的相关谈论或与真实存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赋予意义,即我们的祖先其实在谈论我们现代研究者在谈论的一些东西。
弗雷格哲学 中心哲学

弗雷格哲学中心哲学弗雷格哲学:中心哲学弗雷格哲学在20世纪的哲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美国哲学家戴维·弗雷格的名字命名,被认为是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
弗雷格的中心哲学探讨了语言和意义的本质,以及语言在知识和认识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弗雷格中心哲学的主要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哲学的影响。
一、语言和意义的本质弗雷格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意义是语言的核心。
他认为,理解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解词汇的定义,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使用背景和语境。
弗雷格主张,在特定语境下,言语的意义是通过与其他言语形成对比来确定的。
他对意义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二、语言与知识的关系弗雷格认为,语言在知识的获取和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中心哲学强调了语言的参照性和表达性。
通过使用语言,我们可以将思维中的概念转化为符号,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
弗雷格认为,语言的参照性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和传达我们的思想,并实现共享知识的目标。
三、语言的规则与语言游戏弗雷格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概念,用以描述人类在语言使用中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他认为,语言游戏是人们按照特定目的和目标进行的社会交流行为。
不同的语言游戏具有不同的规则和语境,通过参与语言游戏,我们可以共享意义和建立联系。
四、弗雷格中心哲学的影响弗雷格中心哲学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弗雷格的认识论观点强调了语言与思维的互动关系,推动了思维过程研究的发展。
其次,他的语言规则和语言游戏概念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对语言意义和语言交流的深入探索。
此外,弗雷格还对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多学科领域的发展。
总结弗雷格哲学的中心思想集中在语言和意义的研究上。
他通过对语言参照性、语言规则和语言游戏的思考,深化了我们对语言功能和使用方式的理解。
弗雷格的中心哲学不仅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还为认识论和哲学的其他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哲学毕业论文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探讨论文

语言哲学中的两对概念探讨论文涵义和所指的区分是弗雷格在语言哲学上的重要贡献,它构成了20世纪语言哲学的两个语义学要素,这也是语言的两个功能。
弗雷格是为了解决同一性问题才区分出涵义和所指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成了后来的Frege'sPuzzle(N.Salm-on)。
弗雷格理解的涵义是一个十分丰富的语义学要素,尽管他本人对涵义理论并未给出一个系统的框架,但他开创了语言哲学的这两个主题:意义理论(狭义)和指称理论,统称为意义理论(广义),也即是说,语言哲学即是研究广义意义理论的哲学。
弗雷格认为语言与世界具有共同的逻辑结构,并且语言可以对世界有所描述,这依赖于他对涵义的定义,因为他认为涵义决定指称。
正是在此意义上,弗雷格被归入描述论者的行列,而不是一个直接指称论者,因为其意义即是描述性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探讨了世界的结构:对象+概念,那么与此相应,语言的两个语义要素———涵义和所指———是如何指称实在的呢?他分别从专名、概念词、句子来加以详述。
弗雷格认为专名是单称词,所有指称一个单独对象的语词或短语都是所谓的专名,专名指称对象,专名的涵义是:给出指称的方式。
他并没有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广义的专名还包括摹状词和句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都是弗雷格意义上的专名。
专名事实上是一个描述性的短语,这构成了专名的涵义,通过专名的涵义专名能指向一个具体的对象。
弗雷格认为每一个专名都有涵义和所指两个部分。
专名、专名的涵义和专名的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反之则不成立。
也就是说,一个专名必有一个涵义,一个涵义必有一个所指,但一个所指可用多个专名(符号)表示,可由多个涵义来确定。
当然,一个专名对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如“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可理解为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出生在斯塔吉拉城的人,《形而上学》的作者。
但弗雷格认为只要一个专名能指称一个对象,至于是依赖哪些涵义来确认这个对象的则是无关紧要的。
对专名的涵义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依赖理解者对语言整体的足够把握;其二,我们不能把握专名的全部涵义,在给出专名的涵义时,它只是对专名所指称的对象的某个片面的认识;其三,专名的涵义提供了对其所代表对象的一种表示方式,专名的涵义可以作为把握其指称的手段或根据。
弗雷格语言哲学

弗雷格语言哲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呀!你说语言像啥?就像我们每天都要走的路,有的路平平坦坦,走起来顺顺当当;有的路却崎岖不平,让人一不小心就摔跟头。
弗雷格呢,就像是那个专门来修路的大师傅。
他特别关注语言的逻辑和意义。
咱平常说话,有时候可能稀里糊涂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
可弗雷格不允许这样,他要把语言里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都给弄清楚。
比如说吧,我们说“苹果”,大家都知道那是个啥。
可弗雷格就会深究,这个“苹果”到底指的是具体的这一个苹果呢,还是所有的苹果呢?这可不是钻牛角尖哦,这很重要呢!就好像你要去一个地方,你得知道具体是哪儿,不然不就瞎转悠了嘛。
弗雷格还强调了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这就好比一个大箱子和里面装的东西。
概念就像是那个箱子,对象就是里面的各种玩意儿。
你不能把箱子和里面的东西搞混了呀!咱再想想,平时我们说话,有时候一个词有好多种意思。
弗雷格就会想办法把这些意思都梳理清楚,让语言变得更精确。
这就好像整理房间,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归置好,找东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他的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语言学影响可大了去了。
没有他,咱可能还在语言的迷雾里打转呢!你看,语言哲学多有意思呀!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说的话。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语言哲学,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思维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难道不是吗?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要是能把语言研究透了,那我们的交流不就更顺畅、更有意义了嘛!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盖尔纳,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贡献主 要集中在民族主义理论方面。他的理论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为核心,强调 国家机器和精英在民族主义构建上的作用,以及民族主义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中 的重要性。
首先,盖尔纳强调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意识形态,它通过国家机器和精英的引导,将国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单位。 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旨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将国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国 家的发展和进步。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 的意义理论
01 引言
目录
02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 论
0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04 评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符号的涵义通常指的 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而指称则是指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在探讨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理论时,我们不仅需要符号本身的特征,还需分析符号与社会文化、语 言使用者的关系。本次演示将评析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究其在符号的涵义与指 称理论中的贡献和限制。
符号理论概述
符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符号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语言符号是指具有某 种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等;图像符号是指通过图像、图形等方式表 达的符号;象征符号是指通过某种事物或现象表达其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符号性
建筑的符号性是指建筑作品中所包含的符号及其意义。建筑符号主要分为语 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
1、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的定义及 其关系
符号的涵义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符号所指 对象的认知和理解。而指称则是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即语言使用者通过符号所表 达的具体事物或观念。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符号的涵义越 丰富,其指称的范围也就越广泛。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弗雷格的语言哲学程炼(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一、引言语言哲学的基本任务是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提供系统的说明。
哲学家所关注的语言是所谓的公共语言或自然语言,也被称为日常语言,如汉语、英语、德语、希腊语等,它们分别是各说话者共同体所使用的。
这样,语言哲学一般不处理私人语言(如一个人为自己设计的、只供自己使用的记号系统)或人工语言(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服务于各种目的的密码语言)中的表达式的意义问题。
弗雷格被普遍认为是当代语言哲学的先驱,这一点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料想到。
逻辑主义计划——把算学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基础上——是弗雷格的终身志业,他发表的作品很少超出这个主题之外。
作为一位逻辑学家和数学基础的探索者,弗雷格尊重和推崇形式化的符号语言,对自然语言在他的计划中所起的作用持怀疑态度。
弗雷格多次指出自然语言在语形和语义上的种种缺陷,不过他也认为,由于自然语言中至少有一些语句涉及到真假问题、有科学上的价值,为这些语句发展出一种意义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当代的研究者在解释弗雷格与语言哲学的关系上有一些争论。
主流的看法是达米特式的,即,弗雷格不仅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意义理论,而且是早期分析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的最重要发起者之一(Dummett 1981, 1996)。
另一种看法是,弗雷格并无一套意义理论,也无意搞出一套语言哲学,那些被研究者理解为意义理论的东西不过是他更大的逻辑计划的一部分(Weiner 1990, 1997)。
在本文中,我将把这类争议放在一边。
或许,在建立语言哲学的问题上,弗雷格的主观意图是一回事,他的客观成就是另一回事。
即使弗雷格可能无心插柳,但受弗雷格的激发,当代语言哲学的繁荣正是柳已成荫的写照。
在这个繁荣的画面中,弗雷格的思想占据着一个显要的位置。
二、弗雷格的指导原则弗雷格希望他的理论主要服务于自然语言中的那些适于表达真或假的思想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有两类:陈述句,以及某些以“是”或“不”为答案的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