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弗雷格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根源

合集下载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392018年35期总第42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文/王斌 袁婵【摘要】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进行了探究,阐释了符号、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所指、区分及相互关系,总结并且例证该理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应用价值,客观地看待英汉语际翻译过程中该理论的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涵义与指称理论;符号;涵义;指称;英汉互译【作者简介】王斌,男,四川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导,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袁婵(1986.1-),女,汉族,江西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引言指称问题(reference)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谓指称,包括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语句所指的对象(涂纪亮, 124)。

名称的指称问题上主要的观点之一是传统指称理论。

德国数理学家、传统指称理论的杰出代表弗雷格(Gottlob Frege)从人的思维(概念)起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真”与“不真”。

西方哲学从这一论证出发,跨出了“语言转折”新历程的第一步(刘宓庆, 198)。

英国哲学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认为:1.名称代表事物;2.指称代表的事物就是该指称的意义,即“字面上指称就是这个词的内涵”(刘宓庆, 213)。

弗雷格认为,词语的涵义不等同于它的指称,二者始终是两回事,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符号的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区别及关系(成晓光,87)。

要将涵义与指称理论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首先应正确区分符号、涵义及指称,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界定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适用范围。

1.符号、涵义、指称的区分。

关于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的探究,首先应明确在其涵义与指称理论中,符号、涵义及指称分别指什么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些修正(本⽂已经发表于《⾃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4期)摘 要: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

本⽂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摘 要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

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

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

本⽂还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

此外,本⽂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关键词:弗雷格 涵义 指称 语法意义 指称对象 指称意向关键词基⾦项⽬:国家社科基⾦项⽬(10BZX020)、⼴东省社会科学“⼗⼀五”规划项⽬(09C-01)、⼴东省⾼校⼈⽂社科基地重⼤项⽬(10JDXM72001)。

作者简介:陈晓平(1952-),⼭西昔阳⼈,华南师范⼤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向为科学哲学、西⽅哲学和道德哲学。

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意义理论贯穿⼀个基本问题即涵义-指称问题,⽽此问题与现代语⾔哲学的诸多重⼤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弗雷格最先明确地指出,语句和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专名和谓词都具有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这两个⽅⾯。

然⽽,这两个⽅⾯及其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就此展开许多激烈的争论。

本⽂将从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对这⼀问题给以阐述和澄清。

⼀、指称: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指称”这个词在有关⽂献中是有歧义的,达⽶特(M. Dummett)注意到这⼀点。

他说:“弗雷格差不多总是把名词‘Bedeutung’⽤于⼀个语词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虽然动词‘bedeuten’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在关系和⼀个语词以此关联的事物之间做出区分还是⼗分值得的;对于后者我们将⽤‘指称对象’(referent)来表⽰,随之我们把抽象名词‘指称’(reference)仅仅⽤于语词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弗雷格《思想》研究

弗雷格《思想》研究
这 样 , 雷 格 就 通 过 研 究 “ 真 相
象 。如 果 这 句 话 的意 图没 有 实 现 ,那 株 椴 树 ” 表 达 了 我 实 际 “ 就
上没有看见而仅仅是设想去看的东西 , 它表 达 的是 空 集 。“ 株 那
如 那 因此 整 句 话 是 假 的 。 想 , 而 引 出 了句 子 的思 想 。他 说 “ 从 我称 思想 为某 种 能 借 以 考 虑 椴 树 ” 果 是 表 象 , 就 没 有 任 何 的 承 载 者 , 正确的说法应 当是 : 我对那株椴树 的印象是我 的表象 。 真 的东 西 ” 。但 是 ,真 ” 一 “ 与句 子 相 关 并 不 意 味着 所 有 的句 子 的
摘 要 : 文就 弗 雷格 《 想 》 行 了相 关探 索 , 本 思 进 以期 对 该 领 域 的研 究 可 以起 到 抛 砖 }玉 的作 用 。 J
关键 词 : 雷格 思 想 研 究 弗 1 什 么 是 思 想 2 弗 雷 格 对 思 想 与表 象 的 区分
弗 雷 格 早 在 《 涵 义 和 意 谓 》 文 中 就 区 分 了句 子 的 涵 义 论 一 弗 雷 格 为 了进 一 步 对 阐 明思 想 , 世 界 划 分 为外 部 世 界 和 把 和 意 谓 , 表 格 所 示 如 内在 世 界 。外 部 世 界 是 客 观 世 界 , 个 世 界 里 有 我 们 用 感 官 可 这
弗 雷 格 以 探 讨 “ ” 为 他 的 出 发 点 。他 首 先 比较 了逻 辑 学 真 作

外 界 事 物
到 不 可 以 … 。
到 、 尝 不 到 品
可 以被 拥 有 , 个 人 的 表 象 属 于 一 和科 学 在研 究 对 象 和 研 究 任 务 上 的 不 同 : 有 科 学 的 任 务 是 发 他 的意 识 内容 所 现 真 , 逻 辑 学 是 要 认 识 真 的 规 律 。那 什 么 是 “ ” ? 在 这 里 而 真 呢 需 要 一 个 承 载 者 , 是 独 立 的 不 弗 雷格 运用 了 语 言 分 析 的 方 法 。 分 析 的 三 个 基 本 原 则 就 是 他 不 同人 的 表 象 属 于 不 同 人 的 意 区 分 主 观 和 客 观 、 辑 与 心 理 ; 、 境 原 则 : 句 子 中分折 逻 二 语 在

弗雷格意义理论系统

弗雷格意义理论系统

弗雷格意义理论系统研究摘要:本文把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弗雷格主要关注从语言的句法逻辑上澄清意义的表述;后期弗雷格较多地从语义分析上来讨论语词语句的意义问题,是对早期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弗雷格意义理论一、弗雷格逻辑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弗雷格首创了逻辑哲学,他改变了哲学研究的中心,开创了分析的时代。

由于使用了符号语言,他所建立的逻辑获得了更为准确的分析和表达工具,从而大大发展了传统逻辑对于命题的词项推理的研究,并建立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严格体系。

弗雷格为逻辑学、哲学及语言学提供了一整套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弗雷格逻辑哲学思想首先来源于自身的信念。

弗雷格出生的年代正值德国民主革命的开始,当时又是一个哲学心理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传统逻辑有很大局限性,弗雷格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此外,一些哲学家及其思想对弗雷格的影响也是构成其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逻辑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由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以三段论为主体的词项逻辑体系,并延绵了几千年的统治地位。

但是随着哲学、逻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亚里士多德传统逻辑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它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够精确和缺乏对概念的外延的分析,以及自然语言本身的不足,使得它不能够提供一种严密的推理演算的结构。

而要使逻辑语言与系统的表达和论证更严密、更充分,作为数学家的弗雷格提出了他特有的方法。

弗雷格通过对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对比研究发现形式语言更为精确,能够解决哲学碰到的难题。

他通过构建一套逻辑系统形成了自己的意义理论,从此开创了意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二、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意义理论是指通过对语言表达式(专名、通名、摹状词、语句等)意义的研究而形成的理论,是逻辑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而对于意义理论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它源于弗雷格。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对涵义与意谓的区别、语境原则、概念和对象、思想与真等等。

其中,对表达式涵义与意谓的区别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石,也是他对意义理论最主要的贡献。

弗雷格原理 -回复

弗雷格原理 -回复

弗雷格原理-回复弗雷格原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法,旨在揭示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和动机。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雷格(Sigmund Freud)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类的行为和思维受到多种潜意识的驱使。

本文将通过一步一步的回答来阐述弗雷格原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一步:什么是弗雷格原理?弗雷格原理是指一种心理学思维方法,它认为人类行为与思维背后存在着潜意识的驱使。

弗雷格认为,人类的心理世界有不同的层次,包括潜意识、意识和超意识。

潜意识是指存放着被人遗忘、压抑或不愿意面对的经验和欲望的心理层次,而弗雷格原理则试图通过揭示潜意识的内容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机。

第二步:弗雷格原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弗雷格原理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 无意识决定性:弗雷格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不完全受到意识层面的控制,更多地受到潜意识的驱使。

即使我们对于某些行为或决策有意识的控制,也可能受到来自潜意识的影响。

2. 性欲驱力:弗雷格认为,性愿望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力之一。

他提出了性欲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于个体后来的性行为和性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冲突与解决:弗雷格强调,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常常受到内部冲突的影响。

这些冲突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验、社会期望和个人欲望之间的矛盾。

通过解决这些冲突,个体才能得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第三步:弗雷格原理的实际应用是什么?弗雷格原理在心理学和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为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提供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1. 分析性心理治疗:基于弗雷格原理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

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和内心冲突,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2. 解释性心理学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运用弗雷格原理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机,例如解释梦境的含义、分析幼儿期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等。

第四步:弗雷格原理的争议和批评?弗雷格原理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盖尔纳,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贡献主 要集中在民族主义理论方面。他的理论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为核心,强调 国家机器和精英在民族主义构建上的作用,以及民族主义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中 的重要性。
首先,盖尔纳强调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意识形态,它通过国家机器和精英的引导,将国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单位。 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旨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将国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国 家的发展和进步。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 的意义理论
01 引言
目录
02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 论
0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04 评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符号的涵义通常指的 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而指称则是指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在探讨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理论时,我们不仅需要符号本身的特征,还需分析符号与社会文化、语 言使用者的关系。本次演示将评析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究其在符号的涵义与指 称理论中的贡献和限制。
符号理论概述
符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符号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语言符号是指具有某 种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等;图像符号是指通过图像、图形等方式表 达的符号;象征符号是指通过某种事物或现象表达其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符号性
建筑的符号性是指建筑作品中所包含的符号及其意义。建筑符号主要分为语 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
1、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的定义及 其关系
符号的涵义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符号所指 对象的认知和理解。而指称则是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即语言使用者通过符号所表 达的具体事物或观念。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符号的涵义越 丰富,其指称的范围也就越广泛。

论涵义和指称

论涵义和指称

论涵义和指称学号:2010301610039 姓名:易添星摘要:弗雷格明确的将涵义和指称进行区分,但是弗雷格并没有精确地定义涵义,因此理解涵义便成了理解弗雷格涵义和指称理论的核心。

本文试图梳理弗雷格的涵义的作用,以至于帮助读者理解涵义。

关键词:涵义,指称,弗雷格1892年,弗雷格发表了《论涵义和指称》一文。

弗雷格通过讨论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及其区别阐释了他的涵义和指称理论的思想。

专名是指涉一个特定对象的符号或名称,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单称词项,逻辑中的个体常项,如鲁迅。

在语句中起到专名作用的成分的是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的词组,如,柏拉图的老师。

指称一个对象的名称、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词组,在弗雷格看来都是专名。

一个专名是一定有涵义的,一个专名常常对应唯一一个对象,即是这个专名的指称。

有的专名有涵义但是没有指称,例如,孙悟空。

那么弗雷格是如何说明涵义和指称是不同的呢?弗雷格从认知方面进行了论证。

弗雷格先从同一关系着手谈到对涵义和指称的概括。

他认为同一是一种关系。

文章中他提出了两种同一。

一种是a=a,另一种是a=b。

设想同一是对象之间的等同关系,如果a之所以等于b是因为a和b都指同一个对象,a=b表示的是对象与其自身的同一,但是a=a表示的也是对象与其自身的同一。

而a=a和a=b显然不同,至少在认识论上有不同的意义:a=a是同一律,从逻辑上我们便可以确立;而a=b却不是先验知识,例如晨星就是暮星便是天文学上的发现,是经验知识。

所以直观上我们感觉a=b说的东西更多一些,所以二者不同。

同样,“晨星是人类看到的一颗星”,“暮星是人类看到的一颗星”,虽然这两个句子由于“晨星”和“暮星”的指称相同而真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同的,因为不知道晨星就是暮星的人,会以为这两个句子中一个是真的,而另一句是假的。

因此,对于认知者而言,这两个句子认知意义是不同的。

(把这个例子变一下会发现问题更大:“晨星是人类早上看到的一颗星”,“暮星是人类早上看到的一颗星”,这两个句子指称相同,但我们感觉真值不同。

论弗雷格的真值思想:理论、概念及意义

论弗雷格的真值思想:理论、概念及意义

论弗雷格的真值思想:理论、概念及意义陈文婷【摘要】涵义理论始终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弗雷德对语言的符号、涵义和指称作了系统的逻辑学区别,并阐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他首先用形式语言建立了初步自成体系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而且把这些成果应用于对自然语言特别是对其真值的分析之中.【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真值【作者】陈文婷【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语言的涵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里最古老的难题,特别是关于涵义和指称之间的关系问题,语言哲学家们迄今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世界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19世纪末欧洲“语言转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1925)便是研究语言涵义与指称的著名学者。

弗雷格于1982年发表了《论涵义和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一文。

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弗雷德对符号、涵义和指称作了系统的逻辑学区别,被视为是语言哲学中一篇纲领性、经典性的文献,对语言哲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雷格将他的数学思想、逻辑学思想以及哲学思想全部融合到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中,指出“名称凭借涵义指称对象。

特定指称对应特定涵义,特定涵义对应特定指称,特定指称对应不只一个符号。

语句表达的思想是涵义,其真值是指称。

语句可以有涵义而无指称。

”[1](P.88)。

本文将基于对弗雷格《论涵义与指称》一文的文本解读,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弗雷格真值概念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弗雷格关于语言符号的涵义、指称及其关系问题的讨论进行梳理,进而探讨弗雷格的真值思想,力图揭示其对语言哲学的重大意义和启示。

专名(Proper name)是弗雷格涵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术语,是指“专有对象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词语(word)、符号(sign)、表达式(expression)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真理:弗雷格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的根源摘要意义理论是现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划分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而探求真理则是弗雷格划分涵义和指称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句子真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涵义和指称的划分,有学者认为这是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因为指称是语言与客观实在产生联系的主要方式,划分涵义和指称是关乎名词的意义和它指称对象关系的问题。

研究涵义和指称的划分,人们往往会从弗雷格的思想出发。

弗雷格是德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现代逻辑即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同时被认为是语言哲学的奠基者,分析哲学之父。

关于弗雷格有两点特别重要且公认的事实:首先,弗雷格的思想对分析哲学运动先驱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其次,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重要理论源自于弗雷格的理论。

语言哲学家普遍认为,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思想即他的意义理论,而意义理论被认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该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892年发表的论文《论涵义和指称》(《uber sinn und bedeutung》)中,该论文被公认为意义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语言哲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塞尔甚至认为,对涵义和指称做出划分是弗雷格对语言哲学所做的唯一重要贡献(陈嘉映,2003:91)。

文中,弗雷格区分了涵义(sinn)和指称(bedeutung)两个重要概念,核心概念是真。

该划分使逻辑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形成了以意义理论为基础的外延逻辑,并影响了人们的现代逻辑观。

二涵义和指称的界定和划分涵义和指称是基于词项或命题与其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区分,在阐述涵义和指称的区别时,弗雷格运用了一个经典命题:“the morning star is the evening star.”他是这样论证的:启明星(morning star)和长庚星(evening star)指涉同一个对象——金星(venus),但它们却以不同的方式指涉,因此它们的涵义便不同,不能在具体使用中随意替换。

例如,在命题“每天夜晚伴他回家的是长庚星”中,不能将长庚星换作启明星。

一个专名的bedeutung(指称)是被指涉的对象,而sinn(涵义)则表明该对象被指涉的方式。

启明星和长庚星拥有相同的指称、不同的涵义。

在弗雷格看来,涵义和指称的区分既适用于专名,也适用于概念词和句子。

概念词和句子的涵义是什么,弗雷格的界说不尽统一,但关于它们的指称,他的说法相当一致: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而句子的指称是真值。

概念、真值显然不同于金星这类实存事物,而且有些专名如数字,其指称也不是实存事物。

因此,围绕弗雷格的bedeutung是否具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以及这个统一的定义是什么,发生了经久不息的争论。

在语言哲学著作的汉译中,“涵义”多半对应sense、meaning、significance,“指称”多半对应referent、reference、nominatum,后一族词比前一族更近于实存事物,但并不一定就是指实存事物。

国内弗雷格著作的主要中文译者王路主张译作“意谓”,理由是sinn与bedeutung的区别主要在于句子内容而不是句子内容和实存事物的区别。

弗雷格的主要研究专家之一斯鲁加认为:把bedeutung固定地译作reference,虽然会导致弗雷格一些重要思想被误解,但他同时指出:“坚持这个词已经确定的译法似乎比接受新的译法更为明智,因为术语上的变化可能只会产生新的混乱。

”(斯鲁加,1989:340-341)由此可见,国内以陈嘉映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倾向于将bedeutung译作指称是不无道理的。

基于对涵义与指称的界说,弗雷格提出以下论断:1、一个语法上正确的表达式总有一个涵义;2、涵义提供了某种关于识别指称的标准;3、理解就是理解涵义,使我们能够根据涵义所提供的识别标志去寻找指称,从涵义推进到指称;4、对于涵义的把握并不能保证相应指称的存在,如“最慢收敛级数”,该表达式有涵义却没有指称。

为什么我们希望每个表达式都既有涵义又有指称?弗雷格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关心的是真值,是对真理的探求要求我们超出涵义而深入探讨指称。

(弗雷格,1994:97)。

由此可见,探求真理是弗雷格划分涵义和指称的根本出发点。

三划分句子涵义和指称的意义陈嘉映指出:传统逻辑受限于表层语法,弗雷格开创的现代逻辑要求表达式不受表层语法上的相似或相异所影响,从深层逻辑上确定表达式的分类。

而要揭示表达式的逻辑身份,就不能孤立地考察表达式,必须从句子开始入手(弗雷格所讨论的句子仅指陈述句),不仅分析单个句子的构成成分,同时也要分析组成一个论证的一系列句子的相互关系。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专名和概念词构成的整体。

涵义和指称的区分是针对表达式而言,句子和专名都是表达式。

实际上,弗雷格经常把句子视作一个词、一个专名,不过他有时称之为“复合专名”:“若从一个陈述句的语词的指称着眼,命题陈述句都应被视作一个专名”(弗雷格,1994:97)。

在弗雷格看来,专名和描述语常被视作一回事,描述语和子句似乎没有实质区别,子句和句子也没有实质差别,可见,把句子视作专名也不无道理,既然专名有涵义和指称,句子也具有涵义和指称。

(陈嘉映,2003:105)划分句子的涵义和指称时,弗雷格所做的著名论断是:句子的涵义是它的思想,句子的指称是它的真值。

他关于句子涵义和指称的全部思想都是围绕这一论题所展开的。

弗雷格是这样论述的:句子是有内容的,句子的内容区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句子的涵义,第二个层次是句子的指称。

我们可以认识句子的涵义而不知道句子的指称。

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的涵义进到句子的指称。

句子的涵义是它的思想,句子指称是它的真值。

所谓思想,就是我们借以把握句子的真的东西。

所谓真值,就是指句子的真和假,只有这两个真值。

思想不可能是语句的指称,相反,它不能不被看作是语句的涵义。

弗雷格曾指出,句子由句子的部分构成。

构成句子的部分有专名、概念词、谓词和从句。

他认为,句子有涵义和指称,句子的部分也有涵义和指称;从句也是句子,他对从句的涵义和指称也做了明确的说明,但是他虽对专名和概念词的涵义有明确的说明,对它们的指称却没有明确的说明,而这却表明,弗雷格把专名和概念词都看作句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推断他对于涵义和指称的划分是在句子层面进行的。

一个句子有思想,也有真假。

句子的真是由句子的思想决定。

一个句子的思想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句子的思想是由表达这个思想的句子部分的思想决定的,所以句子的真是由句子部分的思想决定的。

卢燕指出:我们把握句子涵义,首先是通过涵义识别指称对象,这种通过涵义的识别,不需要任何中介,只能是直接理解,只有思想能够被直接理解。

然后,思想会自我确认,这是思想的特性。

(卢燕,2010:99)不难看出,意义理论的核心与真有关,弗雷格划分涵义和指称时的核心理念是真。

判断不仅是对于思想的理解,而且是对其真值的承认,是从思想走向指称(即真值)的运动。

任何判断都包含了从思想到指称(客观事实)的步骤,是通过语言探求客观真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有如下特点:第一,他强调句子的思想与句子的真值的区别;第二,他探讨句子的思想,但更突出强调句子的真值;第三,他探讨句子的部分的涵义和指称是紧密围绕整个句子的涵义和指称,特别是围绕指称进行的。

问题是他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论述这个问题?达米特对弗雷格的思想曾有过精辟概括:“弗雷格所进行的语言分析包含一种对语言运作的分析。

弗雷格并不满足于发现一种对符号语言句子整体特征的描述,也不满足于仅仅规定出他认为适宜采用的推理规则。

相反,在描述这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的时候,总是同时也说明确定它们的真值的方式,这样,就把所制定的推理规则看作是有支配指派真值的规则而证明是有道理的。

(dummett,1981:81)”从达米特的这段说明可以看出,他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归结为两部分,对句子结构的描述和对确定句子真值的说明,这是弗雷格思想的精髓。

达米特曾指出:认识一个推理是有效的就是认识到它是真的(dummett,1976:74)。

真,对于逻辑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逻辑与意义理论关系密切,因此真对于意义理论十分重要。

王路指出:在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中,句子的指称是由句子部分的指称决定,因而可以说,句子的真是由句子中专名所代表的对象决定。

弗雷格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为语言的逻辑分析提供了一种说明,他的说明是围绕真和句子进行的。

虽然涉及专名,但是关于专名的考虑也是紧紧围绕着真和句子进行的。

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日常表达和交流中常用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探讨意义的途径和方式。

(王路,2006:53)正如戴维森所说:“我们共有了一种语言,也就共有了一幅关于世界的图景,而这幅图景就其大部分特征而言必须是真的”(戴维森,1993:130& davidson,1991:199)生活在心理主义支配逻辑研究的时代,弗雷格以反心理主义为己任,强调思想、概念的客观性,同时强调意义的客观性。

陈嘉映指出:与大多数语言哲学家不同,在区分涵义和指称时,弗雷格更多关注的是指称,因为他认为逻辑学家首先关心的是命题及其推论的真假,而命题的真假就是命题的指称,命题的成分或语词之所以值得关注,也是因为其指称将影响命题的真和假。

涵义只是通向指称的途径,因此有人将弗雷格的意义理论称为途径论。

(陈嘉映,2003:93)弗雷格认为思想和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是真的载体,是借以把握真的东西,思想决定真;而真并非思想的性质,真是对象。

思想和真都具有客观性、抽象性、永恒性,都不是被创造,而是被发现的;思想和真处于不同的层次,其关系是陈述句的含义与指称。

由思想推进到真,在认识上是一大进步。

白静认为:“我们往往是先把握一个思想,在经过艰辛的研究后才能认识到这个思想是真的。

实际上,弗雷格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探求真的思路,即由句子到句子的涵义(思想),进而达到真,这也是逻辑研究途径。

因此,弗雷格意义理论的核心是探求真理。

”(白静,2010:54)四结语弗雷格的本职是数学家,他没有把研究语言视作自己的任务,证明先验真理是其哲学探索的主要动力。

他没有像罗素那样把逻辑分析推广到数学以外的领域,因此并没有实现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但是由于他把对数理逻辑的研究成果拓展到了对一般命题内部结构和命题之间关系的分析,他的许多提法和思考超出了数理逻辑的范畴,因此成为现代哲学的共同财富。

我们总要先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才能知道它是真是假,后者以前者为条件。

这就是所谓的意义先于真理。

意义引导我们探求真理,把握意义的过程就是探求真理的过程,而这就是研究弗雷格语言哲学的意义所在。

注:本文系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基于认知视角的英汉语名词+名词复合结构对比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ky20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