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弗雷格

合集下载

弗雷格的真之理论及其意义

弗雷格的真之理论及其意义

弗雷格的真之理论及其意义摘要: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以及分析哲学的奠基人,弗雷格对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逻辑与哲学的研究中,弗雷格开创了独特的求真方法。

他为了拒斥当时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倾向,区分了“是真”和“把某物看做真”,将“真”作为逻辑的研究对象。

围绕这一理论,他建立了一个一阶谓词演算系统,即概念文字,以此来求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真之理论。

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弗雷格通过研究句子来研究“真”。

这一独特的真之理论对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弗雷格思想真一、弗雷格独特的求真方法弗雷格的真之理论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源于他对真独特的见解和求真的方法。

“在弗雷格看来,逻辑研究与真有关,是关于真的探讨。

因此,弗雷格在其论著中表明上是在探讨思想,实质上是围绕真展开,是在探讨真。

因此,从思想到真,是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一,“要建立形式语言,以此来研究真。

”[4]p213弗雷格的逻辑主义表现为把算术化归为逻辑。

他认为从逻辑中可以推出算术/数学。

他在研究逻辑和算术的关系时认识到:“为了不使这里无意间掺杂上某些直观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必须使推理串完美无缺。

”当致力于满足这种最严格的要求时,发现语言的不完善,自然语言是有歧义的,会阻碍精确性,这就需要一个符号系统来消除任何歧义。

因此他抛弃了使用自然语言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形式语言。

为一定的科学目的构想出来的辅助工具,这种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就是概念文字。

第二,“要建立演算,以此来研究真。

”弗雷格的逻辑演算是建立在他的形式语言的基础之上的,但他认为,形式语言虽然能刻画一些推理规则,表达一些体现规律的公式,但与逻辑演算系统还有较大的差距。

弗雷格建立逻辑系统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从少数几条规律(公理)和规则(推理规则)出发,推导出一切表达真的规律。

第三,“在研究自然语言的句子时要区别意义和意谓。

”弗雷格在他的《论涵义和意谓》一文中提出,他认为句子的涵义是指它的思想,句子的意谓是它的真值。

2019年弗雷格简介-优秀word范文 (20页)

2019年弗雷格简介-优秀word范文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弗雷格简介篇一:弗雷格的分析哲学弗雷格的分析哲学摘要:弗雷格是上世纪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人们经常会忽略掉他哲学家的身份。

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虽然它本身的研究最终没有走向分析哲学,但是,他的思想却整整影响了一代哲学家的思想。

他对语言的分析使得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的哲学家最终走向了分析哲学。

而他本身的分析哲学研究也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们首先研究的对象。

关键字:分析哲学、语言、指称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上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

分析哲学的共同特征:1、分析的方法。

分析哲学家都关心如何把符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

2、反心理主义。

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中分离出来。

3、抛弃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先天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单独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4、语言分析的重要性。

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描述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标志,因而,“分析哲学”通常也被称做“语言分析哲学”。

形成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分析哲学,是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大决裂。

哲学的基础和开端不再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而是现代诞生的数理逻辑;哲学研究的方法不再是对个人感知的心理分析,而是具有客观性和形式特征的逻辑分析;逻辑不再被看作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能力,而被奉为哲学发展的真正楷模。

分析哲学是所有注重语言问题的哲学学派中最大的也是最为连贯的流派。

这个流派的独特信念是:语言哲学是其他所有哲学的基础。

分析哲学总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谈论语言,认为对语言的结构、形式和逻辑的研究,这在哲学上是根本的研究。

第七讲弗雷格

第七讲弗雷格

弗雷格的一个重要断言:“对数的陈述包含关 于一个概念的断定。” 例子:如何解释“朱庇特有四个卫星”这一命 题? 弗雷格的观点,应该把该命题理解为不是在说 关于一个对象的某些东西,而是关于一个概念 的某些东西 。 “国王的马车被4匹马拉着” “金星有零个月亮”
否定存在陈述的例子:“独角兽不存 在”、“上帝存在”。 按照弗雷格的观点,否认某种东西存在, 就是说相关的概念没有例证:没有必要 去设定某些神秘的对象。
持否定态度的, 贝克(Backer)和哈克(Hacker)在1984年出 版的专著《弗雷格:逻辑探究》
研究工作的三原则
一, 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 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别开来; 二,绝不孤立地寻问一个词的意义,而 只在一个命题的上下文中寻问词的意义; 三,绝不忘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1982年赖特(wright)发表了《弗雷格关于 数作为对象的理沦》 《弗雷格:数学哲学》(Freg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Duckworth, London, 1991)
弗雷格的四卷本文集——《戈特洛布•弗 雷格:一流哲学家的批评性评价》 (Gottlob Frege: Critical Assessments of Leading Philosophers, Routledge, London, 2005)迈克•比尼(Michael Beaney)和 埃里奇•瑞克(Erich Reck)合作编辑 舍恩(Schirn)编辑的三卷本论文集《弗雷 格研究》 (1976)
重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 《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 思维的形式语言 》(1879)区分两种真 理 《算术基础--对数概念的逻辑数学研究》 (1884)提出三条著名原则 《算术的基本规律》(l卷 1893,2卷1903)

弗雷格原理 -回复

弗雷格原理 -回复

弗雷格原理-回复弗雷格原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法,旨在揭示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和动机。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雷格(Sigmund Freud)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类的行为和思维受到多种潜意识的驱使。

本文将通过一步一步的回答来阐述弗雷格原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一步:什么是弗雷格原理?弗雷格原理是指一种心理学思维方法,它认为人类行为与思维背后存在着潜意识的驱使。

弗雷格认为,人类的心理世界有不同的层次,包括潜意识、意识和超意识。

潜意识是指存放着被人遗忘、压抑或不愿意面对的经验和欲望的心理层次,而弗雷格原理则试图通过揭示潜意识的内容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机。

第二步:弗雷格原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弗雷格原理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 无意识决定性:弗雷格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不完全受到意识层面的控制,更多地受到潜意识的驱使。

即使我们对于某些行为或决策有意识的控制,也可能受到来自潜意识的影响。

2. 性欲驱力:弗雷格认为,性愿望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力之一。

他提出了性欲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于个体后来的性行为和性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冲突与解决:弗雷格强调,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常常受到内部冲突的影响。

这些冲突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验、社会期望和个人欲望之间的矛盾。

通过解决这些冲突,个体才能得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第三步:弗雷格原理的实际应用是什么?弗雷格原理在心理学和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为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提供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1. 分析性心理治疗:基于弗雷格原理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

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和内心冲突,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2. 解释性心理学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运用弗雷格原理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机,例如解释梦境的含义、分析幼儿期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等。

第四步:弗雷格原理的争议和批评?弗雷格原理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第七讲 语用逻辑-预设

第七讲 语用逻辑-预设

§7.1 预设的语用特征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语句:
小钱今天又醉了。
老张懊悔没有去上海。
这两个句子分别预设“小钱曾经醉过〞、“老张 没有去上海〞。其中语词“又〞、“懊悔〞是预 设的触发因素。这说明预设往往同某些特定的语 词相联系,人们因此把产生预设的特定语词称为 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iggers〕。
a: 董事长不再偏听偏信。 b: 董事长还是偏听偏信。
董事长曾经偏听偏信。
§7.1 预设的语用特征
隐前提
如果把句子直接表达于外的命题称为“显 前提〞的话,那么预设就是蕴藏于内的“隐前 提〞。
孩子: 爸爸,今天天晴了。 爸爸: 那你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去动物园。
§7.1 预设的语用特征
话语的恰当性条件
§7.2 预设与断言、衍推的区别
预设与断言 预设与衍推
§7.2.1 预设与断言
预设和断言是一个陈述语句相互依存的两个 组成局部。
1a: 那位戴眼镜的女青年是公司经理。 1b: 那位戴眼镜的女青年不是公司经理。 1c: 那位女青年戴眼镜。 1d:她是公司经理。
1a可以推出1c,也可以推出1d;1b也可以推出1c, 但不能推出1d。显然,1c不同于1d。1c是预设, 1d是断言。
在我国语言学界, presupposition通常被称 为“前提〞,而在逻辑学界,为了与推理中的前 提〔premise〕相区别,一般都称之为“预设〞。
预设是指暗含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 息,在交际中通常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 受的那种背景知识。
§7.1 预设的语用特征
预设具有以下语用特征:
三值逻辑
从逻辑命题的真假方面考虑,预设为真是 确保命题具有逻辑真值〔或真或假〕的必要条 件。如果预设为假,那么命题既不能取真值, 也不能取假值,而只能取零值〔或无意义,可 用符号表示为#〕。

弗雷格 完整

弗雷格 完整

区 分 概 念 和 对 象
← back
弗雷格被公认为伟大的逻辑学家,如同亚里士多德, 哥德尔,塔尔斯基。他于1879年出版的概念文字标志着 逻辑学史的转折。 概念文字开辟了新的领域。 书的完整标题把它标识为“模仿算术的纯思维的形式 语言”。这本小书无可争议是亚里士多德之后在逻辑学 领域最重要的出版物。弗雷格开发他的形式逻辑系统的 动机是类似于莱布尼兹对演算推论器的渴望。弗雷格定 义了逻辑演算来支持他在数学基础上的研究。概念文字 是书和其中定义的演算二者的名字。 中国出版了《弗雷格思想研究》,认为:弗雷格是现 代逻辑的创始人,也被公认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 始人。他的思想对于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当代哲学, 特别是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极 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弗雷格的影响之大,只要看一看西 方文献就可以感觉到:几乎每一部著作都要提到他,而 且把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区 分 概 念 和 对 象
概念和对象 概念是不饱和的,对象是饱和的 在命题结构中,概念描述对象的性质,而对象则归 属此概念。对象不是概念,概念也不是对象,概念 用作谓词,而对象则不可能担负此任。 一个对象归属于一个概念 对象是下位的,概念是上位的。概念一般由支概念 即特征组成,一个归入这个概念的对象以这些特征 为性质。如“柏林是个大城市”一句中,“是大城 市”是谓词。我们也可以说“柏林处于大城市这个 概念下”,“处于大城市这个概念下”是谓词,它 与“是个大城市”意谓相同的东西。
区 分 概 念 和 对 象
一阶概念与二阶概念 弗雷格对概念与对象的区分并未到此结束,实际上,弗 雷格还进一步作了另一种更富于创造性的区分:即所谓一阶 概念与二阶概念的区分。 例如:“所有的哺乳动物有红血”,在弗雷格 看来,“所有哺乳动物”依然是一个概念,不 过它又归属于另一更高阶的概念:“有红血”。 一阶概念与二阶概念的区别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 在句子“至少存在一个4的平方根”申,“存在”是一相 当麻烦的语词。因为如果我们在其本来的本义承认这个 句子,则意味着一种柏拉图主义,而这显然是一切逻辑 学家所不愿附趋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否定这个句子,即 说:“4的平方根不存在”,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对一个不 存在的东西有所言说呢?间题的症结,在弗雷格看来,是 在于“存在”并非一个一阶概念,而是一个二阶概念, 它规定另一个概念:“4的平方根”。于是,原句就可以 转换成:“某物x有几个实例,它有这样一种性质1当它自 乘时,其结果为4。”了解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弗雷格在 此实际上重申了康德的主张:存在不是谓词。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盖尔纳,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贡献主 要集中在民族主义理论方面。他的理论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为核心,强调 国家机器和精英在民族主义构建上的作用,以及民族主义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中 的重要性。
首先,盖尔纳强调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意识形态,它通过国家机器和精英的引导,将国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单位。 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旨在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将国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国 家的发展和进步。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简评弗雷格 的意义理论
01 引言
目录
02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 论
0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04 评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符号的涵义通常指的 是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而指称则是指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在探讨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理论时,我们不仅需要符号本身的特征,还需分析符号与社会文化、语 言使用者的关系。本次演示将评析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究其在符号的涵义与指 称理论中的贡献和限制。
符号理论概述
符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符号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语言符号是指具有某 种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等;图像符号是指通过图像、图形等方式表 达的符号;象征符号是指通过某种事物或现象表达其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符号性
建筑的符号性是指建筑作品中所包含的符号及其意义。建筑符号主要分为语 言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
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理论
1、符号的涵义与指称的定义及 其关系
符号的涵义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符号所指 对象的认知和理解。而指称则是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即语言使用者通过符号所表 达的具体事物或观念。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符号的涵义越 丰富,其指称的范围也就越广泛。

深度解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是如何影响后世的?

深度解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是如何影响后世的?

深度解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是如何影响后世的?概述弗雷格是一位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逻辑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作品对语言哲学、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弗雷格的思想对逻辑符号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创造了一些符号来表示逻辑关系,并用它们来建立了一种新的逻辑体系。

这些符号后来成为现代逻辑符号学的基础。

语言哲学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可以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了语言的本质和意义的问题,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它所表示的对象来确定的。

他试图通过分析语言结构,来探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

语言是由单词组成的,每个单词都有一个意义或者指称,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些困难:有些名词似乎没有对应的对象。

比如“独角兽”;还有一些名词可以和不同的对象联系起来,比如“早上”,既可以指具体的时间段,也可以指一个概念,针对这些问题,弗雷格提出了他的“概念-对象”区分的思想。

语言中的名词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和对象,概念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东西的集合,而对象是指单个实体或个体。

举个例子,“猫”这个单词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表示“猫”的概念,即所有猫的集合;另一个部分则是表示某一只猫的对象。

语言表达的意义就是由这些概念和对象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弗雷格进一步探究了名词和量词的关系,名词必须和一个对象相对应,否则它就没有意义。

如果我们说“红色的汽车在街上行驶”,那么“红色的”和“汽车”这两个词都必须和某个实际存在的对象相对应才能有意义,而量词则用于描述名词所表示的一类对象的数量,比如“所有的”、“存在一个”等等。

弗雷格特别关注命题中的量词问题,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量词理论,量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是用来描述对象的数量和范围的。

由于量词的复杂性,它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分类和表述。

弗雷格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符号系统,被称为“弗雷格逻辑”。

这种逻辑包括了一系列符号和规则,用于分析和推导命题的结构和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4年以“基于量值概念外延的演算方法 ” 申请并取得在耶拿大学的授课资格,成为无薪 大学教师,开始了长达44年的执教生涯。 还受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A.特伦德伦堡 (Trendelenburg)、莱布尼茨和康德的影响。 直到l879年,他发表了《概念文字》,成为该 校副教授。
1887年,弗雷格与马格丽特•里斯贝格结婚, 后者1904年去世。1908年收养了一个儿子阿 尔弗里德。 l896年被任命为名誉教授。1918年退休,搬到 l896 1918 波罗的海岸边的祖居地,也放弃《数学的基 本规律》第三卷的写作计划。 1925年7月26日在巴特·克莱嫩逝世。
1982年赖特(wright)发表了《弗雷格关于 数作为对象的理沦》 《弗雷格:数学哲学》(Freg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Duckworth, London, 1991)
弗雷格的四卷本文集——《戈特洛布•弗 雷格:一流哲学家的批评性评价》 (Gottlob Frege: Critical Assessments of Leading Philosophers, Routledge, London, 2005)迈克•比尼(Michael Beaney)和 埃里奇•瑞克(Erich Reck)合作编辑 舍恩(Schirn)编辑的三卷本论文集《弗雷 格研究》 (1976)
概念由对象来补充,或者对象补充概念, 这就是弗雷格所说的一个对象处于一个 概念之下的基本涵义。这种补充和被补 充的关系,也说明了对象与概念的根本 区别。
思考题 弗雷格对意义与指称的区分
受到弗雷格影响的哲学家
胡塞尔1891年发表《算术哲学》两人通 过信 1906年再次通信 罗素《数学的原则》的附录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序言 卡尔纳普1910~1914听过弗雷格的课
30年代开始,在卡尔纳普和美国逻辑学家 A.丘奇(Church) 的倡导下,引起研究兴 趣。 1950年奥斯汀(J. L. Austin) 翻译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 术的基础英译本出版 1951年由彼特•吉奇(Peter Geach)和麦 克思•布拉克(Max Black)翻译 的《弗雷 格著作选译》出版 1964年《算术的基本规律》英译本出版
弗雷格
(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 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
弗雷格
生平介绍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国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 析哲学的奠基人。 1848年11月8日,弗雷格诞生于维斯玛。他出 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亚历山大是当地一所 女子中学的校长,他的母亲比亚洛布罗特基后 来接替他父亲的职位。
(3)从学科性质上说,逻辑学和数学是规范 性的,而不像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那样 是描述性的,因此,逻辑学和数学不是心 理学的一个部分或一个分支。 "发现真理是所有科学的任务,而识别真 理的规律则是逻辑学的任务."
弗雷格对心理主义批判所存在的问题: 带有明显的预设:逻辑和数学规律是客 观的,普遍的,分析的,必然的,先验的 。 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主观、变化的, 如何就能肯定它的规律和学科性质一定 是主观和偶然的。 逻辑学的规范性的来源或根据是什么?
弗雷格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首先主张一定要将心理的(主观的)和逻 辑的(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 其次主张要从语言表达式的形式关系特征 中询问语词的意义。
(1)从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学所研究的观念, 意象等,必定是私人性的,而逻辑或数学规 律是客观的和公共性的,可以被每个人所 理解和把握;观念,意象因人而异,是变化 的,不稳定的,偶然的,而逻辑或数学规律 是必然的和恒久不变的.因此,逻辑学和数 学不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和一个分支。
重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 《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 思维的形式语言 》(1879)区分两种真 理 《算术基础--对数概念的逻辑数学研究》 (1884)提出三条著名原则 《算术的基本规律》(l卷 1893,2卷1903)
论文有: 《函项和概念》/《函数和概念》(1891) 《论概念和对象》(1892) 《论意义和指称》/《论涵义和意谓》 (1892) 《思想》引入第三域的概念
语境原则
通过讨论“数是什么样的对象”或者说 “我们是如何得到数的”这一问题而提 出这一原则。 传统认识论:(l)通过经验或者(2)通过直 观或者(3)通过抽象而得到
弗雷格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出了一个研究 方向,即诉诸于语境原则。 “因为只有 在一个句子的语境中词才有意义,我们 的问题成为,去界定有数词出现的语句 的含义。” 我们通过把握数词的意义来理解数,我 们又通过数词在其中出现的语句的意义 来把握数词的意义。
弗雷格从小学到大学预科都是在维斯玛读的。 到l869年,弗雷格通过高中毕业试,就读于耶 拿大学,遇到恩师E.阿贝(Abbe) 。 两年后,他去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化 学和哲学。 1873年,在数学家E.谢林(Schering)的指导下 他写了《论在平面上对想像图像的几何表述》, 获得哥丁根大学的数学(几何)博士。在格丁根 还参加了著名哲学家R.H.洛采(Lotze)的讲 座.
王路, 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世纪转折处的 哲学巨匠:弗雷格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郭泽深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国外弗雷格研究
迈克•比尼(Michael Beaney) 《理解弗雷格》 (Frege: Making sense, Duckworth, London, 1996) 乔恩•魏纳(Joan Weiner)《解释弗雷格》 (Frege Explained, Open Court, Chicago, 2004) 迈克尔•达米特的《弗雷格:语言哲学》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Duckworth, London, 1973) 克里(Currie)在1976年 写了书评持不同意见, 1982年发表《弗雷格哲学导引》 达米特《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
反心理主义
心理主义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哲学心理主义:19C上半叶德国哲学家弗 里斯(J.F.Fries)、柏内克(F.E.Beneck)、吉 伯提(v.Gioberti)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 的心理主义方面,他们把康德奉为心理 主义的导师,宣称要把人类知识的大厦 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逻辑心理主义:19C中叶,穆勒的《逻 辑体系》和《汉弥尔顿哲学考察》曾作 为心理主义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1969年出版.肖尔兹(Scholz)教授与学生 编辑 的第一卷《遗著集》(1979年英文 版) 1976年出版第二卷《弗雷格科学通信集》 (1980年英文版)
著作
弗雷格著,王路译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弗雷格著,王路译 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关于弗雷格的研究性专著
作者: [美]汉斯·D·斯鲁格 译者: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探讨了格雷佩、车尔伯, 尤其是洛采对弗雷格的影响。
概念和对象的区分
从语言形式上看,专名表达的是对象,概念 词表达的是概念。 逻辑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对象处于一个概念之 下的关系:概念之间的所有关系都可以 化归 为这种关系。 在弗雷格看来,概念是不完整的,需要补充, 而对象是完整的,可以补充概念。概念一旦 得到对象的补充,就形成一个句子,因而产 生一个真值。因此概念与对象的关系就像数 学中函数和自变元的关系。
意义(涵义)与指称/意义与意谓 这一区分适用于所有三类语言表达式——名 称、概念词(或更一般的,函数词)和语句。 句子:专 名 /概念词 (或者)句子:专 名 /专 名 (或者)句子:概念词 /概念词
旨在澄清“等于”或“全等”这一概念。 同一性问题 等同是一种关系。 A=A 和 A=B 晨星与暮星 等同关系是属于名称和对象的关系。
(2)从方法论上说,应该把逻辑和数学规律的发 现(discovery)与证成(justification)区别开来.心 理学的方法是观察,内省,归纳,概括等,这些方法 本质上是发现的方法,从中不能产生普遍必然 的知识;逻辑或数学真理都是分析的,必然的,先 验的,其证成与心理因素和事实问题无关。 在这里,先验和后验,分析与综合的区别与判断 的内容无关,而与对作出该判断的证成有关。
坚持语境原则就是为了区分心理的东西 和逻辑的东西 语境原则的核心是判断或句子在先,而 概念或语词在后;判断或句子的意义决 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语词的意义,而概念 或语词没有独立的意义,我们只能在判 断或句子中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意义。
über Sinn und Bedeutung (1892)
在英语哲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初,吉奇(Peter Geach)和布拉克(Max Black)最早把 “Bedeutung”译为“reference”(指称),其后出现 了该词的各种英文译法,例如:“reference”(指称, 所指)、“denotation”(指谓)、“meaning”(意 义)、“significance”(意谓)、“indication”(指 示)、“nomination”(命名),以及“semantic value”(语义值)、“semantic role”(语义作用)和 “truth-value potential”(真值潜能)等。
弗雷格的一个重要断言:“对数的陈述包含关 于一个概念的断定。” 例子:如何解释“朱庇特有四个卫星”这一命 题? 弗雷格的观点,应该把该命题理解为不是在说 关于一个对象的某些东西,而是关于一个概念 的某些东西 。 “国王的马车被4匹马拉着” “金星有零个月亮”
否定存在陈述的例子:“独角兽不存 在”、“上帝存在”。 按照弗雷格的观点,否认某种东西存在, 就是说相关的概念没有例证:没有必要 去设定某些神秘的对象。
例如,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一个名称的Bedeutung就是被指涉的那个 对象,而Sinn则表明了该对象被指涉的 方式,亦即含义(sen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