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4年高三政治练习题及答案:中华文化

1.“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
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
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
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
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
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本题选C。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跟踪练25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一、选择题1.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有郑国渠等34项世界浇灌工程遗产。
世界浇灌工程遗产的遴选标准比较严格,建筑年头必需在100年以上,并在工程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领先于时代。
疼惜好我国的世界浇灌工程遗产( )①可以领悟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②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③可以呈现世界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有助于探讨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D。
疼惜好我国的世界浇灌工程遗产有助于探讨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①③不选。
2.媒体、青年、体育等不同形式之间的对话,每一天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
日渐升温的双向留学热、旅游热,让跨文化对话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上演,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说明( ) A.文化沟通是文化发展的唯一有效的手段B.文化因沟通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C.吸取外来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D.文化沟通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B。
“一带一路”让跨文化对话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上演,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说明文化因沟通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B符合题意;A、C、D错误。
3.“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建之美,文明因多样而沟通,因沟通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溢勃勃朝气,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建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对此,下列相识不正确的是( )A.文明在开放中沟通,在包涵中发展B.推动相互认同,消退文明差异,以实现融合发展C.秉持同等和敬重,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D.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解析:选B。
A、C、D观点正确,不选;B中“相互认同,消退文明差异”表述错误,入选。
4.中国人与美国人的饮茶习惯迥然不同。
中国人宠爱热茶,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人宠爱细品慢饮,而美国人则更偏爱快速和便利的茶。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
【构建体系】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特征
民族特性 求同存异
与其他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中华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5
把握 1 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因 牢记 2 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掌握 3 个特性 独特性、区域性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
1.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易错辨析】
[矫正]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矫正]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但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3.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矫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但不能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
[重点内容]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3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文化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26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2019·湖北宜昌调考)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
在南曲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南曲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南曲得到传承与发展。
这说明(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南曲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独具特色的南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南曲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就在于其扎根于社会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南曲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正确;南曲具有地方风格,并且与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可见其立足社会实践,④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活力的保证,排除①;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②。
故选D项。
2.(2019·江西婺源期末)《上新了·故宫》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
每期节目中,明星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让故宫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
这说明( )①与现代设计融合是故宫文物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②在实践中能探寻故宫傲世的珍贵宝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③把文物与文化创意巧妙结合,才能让故宫的文物活起来④对故宫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可见②正确;邀请设计师们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这是在实践中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让故宫文化活起来,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①;对故宫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排除④。
故选C项。
3.《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
“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2024年新教材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6人民当家作主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6 人民当家作主一、选择题1.(2024·北京房山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究竟是人民的梦,必需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需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归根究竟是人民的梦”根本缘由在于( )A.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子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需为全民谋福利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是全民的民主2.(2024·北京延庆期末)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需增加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愿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心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之所以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①中共中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党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管理国家各项事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4·北京西城期末)读下图,图中所示的选举方式( )A.适用于各级政协委员的产生B.体现了多数听从少数的原则C.是间接选举,适用于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D.是干脆选举,适用于区县和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4.(2024·天津高一期末)2024年1月25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需依据党中心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党和国家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势头,重视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根本缘由是( )A.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B.公民是国家的主子C.人民群众具有政治自由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5.(2024·山东枣庄校考)有事好商议,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议,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在党的领导下,某市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统筹推动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社区基层事务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从多个层面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参与的权利。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第一篇: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2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
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 C【分析提示】认为中华文化始终处于统率地位是错误的,排除③;认为“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错误的,排除④。
2.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
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已完稿。
这些努力有助于()①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②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③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 D【分析提示】《两岸常用词典》的完成,说明两岸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故选出D项。
②错误,应尊重文化差异。
①与题意无关。
3.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 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分析提示】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材料阅读题型冲刺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材料阅读题型冲刺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
这一认知体系形成于对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彰显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提示人们遵循季节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从事生产,对世界各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融入了中医养生、饮食风俗、时间哲学、博物教育等,以“中华岁时节令文化”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的特色风格带进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气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学者提出,“二十四节气”总结了太阳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曾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指南为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
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大自然也在发生变化。
人们应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更科学的认知这一体系,与时俱进地指导当前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1)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当代具有的文化意义。
(2)“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不同节气的相关仪式或风俗也延续至今。
请选择两个节气,写出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活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20日至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东北亚地区磋商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
会议致力于激发东北亚国家间的有效深度对话,分享提升文化表达多样性的案例和实证优秀实践,有助于提升国家机关中组织及个人对有效政策制定的能力,监督并报告文化多样性的表达,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民间社会)搭建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亳州质检)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
这说明()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④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B[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这说明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④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
]2.(2019·泉州质检)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保护甲骨文旨在()①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②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④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甲骨文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产生时间早,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故①符合题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故②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③错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诗篇,而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开始,并不能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故④错误。
]3.“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
材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A[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4.近年来,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都会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
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2017年日本年度汉字是“北”。
年度汉字评选反映了()①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②汉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③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标志④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汉字并不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①不选;年度汉字反映了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这反映了汉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②正确;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这不能反映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标志,③不选;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一直都会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这说明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④正确。
] 5.(2019·沈阳质检)红瓷又称釉里红,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
精美绝伦的红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绵延不绝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博大精深,魅力无穷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A[红瓷制造属于科学技术,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红瓷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魅力无穷,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体现源远流长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体现了红瓷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并未涉及文化的包容性,③不符合题意。
] 6.(2019·武汉调研)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
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
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
这种现象表明()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做到统一,①不选;“十里不同音”说明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正确;“语不同音”的中国人借助汉字照样可以进行交流,这说明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7.(2019·钦州质检)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能够体现()①一定的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A[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①②正确;③排除,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④与材料无关,排除。
]8.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出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几内亚独立纪念碑、俄罗斯夏宫、墨西哥玛雅文明遗址、印度拉克什米维拉宫、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雕像、南非自由公园、泰国大皇宫、中国天坛,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
由此可见()①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②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③金砖国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归属感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③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金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题干没有指向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排除④;各种文化都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体现出文化的共性,①正确;中国乐曲中使用钢琴和提琴等,体现出文化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②正确。
]9.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为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
由材料可以看出()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这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也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10.(2019·淄博模拟)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
他说:“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启示我们()①中西方文化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②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③实现世界文化繁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①中“中西方文化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钱钟书关于中国诗和西洋诗的论述,表明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④不符合题意。
]11.(2019·昆明质检)“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山茶“蕴和寓静”的秉性,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入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
这说明()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题中武夷山是中国的一个区域,有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体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同时武夷山茶融合儒佛道三家之美,体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③符合题意;题中武夷山茶融合儒家和佛家道家之美,体现的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而不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同时本题探讨的主体是中华文化,而不是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是文化的特点,①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 12.(2019·福州模拟)福州地铁1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幸福红”为主色,各车站柱面镶着不同的“福”字,墙中嵌着反映闽越文化的浮雕《屏山古韵》、体现榕城山水的特色漆画《五虎雄姿》等作品;列车有闽都文化主题车厢,全车拉手均印有福建名人的简介和语录。
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有利于()①为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厚重基础②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③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④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题干中这种地铁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故①错误;题干中的地铁文化不是方向保证方面的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地铁文化是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各车站柱面和墙面镶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可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身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会增加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会更好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为其作贡献,故③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2019·珠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香港回归2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确保香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0多年来,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保持开放包容的形象,仍然得到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近10年在香港居住的法国人翻了一番,总数达到2.5万人,香港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法国社群聚集地。
喜欢浪漫的法国人如此钟爱香港,也是显示香港魅力的一个例证。
香港中西文化荟萃,承担起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对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会有很大借鉴、帮助作用。
风雨兼程二十载,浓墨重彩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