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岸髭缟虾虎鱼的系统地理分析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情景下须鳗鰕虎鱼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情景下须鳗鰕虎鱼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情景下须鳗鰕虎鱼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梁阳阳;陈康;崔凯;方婷;杨坤;李静;赵秀侠;尹峰;郭伟;卢文轩【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37)5【摘要】为探明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未来的变化,基于该鱼目前在中国的分布数据和19个气候因子变量,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该物种的适生区及在未来(2050s和2070s)4种气候情景(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下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不同气候情景下,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均达到0.96以上,模型预测准确性达“极好”;当前(1970—2000年)须鳗鰕虎鱼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口、珠江口、雷州半岛及附近沿海区域,海南和台湾边缘沿海区域,以及四川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长江沿岸地区,其高度、中度和低度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9.89、7.46、16.28万km^(2);须鳗鰕虎鱼的分布主要受到最冷季度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平均值和最冷月最低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未来须鳗鰕虎鱼适生区呈扩大趋势,到2050s(2041—2060年),在4种气候情景下,该鱼高度适生区将向北扩张,面积较当前平均增加83.8%,中度适生区除在高度适生区边缘外,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地区大幅度增加,面积较当前平均增加198.5%;到2070s(2061—2080年),其适生区较2050s无明显变化。

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会促进须鳗鰕虎鱼向北和向西扩张,增加其在中国的适生区。

【总页数】8页(P739-746)【作者】梁阳阳;陈康;崔凯;方婷;杨坤;李静;赵秀侠;尹峰;郭伟;卢文轩【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巢湖管理局渔政管理总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1【相关文献】1.气候变化情景对柑橘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2.气候变化情景下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潜在地理分布模拟3.基于Maxent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4.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5.气候变化情景下孑遗植物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素材

高中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素材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3万km2。

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中国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也呈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渤海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

渤海浮游植物已记录120多种,以硅藻为主,多系广温低盐种类。

优势种有圆筛藻(Coscinodiscacus)、角毛藻(Chaetoceros)、根管藻(Rhigosoleni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

浮游动物约有100多种,多属温带低盐种,也有一些外海种类。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等为优势种。

底栖植物记录100多种,多系暖温性种类,潮间带以绿藻为主,潮下带则以褐藻和红藻为主。

底栖动物记录140多种,以广温性低盐种为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壮蛎(Ostrea plicatula)、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等种类生物量较大,可形成渔业。

游泳动物120余种,以鱼类为主,尚有少数虾、蟹类、头足类及海兽。

主要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lor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20多种。

梁子湖子陵吻鰕虎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梁子湖子陵吻鰕虎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梁子湖子陵吻鰕虎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鰕虎鱼类隶属于鲈形目、鰕虎鱼亚目,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之一,目前全世界鰕虎鱼类有2000多种。

鰕虎鱼类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上表现出惊人的多样化,被认为是物种进化研究的模式生物。

本文以梁子湖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为实验对象,初步开展了消化道组织学研究,并测定和分析子陵吻鰕虎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探讨了鰕虎鱼亚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子陵吻鰕虎鱼消化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子陵吻鰕虎鱼消化道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

消化道管壁主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胃体部有大量胃腺分布在黏膜上皮之间的固有层中。

肠道管壁上的肌层厚度、黏膜褶数量和高度在肠道内的分布差别并不大。

本研究首次对子陵吻鰕虎鱼的消化道组织进行了描述,为其消化道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子陵吻鰕虎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16520bp,与大多数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顺序相同,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

整条序列的碱基含量T为26.08%,C为29.56%,A为27.73%,G为16.63%,A+T 含量为53.81%。

大多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是以ATG为起始密码子,而COX1是以GTG起始的。

而终止密码子的变化较大,有TAA、TA、T和TAG。

3.基于12个重链上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ML和BI系统进化树显示,鰕虎亚目鱼类由6个科组成,分别为溪鳢科、沙塘鳢科、塘鳢科、嵴塘鳢科、鰕虎鱼科和拟鰕虎鱼科,支持Thacker提出的鰕虎鱼类分类系统;不同科和属的鱼类分别聚在一起,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较为一致。

溪鳢科位于树的基部位置,且“溪鳢科+沙塘鳢科”分支与鰕虎鱼亚目的其它鱼类形成姐妹群关系;塘鳢科和嵴塘鳢科鱼类分别聚为一支,支持二者单独成科的观点;拟鰕虎鱼科由拟鰕虎鱼亚科、瓢鰕虎鱼亚科、背眼鰕虎鱼亚科和近盲鰕虎鱼亚科组成,与鰕虎鱼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年4月(春季)和7月(夏
然而, 由于捕捞结构不合理和酷鱼滥捕, 近二 十年来浙江渔场渔业资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整体 资源状况恶化, 表现为重要经济种类[如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银鲳(Pampus argenteus)、刺 鲳(Psenopsis anomal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第 42 卷 第 5 期 2018 年 9 月
doi: 10.7541/2018.121
பைடு நூலகம்
水生生物学报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Vol. 42, No. 5 Sep., 2018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
胡翠林1, 2 张亚洲1 李德伟1 朱文斌1 蒋日进1 李鹏飞1 王 洋1 周永东1 张洪亮1
关键词: 产卵场; 鱼类资源; 群落多样性; 分类回归树
中图分类号: Q95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8)05-0984-12
浙江沿岸产卵场由舟山渔场、鱼山渔场和温 台渔场组成, 受台湾暖流、东海沿岸流及长江冲淡 水的影响, 饵料生物丰富, 是多种鱼类重要的产卵 场和索饵场, 在东海区乃至全国的海洋渔业中占有 重要地位[1]。
收稿日期: 2017-09-04; 修订日期: 2018-05-12 基金项目: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浙海渔计[2017]34号);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2031, 2017F50015); 浙江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
金(22135011015)资助 [Supported by the Ocean and Fisheries Bureau Project of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Ocean Fishery Project [2017] No. 3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ing Project of Zhejiang Province (2017C32031 and 2017F50015); PhD Initial Funding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22135011015)] 作者简介: 胡翠林(1985—), 女, 安徽安庆人; 博士; 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与生态。E-mail: hcl0106@ 通信作者: 周永东,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E-mail: zyd511@; 张洪亮,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 E-mail: hidalgo310@

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仔稚鱼群聚的比较

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仔稚鱼群聚的比较
图3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8 月平均盐度变化趋势图 Fig. 3 Mean salinity between August 2009 and August 2010
690








20 卷
2. 2 2. 2. 1
渔获物组成
仔稚鱼种类、 生态类型组成 长江口南支共拖网 267 网次 ( 2009 年 9 月和 10 月 未 能 在 St. 6 进 行 调 查 ) , 采集到仔稚鱼 11 066 尾, 隶属于 11 科 40 种; 杭州湾北岸共拖网 195 网次, 采集到仔稚鱼3 841 尾, 隶属于 23 科 59 种。两水域的种类组成差异大。 长江口南支碎 占总个体 波带数量最多的为刀鲚 ( Coilia nasus ) , 数的 64 . 44 % 。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数量最多的为 普氏细棘虾虎鱼 ( Acentrogobius pflaumii ) , 占总个 体 数 的 39 . 91 % ,其 次 为 多 鳞 四 指 马 鲅 ( Eleutheronema rhadinum) , 占总个体数的21. 82% ( 表 1 ) 。长江口南支碎波带采集到的淡水性和河 口性鱼类仔稚鱼种类最多, 分别为 18 种和 17 种, 洄游性鱼 类 仔 稚 鱼 个 体 数 最 多, 占总渔获量的 64. 88% ; 杭州湾北岸碎波带采集到的仔稚鱼中 河口性种类和海 河口性种类数和个体数都最多, 洋性种类数都多于长江口南支碎波带 ( 表 2 ) 。 2. 2. 2 共有种及群聚相异性 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共有的种类有 25 种, 分别为乔氏新银鱼 ( Neosalanx jordani ) 、 陈氏 新 银 鱼 ( Neosalanx tangkahkeii ) 、鲫 ( Carassius auratus) 、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 、 中华鳑鲏 ( Rhodeus sinensis ) 、 飘 属 sp. ( Hemiculter sp. ) 、 鱼属 sp. ( Psedolaubuca sp. ) 、 食 蚊 鱼 ( Gambusia affinis) 、 间下 ( 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 、 梭鱼 ( Liza haematocheilus ) 、中 国 花 鲈 ( Lateolabrax maculatus) 、 香 ( Callionymus olidus ) 、 斑尾刺虾 ( Acanthogobius ommaturus ) 、 虎鱼 普氏细棘虾虎鱼 ( Acentrogobius pflaumii ) 、睛 尾 蝌 蚪 虾 虎 鱼 ( Lophiogobius ocellicauda ) 、 拟 矛 尾 虾 虎 鱼 ( 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 ) 、褐 吻 虾 虎 鱼 ( Rhinogobius brunneus ) 、 子 陵 吻 虾 虎 鱼 ( Rhinogobius giurinus ) 、 髭 缟 虾 虎 鱼 ( Tridentiger barbatus ) 、 纹 缟 虾 虎 鱼 ( 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 、 大 弹 涂 鱼 (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 、 弹 涂 鱼 ( Periophthalmus modestus ) 、 拉氏狼牙虾虎鱼 ( Odontamblyopus lacepedii ) 、 短吻 舌 鳎 ( Cynoglossus abbreviatus ) 和 半 滑 舌 鳎 ( Cynoglossus semilaevis) , 且这些种类在两个水域 Curtis 出现的月份相吻合( 表 1 ) 。两水域的 Bray-

纹缟虾虎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纹缟虾虎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纹缟虾虎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刘蝉馨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1985(000)004
【摘要】虾虎鱼科鱼类除矛尾刺虾虎鱼体型较大外均属小型鱼类,主要分布在沿
岸浅海区域。

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halus(Gill)俗称迷落钩(辽宁复县)、油葫芦(辽宁锦县),是一种数量较多的暖温性常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对虾养殖池中栖息着这种虾虎鱼,它与养殖对虾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刘蝉馨
【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7
【相关文献】
1.纹缟虾虎鱼对Cu2+、Cd2+和氨氮的毒性响应和敏感性分析 [J], 郝雅;朱丽岩;
巩文静;韩萃;江田田
2.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J], 章龙珍;宋超;庄平;赵峰;闫文罡
3.长江口雌性成体纹缟虾虎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宋超;庄平;章龙珍;
赵峰;王妤
4.纹缟虾虎鱼精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J],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闫文罡;江琪;陈丽慧;
冯广朋;张涛;赵峰
5.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J],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黄晓荣;陈丽慧;赵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不同区域的特色生物

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不同区域的特色生物

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不同区域的特色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独特而美丽的生物。

由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差异以及气候、水域性质的变化,海洋生物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特色。

以下将介绍一些全球不同地理区域的特色海洋生物。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是冰冻的世界,极寒的气温和厚厚的冰层使得生物在这里生存十分困难。

然而,一些适应极寒环境的生物依然生存并繁衍其后代。

北极熊是这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它们依赖于海冰进行狩猎。

此外,海象、北极狐和白鲸等也是北极地区的特色生物。

北大西洋:北大西洋是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是这个地区的特色之一,其美味的肉质使得它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

除此之外,北大西洋也是座鲸鱼的天堂,包括座头鲸、蓝鲸和露脊鲸等都在这里栖息。

热带海洋:热带海洋地区拥有广阔的珊瑚礁和暖流,为各种绚丽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珊瑚礁是热带海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

例如,蝴蝶鱼、海龟、海葵和热带鱼等都是热带海洋地区独特的特色生物。

大堡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一个由数千个珊瑚礁组成的生态宝库。

这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包括五彩斑斓的珊瑚、华丽的鱼类和各种独特的无脊椎动物。

大堡礁的特色生物有绿海龟、巨型贝壳和各种形态各异的珊瑚鱼等。

东南亚:东南亚地区是另一片热带海洋的天堂,拥有众多的岛屿和海湾。

这里的特色生物包括螃蟹、章鱼、海星和无数形状奇特的生物。

泰国的模纹蓝星鱼以其美丽的斑纹和颜色而著名,而菲律宾的巨型蚌则是这个地区的特色之一。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没有陆地植物生长,但依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

南极磷虾是南极地区的特色生物之一,它们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南极鱼类、巨大的海胆和南极鲸都在这个极端环境下生存。

总结起来,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色。

从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到南极地区的南极磷虾,从热带海洋的珊瑚鱼到大堡礁的巨型贝壳,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海洋生物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保护。

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作者:姜昊辰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指出了虾虎鱼类是虾虎鱼亚目(Gobioidei)鱼类的统称,作为鱼类中最大的家族,它们几乎分布在除南北极的所有水域中。

因为近半个世纪人类的活动等原因不断地扩散,凭借自身极高的繁殖力、丰富的食性、攻击性等行为,成为入侵物种,并通过种种关系威胁引入地土著种的生存,降低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虾虎鱼类的入侵生态学,对于抑制虾虎鱼的扩散、保护水生环境、维持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虾虎鱼;生物入侵;基础生物学;扩散机制;生态学效应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03051 研究现状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问题是当前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Gozlan et al.,2010;Guisan et al., 2014;刘艳等,2013;吴昊,丁建清,2014)。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定殖后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生态学现象(Mack et al., 2000;吴昊,丁建清,2014)。

在我国,500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鞠瑞亭等,2012),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领域造成了重大损失,形势十分严峻。

在水域环境中,由于具有较为明确的边界限制,土著物种缺乏足够的逃避空间,入侵种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在湖泊环境中,外来种的入侵常造成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下降,如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在1954年引入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后,导致湖内200余种土著棘鳍鱼类灭绝(潘勇和曹文宣,2007)。

在我国,云南省原有的400多种土著鱼类中,在外来物种及其他因素的联合影响下,半数以上物种灭绝或濒危(王亚民和曹文宣,2006)。

由于鱼类具有显著的下行效应,鱼类入侵带来对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带来的生态学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Gozlan et al., 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杨开荣等:浙江沿岸髭缟 Nhomakorabea虎鱼的系统地理分析
143
is found only in Cangnan. The levels of haplotype diversity (Hd)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仔) are highest in Shengsi (Hd=0.90依0.16; 仔=0.003 1依0.000 7), and lowest in Linhai (Hd=0.57依0.13; 仔=0.001 3依0.000 4). Per原 hap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high ecological diversity or low interference from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oastal habitat on Shengsi islands. Results of haplotype network with a radial pattern centered on H01 and H02 with 1-3 steps of substitutions connecting all the rest of haplotypes, as well as NJ tree, AMOVA and FST suggest that T. barbatus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has no striking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Two possible explana原 tions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present results: (1) The isolation time is not enough among populations; (2) No significant barrier for gene flow. In addition, the convergence of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runoffs from the rivers along the coast could facilitate the spreading of eggs, larvae, and adults of marine organisms, thus lead原 ing to a pattern of no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 barbatus.
之间碱基替换为 1耀5 个。H01 是最常见单倍型(占总数的 56.1%),被 23 个个体分享,分布于 6 个采样点;H02 分布于除象山
之外的 5 个采样点;洞头、临海分享了 H03;H06 和 H07 仅分布在嵊泗;H08 和 H09 仅分布在岱山;H10 只分布在象山;H11
只分布在苍南。单倍型多态性与核苷酸多态性在嵊泗最高(Hd=0.90依0.16;仔=0.003 1依0.000 7),在临海最低(Hd=0.57依0.13;仔=
收稿日期:2018-04-10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14〕1685 号);临海市"海洋经济研究"专项委托课题(13YB01) 作者简介:杨开荣(1991- ),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施农业. E-mail: yang_kr@ 通信作者:陈永久(1969- ),男,浙江普陀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 E-mail: yongjiuchen@
浙江沿岸髭缟虾虎鱼的系统地理分析
杨开荣 1,毛君来 2,顾翠平 2,陈永久 1,2
(1. 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舟山 316022; 2.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
摘 要:通过对浙江沿岸 41 个髭缟虾虎鱼样本 579 bp 线粒体 DNACOI 序列进行分析,共鉴定出 11 种单倍型。单倍型
YANG Kai- rong1, MAO Jun-lai2, GU Cui-ping2, et al
(1.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Maricultur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2. School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Zhejiang Ocean
0.001 3依0.000 4)。这可能与嵊泗列岛栖息地生态环境多样性,或者较少人为活动干扰有关。单倍型网络图呈辐射状,以 H01
和 H02 为中心,通过 1耀3 个碱基替换与其它所有单倍型相连接,除此之外,NJ 聚类树、AMOVA 和 FST 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浙 江沿岸髭缟虾虎鱼没有显著的系统地理分化。初步推断有两种可能:(1)不同群体间的隔离时间不久;(2)该海域没有显著的基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579 bp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DNA se原 quences of 41 Tridentiger barbatu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A total of 11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The number of substitutions between the haplotypes ranged from 1 to 5. H01 is the most com原 mon haplotype (accounting for 56.1% of all the haplotypes), shared by 23 samples, identified in six sampling sites; H02 is distributed in five sampling sites except Xiangshan; H03 is shared by Dongtou and Linhai; H06 and H07 are found in the Shengsi; H08 and H09 are found in Daishan; H10 is found only in Xiangshan; H11
因流障碍。此外,台湾暖流与沿岸入海径流的交汇,有助于海洋生物卵、幼体及成体的扩散,导致了髭缟虾虎鱼群体间的遗传
结构不显著。
关键词: 髭缟虾虎鱼;COI DNA 序列;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系统地理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Phyl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Tridentiger barbatus in the Coastal Sea of Zhejiang
第 38 卷 第 2 期 圆园19 年 3 月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穴自然科学版雪 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在澡浙藻躁江蚤葬灶海早洋韵大糟藻学葬灶学哉报灶穴蚤自增藻然则泽科蚤贼赠学穴晕版葬贼雪怎则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雪
文章编号押 2096原4730穴圆园19雪园1原0142原05
灾燥造援38 晕燥援2 Mar.熏第圆园3189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