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试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试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GIS演示与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MapInfo实例的演示与操作,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普通GIS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1.地理数据可视化2.操作电子地图3.地理查询与分析三、实验步骤1.进入MapInfo,打开World.tabo2.浏览人口数据。

3.显示人口结构分布或老年人口比例专题地图。

4.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

5.使用不同的投影方法显示地图。

6.使用Info工具查询地理对象的信息。

7.建立统计图窗口,作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及其它统计图。

8.调入世界河流图层(Rivers.tab),查询几条著名河流(如多瑙河,Danube)流经的国家。

方法:打开SQL对话框,在表文框中键入World,在条件文本框中键入表达式:obj Intersects (select obj from Rivers where =" )Danube”9.调入各国首都图层(Worldcap.tab),选择四个城市作半径为1000 km的缓冲区,查询这些缓冲区覆盖的人口。

四、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名称、时间、地点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3.操作步骤4.实验结果5.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二MapInfo的数据导入一、实验目的掌握用MIF(MapInfo Interchange Format)文件将自己的数据导入MapInfo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查看MIF文件格式2.将例题的图形进行手工矢量化3.将手工矢量化的结果构造成MIF文件,导入MapInfo三、MIF和MID文件简介MapInfo Interchange Format(MIF)是一种能完整描述MapInfo数据库的ASCII文件格式。

从MapInfo 导出数据时,图形数据放在.MIF文件中,表格数据放在.MID (MapInfo Interchange Data)文件中。

(一)MIF文件1. MIF文件的文件头MIF文件有一个文件头,头三行是版本信息、字符集、分界符;如果对数据库作了索引,第四行是索引信息,接下来为坐标投影信息(包括边界),然后是表格文件(数据库)的字段(列)数、各字段的名字及类型,最后一行以Data结束,表明下面各行为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发布日期:实施日期:一、总则1、目的与意义为保证本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测绘技术标准采用和测绘成果格式的一致性,使工作做到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故特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技术依据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4、技术路线1)收集资料:收集项目区已有各类控制点资料、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影像图等资料。

2)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已有国家大地点、勘测范围、权属情况、地形地貌、主要村庄及交通状况进行踏勘,并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通讯、供电等情况。

3)技术设计: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和踏勘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依据行业规程规范及本项目的特殊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

4)人员培训: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控制测量:在项目区内分级合理布设控制点,平面控制用静态GPS观测,高程控制使用电子水准仪观测。

6)碎部测量: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7)建立数据库: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入库。

8)总结报告:对本项目勘测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9)质量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依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

10)验收提交: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将成果提交甲方。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带2、系统基础采用相关项目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系统需集影像、权属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划定等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刘琳主编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2010年2月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四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GIS极大地拓宽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特别随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极快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已不仅限于测绘、地矿、制图、资源与环境管理等传统领域,其在设施管理、交通管理、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及评估、军事战略分析、商业策划、文化教育和文物考古等领域中也愈来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进入了军事战略分析、商业策划和文化教育等更为广泛的领域,甚至还和其他科学技术结合,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本实习指导书内容涉及GIS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GIS主要的基本操作,旨在帮助GIS初学者理解GIS理论、技术和应用,初步掌握ArcGIS软件,培养利用GIS解决地学科学问题和诸多现实问题的能力。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学生开设。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组在师资队伍、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料积累方面均有很大投入,为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书籍较少,适合教学实习的指导书更少。

有鉴于此,根据教学需要和近几年从事GIS科研和应用的实际,笔者编译了这本参考书籍,可作为本科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辅助材料和学生上机实习的参考用书,可与有关教材、手册配合使用。

本书主要以ArcGIS9.2为平台和工具设计所有实习环节,使用数据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GIS教学资源库。

由于时间紧迫,缺乏笔者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之处,恳求读者批评指正。

刘琳2010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目录第一章GI S概述 (4)一、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4)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 (4)三、当代GIS的发展趋势 (6)四、GIS相关软件及功能概述 (8)第二章ArcGIS 9概述 (12)一、ArcGIS 9简介 (12)二、ArcGIS采用的数据 (17)三、怎样学习ArcGIS? (19)第三章ArcGIS基本操作 (21)一、ArcGIS安装 (23)二、ArcMap应用基础 (33)三、ArcCatalog应用基础 (40)四、ArcToolbox应用基础 (44)第四章图形配准及矢量化 (46)一、图形配准 (46)二、图形矢量化 (50)第五章空间数据处理 (53)一、背景知识 (53)二、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53)三、空间数据投影转换 (57)四、空间数据结构转换 (60)五、空间数据内插 (62)第六章叠合分析 (69)第七章缓冲区分析 (54)第八章网络分析 (61)第九章三维分析 (70)第一章GIS概述一、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至少在知识界,人们对“信息系统” 都不感陌生,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乃至专家系统在夜以继日地帮助着人们进行着规划、管理、决策、事务处理及信息咨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地理信息科学作业指导书

地理信息科学作业指导书

地理信息科学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作业内容涵盖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具体要求如下。

二、作业要求1. 地理信息系统(GIS)(1)选择一个区域,收集该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

可以包括地形、气候、人文特征等相关数据。

(2)利用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比如绘制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图表等。

(3)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对该区域的规划建议。

例如,优化土地利用、改善环境等。

2. 遥感技术(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土地利用、城市扩张等,收集相关的遥感影像数据。

(2)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有关特征,如农田面积、建筑物数量等。

(3)综合分析并撰写报告,总结该主题下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3. 全球定位系统(GPS)(1)使用GPS设备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至少进行10次不同地点的定位。

(2)记录每次定位所获取的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纬度、经度、海拔等。

(3)将获取的数据导入GIS软件,绘制出定位地点的分布图,并分析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三、作业提交1. 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要求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2. 报告格式要求:字体为宋体,大小12号,段落间距为1.5倍,页边距为2.54厘米。

3. 报告内容包括:封面(包含作业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等信息)、目录、引言、方法与数据、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4. 报告中的图表应标明标题和编号,并附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5. 作业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提交方式进行。

四、作业评分标准1. 对所选择的主题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2. 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3. 对报告的结构和表达的清晰度进行评估。

4. 对作业完成质量和创意程度进行评估。

五、作业参考资料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张勇,测绘出版社,2008年。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指导书2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指导书2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指导书21、掌握利用GIS软件创建和编辑简单的地图属性数据库;2、掌握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的连接。

1、时数4学时;每人一机;2、机房提前安装MapInfo7.0软件。

3、准备好上机数据:实训2的数据。

对实训二中的区域图层进行属性数据的更新和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接:?修改区域图层的字段,使其有如下字段:ID(整型)、县名(字符型)、人口(浮点型)、GDP(浮点型)、第一产值(浮点型)?使用工具或直接在浏览窗口中对属性数据进行更新。

? 使用更新列方式对人口字段进行更新。

?使用SQl查询方法对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进行连接。

1已建立的数据表也可以修改表结构。

利用主菜单利用主菜单“表?维护”程序组可完成数据表的删除、更名以及修改表结构。

运行“表?维护?表结构”命令打开修改表结构对话框。

图3-1图 3-2 修改表结构在修改表结构中对话框中,可以调整数据项在表中的位置、添加数据项、删除该数据项,以及修改修改数据项名、类型和宽度。

21)使用工具进行录入单击主工具箱上的信息工具,然后在选中对象上任意一点单击,则弹出信息(图1-21)工具对话框。

然后在文本栏中输入相应的属性值。

图 3-3 信息工具或者在浏览窗口中直接手工录入图 3-4 信息工具2)更新列方式录入属性数据Mapinfo中可以打开EXCELL格式的数据,然后采用更新列的方式可以把table与空间数据进行连接。

导入EXCELL数据的步骤:?打开MapInfo后,如下图用“文件?打开”打开open table对话框。

如下图:图3-5 打开EXCELL文件对话框?选中“南宁数据.xls”文件后点右下角的打开,就弹出如下对话框图3-6在该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在命名范围中点其它图3-7将弹出对话框中的“Sheet1!A1:D8”中的A1改为A2,按确定后回到“Excel 信息”界面,将复选框“以选中范围的上一行作为列标题”按确定就行了。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2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2

实习二地图屏幕数字化一、实习目的掌握栅格图像配准、地图屏幕数字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内容利用给定的河北地图删格图象(文件名HBDT.TIF),配准并通过鼠标手工跟踪显示在屏幕上的栅格图象来创建矢量地图对象。

三、实习要求地图屏幕数字化按层进行,地图要素分层及文件名如下:1.市域(面状要素,文件名SY)2.河流(线状要素,文件名SX)3.铁路(线状要素,文件名HCL)4.公路(线状要素,文件名QCL)5.城市(点状要素,文件名CS)6.注记(文本要素,文件名WB)四、实习相关知识1.MapInfo主要绘图工具和使用方法(1)“符号”按钮使用符号工具可以在地图上放置点符号。

条件是地图窗口被激活且图层可编辑。

给地图增加点符号的步骤如下:①单击“符号”按钮。

②单击地图上要加入符号的位置,点符号显示在该位置。

(2)“直线”按钮使用直线工具可以绘制直线。

条件是地图窗口被激活且一个图层可编辑。

要绘制水平、垂直或45°线,可以使用线工具时按住Shift键,注意区域或边界的框线不是线。

因此,若使用线工具绘制矩形,MapInfo将不把它看成区域,不能渲染其内部或在其中进行搜索。

绘制直线的步骤如下:①点击“直线”按钮并将鼠标指针移到要开始绘制直线的位置。

②按住鼠标键不放,拖延鼠标指针,使屏幕上出现一条线,其长度随着鼠标指针的移动而变化。

到目标位置时,再松开鼠标键。

18(3)“折线”按钮使用折线工具可以绘制折线(相连但不闭合的直线序列)。

条件是地图窗口被激活且一个图层可编辑。

折线可以被整形和进行平滑处理。

绘制折线的步骤如下:①单击折线按钮,将出现的折线工具光标移到要开始绘制的位置,并单击鼠标键左键。

②移动折线工具光标,绘制第一条直线线段。

若希望终止当前直线段并从终点处开始连续绘制下一线段时,单击鼠标左键。

③重复步骤②。

在最后一个终点处双击鼠标左键,可结束折线绘制。

(4)“圆弧”按钮使用圆弧工具可以绘制大小和形状为四分之一个椭圆的圆弧。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ARCGIS应用基础(2学时) (1)一、arcgis体系 (1)二、ArcMap 基础 (2)1、用户界面介绍 (4)2、新建地图 (5)3、数据层的加载 (6)4、据层的一些基本操作 (8)三、ArcCatalog 应用基础 (13)1. 文件夹操作 (14)2. 栅格数据的显示 (14)3、目录内容浏览 (16)4、地图与图层操作 (17)5、地理数据输出 (19)四、ArcToolbox 应用基础 (20)1、激活扩展工具 (20)2、ToolBox 内容简介 (21)实验二:栅格图配准(2学时) (22)一、地形图配准 (22)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22)第2步输入控制点 (23)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25)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27)二、图像配准:通过GPS点进行配准 (28)实验三: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运行(2学时) (31)一、创建新Shapefile (31)二、Geodatabase 数据库创建 (33)1、建立persornal database (33)2、建立要素集 (34)3、建立要素类 (36)4、向地理数据库加载数据 (38)5、复制地理数据库数据 (45)三、添加和删除属性 (45)四、在arcmap中查看数据 (46)五、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47)实验四: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矢量化)(4学时) (52)一、学习并熟悉各个编辑工具 (52)1 、选取、拖动和旋转要素 (52)2 、创建新要素 (52)3 、编辑存在要素 (53)二、点要素的编辑 (55)三、线要素的编辑 (56)四、多边形要素的编辑 (56)五、属性数据的编辑 (57)六、利用arcscan进行矢量化 (58)实验五:空间拓扑建立(2学时) (61)一、Arcgis中topolopy说明: (61)二、在arccatalog中创建拓扑规则的具体步骤 (62)三、有关geodatabase的topology规则 (63)四、拓扑处理 (66)实验六:空间数据处理投影转换(2学时) (67)一、裁剪要素 (67)二、拼接图层 (69)三、要素融合 (70)四、图层合并 (71)五、图层相交 (72)六、定义投影 (73)七、投影变换 (75)八数据格式转换 (75)1 在ArcCatalog中转换数据格式 (76)2 在Toolbox中进行数据转换 (79)3 利用Data Interoperability Tools工具进行数据转换 (80)补充:图层相减,计算面积 (83)实验七:空间分析(4学时) (84)1. 了解栅格数据 (85)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86)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89)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90)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1)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93)7. 缓冲区分析(Buffer) (95)8. 空间关系查询 (98)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99)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103)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105)实验八:缓冲区分析(2学时) (107)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07)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8)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9)1.3 多边形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11)2.综合应用实验 (112)2.1 水源污染防治 (112)2.2 受污染地区的分等定级 (114)2.3 城市化的影响范围 (117)实验九:DEM分析(2学时) (120)1. TIN 及DEM 生成 (121)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121)1.2 TIN的显示及应用 (123)2. DEM的应用 (135)2.1坡度:Slope (135)2.2 坡向:Aspect (138)2.3提取等高线 (140)2.4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41)2.5可视性分析 (144)2.6地形剖面 (146)实验十:地图制图(4学时) (148)1、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 (148)2、标注图层要素 (152)3、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154)4、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158)5、渲染图层要素—图表渲染 (160)6、创建地图版面 (161)7、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166)8、打印输出地图 (172)关于本实验的说明本实验将围绕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制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所在图幅(1:1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实验流程的整个流程将涉及到GIS数据处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地形图配准、空间数据库建立、矢量化、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分析、专题图制作等。

GIS作业指导书

GIS作业指导书

GIS作业指导书关键信息项1、作业目的2、适用范围3、作业流程4、数据采集要求5、数据处理规范6、成果质量标准7、安全注意事项11 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 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作业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作业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相关项目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分析结果。

111 明确具体的作业目标,如地图绘制、数据分析、空间规划等。

112 确定作业成果对项目决策、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类型的 GIS 作业:121 地理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录入。

12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123 基于 GIS 的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

13 作业流程131 项目准备确定作业任务和要求。

收集相关的基础地理数据和资料。

制定作业计划和时间表。

132 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问卷调查等。

按照规定的精度和格式记录数据。

13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转换。

建立地理数据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34 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生成分析报告和可视化成果。

135 成果审核与交付对作业成果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格式交付成果给客户或相关部门。

14 数据采集要求141 精度要求明确不同类型数据的精度标准,如坐标精度、属性精度等。

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技术,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

142 完整性要求确保采集的数据涵盖所需的地理要素和属性信息。

对遗漏或不完整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143 合法性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数据来源合法。

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数据。

15 数据处理规范151 数据格式转换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兼容。

对转换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

152 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一、总则
1、目的与意义
为保证本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测绘技术标准采用和测绘成果格式的一致性,使工作做到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故特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4、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收集项目区已有各类控制点资料、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影像图等资料。

2)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已有国家大地点、勘测范围、权属情况、地形地貌、主要村庄及交通状况进行踏勘,并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通讯、供电等情况。

3)技术设计: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和踏勘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依据行业规程规范及本项目的特殊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

4)人员培训: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控制测量:在项目区内分级合理布设控制点,平面控制用静态GPS观测,高程控制使用电子水准仪观测。

6)碎部测量: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7)建立数据库: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入库。

8)总结报告:对本项目勘测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9)质量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依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

10)验收提交: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将成果提交甲方。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1、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带
2、系统基础
采用相关项目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系统需集影像、权属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划定等数据。

系统可基于如ArcGIS平台,实现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制图、输出、更新等功能。

系统也可在Acess数据库上运行,也可在Oracle上运行,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更新系统,既能在单机上运行,也可实现网络化运行。

3、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可在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 vista和Windows7环境下运行。

能够同事显示属性信息、图形信息和影像信息。

4、系统运行
通过客户端设置权限访问各类数据,测试各功能模块运行情况。

4、人员培训
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业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GIS基础知识和系统应用、软硬件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

对系统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着重于对系统的应用,掌握应用系统的总体结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各项培训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提供培训学习教材。

三、外业数据采集
1、调查底图制作
利用数据库软件按照不同的试点内容制作工作底图。

2、数据采集
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权属资料调查。

四、图件成果的要求
1)图形数据文件必须为该项目涉及要求的文件格式。

2)文字注记、图廓和图面整饰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

3)图形数据中不应存在多余的层、块、线型等垃圾数据,保证数据量最小。

五、检查与验收
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二级检查即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由项目部和数据中心组织承担,最终检查由公司质监部负责实施;一级验收由项目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验收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

1、过程检查
1)外业人员在成图后,应对图面进行100%检查,并到实地进行100%巡查。

检查完成后应将检查意见填写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上,检查意见的处理情况应由处理者填在相应栏内,检查者应对处理情况复查。

2)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拆迁影像对拆迁图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填写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上,由相应人员进行整改,检查者应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2、最终检查
1)最终检查由公司质监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情况填写在《质量检查记录表》(较大的项目需编写质检报告)。

2)项目部应跟根据质检部检查意见进行整改,质检部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3、验收
最终检查完成后,应及时通知项目委托单位,由项目委托单位或受其委托的具有验收资格的
检验机构验收。

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六、售后服务
1、主动征求用户对测绘质量的意见,并为用户在成果使用中提供咨询服务。

2、及时、认真地处理用户的质量査询和反馈意见。

与用户发生质量争议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