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探讨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39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秦燕摘要: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在传统发展理念下,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工程管理措施,以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管理一、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类型分析(一)滴灌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借助塑料管将水经由毛管上的孔洞或者滴头输送到农作物根系部位。
在雨季,可借助相关装置将降水直接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而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为满足农作物生长时的水分需求,可直接将蓄水池中的水资源作为滴灌水源,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二)喷灌技术喷灌技术同样是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节水技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借助专门的设备将压水流经由喷头喷洒为小水滴,最终落于土壤表面,这一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十分突出,可以满足节水、增产的需求。
在喷灌技术应用过程中,喷灌设备是重要的载体和介质,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喷灌技术在农田灌溉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受到高投入、运行管理难度大等的限制,难以大范围进行运用。
(三)雨水集蓄技术雨水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在当前农业生产活动中自然降水可以有效作为灌溉补充水。
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稳步发展,各农村地区均需加强在雨水集蓄技术方面的研究,以便充分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存储雨水,从而在降水量稀少的时间段可直接利用集蓄的雨水,满足作物生长需求[1]。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一)节水灌溉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各农村地区加大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并意识到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针对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均大大增加,工程建设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节水灌溉监督与管理。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节水灌溉方面常常存在诸多问题,虽然通过有效的监督,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处理,但是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并未完全实现。
基于高效节水灌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1934109基于高效节水灌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徐文涛㊀张㊀鹏㊀陈梦月河海大学文天学院㊀安徽马鞍山㊀243031摘㊀要:水资源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ꎬ近些年来ꎬ水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使得人们的用水日益紧张ꎬ而在农业发展中ꎬ农田灌溉的需水量是非常大的ꎬ水资源的供给不足与用水需求增高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ꎮ因此高效的节水灌溉是非常必要的ꎮ本文对高效节水灌溉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ꎬ以供参考ꎮ关键词:供需平衡ꎻ水资源ꎻ高效节水灌溉㊀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ꎬ农业的发展对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ꎬ因此ꎬ水资源灌溉要进行合理的利用ꎬ采取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进行农业灌溉ꎬ使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供需达到平衡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就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ꎬ总供水量与总需水量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ꎮ1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ꎬ通过对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分析ꎬ以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ꎬ得出区域内的实际需水量和供水量ꎬ进一步作出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以及高效节水的规划方法ꎮ水资源供给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水资源的技术开发利用ꎬ水资源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类活动㊁工农业发展等ꎮ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ꎬ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ꎬ当供水量比需水量大的时候ꎬ水资源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供应ꎮ当供水量与需水量之间达到平衡状态时ꎬ就说明此区域内某一阶段的水资源利用与需要之间比较平衡ꎮ而当供水量比需水量小的时候ꎬ水资源就处于缺乏的状态ꎬ要想满足用水需求量ꎬ就要通过有效的节水以及开发方式来使两者之间的状态趋于平衡ꎮ从水资源供需关系中能够看出ꎬ水资源供需平衡是一个相对的状态ꎬ供需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ꎬ因此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来尽可能的使水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ꎮ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依据2.1地区和流域之间进行结合在进行水资源分析时ꎬ一般采用的方法都是将流域作为分析单位ꎬ对水资源的可供水量进行分析ꎬ通过分析地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㊁人类活动等ꎬ来了解水资源的需求量状况ꎬ需求量的特点是具有地区性ꎮ分析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时ꎬ将流域与地区连接起来通常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ꎬ这就需要流域与地区之间进行结合ꎬ通过合理的划分来使分析的对象尽可能的一致起来ꎮ2.2近期与远期进行结合水资源供需关系与开发程度㊁人们的生产生活㊁自然环境等都有密切的联系ꎬ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不只是要满足短期的目标ꎬ还要将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ꎮ不管是哪个区域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ꎬ水资源的供需关系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会发生变化ꎬ当供需平衡被破坏掉之后ꎬ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修复这种平衡关系ꎬ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水资源供给ꎬ所以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要近期与远期相互结合ꎮ3基于高效节水灌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某地区的农业灌溉工程项目为分析对象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ꎬ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项目主要是粮食作物以及水果类的经济作物ꎬ通过灌溉设施的引进建设进行农业灌溉ꎬ要想使灌溉实现高效节水ꎬ就要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ꎮ该地区灌溉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ꎬ采取机井灌溉的方法ꎬ主要安装有半固定以及移动式的喷灌设备设施ꎮ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如下ꎮ3.1水资源可供应量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使用来源通常是地下水以及地表水ꎬ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以及产流面积计算得出地表水的平均总量ꎬ在保证一定的灌溉率情况下ꎬ地表水的可利用量如下表:保证率/%降水量/mm地表水资源量/万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50710.51331.8532.775550.21031.3412.5㊀㊀地下水的含水土层中水的渗透性比较弱ꎬ水面相对较为平缓ꎬ因此水流在水平方向上的影响就忽略不计ꎬ地下水的综合补给量就是降水渗透补给量加上灌溉回归水补给量ꎮ灌溉保证率与上表中一样ꎬ对该地区2017年和2018年的地下水量以及可利用量进行分析ꎬ如下表:保证率/%地下水补给量/万m3降水入渗灌溉回归合计地下水可开采量/万m350556.9102.0658.9560.175431.3140.0571.3485.650556.990.0646.9549.975431.3123.5554.8471.6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总量50532.7560.11092.875412.5485.6898.150532.7549.91082.675412.5471.6884.13.2水资源需求量分析从该地区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中分析可以看出ꎬ人口与牲畜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ꎬ而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以及小麦还有其他作物ꎬ需要用水的主要是进行农田灌溉以及生活需求ꎬ该地区的工业需水忽略不计ꎬ总的用水需求量就是农田灌溉用水量加上生活用水量ꎬ灌溉保证率不变的情况下ꎬ该地区2017年和2018年的需水量如下表:保证率/%灌溉需水量/万m3生活需用水/万m3总需水量/万m350679.759.0738.775934.659.0993.650598.359.5657.875824.859.5884.33.3供需平衡分析该地区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来进行反映ꎬ水资源的余缺量等于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去需水量ꎬ通过计算得出这两年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如下表:保证率/%可利用水量/万m3需水量/万m3余缺水量/万m3501092.8738.7354.175898.1993.6-95.5501082.6657.8424.875884.1884.3-0.2㊀㊀从上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ꎬ灌溉保证率在50%的情况下ꎬ这两年的水资源都有很多的使用剩余ꎬ而且2018年的剩余量更多ꎬ在灌溉保证率为75%时ꎬ水资源发生短缺现象ꎬ但是通过高效节水灌溉ꎬ2018年的水资源短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ꎬ证明了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能够使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尽可能的得到实现ꎮ4结语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的方式能够使区域内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ꎬ因此要从水资源供需平衡方面进行灌溉工程的合理规划ꎬ对区域内的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ꎬ以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在保证水资源使用得当的条件下更快的进步ꎮ221环境科学科技风2019年12月。
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探讨

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资源都面临紧缺的问题,其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且不断调整生产力布局情况,从根本上去抑制所需水源的增长势头,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工程措施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文主要是根据目前的用水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引言:一、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策略(一)、依靠技术革新和推广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合理的开发工作,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做好二次优化。
并且不断发展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争取尽早成为可使用水源,还需要做好调水技术的完善和应用,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各项资源大量的投入,导致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因此需要推广污水治理和回用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施清洁生产,进行合理的灌溉。
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缩小用水地区的差异,从根本上去推广节水技术,使节水产业的发展到达新的高度。
(二)、优化水资源保护体制要想有效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那么就需要实施水资源保护体制,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高效的开发利用。
可以根据水质的不同区分供水,鼓励百姓进行水源的回用;也可以开源节流、使其达到平衡[1]。
值得注意的是,水源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健全水价体系,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管控。
供水量的生产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降雨的变化。
市场调节是无法影响到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时间,因此水价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定价,其中供水的成本、以及供水单位的利益,还有天气因素导致的供需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造成水价的浮动变化。
我国农业用水相对较多,它占据了供水量的2/3左右,因此在农业用水部分,需要设置保护机制,做好洪水干旱突发情况导致的风险防控,建立起相应的保险机制和扶持政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分析其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和对策。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优化。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再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主导地位逐渐由粮食生产向特色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多元化发展转变。
二是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兴起,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提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三、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等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任务。
应加强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推动农业增效升级。
五、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提高农业产值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应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浅议民乐县湿地保护与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 的法律 、法规 、政策及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加大违法 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湿地保护区内开荒种地 、围湖造 田、随意放牧 、乱 建滥占、随意倾倒生活及建筑垃圾 等破坏湿地及 随意 向河流、湿地排放 污水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坚决制止侵 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 要重 点对童子坝河流域湿地保护区的保护设施进行更新修缮 ,对已建起的标 志牌、埋设 的界碑 、界桩 、架设的刺丝 围栏等标记性设施 , 制定相应的 管护措施 ,承包到人进行巡查管护 ,确保基础设施完好无损 。 33 加大源头治 理。确保 我县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 源头治理 ,就是要加大对河流上游水土资源植被 的保护 ,中下游湿 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祁连雪水为保证 的,如果上游 的水资源得不到 保证 ,我县湿地资源保 护与发展就成为空谈 。因此要通过国家和部 门的 协调 ,加大对祁连 山生态环境 的治理 , 通过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 、退 牧还草等工程 的实施 ,减少对河流上游水 土资源和植被 的破坏 , 确保青 山常在 ,碧水长流。 34 统筹全流域的水资源利用 ,向湿 地补充必要的水 源 . 实践反复证明 ,内陆河 的上游与下游 、地表与地下是个有机统一 的 系统 ,一个地段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造成另一个地段的生态危机,地 表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解决内陆河流域内任何 个地方的生态 问题 ,必须着 眼于全流域水资源 的统一管理和科学合理 的利用 。关键是节约用水 ,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对湿地的生态恢复至关 重要 。 目前 ,我县节水 的重点在农业 。要采取得力的措施,通过积极推 广节水灌溉技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 移, 切实有效地把农业用水降下来 。加大生态环境用水和向湿地调水 , 湿地上 的各种植被也就会相应恢 复,野生动物也会逐渐增多,自然生态 的平衡就可以维系湿地 的长时间存在。
甘肃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现状、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郭明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年第05期摘要:自然降水量匮乏成为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介绍全省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投入、节水灌溉设施设备建设、节水灌溉农艺配套及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示范區建设的现状,针对农民节水灌溉意识薄弱、项目总体资金投入不足、灌溉方法和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提供增强农民节水灌溉意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进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健全节水灌溉基层管理服务体系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甘肃;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5-0049-03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越来越突出[1]。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加强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成为必然趋势[2]。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境内自产水多年来平均径流量约299亿m3,人均自产水量仅为1 500 m3,居全国第22位。
甘肃是我国内陆地区,全域干旱少雨,十年九旱,自然条件较差,尤其是自然降水量相对匮乏,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近几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及节水型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 甘肃省农田水利建设现状1.1 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投入、政策融资、社会筹资、农民自筹、银行贷款等多举措、多渠道,甘肃省为农业基础水利建设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筹集了大量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10 亿元。
其中,通过农民自筹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高达30 亿元;投入劳动力6.5 亿人次。
广大农户利用秋冬农闲时间自愿投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广大农户对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效节水农业的迫切需求。
1.2 节水灌溉设施设备建设情况甘肃省在“121”雨水集流工程基础上,每年筹集1亿元建设资金,发展集雨节灌农业面积超过3.3万hm2。
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效益

排, 任务分配 , 质量监督等方面 ,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 保证各 项施工任务得到全面落 实。同时针对水 资源紧缺的现实 , 大 Leabharlann 3 项 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3 . 1 组 织保 障措 施
l 2 0 0 万元 , 受益 区群众 自愿投劳折 资 3 9 2 . 6 0 万元 。 民乐县财 政 、水 务部 门制定 了 2 0 1 1 ~2 0 1 3 年资 金 整合 方案 , 2 0 1 1 -
2 0 1 3年整合 资金 4 4 6 7万元 , 占项 目总投资的 5 2 . 6 %, 确保高 效 节水 项 目的顺利实施 。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 进一 步完善资 金筹措 、 使用 、 监督等制度 , 严格执行投资使用审计制度 , 确保 建设 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加大 “ 一事一议 ” 财政 奖补力度 , 坚
高效 节水灌 溉 的建设直接 关 系到项 目区农 民的切身 利 益, 势必造成户与户 、 村 与村之 间发生矛盾 , 影 响工程建设 , 这 就离不开政府及其他部 门的支持 。为了确保高效节水项 目的 顺利实施 ,民乐 县成立 了由县长任组长 、主管副县长任副组
日 农 盐 科 技5 住是
机制 。以重点县建设 为平 台 , 按照“ 渠道不乱 、 用途不变 、 优势 互补 、 形成合力 ” 的原则 , 整合 国家基本农 田保护示范 区 、 巩固 退耕 还林成果 、 粮 食基础 能力建设 、 节水灌溉 示范 等项 目资 金, 统筹安排 , 合理使用 , 集 中建设 。 县财政配套项 目建设资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优化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昭鲁坝区1研究区概况规划区行政区划涉及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18′~103°54′,北纬27°30′~27°44′之间。
规划区属金沙江下段水系的横江流域和牛栏江流域,区内主要河流为流向北东的洒渔河(上部称龙树河)、北流的昭鲁河、南流的冷水河和小寨河(沙坝河),均为金沙江右岸二级支流,除小寨河注入牛栏江外,其余均注入横江支流,其中牛栏江流域主要分布在鲁甸县境内,而昭阳区境内均属于横江流域[1]。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现状供用水量2.1.1供水量2019年全市总供水量为10.4492亿m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2300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0.1988亿m3,其他水源(非常规水源)供水量0.0204亿m3。
2.1.2用水量2019年昭通市河道外总用水量10.454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5.10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48.8%;林牧渔畜用水量0.9449亿m3,占总用水量的9.0%;工业用水量1.2910亿m3,占总用水量的12.3%;城镇公共用水量0.6117亿m3,占总用水量的5.9%;居民生活用水量2.1190亿m3,占总用水量的20.3%;生态环境补水量0.3850亿m3,占总用水量的3.7%。
2019年用水消耗量为6.5112亿m3。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消耗量4.3540亿m3,工业用水消耗量0.5162亿m3,生活用水消耗量1.2560亿m3,生态环境用水消耗量0.3850亿m3。
全市综合耗水率62.3%。
2.2水量平衡分析2019年全市水资源量110.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少13.7%。
入境水量471.8亿m3,出境水量575.7亿m3,总耗水量6.5亿m3。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19年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主要江河汛期(5—10月)径流占年径流的20.8%~71.3%,主汛期(6—9月)径流占年径流的10.7%~5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民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在农业方面以种植业、林业、牧业三大产业为主,其中种植业是全县农业的主产业,又是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发展途径。
全县总土地面积3687.32km2,其中耕地面积61553hm2,灌溉面积56713hm2,林草面积9300hm2,水权面积38130hm2。
县境内南部山区、浅山区是水源涵养保护区,中部主要为粮、油、经济作物保护区,是小麦、油菜、啤酒大麦、大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北部气候温暖,日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林果业、中药材和草畜产业的最佳区。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现状水资源及其变化民乐县属内陆河流域黑河水系,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大小河流19条,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12亿m3,地下水补给量2.89亿m3,径流年内分布时空变化大,很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季节特征,年平均降水量363.1mm,蒸发量1638mm,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有限的水资源既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支撑生态环境的稳定。
2.2现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全县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3.90亿m3,现状工程条件下可供水量3.32亿m3。
共建成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7032万m3;衬砌干渠22条,302.89km,支渠168条,374.49km,斗渠380条,506.32km;打成灌溉机井45眼,埋设人畜饮水管道914.08km。
全县综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81.3%,远高于2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经济社会系统耗水总量为4.09亿m3,缺水量0.77亿m3,缺水程度为18.8%,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78亿m3,现状开采量1041万m3,开发利用程度仅为5.85%。
系统耗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89.3%,林草及生态用水占8.0%,其他用水占2.7%。
由此可见,全县地表水利用程度高,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应充分挖掘地下水潜力,解决缺水矛盾。
在各业用水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林草及生态环境用水所占比重小,全县境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
3县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状况3.1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民乐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应当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确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养优势产品,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挖掘生产潜力。
对于已经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地方,应实现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创立地方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2结构调整的状况及效益分析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8673hm2,其中粮食作物20193hm2,经济作物22153hm2,林草6327hm2,种植比例为41∶46∶13。
结构调整优化的乡村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草畜产业,经济效益都明显好于往年,农民收入增加。
如2005年民联乡耕种面积6465hm2,其中粮食作物3262hm2,经济作物2849hm2,饲草354hm2,粮经草比例达50∶44∶5,香菜、板蓝根、萝卜等作物亩均受益在千元以上;洪水镇播种面积6913hm2,其中粮食作物2393hm2,经济作物4273hm2(啤酒大麦1439hm2、大蒜1427hm2、中药材1407hm2),饲草247hm2,粮经草比例达34.6∶61.8∶3.6,啤酒大麦、油菜、大蒜亩均收益分别在550元、600元和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3.3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品种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农业区域结构类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村所有制结构、经济组织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等不合理,以及人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也不完全到位。
农产品供求形势变化无规律,主要农产品生产过剩,产品品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销售不・决策参考・民乐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探讨收稿日期:2006-10-27作者简介:马文品(1964-),男,甘肃民乐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管理。
马文品(民乐县水务局,甘肃民乐734500)摘要:通过对民乐县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和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民乐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水资源与结构调整的优化配置,农业灌溉面积在控制总面积基数不变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作物种植比列,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和配水,增加生态用水比例,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民乐县中图分类号:TV211.3文献标识码:B第43卷第1期2007年3月甘肃水利水电技术GansuShuiliShuidianJishuVol.43,No.1Mar.,200721畅、价格低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是经济林品种结构很不合理,多数果树存在着品种老化、果品质量差、产品价格及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有些灌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大,也给夏灌用水增加了矛盾。
所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4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4.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库调蓄的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益。
对民乐县水库灌区来讲,夏灌不缺水,秋汛不弃水,冬春多蓄水,水库调蓄科学合理,保证了各类作物的生长用水和优质高产。
同时,也保证了灌区的灌水秩序稳定。
若结构调整不合理,偏重于夏禾作物或秋禾作物,将会出现某一时段用水量加大,某一时段用水量减少,加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和水文气象条件,往往是用水量大的时段,河源来水少,出现“卡脖子”旱;用水量少的时段,河源来水多,出现水库弃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导致水库调蓄失调,用水矛盾大,水事纠纷多,水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水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农作物产量和产值,影响整个农业发展。
以全县4座中型水库蓄水来说,为了保证来年夏灌正常灌溉,秋灌结束后水库需预留库容2150万m3。
夏灌结束后,水库蓄水达到5450万m3为宜。
4.2产业结构调整对灌区灌溉制度的影响灌区灌溉制度是根据各河流多年来水量预测、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而合理确定的。
水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而各类作物种植面积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各类作物的需水量、灌溉时间及灌溉次数因种类不同而不同,这就要求制定灌溉制度时适时适量,科学合理。
夏禾作物种植比例过大,用水量大,灌溉轮期就延长,势必就影响二轮灌水及秋禾作物的灌溉。
同时,5月份河源来水少,降雨量少,用水量过大导致水库供水紧张,严重缺水,受旱面积大。
若秋禾作物种植比例过大,则除保证夏灌面积外,水库余水过大,加之秋季降雨量多,河源产水多,水库蓄水超过汛限水位,弃水量大,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根据作物生长、灌水时间及地区类别,一般夏灌一轮苗水控制在25~30d之内,二轮控制在30~60d之内,三轮水控制在30d左右,秋冬泡地控制在60d。
夏灌一轮灌溉定额75~80m3,二轮灌溉定额70~90m3,三轮灌溉定额80~90m3,秋泡定额110~120m3。
4.3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民乐县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地域上分布不均,用水矛盾主要在夏灌期间。
因此,水资源的配置,应在确保夏禾作物的适时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以各灌区为基本单元,在分析研究单元内水资源收支平衡及调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配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各类作物种植比例,适当加大草畜产业种植面积,逐步提高草畜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以水平衡计算,平水年全县供水面积可控制在47340hm2,其中夏粮作物控制在22670hm2,秋禾作物控制在18000hm2,种草面积应控制在6670hm2之内。
农业净用水量为2.02亿m3,其中粮食作物用水0.99亿m3,经济作物用水0.90亿m3,饲草用水0.13亿m3,水资源的配置比例为粮食作物占49.0%,经济作物占44.6%,饲草占6.4%,粮食作物的水资源配置与种植面积比例相比,高出两个百分点。
偏枯水年全县供水面积可控制在40000hm2,其中夏粮作物控制在18000hm2,秋禾作物控制在15330hm2,种草面积应控制在6670hm2之内。
农业净用水量为1.75亿m3,其中粮食作物用水0.91亿m3,经济作物用水0.77亿m3,饲草用水0.07亿m3,水资源的配置比例为粮食作物占52.0%,经济作物占44.0%,饲草占4.0%,与种植面积比例相一致。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根本,压缩粮食作物用水比例,提高经济作物和林草用水比例,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要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根据目前调查情况及今后水资源状况,近期民乐县粮经草比例调整为39∶46∶15左右,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比例调整为1.8∶0.9∶89.3∶8.0,在秋季水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可增大生态用水比例。
力争2010年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比例达到4∶4∶71∶2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5结语解决民乐县水资源分配问题,只能通过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权制度这两个突破口。
按照全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分析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和各用水户的用水需求量,确定科学合理的行业用水定额指标,以用水权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水量分配的依据,对各类用水户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节余水转让和超采超用累进加价的制度,逐步将超计划用水加价过渡到超定额用水加价,有效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时,要把水资源的约束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符合本地区本流域工程供水条件和灌溉制度,大力推广农田节水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探索合理的灌溉模式,不断完善灌溉制度,以水定种植规模、以水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农业用水规模,增加工业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满足生态环境用水,改变农业用水“一头沉”的局面。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年第1期第43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