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耀自然辨证法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年代
以能动性为主的 实践。
能动性与受动性 相统一的实践。
4

自然观的基本问题
自然界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自然界基本组成是什么?自然万物有无一定的联系、结
构和秩序
自然界运动变化问题
自然界是永恒的,还是有变化发展?运动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有没有一定的规律?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只探讨纯粹自然本原的问
题,未涉及人类社会,不被民众所理解,难以满 足其需要。古希腊中晚期的一些自然哲学家虽然 也探讨了一些人生、幸福等问题,促使哲学伦理 化,但是也不能满足民众需要。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不被民众所理解, 难以满足其需求;一些自然哲学家在解释人类社 会现象时,仍坚持唯心主义立场,他们的观点也 参杂着宿命论和迷信等因素,仍然不能满足民众 需要。
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 变的。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 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自然哲学是在农业和手工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分工的社会条件下,以天文、数学等为基础形 成的整体知识形态,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 产物。 自然哲学冲破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从哲 学角度凭借经验和观察思考自然界,为朴素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 第一,特定的结构产生特定的功能。 • (结构与功能一一对应)
• 结构解释方法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5
结构模拟方法
壁虎面板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6
• 第二,系统的性状功能又有相对独立性。
• (结构与功能多一对应) • 黑箱方法 • 在不直接影响原有客体黑箱内部结构、 要素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
•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 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不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注: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自然观:史前神话自然观、希腊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自然观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A.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B.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A.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B.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b) 思辩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c)猜测性: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A.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B.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C. 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a)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b)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c)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d)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土、水、火、气)、原子、
“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
●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
● 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伴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要改变自己的形 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和 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依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三大发现”,在自然观的总体形态上发生了变革(即 从朴素——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在依 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自然观的领域上发生了变革。例如第二节中 的三种自然观,就是在某一具体的自然观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其 中: 系统自然观——是系统科学的理论成果,改变了人们看待自然界的存在和发 展的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即在思维方式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从原来的注重天然 自然界转变到既注重天然自然界,更注重人工自然界,注重人类在与自然界关系 中的能动性。 生态自然观——是在现代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促使人类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 界的关系,并依靠生态科学的理论,探索从以往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的支配 与被支配的关系,转变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总之,形成和发展都依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不同的是,形成的是 总体形态的自然观,发展的是具体形态的自然观。
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发展 的理论基础;上述三种具体形态的自然观,是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之上的发展起来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的辩证法吗?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科学技术哲学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或总的观点。

自然观: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科学包括在自然哲学之中。

近代:包括各门自然科学在内的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哲学,“科学之科学”.自然科学是在起源意义上指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提供关于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具体运动形态的具体知识。

自然观探讨自然界最一般的问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决定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方式和技术改造方式。

它为什么以科学技术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呢?2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

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探索复杂性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科学技术方法论3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

它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一般社会条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技术论三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1 它是哲学的二级学科(科学技术哲学与国际学术界结合)2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是二者的中介3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西方相近学科)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特征综合性:整体把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最一般问题。

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交叉性:科学与技术,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工程与技术之间的交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交叉,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辐射性:所有的人类认识、改造、保护和创造自然的活动,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都蕴含一定的哲理性,这些都可以成为科学技术哲学所关注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八卦说大约产生于殷周之际,其后得到不断发展。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 地、雷、风、水、火、山、泽。 在图形上,它们是由阴阳二爻组成的,这八卦再互相排列就 可以产生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384爻,以此来解释几乎所 有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八卦说包含了由于阴阳排列的变化, 导致万物变化、发展的思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 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 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 则的绝妙的说明” ,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文 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理 论基础。 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 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 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 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 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 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 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 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三、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 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 控制或事先控制”的 “持续技术”,它被用 于对风能、太阳能、地 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 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 治沙、滴灌等;它“不 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 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 技术选择战略”。
三、生态自然观
(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 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 “生物冶金技术”(细菌 浸矿)、“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 术。
二、人工自然观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人工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2)能动性。 (3)价值性。
二、人工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的渊源
1.古代人工自然观思想。 (1)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论述了“床”、“人工产品”、 “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思想; (2)古代中国人提出了“人工” 或“人力”、“百货”、“百 工”、“制天命以用之”等概念 和思想;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 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一、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它把“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 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 特征。
(2)复杂性。它强调自然界本质上是复杂性 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与简单性、 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与非线性、确定性与随 机性的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
什么是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 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二、人工自然观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人工自然界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创造的系统自然界, 具有目的性、实践性、价值性等特点。 (2)人工自然界和人化自然界都来源于天然自然界,它们 三者通过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地演化着。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树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创建生 态型人工自然界。 (4)人工自然界通过“自复制”、“自催化”和“自反馈” 等机制,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地演化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 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2)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 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4)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 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臵的变 化而无质量变化 (5)时间和空间是绝对 的,它不依赖于物质 而存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 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促进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物质基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 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 (2)“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成为生态自然观和生 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1)自然哲学是在农业和手工业、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分工的社会条件下,以天文学、数学等为基 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 合的产物。
(2)自然哲学冲破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 从哲学角度凭借经验和观察思考自然界,为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4)在表达方式方面,古代中国人多采取名言隽语、 比喻论证等形式;古希腊人多采用论辩、推理和 证明等方式。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神创造出来 的,灵魂脱离肉体独立存在;把某种自然物(图腾) 看成是自己的祖先。 (2)原始宗教神话能‚通过追溯事物的本源来解释事 物是其所是的原因‛的思想方式,影响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形成,使得后来的哲学家们‚从自然方 面的因素来考虑‛事物的本原,通过‚以一种自然 现象来解释另一种自然现象‛追溯自然界的本原。
(3)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形上学的方法论 成为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的重要思 想渊源之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吸收伊壁鸠鲁的原 子论思想,形成了人对自然界 具有能动性作用的自然观思想; 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 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列宁称赞赫拉克利特 的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 理的绝妙的说明‛,称他是 ‚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
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
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 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 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 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 最初思想渊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挑战和冲击
(1)它受到哲学的挑战
(2)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 造自然界的活动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创 造了条件
2.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 前提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 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 类来源于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在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 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 理的方法认识自然界。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1)达· 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 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的 自然界。 (2)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 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和改 造自然界的创造力。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 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 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 用。
(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2)历史性 (3)辩证性 (4)批判性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 1.古希腊哲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六)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和影响 (1)它被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使其 成为‚完全机械的‛ 唯物主义自然观。 (2)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统治了十 九世纪的整个上半叶‛。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王夫之(1619~1692)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 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 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 程式表示
亚里士多德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
2.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3.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六)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1.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1)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 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它反对古希腊 人主张非人格神不能成为自然界本 原的观点,宣扬唯心主义思想;它 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 人们灌输其荒谬思想。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自然界由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 (2)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外力成正比,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3)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而与其间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或某几种 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
(2)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 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3)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钟表、望远镜和显 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和 中国的火药、指南针 和印刷术等技术的传 人,促进了欧洲的社 会革命,促进了实验 科学和数学的发展, 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 基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冲击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实 质是向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的倒退 (3)罗吉尔· 培根等人的批 判,动摇和瓦解了宗教神 学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有 助于向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过渡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伊壁鸠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