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合集下载

【名著】《朝花夕拾》

【名著】《朝花夕拾》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鲁迅 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向。”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 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
(三)鲁迅生平
1.幸福童年
1881-1892年,“那时我算得上是一个小少爷”(鲁迅)
2.家庭变故、家道中落
①1893年,祖父周介孚科举舞弊,斩监候(8年) ②1896年,父亲周伯宜肺痨病故
主要情节有: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 摆成一个“大”字。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形象】长妈妈: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
◆【主题解析】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事实。
【国学】(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忆鲁迅,重温经典话树人
——品读鲁迅《朝花夕拾》
【故事复述】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 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 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 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 向《新序•杂事》)
◆【形象分析】猫:指散布“流言”、 “尽情折磨”弱 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和猫相 似的人
◆【主题解析】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 的人,对弱小者要同情,对暴虐者要憎恨并要抗争。
2.《阿长与〈山海经〉》
◆【故事梗概】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 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 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四)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揭示社会矛盾
《朝花夕拾》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压迫。作品中的一些故事反映了农民、小市民和知识分 子的苦难和困境,展现了社会不公和阶级分化的问题。
追求人性解放
《朝花夕拾》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作者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呼唤人们摆 脱束缚,追求自由、平等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 传承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文学风格
《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表达力强,对于后 来的文学创作在语言运用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思想启迪
《朝花夕拾》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启发了众多文学家和 读者的思考,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抒情与写实相结合
在表达情感时,鲁迅既注重抒发内心感受,又注重描 绘现实场景,使作品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立体。
04
《朝花夕拾》的影响与评 价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要地位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被誉为中国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
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 响了众多后来的文学家和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忆与现实交织
作品以回忆为主线,穿插现实场景,形成时空交错 的叙事效果,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
细节描写生动
鲁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人物、 场景和事件,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作品的语言艺术
语言简练明快
鲁迅运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 思想,使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讽刺与幽默并存
鬼神与民间信仰

朝花夕拾读后感12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2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2篇朝花夕拾读后感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叫《旧事重提》,共十篇。

此文集收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的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又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难险阻,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的一生几乎是在水深火热中度过的,他生于1881年9月25日,去世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他是浙江绍兴人,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指点,思想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便是《无常》及《锁记》。

《无常》这篇中,白无常身上穿的是斩衰凶府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肩膀耸立,头发低垂,眉眼的外稍向下,像一个“八字”,头戴一顶长方帽,下大顶小,按照比例一算有二尺来高,在正面有四个字“一见有喜”。

与活无常相对的鬼物叫“死有分”,装束也相仿,后来被称为死无常,黑脸、黑衣。

谁也不喜欢,鲁迅先生也同人们一样,喜欢活无常。

《锁记》一文中,鲁迅先生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虽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看似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让我懂得了看人要看人的本质及内心。

鲁迅先生的一生很伟大,虽然我们现在安居乐业,但我们仍要牢记鲁迅先生的终生写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包括哪些篇目

朝花夕拾包括哪些篇目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共计10篇。

1.《狗·猫·鼠》主要人物---鲁迅阿长主要内容---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2.《五猖会》主要人物---鲁迅,父亲主要内容---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之情。

3.《无常》主要人物---鲁迅,无常主要内容---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4.《阿长与〈山海经〉》主要人物---鲁迅,阿长,长妈妈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5.《二十四孝图》主要人物---鲁迅,老莱郭巨主要内容---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人物---鲁迅主要内容---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7.《父亲的病》主要人物---鲁迅主要内容---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8.《琐记》主要人物---鲁迅主要内容---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9.《藤野先生》主要人物---鲁迅,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恋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10.《范爱农》主要人物---鲁迅范爱农主要内容---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作品体裁

朝花夕拾作品体裁

朝花夕拾作品体裁
《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二十篇散文作品。

整个散文集以鲁迅个人的经历和观察为基础,通过描写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与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作品体裁上,《朝花夕拾》属于散文。

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为形式进行创作的文体,其特点是以自由、散漫的方式来表达主题,通过描写、议论等手法来展现作家的感受和见解。

《朝花夕拾》的散文作品多样且丰富,既有感怀往事的回忆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神经》等;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散文,如《孔乙己》、《药》等。

此外,《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还涉及到了小说、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整个散文集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

鲁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与黑暗,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与对社会的深思。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课件完整版
2024/3/27
1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朝花夕拾知识要点

朝花夕拾知识要点

朝花夕拾知识要点
《鲁迅全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是其一生创作的精品之一、这是一部回顾式的精神自传,由瞬间式的记忆构成,将鲁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经历,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成一部精神自传。

朝花夕拾既有鲁迅思想观点的深刻浓缩,又有其精力洋溢的流露,可谓是一部浓缩鲁迅人格而尽显灵智的精神自传。

朝花夕拾充满了鲁迅“反对保守”和“勇于革新”的思想。

从鲁迅本人的生命经历可以看出,尽管他毕生追求新的思想,但总是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保留着忠诚和尊重。

他以自己的激进思想和精力充沛来革新中国,而没有背离传统而走上荒谬的道路。

他在文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的内涵,充实了民族性格的基础,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观念,提出了关于个人自由、思想觉悟、价值追求以及新思想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身与心灵的自由为追求的目标,而不是继续沉浸在既存的习俗当中。

此外,他还认为,新的思想要符合现实状况,而不是把过去的思想曲解成现在的观点。

《朝花夕拾》最全版

《朝花夕拾》最全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最全版)【关于作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书名含义及改名原因】《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

“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年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2.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3.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4.《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6.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7.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8.《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阿长与山海经》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4.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5.我平时怎样叫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什么会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有了特别的敬意”呢?《二十四孝图》4.“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主要内容
•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 猫的罪行: •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 才吃下去; •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 第三、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 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 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 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艺术手法
•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 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 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 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 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 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 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 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上联:百感交集,鲁迅写《朝花夕拾》 下联: 壮志凌云,苏轼题《赤壁怀古》
再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百草 园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寄 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 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 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 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 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 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 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 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 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 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 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 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 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 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郭 巨 埋 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 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 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 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 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 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 养孩子。
•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 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 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 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 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 “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 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 面的人物对联。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 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 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 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 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送自己 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感 激和敬佩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 念。
•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 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 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 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 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 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 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二十四孝图》——一讲中国古代 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 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 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 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 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老 莱 娱 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 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 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 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 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
• 3、 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 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 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 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 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 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 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 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 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 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 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 和讽刺。
•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 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 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 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悼念。
•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 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 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 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 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 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 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 疑心他是自杀的。
•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 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 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 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 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 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朝花夕拾》
——鲁迅
《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小引 《狗· 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猫· 《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二十四孝图》 《琐记》 《五猖会》 《藤野先生》 《无常》 《范爱农》 后记
• 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 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 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 地进行抨击。 •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 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在繁 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 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 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 拾》的全部。 •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人物形象简析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 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 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 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 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 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 而伟大的人格令鲁迅肃然起敬。他 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 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