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 赖进口等,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B.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发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较快发展 (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19世纪80年代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成就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 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 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2.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 式通车运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2.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概况19世纪70年代 初
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
萎缩
2、航空运输:
(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 成为民航大国。
二、水运和航空
1、水路交通:
(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 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 落后于西方。
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 《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 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水运组展示成果
从中看出我国古代交通地域 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我国的交通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为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的进步
一、铁路和公路
1、铁路交通: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 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正确的是
()
A、20世纪末,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B、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手段成为电讯事 业的重要内容 C、20世纪后期,互联网也成为电讯事业的 重要内容 D、电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建国初期
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 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大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月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根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位、世界第四位。
⑤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大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头消失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大路交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拟密集的大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开展,20世纪90年月以后开头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头。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成立初期,民航开展有限。
(4)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月,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 :19世纪80年月,外国开头在上海设立公司。
2.现代通讯(1)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开放以后,由浪费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示]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共86张PPT)

北京地铁四号线
思考:古代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古代主要交通工具:
马车(牛车、驴车) 骑马 船 乘轿
思考: 古代交通工具的动力
和对象是什么?
动力:人力、畜力
对象:有身份、有地位 家境较好的人
思考: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40年代世界发生哪一重大历 史事件?主要发明是什么?
——中国国家统计局
思考: 为什么我国的铁路建设
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 综合国力提高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宝成铁路和兰新铁路 京九铁路 青藏铁路
(2)工具
解放型蒸汽机车
第一台内燃机车 第一台电力机车
90年代末广深铁路上高速列车
2003 上海磁悬浮列车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中国铁 路之父 詹天佑
“中国地大物博,而于 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 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 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 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 铁路。”
——詹天佑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最早铁路——淞沪铁路 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李岳瑞《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
பைடு நூலகம்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运行,主 要用于载客,轰动一时。……中国 政府拨出官帑28万5千两收回这条铁 路。但是,1877年路款付清之日,立 即停运,而且沈葆桢不顾商民的要 求,竟下令把这条铁路拆掉!
——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铁路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高中历史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二第15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课件: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思考: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 【点拨】从①中“快捷”、②中“社会动员”、③中 “全国”和④中“技术基础”信息进行归纳特点和影 响。
提示:特点: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影响:促 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 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情境在线】观察下列有关近现代交通工具变迁的图 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的火车机车有 哪些改进? 提示: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_轮__船__公__司__, 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 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情境在线】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 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 能用,着耳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 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指的是 什么? 提示:电话。
【助学助记】 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 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面临革新。但是,由于地区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 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话:
时间
成就
19世纪 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公司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新中国 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固 放后 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三)交通工具发展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促进信息传播,开阔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 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增多,不可免带来城Hale Waihona Puke 交 通阻塞、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一)表现
1、电报
(1)19C70S,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丹麦)。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 报线。 (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无线电报局。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诞生
3、轮船运输业 (1)出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 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诞生:19C70S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 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4)变化:20C90S后,轮船运 输业开始萎缩,有的则转向高档 旅游服务业
(3)近代以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2、电话 (1)诞生:19C80S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 (2)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③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二)近代通讯工具变迁对社会生活影响
② 20C90S,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 里程巳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 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④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公路交通 (1)出现: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 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2)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①汽车工业:汽车制造厂的建立(1953年) ②公路建设: “一五”计划:青藏、康藏、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改革开放:高速公路,全国建起公路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近代第一个 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⑶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 发展,逐渐萎缩。
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中国人 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1865年,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船 “黄鹄” 号建成。 该船除回转轴锅炉等所需钢材从海外购进外,其余所有 工具和设备均自己完成。 “黄鹄” 号是我国造船史上 第一艘自制的汽机轮船。
高中历史必修② 第五单元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北 方 的 马 车
南 方 的 小 船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1.铁路
一、交通工具
⑴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 的沪淞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 铁路。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 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预测, 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冲击1000万辆大关。
一、交通工具
3.水路
⑴中国造船历史悠久,但16世纪渐渐落后于西 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 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解放初期的电报
二、通讯工具
2.电话在中国
1875年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
一部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 电话局。
新中国成立后 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3.互联网发展迅速
小结: 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原因
⑴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⑵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 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 的地段有960多公里。
一、交通工具
1.铁路
⑷火车机车的进步和火车提速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③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 提速,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 运行。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格局。
⑵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 通车,中国人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一、交通工具
1.铁路
⑶新中国建立后 “一五”期间建成宝鸡到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 “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 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 人力、自然力
技术:
引进
机械力 自行研制
地区发展差别:
先慢后快
二、通讯工具
1.电报在中国
⑴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⑵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⑶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
高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
中国磁悬浮列车
2.公路
一、交通工具
⑴中国最早的汽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 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⑵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 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 到很大限制。
⑶新中国:建成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 路网。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慈禧坐过的汽车
一、交通工具
4.航空运输 ⑴1909年,机械师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一、交通工具
4.航空运输 ⑴1909年,机械师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⑵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线 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⑶1949年中国有了52条民航线
⑷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空中客车A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