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上课用

合集下载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2.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3. 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有什么了解?中国人口有多少?二、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

3. 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东多西少的原因。

3. 提问: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四、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如汉族、壮族、藏族、回族等。

3.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特点?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壮族三月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对这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感想?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人口和民族的特点。

2. 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性。

3.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和民族有什么看法?如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中国人口和民族的问题。

中国人口和民族课件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人口和民族课件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实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总 结 与 展 望
中国人口与民族发展总结
中国人口与民族概况 中国人口与民族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与民族政策及成就 中国人口与民族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 民族分布变化:分析民族分布现状及未来趋势 人口老龄化: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分析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及未来挑战 可持续发展与挑战:讨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面临的挑战
西北地区:回族、维吾尔族、 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 固族等
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等
东南地区:高山族等
民族语言与文化特色
民族语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如汉语、藏语、维吾尔 语等。
文化特色:各民族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服饰、饮食、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都 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 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共同繁荣政策:推动各民族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共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富强
标题: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关系:平等、和谐、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和谐发展: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与民 发族 展文
化 传 承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文化遗产的重 要性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的措施
民族文化遗产传承 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的意义与价值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定义 与范围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 现状分析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和民族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了解人口数量及其分布、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点1.人口数量及其分布。

2.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少数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掌握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教师抛出“人口、民族”这个话题,并通过图片、地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进行引导。

2. 讲授人口的基本概念时间:15分钟教师讲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概念,并通过图片、图表等工具进行演示。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效果。

3. 探讨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时间:25分钟教师通过多组数据向学生们介绍人口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人口变化的影响。

4. 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时间:1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它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5. 总结课堂内容时间:5分钟教师对这次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

六、课后作业1.了解你所在县市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

2.查询你所在县市的少数民族情况,并描述其特点及分布。

七、教学资源1.中国地图、人口数据及图表。

2.相关课件或PPT。

八、教学评估1.课堂发言评分。

2.课后作业评分。

3.练习题评分。

九、拓展思考1.怎么样合理控制我国人口数量?2.少数民族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融入主流文化之间实现平衡?。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掌握我国的主要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重点: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表、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吗?人口数量是多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4亿。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页,阅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

2. 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四、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7页的“我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8页的“我国民族构成图”,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共有几个民族?(2)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最少的是哪个?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2.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人口政策时,部分学生对计划生育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教师用)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教师用)

第一部分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考纲预览:1、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构成和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热点提示:1、行政区划轮廓及空间位置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资料。

2、陆上相邻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3、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可能成为高考的热点。

特别说明: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自主学习探究:一、背诵《创新课堂》109页“知识梳理”部分,并在《中国政区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民族分布图》上指图说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二、回答并按要求在本学案或《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注相关地理事物。

1、中国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回答并填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填注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人口人种和民族》课件

《人口人种和民族》课件

社会制度: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封建主义等
肤色:白种人、黄种人、 黑种人、棕种人
眼色:黑眼、蓝眼、绿 眼、灰眼
体型:瘦型、胖型、中 等体型
语言:英语、汉语、法 语、西班牙语等
宗教信仰:基督教、伊 斯兰教、佛教等
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 在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和西亚等地
黄种人:主要分布 在亚洲东部和东南 部,如中国、日本、 韩国等
城市人口分布: 东京、德里、上 海、圣保罗、墨 西哥城、开罗、 孟买、北京、达 卡、伊斯坦布尔
农村人口分布: 非洲、亚洲、拉 丁美洲的农村地 区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全 球人口增长速度在 减缓
人口增长原因:医 疗技术进步、生活 水平提高、教育普 及等
人口增长影响:对 资源、环境、社会 经济等方面产生影 响
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年 龄段的人口比例
人口种族结构:不同种 族的人口比例
人口职业结构:不同职 业的人口比例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 原因、方向和影响
人种
第二章
人种的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种人:主 要分布在欧 洲、北美洲、 大洋洲等地
黄种人:主 要分布在亚 洲东部、东 南亚等地
黑种人:主 要分布在非 洲、南美洲 等地
棕种人:主 要分布在大 洋洲、南美 洲等地
第五章
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
人口增长:全球人口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将达到100亿 人口老龄化: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移民:全球移民数量持续增长,移民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方式
人种的发展趋势
人口增长:全球 人口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十年 内将达到峰值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社会教案】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人口众多的特点,认识人口众多的原因;2.认识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了解部分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人口众多的原因;2.了解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展示中国不同民族风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中国的人口众多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众多的人民。

这是由于中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而且,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

(2)介绍中国的民族众多的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其中,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彝族等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3.案例分析(4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色。

通过介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民族舞蹈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的人口众多和民族众多是中国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5.拓展延伸(2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国人口和民族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性,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编写小册子、制作展板等,呈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进一步了解和表达。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延伸活动;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中国的民族文化。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的人口众多和民族众多有了基本了解。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第3章 中国地理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共5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第3章 中国地理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共55张PPT)

(三)中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宗教、节日
(四) 民族宗教
汉族—佛教为主; 维吾尔族、回族—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喇嘛教。
(五) 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少数民族节日】布依族传统节日-查白歌节
【少数民族节日】藏北农牧民的传统节日-赛马节
【少数民族节日】古尔邦节的叼羊-维吾尔族
(三)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 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 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 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2、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3、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4、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 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1―――――河南省——9613万人 2—————山东省——9082万人 3—————四川省——8673万人 4—————广东省——7859万人 5—————江苏省——7381万人 6—————河北省——6735万人 7—————湖南省——6629万人 8—————安徽省——6338万人 9—————湖北省——5988万人
新课导入
中国地理 第二节
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本节主要内容:
一、 中国的人口
二、 中国的民族
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中国的人口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2 0 0 0 年) 单位(亿) 14 12.95 12 10.14 10 8 6 4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区拼图游戏
猜谜语:猜一中国省份名称
十两银子一碗粥 蝎子掉进江当中 一只靴子四人蹬 雾气腾腾刮北风 地下文物 大河解冻
贵州
浙江
四川 云南 内蒙古 江苏
船出长江口 双喜临门
上海 重庆 天津 北京 武汉
银河渡口
背景分明(提示:拆字猜) 少林弟子 打一省会城市名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2005年1月6日0时02分中国 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
(3)图7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分)
人口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东南部(或东部)人口稠密,西北部(或西部)人口稀少
二、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发展现状
看区域地理p71: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分析解放后我国的人口增长图
1990年

2010年


三、中国的民族
1、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中国民族的构成: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数92%,分布遍及各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 区。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2、中国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的民族
高山族
满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苗族
壮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蒙古族
汉族
再 见
材料三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如图8所示)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①该地带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较崎岖; ②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偏少;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自然灾害多发。
(2)图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 乙 图; 表示人口比例的是 甲 图; 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 Q , 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 R 。(4分)
一、中国的人口情况
1、人口数量大(已超过13亿),是世 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平均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
2、人口分布不平均。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2010年石家庄市质检一27题: 材料一:《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到,
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 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 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区所在的区域; 第三个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
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如图7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 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