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学案
热学分组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问题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练习: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月日实验目标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操作指导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例如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板书设计实验: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请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3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3.2-1把海波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案一: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
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
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1、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总结: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2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件展示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云、雾、霜、雪、冰等。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二、进行新课1.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课件展示:蜡烛的熔化和凝固2.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冰棒化成水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3.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实验突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实验突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4)进行实验①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
①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
大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
①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吗?(5)实验结论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固液共存态)。
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_(不变)。
①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升高),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_(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
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选填①或①),其熔点是①;(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①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min;(2)图中C点物体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实验04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0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停表(2)主要器材作用:①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②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③停表:记录加热时间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①熔化和凝固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会怎么变化?③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猜想假设:点燃蜡烛,蜡烛熔化了;寒冷的夜晚,湖水结冰了。
由此我们猜想熔化要吸收热量,反之凝固则会放出热量。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实验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②由此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组装实验器材?④如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 【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5. 【实验步骤】让我们分别加热碎冰(或海波)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1)分别将碎冰和石蜡放入两支试管中,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观察碎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2)实验时,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等外界条件相同。
每隔相同的时间将测得的温度值及对应状态填入表中,并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碎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 【实验表格】7.【实验现象】(1)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8.【实验结论】(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试管浸没水中深度要适当。
(3)为保证物质受热均匀,采取:A.水浴法加热;B.用玻璃棒搅拌;C.把物质压成粉末。
1.选用粉末状或较小的固体颗粒的好处:(1)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2)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温度更准确。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双基过关)(原卷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知识点一、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和方法】1.通过同时缓慢加热海波、石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分析比较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熔化图像,寻找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普遍规律。
3.水浴法加热: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利用热水给加装入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这种方法叫水浴法。
优点: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还可以控制物质温度上升的速度。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设计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给不同物质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物质温度,直到物质完全熔化。
【进行实验】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石蜡的温度升至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
【收集数据】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根据表格中各个时刻对应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现象对比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1)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继续加热,温度一直升高。
【注意事项】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自下而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底垫石棉网,使烧杯底能均匀受热,防止烧杯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2.烧杯中的应充入温水,水适量,一般在250ml为宜,试管中的固体应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烧杯底和壁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固体粉末充分接触;3.实验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一次,观察内容包含固体粉末的物态变化,温度计的示数等,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为1mi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本实验再现一、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二、猜想与假设(1)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2)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三、设计实验1.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石蜡、水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石蜡的温度升至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表1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表2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五、分析与论证(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2)分析图像.海波的图像上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B (4,48)海波开始熔化,此时的温度为48℃;第二个转折点C (9,48)熔化结束,海波由固态完全变为液态.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 段、BC 段和CD 段.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①AB 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既有已熔化的液态海波,也有还未熔化的固态海波),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③CD段-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但分析石蜡的图像可知石蜡的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六、实验结论(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态,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固体熔化时状态的观察,感受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
(2)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测量,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通过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的对比研究,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2)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熔化图像的描绘,培养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实验探究】
一、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说明设计理由
1、用对固体加热,用对温度测量并记录。
2、将试管放在加热,目的:
3、为使固体受热均匀,需用不断搅拌。
安全提示: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
(不能用嘴吹)
二、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记录一次;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温度计玻璃泡要。
不要注意保持,使物体受热均匀。
3、小组分工:
三、熔化过程记录分析
熔化物质
四、交流评估
1、各组的实验数据不完全一样,而且和理论值有偏差,为什么?
2、实验中你还出现了哪些问题?
五、谈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