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治疗之管见
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体会

腹 胀满 、 隐痛 8 年。 诊见 : 上腹 胀满 、 隐痛, 进食 后 更甚 ,
时有 口干 , 倦怠乏力 , 纳谷不馨 , 大便偏 干 , 舌黯 、 苔 薄黄 腻, 脉弦 细 。 2 0 1 0 年3 月1 6日胃镜 示 : 慢 性萎 缩性 胃炎
服。 二诊 : 上腹胀满减少 、 隐痛缓解 , 纳食 渐启 。 前方去徐 长卿 , 再进 l 4 剂。 三诊 : 患者 偶有作 胀 , 胃纳 启 , 上方 去 炒 谷麦 芽 , 加石 见 穿 1 2 g 。 后 以消萎方 为基 础 改 为颗 粒 剂 随症加减 , 服药 1 年余 。 2 0 1 7 年2 月1 4日复查 胃镜示 : ( 胃窦 ) 慢 性萎缩 性 胃炎 。 病理 示 : 慢 性 中度 萎缩 性 胃炎 伴轻一 中度 肠化 。
胃以 治 本 , 清 热解 毒 、 活血化瘀 、 化 痰 散 结 以治 标 的
目的 。
水谷 精微的吸纳转输 , 化生气 血 , 灌溉五脏六腑 、 濡养 四 肢百 骸 。 若脾 胃或 内外 诸 因所伤 , 则 脾失 健运 , 胃失 和 降, 使得气血生化乏源致气 血不足 , 脏腑功能低下 , 久 而 胃络 萎废不用 。 而脾 胃虚弱 运化失 司 , 不仅易产生痰湿 、 气滞、 血瘀 、 浊 毒等病理 因素 , 又易导致 外邪 内侵 , 从 而 致C A G 病情 日益 加重 , 迁延 难愈 。 故脾 胃虚弱是 本病 的
和 胃为 君 药 。 炒 白术 健 脾燥 湿 , 加 强 益气 助 运 之 力 为
慢性萎缩性 胃炎癌前 病变的病 因主要有外邪损 伤 、 饮食失调 、 情 志失 常 、 禀赋不足 、 后天失养 、 劳逸过 度 、 失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病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常在 cag 基础上伴随发生。
目前较为认可的胃癌发生模式是 1988 年 correa 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型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中重度)-癌(肠型)”。
对 cag 及 plgc 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中医采用整体调理与个体化用药相结合,不仅能显著改善症状,而且对部分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逆转作用。
王垂杰教授早年即参与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胃癌癌前期病变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进行了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拜得门下,现试将导师对 cag 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要点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cag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归为中医学“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缠绵,非一病一证所能囊括,临证时须四诊合参,仔细辨证,不可生搬硬套。
本病病程缠绵,非单一因素短时间作用所致,长期饮食不节,进食辛辣热烫粗糙之食,贪凉饮冷,酗酒吸烟;或忧思恼怒;或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或久病体虚,这些因素均可使脾胃受纳腐熟功能受损,运化失常,日久则可出现脾胃气虚之证,可见面色萎黄,胃脘痞满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等症。
清代叶天士指出“病初气结在经,病久则血伤入络”。
胃病之为病,病程长久,迁延不愈,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气血阻滞胃腑,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血脉不畅而致瘀血内停,郁热内生,而见胃脘灼痛,刺痛等症。
综合分析 cag 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认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之根本,气滞血瘀胃热乃病理关键。
针对胃癌前病变的病机特点,认为此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即脾胃之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等为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经验

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实验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 别是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的经验。 徐珊教授在临床上本病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 阴不足及胃络瘀血5种证型。 李佃贵认为化浊解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图本之治,且病 多参瘀,活血为要,辨病施治,善用虫药。化浊解毒方,砂仁6g、 紫蔻9g、黄芩9g、黄连6g、苦参6g、蒲公英15g、半枝莲9g、白花 蛇舌草9g、云苓15g、白术6g。
2021/6/16
•[1]莫剑忠,江石湖,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5-156. •[2]苏泽琦,于春月,张文君,张雨珊,李依聪,刘凯歌,曹雅蕾,丁霞.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J]. 现代中医临床,2017,24(03):34-36. •[3]吕林,王静,罗仕娟,黄俊敏,叶振昊,张望,黄穗平.黄穗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1(06):1002-1004. •[4]许波,叶柏.叶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河南中医,2013,33(06):861-862. •[5]王丽华,单兆伟.单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经验浅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6):1194-1195. •[6]郑逢民.郑中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54-255. •[7]黄栋,刘小丽,顾庆华.顾庆华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2,18(03):11-12. •[8]李志钢,杨晋翔,张伟,等.王氏胃萎宁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82-184. •[9]杨聪玲,钟国平.养胃理气汤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4):209-210. •[10]叶海潇,王垂杰.王垂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146-2147. •[11]周芸,王一庆.王一庆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3, 45(11): 161-162. •[12]胥波.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要[J].辽宁中医杂志, 2010,37(02):222-223. •[13]许宝才,李春婷.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拾萃[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02):5-7. •[14]张声生,李乾构,唐旭东,王萍,李振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08):749-753. •[15]陈敏琴.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2):203-204. •[16]郭金颖,吴永华.毫火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2):912. •[17]赵欣,高希言,任珊.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02):20-22. •[18]李国徽,陈佳,陈凌,宋秀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陕西中医,2014,35(01): 73-74.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分析

〔1〕江杨清 1 中医杂志 ,1991 ; (2) :57
加重的 。
〔2〕许自成等 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 (6) 342
312 活血化瘀对本病治疗的重要性 萎缩性胃炎粘膜的血管扭曲 ,血管壁增厚和
管腔狭窄等病理表现 ,属于中医瘀血证的表现 。 清代王清任有“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观点 ,现有
瘀血阻滞型 治宜活血化瘀 ,行气消导 。方 药 :柴胡 、枳壳 、白芍 、桃仁 、红花 、三棱 、莪术 、香附 、 川芎 、当归 、焦三仙 、甘草 。 2 疗效分析 211 疗效标准
显效 :胃粘膜腺体恢复 ,肠腺上皮化生及不典 型增生均有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 。
有效 :腺体萎缩好转 ,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无变 化或有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 。
榄香烯乳破血逐瘀 、行气止痛和抑制血小板凝聚 、粘附等药理作用 ,辨证治疗阴寒证一类的偏头痛 ,可以
明显减轻和减少偏头痛发作 ,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
关键词 榄香烯 治疗 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 R277174712
榄香烯乳是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的非细胞毒 由于莪术性温味苦辛 ,所以榄香烯乳适用于阴寒
为榄香烯乳组 (39 例) 和对照组 (16 例) 。结果表明 :榄香烯乳组显效率达 51128 % ,有效率 41103 % ;对
照组显效率 37150 % ,有效率 31125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101) 。同时证明 ,榄香烯乳有明显
改善全血比粘度 ( P < 0101) 、红细胞压积 ( P < 0101) 和红细胞沉降率 ( P < 0101) 的作用 。作者认为 ,利用
本组病例为我科住院及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42 例 ,女性 14 ,年龄 32~72 岁 ,年均 52 岁 。治疗 前后均经胃镜病理检查 ,一般治疗 2~3 月 ,治疗期 间未服用其他治胃药物 。 112 诊断标准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

1 病 机 治 则
本病 日久 不治 或治 不 得 法将逐 渐 发 展到 胃癌 前 笔 者认 为 .气 虚血 瘀 ”是 C G之 中 医基 本 病 “ A 病变 , 多有 湿 浊 不 去 . 聚 成 痰 . 血 内蕴 . 瘀 胶 机 . 胃气 虚 为 其 本 . 积 瘀 痰 脾 胃络 血瘀 为其 标 . 治疗 当标 本 结 .渐 至有形 .此时 不用 利器 不 足于 截 断病 情 的发 兼 顾 。在宏观 与微 观辨 证相 结合 的基 础上 . 以扶正 祛 展 。 组织 病理见 有肠 上皮 化生 或不典 型增 生者 . 凡 应 邪为 基本 原则 .确 立 益气 活血 、清 热 除湿 的治 疗 方 酌加抗 癌散 结之 品 。软坚散 结 的主要有 夏枯 草 、 天花 法 。临床 尤应 重视 健 脾益 气 、 活血 消痞 . 是 阻断 和 这 粉 、 蛎 、 瓦楞 子 、 角 刺 、 蚕 、 猬 皮 、 山 甲 牡 煅 皂 僵 刺 炮 逆 转 C G癌前病 变 的关键 A 等 , 血散 结 的主要 有 三棱 、 术 、 不 留行 , 破 莪 王 以及 虫 2 用 药经 验 类 药如 地鳖 虫 、 蚣 、 蝎 、 蜈 全 水蛭等 6 治疗 疗程 要足 . 不可 急 于求成 脾 胃气 虚 、 胃气 不 和者 , 用太 子参 、 白术 、 选 炒 法 半 夏 、 门冬 、 麦 黄芩 、 鹤草 、 苡仁 等 ; 胃气 虚 , 仙 薏 脾 夹 本 病病 程迁 延 、 病机 复 杂 . 病机 转 化可 出现 气 病 有 湿热 者 , 选用 太子 参 、 炒苍 术 、 川朴 、 黄芩 、 鹤草 、 仙 及血、 实证 转 虚 、 虚实夹 杂 、 热夹 杂等 。正常 胃黏膜 薏 苡 仁 等 ; 胃不 和 者 , 用 柴 胡 、 寒 肝 选 白芍 、 白术 、 炒 法 腺 体 的重建 需要 3 5个 月 时 间 .因此 本病 的 治疗 一 半 夏 、 门冬 、 ~ 麦 黄芩 、 鹤 草 、 苡仁 等 ; 仙 薏 胃阴不 足者 , 般 以 3个 月为 1 程 . 疗 同时 积极 配 合 心理 调摄 、 食 选 用 南北 沙参 、 饮 麦冬 、 竹 、 玉 黄芩 、 鹤 草 、 苡 仁等 ; 仙 薏 养 护 、 动康 复等 综合措 施 治疗 时不 能仅仅 拘 泥于 如有痰 湿 、 运 血瘀 、 积 、 食 寐差 、 酸 、 腰 疼痛 等兼 症者 , 则 某 一 法 、 一 方 , 往 需 要 根据 本 病 的病 机特 点 . 某 往 采 在 治疗 主方 中予 以兼顾 取 多环 节 、 多靶 点综 合 治疗 , 方能 取得 良好疗 效 。 3 作 用 机 制
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

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
王璐琳;吴鹏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1)005
【摘要】@@ 1概述rn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总页数】2页(P4-5)
【作者】王璐琳;吴鹏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思路 [J], 张声生
2.黄伟荣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经验浅析 [J], 蔡喆;黄伟荣;王龙宗;蓝艺明
3.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二)——肝癌癌前病变 [J], 许文学;杨建宇;李杨;孙玉冰;孙光荣;宋珊珊;杨成林
4.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七)——慢性萎缩性胃炎 [J], 许文学;杨建宇;李杨;孙玉冰;孙光荣;邓庆远;耿振波
5.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再认识 [J], 李夫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垂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经验_叶海潇

饥饱无常,饮食无时,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水谷精 微之化生无序,损 伤 脾 胃,正 所 谓“饮 食 自 倍,肠 胃 乃
收稿日期:2011 - 03 - 03 作者简介:叶海潇( 1987 - ) ,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
医消化内科。
伤”,日久则出现脾胃气虚之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忧思恼怒伤及肝脾, 则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纳运不健; 脾喜燥而恶湿, 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滋生痰湿,郁而化热,影响气 血流通,经脉郁滞。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 杂的病理过程,各种病因之间相互联系。脾胃气虚运 血无力,胃内血络壅滞而成瘀或中焦气机不利,血脉不 畅而致瘀; 瘀血内停,郁而化热,伤气耗阴,脾胃益虚, 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王师认为对于 CAG 及其癌前病 变,脾胃气虚是其根本,气滞血瘀胃热是发展的病理关 键,脾虚血瘀,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 2 辨证论治 2. 1 调补脾胃 重在调气活血 依据其临床表现,本 病当属中医“胃痞”论治。古云: “痞满,脾病也,本有 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针对本病以脾胃 气虚为本,气滞血瘀胃热为标的特点,其治疗大法当以 补脾之虚,清胃之热,以调气活血为主。调气包括: 补 脾气,降胃气,疏肝气。脾胃同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 降浊,若脾胃纳运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 阻滞,升降失司而见痞满。东垣云: 浊气反行清道,气 乱于中,则胀作也。肝脉循于两肋,肝郁气滞,木乘土 位,横逆犯脾而致痞满。故治疗上不仅多选用健脾益 气之品,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甘 草等还应选 用 疏 肝 行 气 之 品,如 陈 皮、青 皮、厚 朴、佛 手、香橼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 滞则血瘀,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且本 病病程缠绵,正 所 谓“凡 气 既 久 阻,血 亦 应 病,循 行 之 脉络自痹”,因此调气之时不忘活血,活血化瘀应贯穿 始终,药 用: 川 芎、郁 金、延 胡 索、乳 香、没 药 等。 因 CAG 有癌变的高危性,因此用药上还可加入现代研究 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如: 败酱草、半边莲、白花蛇舌 草、山慈菇等。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逆转治疗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逆转治疗胃癌是临床中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就目前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因此这种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胃癌是我国的第三大常见的肿瘤。
但是胃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过循序渐进的一个病变过程,其中萎缩性胃炎就是发生胃癌疾病之前的一个过程。
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将萎缩性胃炎列为癌前疾病,其中还将肠上皮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称为胃癌前病变。
其中如果在发生肠上皮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的阶段阻止其继续发展,就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的发生。
根据相关实验显示,萎缩性胃炎以及肠化阶段有可能发生逆转的现象。
临床中在为胃癌前病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主要会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叶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的效果大概在50%左右。
而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根据相关实验发现,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逆转其病理改变,治疗总有效率在60-88%之间。
在中医学中,根据患者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前病变的相关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胃脘痛”、“胃痞”等不同范畴。
同时还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就是毒瘀交阻型,这种类型主要是由于热毒留滞在人体的胃部中,损耗了胃阴,将病传至脾部,导致脾失运化而生湿,湿热毒滞留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对患者胃络造成损伤,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毒瘀交阻的现象。
对于这类现象的患者来说,由于患者多表现为胃脘胀痛以及灼热疼痛的现象,因此治疗时主要通过清热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方式实施治疗。
例如可以利用活血解毒方治疗,其中包含的基方为佛手、郁金、当归、柴胡以及冬凌草各12g,蒲公英、八月札各20g,同时胡黄连、蚤休以及莪术各6g,赤芍药15g。
此外,还可以利用化浊养胃汤进行治疗,这类基方中包含白术、百合、茯苓、砂仁、白花蛇以及当归各15g,川芎12g,三七粉2g,以及生黄芪鸡内金、丹参各20g。
第二类为情志失调型,这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所造成的,其中患者的胃、肝、脾的功能都发生了失调的现象,导致患者体内出现血瘀、气滞以及湿热内蕴的症状,时间长久后会伤及患者胃络,导致患者患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苏省 中 医院 , 江
江 苏南京 2 02 1 1 0 9
关键词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胃癌 前病 变 中 医病 机
中 医 药疗 法 R5 33 7 ,2
A
散、 不换 金正 气散 、 原饮 、 连 平 胃散 等 。 湿邪 的 达 芩 然 产生 . 多责 之脾 运 失 司 . 湿邪 久 治 不 化 者 , 当求病 机
左 金 丸 和乌 梅 、 白芍 、 草 等 酸敛 柔 肝 药 , 状 改 善 缩 性 胃炎病 位在 胃 . 胃虚弱 往往 贯 串于 发生 、 展 甘 症 脾 发
尤 良。 及 演变 的整 个病 理过 程 脾 胃虚 弱 的产生 常 由多 种 总之 .慢性 萎 缩性 胃炎 与 胃癌 的发 生虽 有一 定 因素所 致 . 禀 赋 、 食 、 志 、 物 和劳 倦 等 ; 脾 如 饮 情 药 而 的联系 .但 两者 并 不 划等 号 .只 要在 临 床施 治过 程 胃虚弱 , 运化 失健 , 又易 产生 多种 病理 因素 , 食滞 、 如
者 为 中虚气 滞 证 . 当健 运 脾 胃 、 治 行气 安 中 . 用药 以 “ 以缓 之 . 以泻 之 . 以 补 之 ” 大 法 , 合 以辛 甘 苦 甘 为 并
散 调气 之 品 . 如前 述黄 芪建 中汤 、 六君 子汤 等。 1 . 湿 阻 湿邪 阻滞 是慢 性萎 缩 性 胃炎 常见 的病 .2 2 理 因素之一 . 且氤 氲难 化 . 绵难 解 。 缠 究其 病理 性质 . 有 寒 湿 、 浊 与 湿热 之 分 . 湿 与体 质 因素有 密切 关 系 。 温化 、 芳化 、 浊 、 泄 清化 为对 症 治法 , 常用 处 方有 平 胃
维普资讯
鬟 童
箬
-|
中脘 胀痛 . 气 泛 酸 . 嗳 胃部有 烧 灼 感 . 舌红 、 薄黄 , 床思 辨过 程 中最为重 要 的一环 苔 治 疗就 可 以在 降逆 调气 的基础 上 ,加 入 泄肝 解郁 的 11 脾 胃虚 弱是 病 机之 本 , 宜运 、 、 . 治 养 润 慢 性 萎
1 . 气滞 凡 以 胃部 疼痛 、 满为 主要 表 现者 . .1 2 同者 . 因实 而滞 者 . 多源 有 病
慢性萎缩性 胃炎及其癌前病变 治疗之 管见
沈 洪
于肝 ; 因虚而 滞者 . 多源 于脾 。 者为肝 胃不 和证 , 病 前 治 当疏 肝理 气 、 胃止 痛 . 和 用药 以 “ 以散 之 . 以泻 辛 酸 之 . 以缓 之 ” 大法 , 四逆散 、 胡疏 肝散 等 ; 甘 为 如 柴 后
作 者简 介 : 沈林 ( 9 9 ) 男 , 京 中 医药 刘 14 一 . 南
大 学副 校 长 . 苏省 中 医院 院 长 . 江 教授 、 主任 医 师、 士研 究生导 师 . 博 江苏省 名 中医。 兼任 中华
中医药 学会 医院 管理 分会 常务 理事 .江 苏省政
府 第五届 科技 进 步 奖评 审委 员会 委 员 .江 苏省 中医药 学会 副会 长 .江 苏省 中 医药 学会 脾 胃病 专业委 员会 主任 委 员.江 苏省 中医 药学会 医院 管理 分会 主 任委 员 . 苏省 卫 生厅 “ 3 ” 江 1 5 医学 工
中图 分类 号
文 献 标识 码
之 根 本 , 通 阳 以化 湿 , 运 脾 以燥 湿 , 养 阴 以祛 或 或 或 湿 。此外 , 用药 中要 处 处注 意宣 畅气 机 . 盖气 化 则湿
亦 易化 。
文章编号
1 7 — 9 X( 0 7 0 -0 0 - 2 6 2 3 7 20 )8 0 6 0
在运 、 胃重 在养 的原 则 . 过 药 物 的有 机 配伍 , 到 通 做
温 而 不燥 、 补而 不 滞 、 滋而 不 腻 , 能 切 合 本 病 的病 方 机 特点 . 取得 较好疗 效
1 . 气 滞 、 阻 、 瘀 是 病 机 之 标 , 宜调 、 、 2 湿 血 治 化 通
程 重点 学科 ( 消化病 学 ) 学术 带头人
可 为 的
虚 。 阳虚 当治 以温补 阳气 . 除阳 虚症状 外 . 胃痛而 脉 弦 或 细 弦者 , 以黄 芪建 中汤 加 减 : 多 胃痛 而 脉 沉 细 , 或 伴有便 溏 者 . 以理 中汤加 减 。气 虚者 最 多见 , 多 健 脾 益气 为主 要 治法 .常 与其 他方 法合 用 而贯 串于治 疗 的始 终 . 君 子汤 为其 代 表方 。 阴虚者 . 胃阴不 六 以 足 为 多见 . 当甘 寒 养 胃为 主 , 益 胃汤 、 治 如 沙参 麦 冬 汤 等 : 有脾 阴 亏虚 者 , 合 以甘 淡 实脾 法 . 兼 可 如参 入 太子参 、 山药 、 豆 、 肉、 苡 仁 等 , 可 达益 气 生 扁 莲 薏 亦 阴之效 治虽分 三法 . 但在 具体 运用 时要 掌握好 脾贵
中 , 于把 握要 点 . 出辨证 结 合辨 病 , 极治 疗 , 善 突 积 定 湿 阻 、 血瘀等 , 治疗 多 以健脾 和 胃为 中心 。就本 病 故 期 复查 . 中医药 防 治本 病 的效果 是 良好 的 . 是大 有 而 言 , 胃虚 弱 可分 为脾 胃阳虚 、 胃气 虚和 脾 胃阴 也 脾 脾
1 . 血瘀 若 以 舌 有 瘀 斑 等 典 型 血 瘀 表 现 来 辨 .3 2 证 , 本病 的血 瘀证 并 不 多 见 . 临证 多从 “ 则 故 久痛 入
立 一般 以气 分 用药 为主 . 气 以和血 , 在行 调 常 慢 性 萎缩 性 胃炎作 为 临床 的常 见病 和 重要 的 癌 络” 论 . 气、 补气 、 阴 的基 础 上 , 以莪术 、 养 予 丹参 、 当归 、I 川 芎 前疾 病 , 来 是消化 领 域 的研究 重 点 . 是 中医药 发 历 也 挥 治疗 优 势 的特 色病 种 , 就管 见所及 探讨 如下 。 爰 等 活 血药 。 l3 从 脏腑相 关 .重视 整体 分析 与 治疗 本病 虽说 - 1 对病机 和治 则的认 识 但 如 肝 中医临证 处方 往往 是通 过综 合 患者 的症状 与 体 病 位 在 胃 , 与 其他 脏 腑 也 密 切相 关 , “ 为起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