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序列与限定的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建筑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建筑设计中的三个主要方面:概念设计、形式设计和功能设计。
其中,概念设计讨论了自然、文化和历史环境,设计灵感及创新性的概念;形式设计讨论了空间安排、结构系统及技术系统及空间语汇;功能设计则讨论了建筑功能及用户要求等等。
文章结合了多种文献资源,从生态学、文化学及跨学科知识的角度考察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主要观点。
综上,本文指出,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最终的设计结果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形式设计,功能设计IntroductionConcept DesignConcept design is the first stage of the architecturaldesign proc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establishing the design intent and direction for the project. It involves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in which the project will be situated, as well as an exploration of design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David Pearson's work on "contextual design" is an examp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which context is given equal importance as form, and the concept of understanding a place through it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pects is embraced (Pearson, 1997).Form DesignForm design is the next stage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f space,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echnical systems,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a spatial vocabulary. Through form design, architects are able to achieve an emotional response in the user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hods, including pattern, color, texture, and light. Leland Roth's seminal work on "form and function" is an example of how form can be used to express function (Roth, 1985).Functional DesignFunctional design is the final stage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both the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aspectsof a projec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building meetsuser needs and requirements. Robert Venturi's work on "function and symbolism" is an examp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whichthe expressive potential of a building is explored in order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form, function, and symbolism (Venturi, 1996).。
建筑空间序列的定义-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建筑空间序列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建筑空间序列是指建筑空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连续排列和组合。
它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空间序列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探讨其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随后,我们将分析建筑空间序列的特点,揭示其与建筑空间布局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探讨建筑空间序列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建筑空间序列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和基本特征。
随后将探讨建筑空间序列的特点,包括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最后将深入探讨建筑空间序列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和效果。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筑空间序列的定义及其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建筑空间序列,并进一步启发建筑设计师在创作中的灵感和思路。
同时,通过对建筑空间序列的研究,也可以为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进步和提升,提高建筑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
2.正文2.1 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建筑空间序列是指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中一系列空间之间的关系和连接顺序。
这些空间可以是连续的、递进的,也可以是断续的、反差的。
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考虑到空间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更关注空间之间的流动和联系。
在建筑空间序列中,每个空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同时也与其他空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建筑方案设计文献综述范文1. 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是建筑师将主要设计思路表现出来的产物。
它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和核心,将决定建筑后期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一个好的建筑方案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功能需求,还能够体现建筑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2. 国内外建筑方案设计研究现状国外建筑方案设计在功能性、美学性和创新性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著名建筑师如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建筑的动态美学和功能性;而丹麦建筑师BIG事务所(Bjarke Ingels Group)则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将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来设计。
而国内建筑方案设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功能的融合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
如福建土楼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北京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设计则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建筑的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
3. 建筑方案设计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方案设计的发展将趋向于多元化和创新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同时,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建筑方案设计将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筑方案设计也将更加注重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结合,以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建筑设计师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元素,使建筑更具地域特色和城市认同感。
4. 结语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未来,建筑方案设计将更多地融入数字化和环保理念,更加关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
希望本文的综述能够为建筑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得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得问题。
般说来,建筑物既就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得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得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就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得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得人为环境得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得人力与物力。
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得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与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得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1 为了防止与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与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与改建得建筑:1 9层及9层以下得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得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0m 得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 24、0m 得单层公共建筑;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得地下室、半地下室);5 厂房;6 仓库;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 可燃材料堆场;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得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得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得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得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顶得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与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得计算:建筑得地下室、半地下室得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得高度小于等于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得高度不超过2、2m 得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得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得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得跃层,可按 1 层计,其它部位得跃层以及顶部多于 2 层一套得跃层,应计入层数。
建筑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建筑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如下: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的关键。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张华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调整遗传算法参数,提高了优化效果。
2. 针对复杂建筑结构,刘洋等(2019)研究了有限元方法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的精确分析和优化。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李明等(2017)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门窗节能等方面。
2. 针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赵静等(2018)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建筑信息化与BIM技术1. 建筑信息化是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陈勇等(2016)对建筑信息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性能分析、建筑运维等。
2. 针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刘翔等(2019)对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
四、建筑安全与抗震1. 建筑安全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
张伟等(2017)对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抗震设防、抗震结构体系、抗震计算等。
2. 针对建筑安全风险控制,王磊等(2018)对建筑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糊评价等。
五、建筑经济与管理1. 建筑经济与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慧等(2016)对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BIM项目管理等。
建筑空间序列与限定的文献综述

建筑空间序列与限定的文献综述专业:室内设计班级:0804051 作者:黄雅指导老师:彭红一、空间、空间序列、空间限定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存在关系,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相互关系所形成。
空间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感知。
场所是有意义的空间,是构成了建筑和场地之间特殊关系的空间。
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符合的。
场所对于确认自己占有和使用空间,并从身体和情感上理解空间来说都变得日益重要。
人类建筑空间都是表达人的某种主观意志。
例如“家”表达了人们寻求肉体和精神的主观意志,这一概念所对应的空间构成被称为“家”。
空间就是对家这一概念的诠释。
由此可以想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个体,就有不同的空间类型与这一主观概念对应。
空间是有人来居住的,为人创造的,最终被人感受的。
空间序列是空间以不同的尺度和样式连续排列的整体形态,在主观上,这种连续排列的空间形式则是有时间先后序列来体现,分为前景、发展、高潮和结尾,显露次序或显露线索。
空间的限定就是利用线、面、体等要素将未经限定的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合、切割。
未经限定的空间在城市中很难看到,城市与同一个大房子,里面有许多具有独立功能的单元,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娱乐区、道路、绿地等等。
每一类单元都形成自身一套空间体系,他们在城市中看上去是相互穿插流动的。
二、文献资料1.空间的尺度室内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人活动与这个空间,但主要的视觉感受却来自于界面。
界面的尺度比例是否协调对空间形象的审美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空间的公共活动来说,过于小或者过于低的空间将会使人感到局促或压抑,这样的尺度感也会有损于他的公共性。
而出于功能要求,公共空间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高度,这就是说:只要实事求是的按照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和尺寸,一般都可以获得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尺度感。
空间的高度,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绝对高度,也就是实际高度,这是可以用尺寸来表示的,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尺寸无疑使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文献综述

建筑工程文献综述建筑工程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内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对于建筑工程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本文就建筑工程领域内的文献综述进行探讨,包括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筛选与收集方法、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撰写技巧等方面内容。
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意义建筑工程文献综述旨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研究,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主要目的如下:1. 提供背景知识:文献综述可以为读者提供建筑工程领域的背景知识,使其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发现问题: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问题定义和研究方向。
3. 指导研究:文献综述可以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研究,直接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4. 探索前沿:通过对最新的文献进展进行综述,可以探索建筑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趋势,为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文献筛选与收集方法为了保证文献综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研究者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筛选与收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检索数据库:通过使用建筑工程领域相关的数据库,如Engineering Village、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等,可以检索到大量的文献信息。
2. 查阅专业期刊:许多重要的建筑工程研究成果会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研究者可以定期阅读相关期刊,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3. 参考引文:参考已有文献的引文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与该研究相关的其他文献,从而扩大文献的范围。
4. 参考专家意见:向领域内的专家请教,可以获得一些建议和推荐,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筛选和收集文献。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论。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文献综述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阐明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筑方案文献综述

建筑方案文献综述建筑方案文献综述建筑方案是一个建筑项目的起点,它为建筑师在项目的初期阶段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构思框架。
一个好的建筑方案不仅可以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还能够考虑到环境、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在学术界和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建筑方案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文献。
本综述旨在回顾和总结这些文献,以期从中汲取建筑方案设计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从建筑方案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环境因素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者通过分析建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光照等因素对建筑方案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分析的方案设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量化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建筑方案设计还应该考虑到文化的影响。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文化因素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方案设计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文化因素对建筑方案设计的影响。
他们认为,建筑方案设计应该尊重和融入当地的文化特点,从而使建筑更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此外,技术因素也是建筑方案设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技术因素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建筑技术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技术方案设计的经验和方法。
他们认为,建筑方案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和创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最后,一个成功的建筑方案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平衡。
在《建筑方案设计的综合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评价的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建筑方案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研究者通过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为今后的建筑方案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空间序列与限定的文献综述
专业:室内设计班级:0804051 作者:黄雅指导老师:彭红一、空间、空间序列、空间限定
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存在关系,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相互关系所形成。
空间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感知。
场所是有意义的空间,是构成了建筑和场地之间特殊关系的空间。
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符合的。
场所对于确认自己占有和使用空间,并从身体和情感上理解空间来说都变得日益重要。
人类建筑空间都是表达人的某种主观意志。
例如“家”表达了人们寻求肉体和精神的主观意志,这一概念所对应的空间构成被称为“家”。
空间就是对家这一概念的诠释。
由此可以想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个体,就有不同的空间类型与这一主观概念对应。
空间是有人来居住的,为人创造的,最终被人感受的。
空间序列是空间以不同的尺度和样式连续排列的整体形态,在主观上,这种连续排列的空间形式则是有时间先后序列来体现,分为前景、发展、高潮和结尾,显露次序或显露线索。
空间的限定就是利用线、面、体等要素将未经限定的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合、切割。
未经限定的空间在城市中很难看到,城市与同一个大房子,里面有许多具有独立功能的单元,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娱乐区、道路、绿地等等。
每一类单元都形成自身一套空间体系,他们在城市中看上去是相互穿插流动的。
二、文献资料
1.空间的尺度
室内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人活动与这个空间,但主要的视觉感受却来自于界面。
界面的尺度比例是否协调对空间形象的审美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空间的公共活动来说,过于小或者过于低的空间将会使人感到局促或压抑,这样的尺度感也会有损于他的公共性。
而出于功能要求,公共空间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高度,这就是说:只要实事求是的按照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和尺寸,一般都可以获得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尺度感。
空间的高度,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绝对高度,也就是实际高度,这是可以用尺寸来表示的,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尺寸无疑使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尺寸选择不当,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敬畏、不亲切。
二是相对高度,即是不单纯着眼于绝对的实际尺寸,二是要联系到空间的平面面积来考虑。
我们从经验中也可以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越大的空间,高度显得越低矮。
所以对于这样一种体验空间来说,尺度方面的体验师最直观的,空间的高低和面积的大小形成的不同组合和对比,都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变化,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体会到设计带来的乐趣。
2.空间的形状和比例
不同形状的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之既适用,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某种特别的感受。
最常见的室内空间一般呈矩形平面的长方体,空间的长、宽、高的比例不同,形状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变化。
不同的形状的空间不仅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甚至还要影响到人的心理情绪。
例如一个窄而高的空间,就会给人一种向上的心理感受,感觉高大而庄严,心生畏惧。
一个细长的空间就会给人一种比较深远的感受。
现在很多设计就讲究竖直的线条感,虽然它符合现代简洁的设计理念,但缺乏灵活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中适当加入一点弧形或者圆形的设计元素就能够起到活跃视觉效果的作用。
本次设计的空间体验性的展示空间就可以加入一些这样类似的的设计元素,与竖直的线条感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差异和变化,以带来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感受,达到体验空间的目的。
3.空间的围合与通透之间的关系处理
一个空间,如果四面都是墙壁,就会让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受;相反,若四面临空,则会使人感到开敞、明快、通透。
由此可见,空间是围合还是通透,将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情绪。
而对于展示性空间来说,它基于展示性、关联性、流动性、引导性以及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多方面要求,它的室内展示空间并不需要太多实际上的隔离,只需在一定空间环境中,通过色彩、结构布局设计等进行概念上的空间划分与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序列与限定的直观展示形式,给体验者、参观者甙类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在身体与视线的运动中获得设计者所要传达的特定信息。
4.空间的分隔处理
空间分隔在界面形态上分为绝对分隔、相对分隔、意象分隔三种形式。
以限定度高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称为绝对分隔,绝对分隔是封闭性的,分隔出的空间界限非常明确,具有全面抗干扰的能力,保证了安静秘密的功能需求。
实际界面主要以到顶的承重墙、轻体隔墙、活动隔断等组成。
以限定低度低的局部界面分隔空间,称为相对分隔。
相对分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限定度强弱因界面的大小、材料、形态而异,分隔出空间界限不太明确。
局部界面主要以不到顶的隔墙、翼墙、屏风、较高的家具等组成。
费实体界面分隔的空间,称为意象分隔。
这是一种限定度很低的分隔方式。
空间界面虚拟模糊,通过人的“视觉完整性”来联想感知,具有意象性的心理效应,其空间划分隔而不断,通透、层次丰富、流动性极强。
非实体界面是以栏杆、罩、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的隔断,以及家具、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音响、气味、悬垂物等因素组成。
对于展示性空间设计中的空间分隔来说,空间的分隔大多数用的是相对分隔和意象分隔两种方式,分隔方式都应该根据不同的体验区域来制定。
意象分隔应该来说是比较常用的,对于不同的体验区域划分,对于像体验者做出一些指向性、引导性的空间过渡都可以单纯的用意象性的分隔方式,比如用色彩的不同、色彩变化和渐变的引导,间接地对体验者做出功能性的指引。
一般体验性展示性空间的面积比较开阔,出于结构的需要会有一些梁柱的存在,这些梁柱势必会影响到空间的分隔方式,为此,应当在保证功能和结构合理的前提下,使梁柱的设置既有助于空间形式的完整统一,又能利用它来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列柱的设置会形成一种分隔感,在一个单一的空间中,如果设置了一排列柱,就会无形的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两个部分。
柱距越近、柱身越粗,这种分隔感就越强。
在空间的设计中,梁柱是一种以及存在的事实,似乎给人一种既定的空间分隔感,而往往这种感受是死板没有变化的。
怎样打破原有的划分方式是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转化它的功能性又不破坏柱子之间的和谐即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梁柱本身是用来承载建筑本身的重量,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美感之类的实际意义,如果能够把它用另一种方式柔和到空间中来,让他有一种“使命感”,似乎它的存在在空间中是和谐而又必要的,那么也许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比如可以用其中一部分来做展示或者通过柱子与柱子的的排列组合的变化产生空间的引导作用。
如果可以让原来对人们来说有阻隔感的东西变得理所当然的存在,那么就可以打破原来的空间划分方式,似乎它就是一个没有任何阻隔的空间可以任意分隔,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设计感,给体验者一种完整的空间感受。
三、文献资料对设计带来的帮助
综上所述,研究空间问题对室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人的空间使用是构成其行为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体验性的展示空间的设计来说,最终目的就是要完整和谐的完成体验过程,很好的传递设计者的思想和体验内容,达到体验的目的以及感受到设计带来的不同变化,合理的空间组合和空间的引导功能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高低、大小、远近、色彩、材质、光线、高差等元素的综合运用,以不同的空间组合和分隔形式完成空间的序列与限定,给体验者带来丰富的体验感受,有事空间达到和谐、完整、统一。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与理解,
得知要设计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活动空间是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综合考虑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和设想能够达到的,空间的组合和分隔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怎样能够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统一的局面则需要许多前人研究的经验结果作为理论前提的。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张月编著.室内人体工程学[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上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徐雷.造型设计原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7]劳森(Lawson Bryan)、杨青娟.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8]郑曙旸.公共空间设计[M].新疆: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丁剑超.工剑白.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8
[10]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1.
[11] Wladyslaw Orlicz. 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2] Schleifer. Minimalist Interiors. Simone Evergreen .2005-09
[13] Anja .New Minimalist Houses Llorella. COLLINS DESIGN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