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课时目标教学过程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精读课文 )1. 认识“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 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 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课时第 一 课 时1. 会认“畏、筏”等 14 个生字,会写“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流落、凄凉”等 20 个词语。

(重点)2. 阅读作品梗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

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借机插入对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

教师口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插图,说说图片中都有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第 二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到船上去取东西的场景。

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故事。

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鲁滨逊会一个人到了这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最后是否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教具准备 一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英国报纸之父”等。

他的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

《鲁滨逊漂流记》是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初读感知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学生初读。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认生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滨逊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讨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主要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4. 教学重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5. 教学难点: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名著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名著,通过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阅读心得和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思考作品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案例分析: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提纲:-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鲁滨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 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教案(多篇)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流落、凄凉、防御”等23个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流落、凄凉、防御”等23个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主要是想通过介绍小说创作原型及其背景引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学们知道就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鲁滨逊去漂流吧!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最新版本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最新版本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第二单元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5.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写作品梗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学会写作品梗概,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在课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教学课时2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研读了“梗概”部分,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其实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非常精彩。

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节选”部分。

二、研读精彩部分,体会精彩之处1.请大家浏览“节选”部分的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指名答。

3.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4.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坏处”和“好处”,一起来读一读。

请男同学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这样一个表格,让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1)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2)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它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

鲁滨逊是怎样想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想法。

(3)出示,齐读: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至荒岛,独自生存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3. 节选内容:深入讲解节选章节,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感受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生活智慧,激发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节选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荒岛求生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节选内容,分析鲁滨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滨逊品质的理解,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要点:作者背景、故事梗概、节选内容、鲁滨逊品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重点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2. 实践作业:学生分组,模拟荒岛求生,设计生存策略,并在班上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内容梗概,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但是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 年,他是谁呢?对,他就是鲁滨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了解鲁滨逊的传奇人生。

2. 引入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 小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滨逊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其他章节。

(五)课后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其他章节,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鲁滨逊的经历,理解了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材背景《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也是小学生了解世界名著的必备读物,本书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选修阅读材料,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小说的作者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初步的了解。

2. 阅读与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章节,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和重点词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下面是本书的梗概和节选:(1)《鲁滨孙漂流记》梗概:主人公鲁滨孙因为不满足平凡的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文明生活”。

他开了商行,结果生意不好,破产了。

他决定到太平洋开拓新市场,岂料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海难。

鲁滨孙漂到了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孤独地度过了28年。

在这28年里,鲁滨孙学会了许多技能,如做木器、种植农作物等。

他还救出了一个叫星期五的印第安人,成为了他的好友和帮手。

最后,鲁滨孙成功脱离荒岛,回归故乡,并重获新生。

(2)节选鲁滨孙被海浪卷到了一个小岛上,他发现这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源。

他绕岛而行,寻找逃生的出路,但都没有成功,只好在一处山洞借宿。

他在山洞里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深感生命如此脆弱,想到了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未知的危险。

第二天,他醒来后仍然感到沮丧,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决定要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直到有人来救他。

我们可以看出,鲁滨孙在困境中保持镇静和乐观,向生命的希望和未来奋斗着。

这是他能够度过漫长岁月的重要原因。

3.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学生可以画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加强对本书的整体把握。

4.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朗读和总结,加强阅读和口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生字学习生字,搬兵海滨句恐惧维维甘凄凉,寂寞宴会书籍栅栏控制贷款挑剔袭击翻来覆去聊天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
“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
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3.表达运用
通过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文本,触发已有的生活体验,大胆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面对困难与烦恼的。

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原文和节选片段的对比阅读,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与精神。

通过小说的故事线索,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小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凄凉、寂寞、联想”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背景,引发期待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假如你一个人在沙漠之中,你和骆驼茫然的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呢?你是大声的呼救,还是等人救援?还是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长篇小说,讲述的就是一个人被困荒岛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的事情,那他是怎么选择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2.初学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生字学习生字,
恐惧桅凄寞宴籍栅控贷剔袭覆聊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荒岛生活的思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恐惧桅凄寞宴籍栅控贷剔袭覆聊
2.初学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1)区分梗概和精彩片段
(梗概用简练语言把主要内容写下来,精彩片段从原著中选取出来,描写具体生动的片段)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快速默读故事梗概,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交流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的故事。

(3)理清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及文章主要讲的事情,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板块三聚焦指导,学会总结
1.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1)在流落荒岛之后,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做了哪几件事情呢?(2)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
课件出示表格:
(3)汇报,梳理课文。

第 2 自然段流落荒岛
第3-5 自然段建房定居
第 6 自然段养牧种植
第7 自然段救野人为伴
第 8自然段回到英国
(3)时间顺序
2. 总结
根据主要情节,理清课文脉络,能够体会到篇幅较长的课文中,所讲述的中心和大概意思,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荒岛生活的经历展现在眼前,通过快速阅读引导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附:备课资料
(1)小说原型。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书。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
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

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

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

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2.走近作者。

(1)《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

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

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情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