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共23张P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标】1、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部分性质;2、初步学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并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指导等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镊子;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要做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考虑到你们才第二次进实验室做实验,基本操作还不熟练,老师就拍摄了今天实验内容的视频,让你们在课前利用时间观看微课,你们至少看了几次了?(学生回答)那对实验的步骤基本了解,现就课前预习你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示范操作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投影】2、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讲解】先将导管放入烧杯中,然后手才能捂住试管中下部【投影】3、高锰酸钾取多少?注意哪些?【讲解】取三药匙高锰酸钾,如果有洒落一定要及时用餐巾纸擦干净,同时尽量不要让桌面上有水。
【投影】4、如何固定试管?【边操作边讲解】先将酒精灯放在木块上,然后调节铁夹的大致高度,将试管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投影】10、当开始冒气泡时能否收集?何时收集?【讲解】微课中没有使用有机透明的水槽,所以看不到气泡,刚冒气泡为空气,所以不能立即收集,当气泡比较连续而均匀放出时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口,但注意不能将集气瓶提出水面。
【投影】14、如何操作才能使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讲解】第一瓶收集到当气泡沿瓶口向外逸出时表明已经收集满了,第二瓶让瓶中留有少量水就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再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在桌面。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
火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仔细观察右图装置,使用的仪器有等。
侧为气体发生装置,侧是气体收集装置。
因为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1)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可观察到。
集气瓶底部预先方少量水或一层细沙,可以防止。
【问题与交流】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她收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
请你帮她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步骤1、(1)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导管、水槽、集气瓶;左;右;不易溶于水(2)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冷凝水倒流到热试管底部,使热试管炸裂(4)均匀受热;在水面下用玻璃片;正(5)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2、(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问题与交流1、手握试管的目的是用体温使试管中的气体升温。
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存在与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强调安全与规范,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氧气性质。
(4)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燃烧的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火焰和燃烧的现象,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它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
"很好,同学们的回答很准确。我们学习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部分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请学生结合实验活动1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让学生收集有关氧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如医疗、消防等,分析氧气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
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3.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等。
最后,我会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复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制氧气的方法,讲解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氧气的物理性质: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物理性质。
3.氧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课题3制取氧气后的实验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使这些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让学生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的验证等实验,培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法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
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上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能自己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的理解,能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知道实验需要的仪器、以及装置特点。
(3)初步学会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并理解有关操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1)在边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动手实验,满足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五、实验准备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3块)、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镊子、药匙、垃圾杯。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用品:木条、棉花、火柴等。
六、教学过程【课前回顾】课前请同学们完成2件事情,第一、我把今天上午的小测发给你们,请同学们自行改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合作性: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安全性:本案例强调实验安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化学素养。
2.介绍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通过实验现象讲解氧气在燃烧、呼吸等方面的应用。
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加热氯酸钾时的安全措施,氧气的收集与检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小组内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氧气的收集方法、实验操作的改进等。
3.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以实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提高化学素养。
2.启发性:本案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现象,如加热氯酸钾时为何会产生氧气,氧气为何能支持燃烧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共12张PPT)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10202 1/8/10 August 10,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8/102 021/8/1 02021/8/10202 1/8/10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 1/8/102 021/8/1 0Tuesd ay , August 10,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0202 1/8/102 021/8/1 02021/8 /108/10 /2021
人教版2011版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温故知新】
探究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原理
△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我是暗 紫色固体【实验 Nhomakorabea航】固体加热注意事项?
• (1)试管外壁干燥; • (2)药品平铺试管底; •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4)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 • (5)外焰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集中处。
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共23张PPT)

小丽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液体的标签部分损失如 图所示,小丽取少量的该液体与试管中,向其中 加入某固体,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帮小丽猜想 该液体的成分。
(1)如、碳固酸钠 H (写两种不同类型的固
体名称)并选取生成
的其将生中成一的气种体气通入体澄清进的行石灰检水验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 酸 (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 ≜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 实验,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3)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
3.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 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 记忆的功能。NO难溶与水, 通常条件下极 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方 法是( )
A、向上排气法
B、向下排气法
C、排水法
D、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排气法
H2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小于空气。它是人类最理想的燃料。实验室常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你从上图装置选 择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并说明理由。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用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方法
A
B
CDE
1.、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 目的是什么?
3、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些?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 酸 (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 ≜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 实验,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O2
2H2O2 M=n=O=2 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制取氧气
A、氯酸钾加热分解 2KClO3 M△nO22KCl+3O2↑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2KMnO4△ K2MnO4+ MnO2 + O
(3)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
3.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 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 记忆的功能。NO难溶与水, 通常条件下极 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方 法是( )
A、向上排气法
B、向下排气法
C、排水法
D、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排气法
H2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小于空气。它是人类最理想的燃料。实验室常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你从上图装置选 择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并说明理由。
3、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为什么伸至液面下?
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 2.反应条件
固体物质加热制气体 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
1、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取一些气体请 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填空固体共热制甲烷,应选用
______装置制取;
②块状的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应选用_________装置制取;
C、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H2O2(液) MnO22H2O + O2↑
D、水电解 2H2O 通电 2H2↑ + O2 ↑
请你从安全、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哪种?并说明理由。
用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方法
A
B
CDE
1.、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 目的是什么?
③用固体Na2O2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装置制取。
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
1.根据气体的密度
2.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2、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 见下表,根据气体的性质回答:
(1)收集甲烷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 (2)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小丽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液体的标签部分损 失如图所示,小丽取少量的该液体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某固体,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 帮小丽猜想该液体的成分
(2)该液体除了酸之外,还
可能是过氧化氢 (写名称)
H
所加的固体二氧是化锰
产生的
气体O2是 ,检验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A
B
c
一研究反应原理: 选用药品,及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
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发生装置
二研究实验装置:
固液反应不加热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取气法
三研究检验方法: 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决定
3、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些?说明理由
A
B
C
DE
4、如果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上述装置需要如何 改动?说明理由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先撤导气管,后灭 酒精灯?
6、如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该选择那些装置?
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
方法
1、如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 2、收集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用排水法用向上排空气法?
小丽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液体的标签部分损失如 图所示,小丽取少量的该液体与试管中,向其中 加入某固体,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帮小丽猜想 该液体的成分。
(1)如果该液体是酸,则该液体是
HCl 体有
(写化学式),那么所加锌的、碳固酸钠 H (写两种不同类型的固
体名称)并选取生成
的其将生中成一的气种体气通入体澄清进的行石灰检水验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
目标导航:
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 化碳。
2.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比较,归纳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 和反应条件、所制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制取气体。
3.学会气体的检验方法。
人工降雨
灭 火
? CO2
致冷剂
温
光合作用
度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