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知“给弱小者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小者的品质。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给弱小者带来快乐”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爱弱小者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弱小者的理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4.课堂活动设计“我是最弱小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弱小者的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给弱小者带来快乐。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文的感悟。

6.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弱小者”的作文。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阅读、理解课文、课堂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弱小者,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课堂活动参与度。

3.课文背诵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学生甲答:“因为他们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解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小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人物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2课时:课文解析与小组讨论1.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3课时:角色扮演与表演1. 角色分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分配。

2.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角色扮演。

3. 表演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第4课时:课文主题与价值观讨论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传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价值观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关爱弱小的价值观。

第5课时:课后作业与总结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相关的人物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表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

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

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道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

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设计理念: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文本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谁认识?师:谁能帮助这个字找个朋友?师:聊天,不仅要用嘴巴去说,而且还要用耳朵仔细地听,所以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现在,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你的?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父母的眼中是弱小的,但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生书空。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新授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检查读词,读字,解释词意。

2、指名读文,谁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板书五个人和物。

3、我们再来默读,做到一不指读,二不动唇,三不出声,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试着做做批注。

4、实际上啊,朗读就是代课文中作者说话,就是代课文中的人和物说话。

5、在这几个人和物中,蔷薇是最弱小的,谁愿意先代雨前的蔷薇说说话?(小黑板)你听出来什么了还有谁愿意代雨前的蔷薇来说话?你听出了什么?多么美、多么香的蔷薇花啊,让我们一起代蔷薇说说吧!我们学会了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谁还会代雨中的蔷薇说话?看着黑板上的文字,先自己练一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篇一《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者”,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体会不同问句所表达出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萨沙的三次问话。

教学准备1、cai课件。

2、生字、词语、句子卡片。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认字、喜欢读书,把认字、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导课。

板书课题。

2、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3、过渡: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⑴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不带拼音)指名读。

⑴针对易读错的字相机指导记法。

⑴他们重新排排队,你还认识他们吗?(生字调顺序)指名读、开火车读。

⑴四人小组做“打牌”游戏,巩固生字。

⑴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吗?出示词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⑴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递给、掀起、聊天、簇拥、倾听”。

⑴生字宝宝可喜欢和你们捉迷藏了,他们又藏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吗?(老师拿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①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②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③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④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指名读。

3、再次读课文,读流畅。

三、精读理解1、学习第二段:过渡: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野蔷薇和描写野蔷薇的句子)⑴请大家一边看画面,一边读句子,看看这些野蔷薇怎么样呢?⑴指名配音乐朗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8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8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8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学校刘颖)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学校刘颖教学目标:在新的语境中复习认读字,写好六个字。

在“整体交互”的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经历发现的过程。

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体会萨沙三次发问的心情,引导感情共鸣。

教学难点: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1、助读课件。

2、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读通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14个生字,写了6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新的语境中复习认读字。

听写含生字的4个词。

背投:“森林中一家四口在游玩,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可是这个孩子却不服气,”板书课题。

“他做了什么事,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二、深读课文快速读课文,把写野蔷薇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通过对比阅读,谈个人感受。

萨沙和你们一样,也想做一个强者去保护弱小。

课文从第三段开始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自由读3~9段。

指导读好萨沙的三次问话。

(1)读3~4段,背投萨沙的话,讨论此时萨沙是怎么想的。

(2)读5~6段,对比阅读,体会萨沙不服气,不承认自己弱小的心情。

(3)读7~9段,背投萨沙和妈妈的话,体会人物心情。

分角色朗读3~9段。

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在生活中他是怎么做的呢?引导说出例子。

三、指导写字观察6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由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字,写时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学生评价。

学生交流其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写。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学校刘颖)》【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萨沙和妈妈的话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觉保护弱小者是一种高尚品质。

教学构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对论,对比比较“弱小”)2、检查预习:“我”指谁?3、过渡: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闷热旷地聊天聚精会神赶忙反问蔷薇大雨如注低垂抵抗旁边娇嫩纤弱附近掀起滂沱大雨芳香扑鼻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说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3、自己选择拿手的一段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4、读了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或者你想说些什么?(他们一家人很好)怎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请大家同桌两个人讨论讨论。

(实际上,在师生聊天的过程中,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发生的?学生开始没明了。

)5、反馈交流:一家人出外游玩,突逢大雨,互相推让雨衣。

6、小结。

三、学习课文生字。

1、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怎样认识的。

2、教师或学生板书难写生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掌握生词和短语。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2.2 学情分析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弱小?为什么我们要关爱弱小?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弱小。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故事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和寓意。

3.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4.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3 故事表演教师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5.2 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

5.3 主题活动组织“关爱弱小”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关爱弱小的理念。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我不是最弱小的》一书,及相关阅读材料。

6.2 媒体资源故事音频、视频,及相关图片、图表等。

6.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主题、生词短语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7.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能力。

7.3 实践法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7.4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弱小?为什么我们要关爱弱小?8.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个主题的含义,培养学生保护弱小、勇于担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学会关爱弱小,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小组讨论用的小卡片。

4.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如有需要)。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以便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其道德观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分享感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6.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七、课堂练习(1)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2)主人公为什么要保护弱小的花草?(3)你认为应该如何关爱弱小?2. 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关于保护弱小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弱小的,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讨论:如果遇到弱小受到欺负,应该如何应对?九、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
昭阳区三小史明莲
教材解析: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课文。

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佳作。

课文记叙了萨沙一家人假日里到森林里去玩,去时,天气闷热,玩着玩着,雨越下越大,爸爸让雨衣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情不自禁地把雨衣盖在了纤弱的蔷薇花上。

课文趣味性浓,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理解。

教育学生懂得保护弱小者的教学时,我找到的课文切入点是:萨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了“现在我该是不弱小的了吧”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