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不等关系(1)》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3.1不等关系 第 21 课时一、学习目标 了解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学法指导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关系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的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2.比较两个实数a 与b 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b 的符号。

3.作差法中常用的变形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等恒等变形,前者将“差”化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二者并用。

三、课前预习1.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相等关系,同时也存在着 关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下列问题:(1)如何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2)不等式有哪些性质?2.实数a 与b 的大小顺序与实数的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设,,0a b R ∈⇔则a-b > ;0⇔a-b=0⇔a-b < 。

3.常用不等式的性质:(1),a b b c ⇒>> ; (2)a b a c ⇒+> b c +; (3),0a b c ac ⇒>> bc :(4),0a b c ac ⇒>< bc : (5),a b c d a c ⇒+>> b d +;(6)0,0a b c d ac ⇒>>>> bd ;(7)0,,1n a b n N n a ∈⇒>>>n b。

四、课堂探究书P65引例表明,我们可以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表示不等关系.五、例题分析例1.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例2.某校学生以面粉和大米为主食.已知面食每100克含蛋白质6个单位,含淀粉4个单位;米饭每100克含蛋白质3个单位,含淀粉7个单位.某快餐公司给学生配餐,现要求每盒至少含8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淀粉.设每盒快餐需面食x 百克、米饭y 百克,试写出,x y 满足的条件.例3.比较大小:(1)(3)(5)a a +-与(2)(4)a a +-;(2)a mb m ++与a b (其中0b a >>,0m >). 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例4.已知2,x >比较311x x +与266x +的大小.六、巩固训练(1)比较2)6()7)(5(+++x x x 与 的大小;(2)如果0x >,比较22)1()1(+-x x 与 的大小.七、课堂回顾与作业。

《不等关系》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不等关系》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2.1 不等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3.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开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习重点: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预习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作业教材P2-4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请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____ 2.长度是L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不小于100的圆,绳长L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例1、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6的和小于5;〔4〕x与2的差小于-1;〔5〕x的4倍大于7;〔6〕y的一半小于3.变式训练: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以下关系:(1) a是非负数;〔2〕直角三角形斜边c比它的两直角边a、b都长;〔3〕 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2.〔1〕当x=2时,不等式x+3>4成立吗?〔2〕当x=1.5时,成立吗?〔3〕当x=-1呢?活动与探究:a,b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2所示:图1-2用“<〞或“>〞号填空:〔1〕a__________b;〔2〕|a|__________|b|;〔3〕a+b__________0;〔4〕a-b__________0;〔5〕a+b__________a-b;〔6〕ab__________a拓展训练:1.某校两名教师带假设干名学生去旅游,联系了两家标价相同的旅游公司,经洽谈后,甲公司优惠条件是1名教师全额收费,其余7.5折收费; 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8折收费.试问当学生人数超过多少人时,其余7.5折收费; 甲旅游公司比乙旅游公司更优惠? (只列关系式即可)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一、导入激学灰太狼开了租地公司,一天他把一边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慢羊羊种植。

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关系的概念:介绍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性质。

3. 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4. 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讲解如何用不等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探索不等关系的本质。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不等关系的基本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等。

2.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讲解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出不等关系的概念。

2. 讲解不等关系的概念:介绍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3.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讲解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性质。

4.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5. 应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讲解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不等关系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不等式解法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关系学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关系学案 苏教版必修5

不等关系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考点一:不等关系概念:表达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 ≥” “ ≠”表示不等关系。

考点二:不等式的性质① 对称性:a b b a >⇔<② 传递性:a b a c b c >⎫⇒>⎬>⎭ ③ 加法性质:a b a c b c c R >⎫⇒+>+⎬∈⎭④ 同向相加:a b a c b d cd >⎫⇒+>+⎬>⎭⑤ 乘法性质:0a b ac bc c >⎫⇒>⎬>⎭;0a b ac bc c >⎫⇒<⎬<⎭⑥ 正数同向乘:00a b ac bd c d >>⎫⇒>⎬>>⎭⑦ 正数乘方:*0n na b a b n N >>⎫⇒>⎬∈⎭ ⑧ 正数开方:*0a b n N >>⎫⇒>⎬∈⎭【要点诠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对表达不等式性质的各不等式,要注意“箭头”是单向还是双向,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否则将会出现一些错误。

如性质“0(,1)nna b a b n Z n >>⇒>∈>”成立的条件是“n 是大于1的整数,0a b >>”,假如去掉“0b >”这个条件,取3,4,2a b n ==-=,那么就会出现“223(4)>-”,即“916>”的错误结论,类似的反例不胜枚举。

考点三:比较两数(式)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1)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是: ① a -b >0⇔a >b ; ② a -b =0⇔a =b ; ③ a -b <0⇔a <b 。

不等关系复习导学案

不等关系复习导学案

不等关系复习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本章概述●课程目标1.双基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4)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5)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6)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7)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8)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9)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10)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2.情感目标(1)注重突出不等式的现实背景和实际应用,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本章注意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借助于信息技术去探索数学规律,从事一些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重点难点重点: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线性规划问题.难点: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和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探究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学习本章应注重数形结合,学会通过函数图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联系,并能解释二元一次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在此基础上,体会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整式方程、函数、三角等知识的联系,以便对不等式的知识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与认识.(2)要注意体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借助几何直观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注意对不等式ab≤2ba(a>0,b>0)和a2+b2≥2ab(a∈R,b∈R)的理解、记忆,正确、灵活地使用其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正确的使用上下功夫.(4)本章重点内容是证明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简单的线性规划.证明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的方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强、综合性强,不等式的解法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注意数轴穿根法.(5)线性规划知识也是重点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1等关系知能目标解读1.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并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能够运用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并掌握不等关系的传递性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重点难点点拨重点:比较两数(或式)的大小,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并能说出每一步推理的理由.难点:对不等式性质的准确把握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一、不等关系1.不等式:我们用数学符号“≠”、“>”、“<”、“≥”、“≤”连结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在上述符号中,用“>”、“<”连结的不等式,表示严格的不等关系,是严格不等式;用符号“≥”、“≤”、“≠”连结的不等式,表示非严格的不等关系,是非严格不等式.注意:如何理解表示不等式的各个符号的含义?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对于“不相等”可以是“大于”或“小于”.对于不等式a≤b,表示的是a<b或a=b,只需满足其中一条,不等式就成立.如3≤3就是3<3或3=3,尽管3<3不成立,但3=3成立,因此,我们说3≤3这个不等式成立.对于不等式a≥b,表示的是a>b或a=b,同样也是只需满足其中一条,不等式就成立.对于实数来讲,只存在a=b或a>b或a<b三种关系中的一种,不可能同时满足两条.3.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来表示,而后者表示的是两者的不等关系,可用“a>b”、“a<b”、“a≠b”、“a≥b”或“a≤b”等式子表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通过不等式来体现的,离开了不等式,不等关系就无从体现.注意:在数学意义上,不等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常量与常量之间的不等关系;②变量与常量之间的不等关系;③函数与函数之间的不等关系;④一组变量之间的不等关系.二、用不等式(组)来表示不等关系有的问题以图像的形式揭示函数与函数的不等关系;有的以代数式的形式揭示各组变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全题目的限制条件,利用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关系,一定要注意变量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数量关系是通过不等式来表示的.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从而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三、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1.实数的两个特征(1)任意实数的平方不小于0,即a∈R⇔a2≥0.(2)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比较大小,反之,可以比较大小的两个数一定是实数.2.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在数轴上不同的点A与点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实数a与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从实数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中,可以看出a与b之间具有以下性质: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反之也成立,就是a-b>0⇔a>b;a-b=0⇔a=b;a-b<0⇔a<b.上面等价符号的左式反映的是实数运算性质,右式反映的则是实数大小的顺序,合起来就成为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它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证明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3.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比较两个实数a与b的大小,需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b的符号(注意:指的是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什么,无关紧要).(2)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步骤:作差→化简整理(配方,分解因式、分类讨论)→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论.注意:(1)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2)比较实数的大小经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方法,此处分类讨论的标准是:对于任意两个实数 a 和b ,在a=b , a>b,a<b 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四、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 (1)a>b ⇔b<a . (2)a>b,b>c ⇔a>c . (3)a>b ⇔a+c>b+c .推论 a>b,c>d ⇔a+c>b +d .(4)a>b ,c >0⇔ac>bc ;a>b,c <0⇔ac<bc .推论1 a>b >0,c>d >0⇔ac>bd ;推论2 a>b,ab >0⇔a 1<b1;推论3 a>b >0⇔a n >b n (n ∈N +,且n >1). (5)a>b >0⇔n a >n b (n ∈N +,且n >1).2.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式子的理解(1)说明了不等式的对称性;(2)说明了不等式的传递性;(3)表示同向不等式具有可加性,它是不等式移项的基础;(4)表明不等式两边允许用非零数(式)乘,相乘后的不等式的方向取决于乘式的符号.知能自主梳理1.不等式的定义用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2.比较实数大小的依据设a,b ∈R ,则a-b >0⇔ ;a-b =0⇔ ;a-b <0⇔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a>b,b>c ⇒ ;(2)a>b,c >0⇒ ; (3)a>b,c <0⇒ ;(4)a>b,c>d ⇒ ;(5)a>b >0,c>d >0⇒ ;(6)a>b >0,n ∈N +,n >1⇒ . [答案] 1.不等号 2.a>b a=b a<b3.(1)a>c (2)ac>bc (3)ac<bc (4)a+c>b+d (5)ac>bd (6)a n >b n , n a >n b思路方法技巧命题方向 比较大小[例1] 已知x <1,比较x3-1与2x 2-2x 的大小. [分析] 作差→因式分解变形→判断符号 [解析] x 3-1-(2x 2-2x )=x 3-2x 2+2x -1=(x 3-x 2)-(x 2-2x +1)=x 2(x -1)-(x -1) 2 =(x -1)(x 2-x +1) =(x -1)(x -21)2+43∵x <1,∴x -1<0.又∵(x -21)2+43>0,∴(x -1)[(x -21)2+43]<0,∴x 3-1<2x 2-2x .[说明] 1.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时,关键是作差后变形,一般变形越彻底越有利于下一步的判断.因式分解配方通分2.变形的方法对数与指数运算性质分母或分子有理化分类讨论〖JB)〗变式应用1设p=a2b2+5,Q=2ab-a2-4a,若P>Q,求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解析]P-Q=a2b2+5-2ab+a2+4a=(ab-1) 2+(a+2)2∵P>Q,∴(ab-1) 2+(a+2) 2>0∴ab≠1或a≠-2.故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是ab≠1或a≠-2.命题方向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例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此时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本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的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分析] 利用提价后的价格x 表示出销售总收入,再将题中所要求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表示.[解析] 杂志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8-2.05.2-x ×0.2)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可以用不等式表示为(8-2.05.2-x ×0.2)x ≥20.[说明] 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利用限制条件找到不等关系,然后用不等式表示即可. 变式应用2咖啡馆配制两种饮料,甲种饮料一杯用奶粉、咖啡、糖分别为9g,4g,3g,乙种饮料一杯用奶粉、咖啡、糖分别为4g ,5g ,10g ,已知每天可用原料为奶粉3600g ,咖啡2000g ,糖3000g.写出每天配制的两种饮料的杯数所满足的不等式组.[解析] 每天应配制甲种饮料x 杯,乙种饮料y 杯,则x 、y 应满足如下条件:(1)奶粉的总使用量不大于3600g ; (2)咖啡的总使用量不大于2000g ;(3)糖的总使用量不大于3000g ; (4)x,y 为自然数.∴x,y 满足不等式组:9x +4y ≤3600, 4x +5y ≤2000,3x +10y ≤3000,x ∈N ,y ∈N .命题方向 不等式性质的简单应用[例3] 对于实数a 、b 、c ,有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ac <bc ; ②若ac 2>bc 2,则a>b ;③若a<b <0,则a 2>ab>b 2; ④若c>a>b >0;则a c a ->bc b -;⑤若a>b ,a 1>b1,则a >0,b <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2B.3C.4D.5 [答案] C[解析] ①c 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而判断ac 与bc 的大小关系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②由ac 2>bc 2知c ≠0, 所以c 2>0,所以a>b , 故该命题是真命题.a<ba<b③ a 2>ab, ab >b 2.所以a 2>ab>b 2故该命题为真命题.a <0b<0④a>b ⇒-a <-b ⇒c-a<c-b .因为c>a ,所以c-a >0.所以0<c-a<c-b .两边同乘以()()b c a c --1,得a c -1>bc -1>0.又因为a>b >0,所以a c a ->bc b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⑤a>b ⇒a-b >0, a 1> b 1⇒a 1-b 1>0⇒ab ab ->0.因为a-b >0,所以b-a <0.所以ab <0. 又因为a>b ,所以a >0,b <0,故该命题为真命题.综上可知,命题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故选C.[说明] 通过本例,可以使我们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掌握各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在各性质中,乘法性质的应用最易出错,即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一个数时,必须能确定该数是正数、负数或零,否则结论不确定. 变式应用3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1)bca c <且c >0⇒a>b ( ) (2)a>b 且c>d ⇒ac>bd ( ) (3)a>b >0且c>d >0⇒cb b a >( ) (4)⇒>22c bc a a>b ( ) [答案] × × √ √bc a c < [解析] (1) ⇒a 1<b1 c>0当a <0,b >0时,此式成立, 推不出a>b ,∴(1)错;(2)当a =3,b =1,c =-2,d =-3时,命题显然不成立,∴(2)错;a>b>0 (3)c>d>0⇒d a >cb>0⇒c b d a >成立.∴(3)对;(4)显然c 2>0,∴两边同乘以c 2,得a>b .∴(4)对.探索延拓创新命题方向 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讨论范围[例4] 已知:-2π≤α<β≤2π,求2βα+,2βα-的范围.[分析] 已知的不等式相当于-2π≤α≤2π-2π≤β≤2π α<β,故本题其实就是已知单角范围求和角、差角范围,所以要进行不等式的加减.但我们只有这样的性质:同向不等式可相加,那么要进行不等式相减怎么办?那只有将其转化为同向不等式再相加.[解析] ∵-2π≤α<β≤2π, ∴-2π≤α<2π①, -2π<β≤2π②, ∴①+②得-π<α+β<π∴-2π<2βα+<2π.由②得-2π≤-β<2π, ④①+④得-π≤α-β<π,又α<β,∴α-β<0,∴-π≤α-β<0,∴-2π≤2βα-<0.变式应用4已知12<a <60,15<b <36,求a-b 及ba的取值范围. [解析] 欲求a-b 的范围,应先求-b 的范围,欲求b a 的范围,应先求b1的范围,再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15<b <36, ∴-36<-b <-15.∴12-36<a-b <60-15 ∴-24<a-b <45.又361<b 1<151, ∴15603612<<b a , ∴431<<ba. 名师辨误做答[例5] 已知1≤a+b ≤5,-1≤a-b ≤3,求3a -2b 的范围. [误解] ∵1≤a+b ≤5,-1≤a-b ≤3, ∴0≤a ≤4.又∵1≤a+b ≤5,-3≤-(a-b )≤1, ∴-1≤b ≤3.∵0≤a ≤4,-1≤b ≤3, ∴0≤3a ≤12,-6≤-2b ≤2,∴-6≤3a -2b ≤14.[辨析] 在误解中,由已知条件推出不等式-6≤3a -2b ≤14的各个步骤,均实行了不等式性质中的推出关系,但结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由1≤a+b ≤5与-1≤a-b ≤3,得到0≤a ≤4,-1≤b ≤3,但这并不意味着a 与b 可各自独立地取得区间[0,4]与[-1,3]的一切值.如取a =4,b =3时,a+b =7,就已超出题设条件1≤a+b ≤5中的范围,细究缘由,就是推出关系并非等价关系.[正解] 设a+b=u,a-b=v , 则a =2v u +,b=2vu -, 且1≤u ≤5,-1≤v ≤3.∴3a -2b =21u +25v , ∵21≤2u ≤25,-25≤25v ≤215,∴-2≤2u +25v≤10,即-2≤3a -2b ≤10.课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 ①x 2+3>2x (x ∈R ); ②a 3+b 3≥a 2b +ab 2(a,b ∈R );③a 2+b 2≥2(a-b -1)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B. 1C. 2D. 3[答案] C[解析] 对于①,x 2+3-2x =(x -1) 2+2>0恒成立,对于②,a 3+b 3-a 2b -ab 2=a 2(a-b )+b 2(b-a )=(a-b )(a 2-b 2)=(a-b ) 2(a+b ), ∵a 、b ∈R ,∴(a-b ) 2≥0,而a+b >0,或a+b =0,或a+b <0,故②不正确,对于③,a 2+b 2-2a +2b +2=a 2-2a +1+b 2+2b +1=(a -1) 2+(b +1) 2≥0,∴③正确,故选C.2.设x<a <0,则下列各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x 2<ax <a 2B. x 2>ax >a 2C. x 2<a 2<axD. x 2>a 2>ax [答案] Bx <a <0 x 2>ax[解析] x <0 ⇒ ⇒ x 2>ax >a 2.a <0 ax >a 23.若x>y 与x 1>y1同时成立,则( ) A. x >0,y >0 B. x >0,y <0C. x <0,y >0D. x <0,y <0 [答案] B[解析] ∵由x >y 推出x 1>y1,需满足xy <0.又x >y ,∴x >0,y <0.二、填空题4.已知x ≤1,f (x )=3x 3,g (x )=3x 2-x +1,则f (x )与g (x )的大小关系是f (x ) g (x ).[答案] ≤[解析] f (x )-g (x )=3x 3-(3x 2-x +1) =(3x 3-3x 2)+(x -1) =3x 2(x -1)+(x -1)=(3x 2+1)(x -1),∵x ≤1得x -1≤0,而3x 2+1>0,∴(3x 2+1)(x -1)≤0, ∴3x 3≤3x 2-x +1.∴f (x )≤g (x ).5.已知60<x <84,28<y <33,则x-y 的取值范围为 ,yx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27,56) (1120,3) [解析] ∵28<y <33, ∴-33<-y <-28,又∵60<x <84, ∴27<x-y <56.由28<y <33得2811331<<y ,即31120<<yx. 三、解答题6.有一公园,原来是长方形布局,为美化市容,市规划局要对这个公园进行规划,将其改成正方形布局,但要求要么保持原面积不变,要么保持原周长不变,那么对这个公园选哪种布局方案可使其面积较大?[解析] 设这个公园原来的长方形布局的长为a ,宽为b (a>b ).若保持原面积不变,则规划后的正方形布局的面积为ab ;若保持周长不变,则规划后的正方形布局的周长为2(a+b ),所以其边长为2b a +,其面积为(2b a +)2.因为ab -(2b a +)2=ab -()()()04444222<--=+-=+b a b a ab b a (a>b ),所以ab <(2b a +)2.故保持原周长不变的布局方案可使公园的面积较大.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a,b,c,d 均为实数,有下列命题:( ) ①若ab <0,bc-ad >0,则0>-bda c ;②若ab >0,0>-b da c ,则bc-ad >0; ③若bc-ad >0, 0>-b da c ,则ab >0.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0B. 1C. 2D. 3 [答案] C[解析] ①∵ab <0,∴ab1<0, 又∵bc-ab >0,∴ab 1·(bc-ad )<0即0<-bda c , ∴①错;②∵ab >0, 0>-bda c , ∴ab (bda c -)>0,即:bc-ab >0, ∴②正确; ③∵0>-b d a c ,∴abadbc ->0, 又∵bc-ad >0,∴ab >0,∴③正确.2.已知P =112++a a ,Q =a 2-a +1,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A.P>Q B.P<Q C.P ≤Q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P-Q =112++a a -a 2+a -1=1112223234++---+++---a a a a a a a a a a=()111222224+++-=++--a a a a a a a a ,∵a 2+a +1=(a +21)2+43>0,-a 2(a 2+1)≤0, ∴()11222+++-a a a a ≤0,∴P ≤Q .3.(2011·陕西文,3)设0<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a<b <ab <2ba + B.a <ab <2ba +<bC.a <ab <b <2ba +D. ab <a <2ba +<b[答案] B [解析]∵0<a<b , ∴a <2ba +<b , 故A 、C 错误;ab -a =a (b -a )>0,即ab >a ,故选B.本题也可通过特殊值法解决,如取a =1,b =4,易知选B. 4.若a 、b 是任意实数,且a >b ,则( )A.a 2>b 2B.a b<1 C.lg(a-b )>0 D.( 21)a <(21)b[答案] D[解析] a >b 并不保证a 、b 均为正数,从而不能保证A 、B 成立.又a>b ⇒a-b >0,但不能保证a-b >1,从而不能保证C 成立,显然只有D 成立.事实上,指数函数y =(21)x 在x ∈R 上是减函数,所以a>b ⇒(21)a <(21)b 成立.故选D. 5.已知a<b <|a |,则以下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b |<-a B.ab >0C.ab <0D.|a |<|b | [答案] A[解析] 特殊值法:令a =-1,b =0,满足a<b <|a |,ab =0,排除B 、C ,|a |>|b |,排除D ,故选A.6.已知a 2+a <0,那么a,a 2,-a ,-a 2的大小关系是( ) A.a 2>a >-a 2>-a B.-a >a 2>-a 2>aC.-a >a 2>a >-a 2D.a 2>-a >a >-a 2 [答案] B[解析] 特殊值法:∵a 2+a <0,∴-1<a <0.令a =-21,则a 2=41,-a =21,-a 2=-41,故选B.一般解法:由a 2+a <0,得0<a 2<-a 且a <-a 2<0,故a <-a 2<a 2<-a ,选B.7.如图,在一个面积为200 m 2的矩形地基上建造一个仓库,四周是绿地,仓库的长a 大于宽b 的4倍,则表示上面叙述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a >4bB.(a +4)(b +4)=200a >4b C.(a +4)(b +4)=200 a >4b D.4ab =200 [答案] C8.如果a >0,且a ≠1,M =log a (a 3+1),N =log a (a 2+1),那么( ) A.M >N B.M <NC.M=ND.M 、N 的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 A[解析] 当a >1时a 3+1>a 2+1,y=log a x 单增, ∴log a (a 3+1)>log a (a 2+1).当0<a <1时a 3+1<a 2+1,y =log a x 单减.∴log a (a 3+1)>log a (a 2+1),或对a 取值检验. 二、填空题9.已知三个不等式:①ab >0;②bca c >;③bc >ad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一个为结论,写出两个能成立的不等式命题 .若③成立,则①成立∴②③⇒①;若①成立则③成立,∴①②⇒③.若③成立即bc >ad ,若①成立, 则ab ad ab bc >,∴a c >bd∴①③⇒②. 10.如果a>b ,那么下列不等式:①a 3>b 3; ②ba 11<;③3a >3b ; ④lg a >lg b .其中恒成立的是 . [答案] ①③[解析] ①a 3-b 3=(a-b )(a 2+b 2+ab ) =(a-b )[(a +2b )2+43b 2]>0;③∵y =3x 是增函数,a >b ,∴3a >3b当a >0,b <0时,②④不成立.11.设m =2a 2+2a +1,n =(a +1) 2,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m ≥n[解析] m-n =2a 2+2a +1-(a +1) 2=a 2≥0.12.设a >b >0,m >0,n >0,则p =a b ,q =b a ,r =m a mb ++,s =nb na ++的大小顺序是 . [答案] p <r <s <q[解析] 取a =4,b =2,m =3,n =1,则p =21,q =2,r =73,s =35则p <r <s <q (特值探路).具体比较如下: p-r =a b -m a m b ++=()()m a a ma b +-<0,∴p <r .∵a >b >0,m >0,n >0∴a+m >b+m >0.a+n >b+n >0,∴m a m b ++<1, nb na ++>1,∴r <s . 或r-s =m a mb ++-n b na ++=()()()()n b m a n m a b a b +++++-<0.∴r <s .s-q =n b n a ++-b a =()()n b b n a b +-·<0,∴s <q .∴p <r <s <q . 三、解答题13.某城市电信宽带私人用户月收费标准如下表:方案 类别基本费用 超时费用 甲 包月制(不限时) 120元 无 乙限时包月制(限60小时)80元2元/时问某用户每月上网时间在多少小时以内,选择乙方案比较合适? [解析] 设用户每月上网时间为x 小时,则选择乙方案为 80(0≤x ≤60)y =2(x -60)+80(x >60),由2(x -60)+80≤120,得x ≤80,∴某用户每月上网时间在80小时以内,选择乙方案比较合适. 14.(1)已知a>b,e>f,c >0.求证:f-ac<e-bc . (2)若bc-ad ≥0,bd >0.求证:b b a +≤d dc +. [解析] (1)∵a>b,c >0,∴ac>bc,∴-ac<-bc, ∵f <e ,∴f -ac <e -bc .(2)∵bc-ad ≥0,∴ad ≤bc ,又∵bc >0,∴b a ≤dc, ∴b a +1≤d c+1, ∴b b a +≤dd c +.15.已知a 、b 为正实数,试比较abb a +与a +b 的大小. [解析] 解法一:(ab b a +)-(a +b )=(b ba-)- (a ab -)=aa b b b a -+- =()()abba b a --=()()abba ba 2-+.∵a 、b 为正实数,∴a +b >0, ab >0,( a -b )2≥0.∴()()abba ba 2-+≥0,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ab b a +≥a +b ,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解法二:∵(ab b a +)2=ab a b b a 222++,(a +b )2=a+b +2ab ,∴(ab b a +)2-(a +b )2=ab a b b a 222++-(a+b +2ab )=()abb a ab b a +-+33=()()()abb a ab b ab a b a +-+-+22=()()abb a b a 2-+.∵a 、b 为正实数,∴()()abb a b a 2-+≥0,∴(a bb a +)2≥(a +b )2.又∵ab b a +>0,a +b >0, ∴ab b a +≥a +b ,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 16.已知0<a+b <2π,-2π<a-b <3π,求2a 和3a -3b的取值范围.[解析]∵0<a+b<2π -2π<a-b<3π, 两式相加得-2π<2a <65π.设3a -3b=m (a+b )+n (a-b ) =a (m+n )+b (m-n ),则有m+n =3m-n =-31,解得m =34,n =35.∴3a -3b =34 (a+b )+ 35(a-b ).0<34 (a+b )<32π -65π<35 (a-b )< 95π, 两式相加,得-65π<3a -3b <911π. 故2a ∈(-2π,65π),3a -3b ∈(-65π, 911π).。

高中数学导学案不等式关系

高中数学导学案不等式关系

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3.能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同目标2【教学难点】同目标3【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展示目标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在本课时应掌握哪些东西,掌握到什么程度(1)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3)能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3、检查预习(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v404、合作探究(2)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2.5%2.3%f p ≤⎧⎨≥⎩5、交流展示引例:b 克糖水中有a 克糖(b >a >0),若再加入m 克糖(m >0),则糖水更甜了,试根据这个事实写出一个不等式 。

6、精讲精练例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例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不等关系学案1苏教版必修5

不等关系学案1苏教版必修5
2、用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
思路
1、
2、
3、
学法
指导
1、
2、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
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吗?这些不等关系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
十、旅客每人携带品的体积和重量是,每件物品的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厘米,杆状物品不超过200厘米,重量不超过20千克……
设儿童身高为h米,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为p厘米,请用数学符号“>、<、≠、≥、≤”表示上面横线标出的不等关系。
实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位于第三象限。
实例3、设点O是平面内一点,点P是平面内动点,且OP长不大于8,试用图表示此不等关系。
三、例题分析
例1.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
例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册,经过调查,若价格每提高0.2元,则发行量就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
注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之间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表示,而不等式则是表示两者的不等关系,可用“a>b、a<b、a≠b、a≥b、a≤b”等式子表示,不等关系是可以通过不等式来体现的。
二、应用示例
实例1、《铁路旅行常识》规定:
一、随同成人旅行的身高1.1—1.4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以下称儿童票),超过1.4米时应买全票,每一成人旅客可免费带一名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超过一名的人数应买儿童票。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 必修5导学案 3.1《不等关系(2)》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 必修5导学案 3.1《不等关系(2)》

3.1 不等关系(2)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利用解决相关问题.2.根据不等式的意义,掌握用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加深对不等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重点、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以下各题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不等号.⑴2 6+ ⑵2)21. 2. 比较大小:⑴22a 43a - ⑵11a + 1a -(1a ≠-). 3.已知0,10a b <-<<,那么2,,a ab ab 三个数中的大小顺序为 .二、例题选讲【例1】试利用不等式(组)表示下列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⑴沪宁高速公路全程限速120/km h ;⑵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像在x 轴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x 的集合;⑶b 克糖水含有a 克糖(0b a >>),若再添上m 克糖(0m >),则糖水变甜了; ⑷某钢铁厂把长度为4000m 的钢管截成500m 和600m 两种规格,按要求生产600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 钢管数量的3倍.【例2】①已知,a b R ∈,比较2222a ab b -+与23b -的大小.②已知0,0,a b >>比较a b a b 与b a a b 的大小.【例3】已知0a b >>,0c <,求证:c c a b>. 变式:设a b c >>,求证:1110a b b c c a ++>---三、课堂练习:1.已知22ππαβ-≤<≤,则2αβ-的范围是2.,,a b c R ∈,满足22643,44b c a a c b a a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四、学习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不等关系(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丛具体情境中提炼出不等式(组)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准备
1.已知,a R ∈则2
2a +与2a 的大小关系是 . 2.当0a b >>时,12log a 与12log b 的大小关系是 .
3.某次数学测验,共有16道题,答对一题得6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不答则不扣分,某同学有一道题未答,那么这个学生至少答对多少题,成绩才能在60分以上?列出其中的不等关系
【例1】1.例题.
(1)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
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
(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册,经过调查,若价
格每提高0.2元,则发行量就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
(3)下表给出了X ,Y ,Z 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
维生素A
(单位/kg ) 维生素B (单位/kg )
成本 (元/k g ) X 300 700
5 Y 500 100
4 Z 300
300 3 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 的食品,要使混合食品中至少含35000
单位的维生素A 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 ,设X ,Y ,这两种食物各取x kg ,y kg ,那么y 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P66页 1。

2 。

3
四、学习小结
五、课后作业:完成下一节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