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英国课堂——英国留学日记之二
零距离英国教育读后感

《零距离英国教育》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唐彩斌老师和张影老师合写的《零距离英国教育》这本书,感触颇深。
书中图文并茂,用朴素、真切、细腻的文字触摸英国教育的脉搏神经,通过走进校园,走进老师,走进学生,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体验了这个神秘国度的文化教育风景,同时也给我们注入了当前国内教育一些新鲜的“血液”。
下面我就来说说令我感触颇深的几个小点:在英国,学校班级人数远远比我们国内的班级人数少很多,一般人数多点的班级有30多人,人数少点的班级在10人左右。
班级小了,学生的机会就多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
学生取得的进步可以随时得到老师的鼓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被发现。
而在我们国内,班级人数相对大些,六十,八十,甚至一百多人都有,教室坐不下就坐走廊去,老师教学生学习,就像是撒米喂鸡,能抢到吃的就长得壮实,抢不到吃的就瘦小,甚至饿死。
教育部门也认识到人数多的弊端,已经进行改革,建议每个班的班级人数不得超过50人。
在国内,学校安排教师课务,通常是一个教师教同一个年级,教几个不同班级,个别也有跨年级,学生则是跟着固定的教师学习,用一句话说是“山不转水转”,即教室不动,学生不动,教师在动。
而英国恰恰是“水不转山转”,即教室不动,教师不动,学生每节课都在动。
这就叫“走班制”。
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上同一科目,只是上的内容或进度不同。
因而老师都会跨很多年级教学。
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智力选择学习的阶段去学习。
这样把孩子的能力和智力在不同领域分层,真正实现了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就不会有在同一个班级不如别人而自卑的感觉。
从发展性的教育看,“走班制”关注到了学生多元智力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切实、个性的发展。
二、“英式”的家长会在国内,家长会一般由学校统一时间,先由校长在大会上发言,展示学校文化和取得的进步,然后家长回到班级中,听班主任“上课”。
《问题生》读《零距离英国教育》点滴感悟

《问题生》读《零距离英国教育》点滴感悟《问题生》读《零距离英国教育》点滴感悟现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中的掌上宝贝,说不得骂不得,受不了一点委屈。
但孩子在学校有问题,家长往往以忙、没空为由把所有的责任推却给班主任,孩子的问题的得不不到很好地解决。
今天刚好看到《零距离英国教育》的第二章‘学校建设与管理’其中介绍到了英国学校是怎样对待一个问题的孩子,书中是这样写的“因为一个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点问题,所有的学科的教研组长会议其最后的话题都集中到一个问题学生的身上。
同时,这个学生的教学也成了全校教师会议的第一件事,校领导在主持会议上也希望全校老师都要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并决定下周一的大课间休息时,这位女生的所有任课教师要在校长室集中商讨对她教育的改进计划。
这也是全体教师会议的“1号提案”。
而当某位老师要出差或因其他事不再学校,那么该教师会与其他跟班教师交代班中需要多关注的问题生,及时避免问题对的发生。
英国学校在对问题孩子的教育方式无体现一个人文的关怀,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试想想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及校长,可以因为某个学生的问题,专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一个学生身上,共同商讨对策。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不仅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切身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重要的一份子,还能找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所在。
反之更能激起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所学校,尊重每一位老师,乐于为自己的母校所任何事。
在想象我们的教育,总会遇到要么品行恶劣,屡教不改;要么懒惰成性,不思进取;要么自卑抑郁,心灵闭塞;要么情绪异常,走向极端。
而转变问题生的工作应该是家长、学校、老师的共同工作,但是家长却忙于生计无闲时顾及,只要孩子在学校没有出现身体的伤害,一切都是正常;而学校领导要应付多部门工作的检查,根本没有时间为了一个问题生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所有的教育工作只能落到班主任的肩上,老师只能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次次的教育可对他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产生了效果,也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
一个英国留学生对英国的课堂感悟

一个英国留学生对英国的课堂感悟
我们对英国的课堂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不同于中国课堂的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英国课堂会给学生很大的话语权,课堂至少有一半时间都是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
下面86店铺就是一个英国留学生对英国的课堂感悟。
教室里,学生们将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面对面交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感。
教授们也各有特点,或和蔼可亲、或风度翩翩、或幽默风趣,他们在学生们的包围中走来走去,或者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桌子上,遇到活泼点的,把脚丫子直接跷到桌子上也不稀奇。
他们基本不会西装革履地来上课,一件略旧的连帽衫加一双万年不变的Converse就是标配。
一般来说,课堂分为lecture和seminar(tutorial)这两部分,lecture侧重教授的演讲,seminar侧重学生的观点表达,有的老师干脆把这两部分混杂在一起。
对于习惯了lecture模式下乖乖听老师讲课做笔记的我来说,seminar简直就是噩梦。
每每听到教授拖着长音问到“Anybody else?Say something”并且目光扫视全场的时候,我就不由得紧张;更加要命的是,一堂两个小时的课,lecture的时间最多占一半,甚至有时只有10~20分钟—你会发现老师的讲义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们的互动和讨论才是重点。
每到seminar时间,就到了同学们显身手的时候了,教授会把教室里二十几个人分成五六个小组,并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组内讨论,讨论完成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
零距离感受英国课堂

零距离感受英国课堂作者:曾振龄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2年第09期我十分珍惜在英国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像海绵一样“贪得无厌”地吸收知识,在每一次的吸纳之后静静反思,认真思考。
国外的上课方式与国内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会不自觉地把两者进行对比思考。
我整理了每一节课的课堂笔记,短短几个月,记录了几万字的内容。
谁是成功的预言家英国某网站曾经开展一项调查,参与调查者先是观看一张蒙着面纱的女性照片,然后判断面纱下是怎样的一张面容。
令人吃惊的是,91%的参与者都选择了“美丽”这个选项,他们选择这个选项的理由大多是“面纱通常意味着神秘迷人”。
可见,人们的思维判断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看起来与这个话题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我先卖个关子。
文章的题目是:“How to Make Your Child A Genius(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天才)。
”正要开始上课,Gary却不让我们看文章,而是让我们根据文章的标题分小组进行讨论,预测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听完Gary的话,我就在想,让孩子成才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我们这群特殊的“学生”都早已为人父母,又还是职业教师,调教孩子的方法不怕没有,就怕说不完。
于是我们这群“学生”纷纷发言支招:有的谈到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强调激发学习兴趣,还有的主张早教,甚至是胎教……正当大家侃侃而谈之时,Gary打断了我们的讨论。
他没有作太多的解释,只是让我们仔细阅读文章,检验自己的预测和原文是否一致。
8分钟的阅读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原来,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是“天才儿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而文章的结论是“half born,half made(一半天生,一半造就)”。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对将要阅读的文章进行预测,即便偏离或者甚至背离原文,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预测活动可以促使参与者的大脑主动进行“超级链接”,将固有的相关已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达到了“使用信息”的目的;其次,预测与真实文章之间的信息差就是最好的催化剂,可以让参与者对即将阅读的文章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期待,并带动他们进行新旧信息的比对和分析,最终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英国留学心得体会

英国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英国留学的学生,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里的经历和体会。
英国是一个非常适合留学的国家,这里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多元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友好的人民。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学习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这里,老师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更加独立和自信,也让我更加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英国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我所在的学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这些资源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同时,英国的教育体系也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文化英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这里有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在这里,我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
同时,英国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这些都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英国,我也学会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
比如,我学会了喝英式茶、吃英式早餐、参加当地的节日和活动等等。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融入当地社会,也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生活英国的生活方式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里,我学会了更加独立和自理。
比如,我需要自己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服等等。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独立和自信,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英国的生活也非常注重健康和环保。
在这里,我学会了更加注重饮食和锻炼,也学会了更加环保和节约地使用资源。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健康和环保,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总结在英国留学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更加独立和自信,还学会了更加开放和包容。
我相信这些经历和体会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人在英国,感受没有教材课堂

人在英国,感受没有教材的课堂今年初,我顺利地通过市教委组织的两次考试(笔试和面试),荣幸地参加了重庆市教委2012年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普利茅斯学习。
在这之前,听说西方国家的学生在很多课程上没有教材,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我们国内教材几乎是我们每门课必备的。
没有教材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呢?老师用什么来上课呢?心中充满着疑问和好奇。
我庆幸,在英国真正见到了这种课堂,深切地感受到没有教材的课堂却是那样的鲜活!那是七年级(11岁学生)的一堂地理课。
大致是这样上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假设有两个美国女孩从伦敦下飞机,要到dartmoor(当地一个漂亮景点)去,请为他们设计两天的行程。
我所看到的这堂课就是一堂展示课:他们两个学生一组展现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一组两个女孩非常坦然地走到讲台,从容又熟悉地打开电脑,登陆到学校网站,精美的幻灯片首页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她们一边放ppt,一边流利又自信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内容涉及这两个美国女孩下飞机后,在什么时间、地点、坐什么样的交通车到某个城市,然后到某个宾馆住宿,花费多少,是否含早餐,在宾馆有什么样的服务。
第二天何时何地又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景点,景点有什么样的历史、风景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她们认为如果两天时间去一个景点时间还有剩余,又向美国女孩推荐了附近的景点,并做了相关的介绍,比如相关的景点、费用、行程时间、路线、等等……总之安排得非常的妥当。
她们的幻灯片也做得非常吸引人,就像一个旅行社在为他的旅客安排行程。
精彩的图片,清楚的介绍,让我完全沉浸在她们的课堂上,仿佛这不是在听一堂课,而是在欣赏风景区的广告。
两个女孩介绍完毕之后,仍然站在讲台上,这时下面很多学生举起了手,两个女孩就点名举手的学生,被点名的学生就开始评价这对女孩的表现。
首先她们非常礼貌地肯定了她们设计得好的地方,然后也指出了她们的不足之处。
然后两个女孩对她们的评价做出反馈,比如赞同还是不赞同。
这一学习过程就是她们相互之间交流自己观点的过程。
英国留学体会

英国留学体会我曾经在英国留学了一年,这一年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在这一年里,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学到了很多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英国留学期间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文化差异在英国留学时,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文化差异。
在英国,人们有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例如,当你前往英国参加更正式的场合时,你需要穿着合适的衣服,注意礼仪。
此外,英国的人们很注重时间,很少会迟到。
他们相信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不愿意浪费时间。
在英国的学校,老师通常使用“It's your call”这句话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求他们做什么。
二、加入社交圈在英国留学,你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入当地的社交圈。
不论是在学校里或者生活中,你都需要主动去认识不同的人。
这里有一些我认为很有用的方法。
首先,你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或者活动去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其次,你可以主动加入学校的在线社交平台,与其他留学生和当地学生交流。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勇敢地去认识不同的人,不要害羞。
三、适应英国的学术环境在英国留学需要适应英国的学术环境,这可能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会有些困难。
在英国的学校里,学生需要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多次研讨和讨论。
这是一个机会让你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技能。
在英国,学习是自主的,老师并不会像在中国那样强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推动学习。
四、生活经验最后,我想说英国留学也需要一些生活经验。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可能和你在家里不太一样,例如如何做饭、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预算。
我建议你可以寻找一些经验丰富的朋友或者老师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在英国留学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路。
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这些经历将会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你想留学到英国,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audrey英国留学日记

audrey英国留学日记Audrey英国留学日记第一天:抵达英国今天是我来到英国的第一天。
我乘坐飞机抵达了伦敦希思罗机场。
一出机场,我立刻感受到了英国特有的气息——浓郁的历史和文化。
我搭乘地铁前往伦敦市中心的宿舍,沿途欣赏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和繁忙的街道。
尽管时差使我有些疲倦,但我充满了对未来留学生活的期待。
第二天:入学注册今天是我正式入学的第一天,我前往学校进行注册手续。
校园宽敞美丽,绿草如茵,花团锦簇。
在注册处,工作人员很亲切地帮助我办理各项手续,并给我介绍了学校的各项资源和服务。
我领到了学生证和校园地图,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员。
第三天:参观校园今天我参观了学校的校园,感受到了英国教育的优良环境。
学校图书馆资源丰富,各类书籍和学术期刊应有尽有,我相信这里将成为我学习的好去处。
此外,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设备齐全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第四天:逛街购物今天周末,我决定逛逛当地的商场和街区。
伦敦的购物场所琳琅满目,各种品牌的店铺云集于此。
我在街头巷尾漫步,欣赏着街头艺人的表演,尝试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购物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英国的消费习惯和文化。
第五天:课程开始今天是我上课的第一天。
我所选修的课程是关于英国文学和历史的。
在课堂上,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解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的作品。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门课程,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能力,还能增进对英国文化的了解。
第六天:社团活动今天学校举办了社团招新活动,我加入了一个英语角的社团。
在这里,我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社团的成员们都很友好,我们一起讨论着各种话题,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经验。
第七天:周末旅行今天是周末,我决定去附近的城市旅行。
我选择了坐火车前往牛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世界著名的大学而闻名。
在牛津,我参观了多个大学,欣赏了古老的建筑和壮丽的图书馆。
这次旅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英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 使用英 文歌教学 ,那么就 得面 临选 曲的 问题 。不要小看这个环 节 , 俗话 说没 有 目的 的教 学一 定是 失败 的教 学 , 所 以如果 只是 随意地选用 歌曲 ,从某 种
个 男孩想要 邀请一个 女孩晚上一
起去酒 吧 。女孩 可能使用上 面任何一个
们 了解什么是角色表演 吗)”的时候 , ? 我
的一 节 课 , 我 自愧 不 如 。 让
三 个 句子 不 都 是用 来 表 达 将来 的句 型 吗? 莫非还有什么重要的区别 ? 拿到这三
际 , 法结构也 被赋予 了实际意 义 , 语 使其 所应具有 的交 际功能得 到充 分发 挥。
个句 子时 , 我们这 群远 道而来 的 “ 生 ” 学 真是傻 了眼,不知道 G r ay老师葫芦里卖 的什 么药 。不着急 , 且听 G r 慢慢道来 。 ay
t
课 零 距 离 受 英 国 堂 感
英 国留学 日记之二
口南宁市滨湖路 小学
我 十 分 珍 惜 在 英 国 留 学 的每 一 分 每
一
曾振 龄
秒, 像海 绵一 样 “ 得无厌 ” 吸 收知 贪 地
将语 法教 学 融入 交际任 务 中
我一 直觉 得看 图说 话是 小 学生 、 初
在英 国当学生。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 ,旁边 的文字说 明她
家住伦敦 ,要 去苏格兰度假 。图片的下
后, 教室 里鸦 雀无声 。原来 , 这篇文章讨
论 的重点是 “ 天才儿童是天 生的还是后 天造就 的? ” 而文章 的结论 是“ a o , hlb r f n hlm d ( a a e一半天生 , f 一半造就 )。 ” 从教学法 的角度来看 ,对将要 阅读 的文章进行 预测 ,即便偏 离或者甚 至背 离原文 , 仍然具有积 极意义 。首先 , 预测
“ a g a ec me u f o tx . v L n u g o so t c n e t Gie me oa a s n e c n a n ta c ne t t e tn e a d I e R f d i o tx o i
程度上说 ,这堂课 的教学 已经失败 了一
半 。而 T e s 给我们上 的这节课 内容都 hr a e
是 围 绕 “ o u e 金 钱 )来 展 开 的 。在 最 Fr n( t ”
没办法 改变 ,隐藏 的信息就是 明确地拒
绝 。对于男 孩来说 , 改约一个 时间是最佳
选择 。
后 的一个环 节里 ,hrs T e a为我们 选 了一 e 支 17 9 3年 成 立 的瑞 典乐 队 A B B A演绎
第二 部分是将 每一行里 打乱顺序 的歌词
重新 进行排序 ,第三部 分是将几个 打乱 顺序 的句子排序 。难度 由浅入深 , 梯度分
能力等级 , 对任务进行分级 。一 开始可以
考 虑设 置一 些难 度 系数 不大 的角 色 , 让
所有 的学生都动起来 , 活跃课堂气氛 。其
次, 设计 每个角色任 务卡 的时候 , 应尽量 保持并 利用不 同角色之 间 的 “ 信息差 ” , 每个 角色 只要 “ 己” 不需要“ 知 , 知彼 ” 。这
这群 身经百 战的“ 学生 ” 全是 一副踌躇 满
志、 胸有成竹 的模样 。可是 当我们站在学 生 的 角度对 卡 片进行 分 析研 究 的时候 , 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 出现 了。看来 , 不识
选 了好 的歌曲意 味着教学 成功 了一
半 ,而接下来 要做 的事情就是选 择利用 歌 曲的方式 。就 拿 T eea的课来说 , hrs 她
句型回答男孩 的邀 请 ,但是 每个 回答背 后所隐藏的信息却完全不同。
用句 子 ( )表 示早 就 已经 有安 排 , 1,
忍不住笑 出声来 了 。角 色表演不 就是杜 撰一个场 景 , 选 出两名学生 , 再 告诉 他们
各 自扮 演什么 角色 ,给 十分钟或更 长时 间准备 , 然后进 行表演 吗?诸 如“ 问路” 、 “ 点菜 ” “ 、买衣服” “ 医生 ” 、看 等此类问题 , 这 在 国内可谓是英 语课 的家常便饭 。想 到这 里 , 我不禁嘲笑起 G r , a y来 角色扮演
将 Mo y Mo yMoe e n , n , ny这 首歌分 割为三 e 个部 分 ,围绕 这三个部 分又分别设 计 了
三种 练 习 。第 一 部 分 是 听 出押 韵 的 词 语 ,
庐 山真面 目, 只缘身在此 山中啊 !
在 活 动 进 行 的 过 程 中 ,我 发 现 角 色
扮演 并非我们 在 国内教学所使 用 的那 么 简单 。首先 , 设置任 务时 , 要根 据学生 的
以通 过让学生练 习交际任务 来检测 学生 相关语 言能力 ,并 发现学 生使用相 关结
构时所存 在问题 以便 及时 给予必要 的点
评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语 言 更 接 近 生 活 实
歌 曲应 用 于教 学
因为我很 喜欢听英 文歌 ,所 以在教 学 时我也会有 意无意地 将其 引入 到课堂 中。我 自以为对于英 文歌 曲在课 堂的应 用 已经是得心应手了, 殊不知上了 T eea h rs
方 , 次出现不 同的出行方式 , 依 要求 我们 根据所列 出的信息进行 两两对话 ,对话
的 模 式 分别 为 :Wh t i otise “ a wl i cs f h lt
g e y ” “ w l n l i tk f s e o sb … 。 Ho o g wi t a e i h l
也认为它幼稚可笑 、 浪费时间。但是 G r ay 今 天的语法课硬是 逼着我们看 图说话 了
一
回。G r 白板上展示 的图片是一 位 a y在
谁 是成 功的预 言家
英 国某 网站 曾经 开展一 项 调查 , 参 与调查 者先是观看一 张蒙着 面纱的女性
照 片 ,然后判断 面纱 下是 怎样 的一张面 容 。令人 吃惊 的是 ,1 9 %的参与者都选择
用句子 ( )表示只是有 这个 打算和 2, 想法 , 但没有最终 确定 , 隐藏 的信 息就是 还有 回旋的余地。对 于男孩来说 , 厚着脸
皮继续磨一磨还有机会 。
的 Moe , nyMoe ny Moe , ny来 作 为 结 束 曲
目。这首歌 曲调轻快奔放 , 歌词内容幽默 机 智 ,且整 首歌 的主题 与本节课 内容非
只有你想 不出来 的 ,没有 我们设计 不来 的。当 G r 让我们相互交换 自己设 计的 a y
R l pa oe l y卡片进行 分析和试 演时 ,我们
常吻合 ,使得 这支 歌曲的 引入 显得非 常
的 自然 、 谐 。 和
用句 子 ( )表 示 临时做 出的决 定 , 3,
隐藏 的信息 就是女孩不 喜欢甚至有 点讨 厌这个男孩。对 于男孩来说 , 最好还是理 智地离开。 Gr ay总是告诉我们 ,语 言不可 能脱 离具体语境存在 。理解一个句子 , 先看看 是谁 和谁交谈 、 哪里 、 么时 候 、 什 在 什 为 么 , 明白这些真的非常重要 。课堂的最 弄 后 , ay留给我们一段非 常精彩 的点评 : Gr
了“ 美丽 ” 这个选 项 , 们选择 这个 选项 他 的理由大多是 “ 面纱通常 意味着神秘迷
人” 。可见 , 人们 的思维判 断常常会受 到
ge y 。听完 G r os …” b ay布置的任务后 , 大 家 便开始 硬着 头皮 “ 幼稚 ” 了一 回 , 纷 纷
思 维定式 的影 响 。而今 天我们要学 习的
人将 听到的句子改为倒装 句 的游戏 来巩 固所学 的倒装句知识 。不仅让教学 变得 活泼 , 还让我们 印象更深刻。
是胎教 ……正 当大家侃侃 而谈之 时 , a Gr y
打 断了我们 的讨 论 。他 没有作太多 的解 释, 只是让 我们仔细 阅读文章 , 检验 自己 的预测 和原文是否一致 。 8分钟的阅读之
有 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
论, 预测这篇文章 的大概 内容 。听完 G r ay
的话 , 我就 在想 , 孩子成才 的方法对 于 让
我们来 说不是小 菜一碟吗 ?我们这群特
殊 的 “ 生 ” 早 已 为 人 父 母 , 还 是 职 学 都 又 业 教 师 , 教 孩 子 的 方 法 不 怕 没 有 , 怕 调 就
也 是 个 输 出 、 测 的过 程 。执 教 的 老 师 可 检
支招 : 有的谈 到学 习习惯的培养 , 的强 有
调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有 的 主 张 早 教 , 至 还 甚
知识点 ,最后 还是通过 活动来巩 固所 学 的知识。例如这一堂课 的最后 , 我们通过 请住在 中国最西部 的人读 句子 ,另 一个
车、 骑车 、 步行 、 搭便 车……说得 正热 闹 , Gr ay却很有礼貌地 打断 了我们 ,他 提醒 道, 就老奶奶 的年龄 和身体状况 而言 , 哪 些出行方式是 Poa l( rbbe 可能 的 )哪些是 , L s psil( es os e 不太 可能 的 )还 有 哪些是 b , U l ey不 可能的 ) ni l( k 。听 G r a y这么一 说 , 大家才幡然醒 悟过来 ,原来这 堂课是虚
G r 巧妙地利用一 个语 境来 向我们解 释 a y 了这三个句子 的区别 :
一
你 真 的 了解 R l pa oe ly吗 ?
一
直 以来 我都 自认为非 常了解 “ o Rl e
pa 角色 表演 ) ,所 以 当 G r ly( ” ay问我们
“ oyura yk o ht l pa ( D o l n ww a ar e lyi 你 el o s
拟语 气 的教学课 , 是 台下 的“ 生们 ” 于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