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路旁的橡树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8、路旁的橡树

再写:
接着:
保护橡树,修改计划
赢得称赞
最后:
橡树 铺路 楔子
灌木 筑路 延伸 挺拔 马蹄形 高 尚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它是那么粗壮、 结实、挺拔,就像草 原的哨兵一样。
它是那么粗壮、 结实、挺拔,就像草 原的哨兵一样。
筑路人看到这样一棵高高 的橡树,都有什么反应呢?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写一写:
联系《小村庄的故事》, 假想有三个人逃生到此, 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 们会想什么,说什么。请 写在小练笔上。
再
见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 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 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 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 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 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 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 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 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 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 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 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程师拿出一 根楔子,走到离橡 树100米的地方, 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楔子
工程师拿出一 根楔子,走到离橡 树100米的地方, 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几年过去了,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 路从北方延伸到南 方。它笔直笔直的, 但只在一个地方弯 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 色的,果实是圆圆 的,外面的壳厚厚 的,是松鼠爱吃的 食物,小朋友平时 爱吃的口香糖也是 橡树的果实做成的。
路旁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
☆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来归纳主要 内容。(先写?再写?接着?最后?)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8 路旁的橡树 课件

橡树 沥青
延伸 马蹄形
挺拔 高尚
楔子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 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 兵一样。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 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也 沉重地叹着气。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橡树也不可 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
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 人们说。
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 了口气。
工程师拿出一根
楔子,走到离橡树100 米的地方,把楔子打 进了地里。“现在谁 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Hale Waihona Puke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命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大家伟大的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在天空和土地之间, 我们享受清新的空气; 在北极和南极之间, 我们手捧爱的花朵。 给每一双眼睛明亮的光芒。 给每一条在小河里的朋友清澈的湖水, 给每一种动物新鲜的食物, 让每一颗种子安稳地成长。
让动物王国的代表, 走上联合国的讲坛; 让绿色的古桐树, 把过去和未来诉说。 把战场变成绿色的草原, 让炮弹射出美丽的花朵, 把画家的作品放入博物馆展示, 请松树和天鹅来城里做客。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 表达着同一种希望; 儿女们将肩负起神圣的职责, 把地球变成美好的人间天堂!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8路边的橡树

课题名称:8.路旁的橡树概述:《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
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
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
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过程和方法: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本课生字不多,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给他们纠正一下读音便可。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任务分析: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从中受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资源:ppt 网络跨越式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2)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
(板题读题)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
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8)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
(正音)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
开火车读生字。
(检查读音)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语文三年级下册八课路旁的橡树

语文三年级下册八课路旁的橡树对于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
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
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4]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教学札记《路旁的橡树》是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挺拔、结实的橡树的故事。
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边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从三年级略读课文应达标的角度来间评卢老师的这堂课。
三年级的略读课文可从这三方面来达标:1、读通课文:在卢老师试教的课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可是人们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也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讲述人与树的故事的课文——路旁的橡树。
(板书)
(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4、检查自学情况。
5、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
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疑”是“研”之源。
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师介绍橡树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 )的公路时被一棵
( )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 ),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 )的心。
2、幻灯片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学生练读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
)
四、品读感悟
师: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发一个爱心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2、自学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
幻灯片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也沉默无语。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
”工人们说。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幻灯片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
3、小组品读交流汇报 a.自由练习 b.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
”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
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
)“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4.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5.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
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
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这一环节着力于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
(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完成板书)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
(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六、小练笔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
(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粗壮高大挺拔
工人和工程师:高尚的心
保护环境从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