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能力 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渝府发[2010]124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0]12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直辖以来,我市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仍不相适应,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薄弱、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明显、中医药教育科研滞后、中医高级人才匮乏、中西医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重庆”建设,现就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与“健康重庆”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方便有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居西部地区前列的中医药临床、教育和科研中心,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达到西部地区前列和全国中等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中西医并重、中医中药并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科学规划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布局中医医疗资源,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构建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县(自治县)级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及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部署全年中医药重点工作。

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正处于能力提升推动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

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构建发展中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14年是中医药发展上台阶的关键年。

? ?将列入国家战略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发挥其优势特殊、合理规划其资源等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不容忽视的问题,2014年中医药工作报告显示,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已得到国务院相关领导的认可。

??解读:王国强认为,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布局、新目标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医药发展承载的内涵、外延也远远超过了医疗卫生范畴,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王国强表示,国家处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局,给中医药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中医药行业须科学谋划发展大事,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转变服务方式和内容,拓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医改总目标,发挥中医药物美价廉特色;完善政策和机制规范发展;结合传统文化,输出中医药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认为,把中医药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恰到时机,特别是结合当前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化医疗改革问题,“现在不是说加大国家投入就能解决医改问题,花钱就能解决健康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如何不得病、少得病的问题,那么中医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就有必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深度参与医改??2014年中医药参与医改工作计划中,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方面,要求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在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等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中,制定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的政策;此外,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改进中医类别医师的执业注册,允许多点执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89号(医疗体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89号(医疗体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89号(医疗体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8.31•【文号】国中医药提字〔2021〕53号•【施行日期】2021.08.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89号(医疗体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国中医药提字〔2021〕53号高洁等3名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关于妥善制定发展政策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医药振兴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的发布实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对中医药工作作出全方位、战略性、系统性的设计和谋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中西医并重方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完善中医药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强化服务体系内涵和能力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传承创新体系布局,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对外交流合作,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各地经济状况以及中医药发展背景和状况,鼓励各地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中医药发展政策,将政策和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支持各地发展中医药。

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各科室、各村卫生室:为切实做好旬阳县20__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的各项迎验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我院继续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根据《旬阳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评分表(20__年版)》的要求,完善本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顺利通过复审验收。

二、在深化医改中发展中医药事业1、加快医联体建设,与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2、做实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签约服务团队中有中医师,服务内容应有中医基本服务和个性化中医健康服务。

3、建立中医药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及费用监测控制等机制;全面启动卫生院临床医师综合绩效考核。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

组织开展卫生院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39;全员培训。

巩固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成果,将中医馆建设向村卫生室延伸,更好满足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需求。

2、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

实施中西医临床协作创新。

3、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主动参与健康扶贫八大行动。

4、充实完善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中药饮片等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质控工作。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上的核心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招录引进中医类别医学生,抓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统筹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确有专长考核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六、宣传贯彻中医药法规政策,弘扬中医药文化1、广泛宣传《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__-20__)》、《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掀起普法用法热潮。

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构建中医药协同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繁荣中医药文化,确保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着力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一)促进中医药服务创新。

实施市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孵化项目,重点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申报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提升工程,重点扶持3—5个国家级、省部级中医重点专科,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培育工程,支持创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重点专(学)科,培育118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重点专(学)科,进一步提升皮肤病、脾胃病、脑病、肾病、骨伤、风湿病等特色专科中医药防治水平,全力打造皮肤病、脾胃病、骨伤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支持黄陂、江夏、蔡甸区中医医院改扩建。

支持武昌区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

全面支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实施传统中医诊所备案管理。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构建治未病技术体系,围绕健康状态中医辨识评估、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健康干预等治未病核心环节的关键技术,借鉴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成果,开展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养生保健的示范应用和科学评价研究,形成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技术、中医疾病风险预警技术以及中医药健康干预技术方法,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支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完善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特色健康体检体系。

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和中医养生堂,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一体化的治未病服务。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二、加大中药品牌开发利用力度(一)做强做优中医药企业。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医药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部署全年中医药重点工作。

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正处于能力提升推动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

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构建发展中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14年是中医药发展上台阶的关键年。

将列入国家战略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发挥其优势特殊、合理规划其资源等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不容忽视的问题,2014年中医药工作报告显示,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已得到国务院相关领导的认可。

解读:王国强认为,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布局、新目标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医药发展承载的内涵、外延也远远超过了医疗卫生范畴,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王国强表示,国家处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局,给中医药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中医药行业须科学谋划发展大事,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转变服务方式和内容,拓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医改总目标,发挥中医药物美价廉特色;完善政策和机制规范发展;结合传统文化,输出中医药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认为,把中医药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恰到时机,特别是结合当前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化医疗改革问题,“现在不是说加大国家投入就能解决医改问题,花钱就能解决健康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如何不得病、少得病的问题,那么中医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就有必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深度参与医改2014年中医药参与医改工作计划中,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方面,要求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在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等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中,制定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的政策;此外,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改进中医类别医师的执业注册,允许多点执业。

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

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

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一、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彰显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扬优强弱补短”建设。

1.建设目标。

推进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显著提升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2.建设任务。

一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中,依托现有资源,择优遴选建设若干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支持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转外就医多的地区,依托当地现有资源,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实施若干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强化设备配备,优化完善中医诊疗方案,提升中医临床疗效。

三是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四是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推动地方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六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中,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在“三区三州”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

七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

八是实施名医堂工程,按照品牌化、优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要求,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行动计划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行动计划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行动计划找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细化完善中医药发展措施,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一、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中医药宣传日”、“中医中药中国行”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等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支持建好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

推动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二、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强化信息化支撑。

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

推进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加快推进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

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加强中医药法治建设。

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贯彻实施,推动出台《云南省中医药条例》,鼓励支持各民族地区制订出台民族医药发展地方性法规。

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和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

强化中医药监督执法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中医药监督能力和水平。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能力。

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室,规范开展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

继续加强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探索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签约服务,持续开展0—36个月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逐步提高覆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与 空 白组 比较 , a P < O . 0 5; b p < 0 . 01 ;与 模 型 组 比 较 , P <
0. 0 5; a p<o. 01。
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 , u v 一 9 1 0 0 分光光度计 ( 北 京 洛利分析 仪器有 限公 司; F A1 0 4 型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精密科
量药 液 , 连续 给药2 1 d , 末 次给药后 , 各 组大 鼠麻 醉腹主动 脉 取血 , 检查血清中I L 一 8 、 T N F — d、 N O的含量 ,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7 .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计 量资 料描述指标采用 ( ) 表示 , 多组样本均数间的 比较采用单 因
( 3 . 2 2 g 生药/ I 【 g ) 、 肠炎颗粒 高剂量组 ( 6 . 4 4 g 生药, k g ) 。 实验前 各组大 鼠4 8 h 禁食不禁水 ,用乙醚麻醉 、正常空 白组用直径
2 . 0 m m, 长约 1 2 c m的硅胶 管 由肛 门轻 缓插入8 c m, 注 入1 m L
2 0 1 3年 1 月
J a n u a r y . 2 0 1 3
1 . 2 . 1 药 物 肠炎颗粒 , 提供单位 : 湘潭县 中医医院制剂室 。 批号: 湘制2 0 1 2 0 3 0 5 , 口服 , 成人临床适 用量为 1 7 . 8 g 生药/ d 。 柳氮磺 吡啶肠溶片 , 批号 : 0 8 0 9 0 6 , 上海福 达制药有 限公司。 1 . 2 . 2 试剂 三硝 基苯磺 酸 , 批号 : 1 1 0 5 0 4 , S i g ma 公 司; NO 试 剂盒 , 批号 : 1 1 0 8 0 5 , 南京建 成生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 I L 一 8 试剂
作用 下 , 由精氨 酸转化形成 , 它是 体 内重 要的生 物活性分 子
和信 号分 子 ; 它作为血管扩张 因子 、 神经递质 、 抗微生 物效 应
分子和免疫调节剂 , 具有多种生 理和病理功能[ 4 1 。 肠炎 颗粒 中
生 理盐水 , 大 鼠头部朝 下 , 肛 门朝 上手托 2 0 秒钟 后 , 再 注人 2 m L 生理盐水 冲洗 1 次, 其余各组将导管 经肛 门插进8 c m, 参 照文献 『 1 1 方法 , 注入2 , 4 , 6 硝基苯磺酸与无水 乙醇 以l : 1 比例 混匀 , 按6 0 m ̄ k g 注人的混合药液体积 。 造模后大 鼠正常饲养 ,
学仪器有 限公 司 ) ; L D系列 电子天平 ( 沈 阳龙腾 电子有 限公 司) ; T G L 一 1 6 C 高 速 台 式离 心 机 ( 上 海 安 亭科 学 仪 器 厂 ) ;
L G1 0 — 2 — 4 A 离心机( 北京医用离心厂 ) 。
1 . 3 实验 方 法
3 讨

学意义。
2 结 果
『 2 ]王伟宁 , 张熙纯 , 刘丽.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 炎发病机制 的免
1 . 3 . 1 造模与分组
s D 大鼠6 0 只, 体质量 1 8 0 — 2 2 0 g , 雄性 , 随
机分 成6 组, 分别 为 空 白组 、 模 型组 、 柳氮 磺 吡啶 组 ( 5 . 4 5 g / k g ) 、 肠炎颗粒 低剂量组 ( 1 . 6 1 g 生药/ k g ) 、 肠炎颗 粒 中剂量 组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 反复发作 的肠道 慢性非 特异性 炎 症 和溃疡 性病变 。 其病 因和发病机制至今 尚未明确 , T N F — 是一种促炎症 细胞 因子 , 是机体 炎症 反应与免疫反应应答 的
重要调节 因子 , 可上调趋化 因子I L 一 8 的表达 , I L 一 8 是本病 发 生过程 中不可缺 少的炎症介 质 , 可进 一步通过对 中性粒 细胞 的趋化作用 , 导致肠 组织 内各 种炎症细胞 浸润 , N O 是在N O S
盒, 批号 : 2 0 1 1 1 2 0 8 ; T N F 一 试 剂盒 , 批号 : 2 0 1 1 1 2 0 3 , R D 公 司 生产 。
的影响
( X - _ k S , n = 1 0 )
1 . 2 . 3 实验仪 器
R a y t o R T 1 9 0 4 C 型半 自动生化分析仪 ( 深
自头翁清热解毒 , 凉血止痢 ; 黄芪具有补气 升阳 , 益 胃固表之 功, 现代药理研 究表 明, 黄芪具 有增强机体 免疫功 能 , 抗炎 、 抗菌对 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均有疗效 ; 黄连 、 白芍 、 葛根, 清热 利湿 , 缓 急止痛 , 升 阳止泻 。 诸药合用 , 共奏 清热解毒 、 调气行
第1 9 卷 第 1 期
Vo 1 . 1 9
No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莲药 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调节作用 , 说 明肠炎颗粒具有 明显 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 用。
参 考 文 献
【 1 】陈奇 . 中药药 理研 究方 法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0l1 : 78 —81
素方差分 析 验 , 两两 比较mq 检验 。 P < 0 . 0 5 表示差异有统计
血之功。 本实验结果表明肠炎颗粒对I L 一 8 、 T N F — O t 具有 明显 的
每1 3 观察大 鼠一般状态 、 死亡情况 、 体质量并记录。
1 . 3 . 2 给药 空 白对 照组和模 型组给予 生理 盐水2 0 m L / k g ,
其余 各组 分别 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 肠炎 颗粒低 、 中、 高 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